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晉軍西征

拓跋什翼鍵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率領殘部萬餘兵馬向西遷移,準備投靠西部的吐谷渾,以擺脫被徹底殲滅的命運,至於漠北的廣大領地,自然只有放棄了。

漠北大捷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洛陽城,華安得知如此喜訊顯得大爲興奮,並決定立即組建安北都護府,以統治這一廣大的區域。

“王上,漠北距離中原頗遠,且隔着大漠,在漠北方向組建安北都護府不利於朝廷的控制,倒不如將安北都護府的治所建在漠南,這樣便於朝廷控制,條件也要好很多,在漠北留下幾萬兵馬即可。”一名心腹屬下,開口勸道。

華安聞言,擺手道:“不可,漠南交給幷州都督就可以了,安北都護府必須建在漠北,只有建在漠北纔能有效的震懾漠北諸部落,從而讓諸部落不敢反叛我大晉朝廷,至於不利於朝廷控制的問題,也是很好解決的,那便是每過幾年就調動一次,讓安東與安北的將領進行互換,同時,中原一帶的將領也可以進入漠北,漠北的將領也可以進入中原,如此,就不怕邊關大將尾大不掉了。”

心腹屬下見華安堅持在漠北建立安北都護府,並思慮的非常周全,也不再表示反對,並全力支持華安的決策。

隨後,華安正式下達命令,任命謝艾爲安北都護府第一任大都護,並讓其立即在漠北的戰略要地建立安北城,以其作爲整個安北都護府的治所,實現對安北的統治。

安東都護府和安北都護府相繼建立,大晉的影響力已經實現了對北方的全部覆蓋。所有生存在北方和東北方的各族百姓,全都要仰大晉的鼻息生存,而大晉將通過教育,讓他們對中原有認同感,從而最終被大晉所同化。與大晉成爲完美的整體。

不過,人的野心和貪念是永遠沒有止境的,在安東都護府和安北都護府建立之後,華安又將眼光瞄向了西域和交廣以南,這兩個方向也有很多可供給開發的土地,尤其是西域可以一直延伸到西方。是最有潛力開發的土地。

華安召集幾名心腹屬下,開始研究西域和南疆的征服計劃。

“王上,控制西域只需派遣宋澄將軍領兵征服即可,南疆的征服就交給南王好了,不過。我大晉剛剛建立安東和安北都護府,如今又要向西和向南擴張,國力只怕會損耗很大,不如緩一緩吧!”一名心腹屬下輕聲勸道。

華安搖頭道:“打鐵要趁熱,如今趁着我軍不斷大勝的良機,出兵征服西域和南疆是非常有利的,況且,我們有多少實力就擴張多少。沒有必要一次性擴張太多,但大晉建國時的西域故土是無論如何都要收回的,這一點是不能有絲毫妥協的。畢竟,這關係到大晉的臉面問題,而且,西域是產良馬的地方,若是失去西域,我大晉騎兵的戰馬便無法得到很好的改良。長期下去對大晉是非常不利的,而且。絲綢之路利潤豐厚,只要佔據絲綢之路。便可以向來往的商隊收受賦稅,從而提高我大晉的財政收入。”

“王上,宋澄將軍的十萬駱駝騎兵早已練成,如今正是讓他們展現雄風的時候了,不如就讓宋澄將軍統領十萬駱駝騎兵收復西域吧!”一名部將開口建議道。

華安聞言,點頭道:“不錯,宋澄將軍的十萬駱駝騎兵已經組建多年,相信一定早就形成戰鬥力的,駱駝騎兵能否發揮巨大的戰力,必須要有一場實戰來證明,傳令下去,讓涼州刺史宋澄統領十萬駱駝騎兵收復西域故土,記住,讓他量力而行,能收復多少就收復多少,有什麼困難可以向本王提出。”

“是,王上,屬下這就去辦。”一名部下應道。

“報,王上,交州大捷,荊州軍十餘萬主力擊破南越族近二十萬聯軍,取得決定性勝利,並收復交州北部的全部重要城池。”就在這時,南疆也傳來了好消息。

華安聞言,嘴角淡然一笑,顯得頗爲輕鬆。

“王上,南王的荊州軍戰力依舊不弱啊!居然這麼快就平定了南疆的各路叛亂。”一名心腹憂心的說道。

華安笑道:“荊州軍戰力強悍,是我大晉的福氣,本王爲此感到大爲高興啊!”

“可是荊州軍並非王上心腹,荊州軍戰力強大對王上未必有利啊!”一名心腹屬下說道。

華安擺了擺手,正色道:“荊州軍雖然不是本王的心腹,但本王麾下的兵馬都用來建立安東、安北和安西都護府了,南疆一帶不能抽調足夠的兵馬,若是荊州軍可以繼續向南進攻,則可以在交州南部的適宜位置建立安南都護府治所安南城,將交州南部和西南的土地全部納入大晉的疆土,荊州軍戰力強倒顯得是一件好事啊!”

“王上聖明,不過,南王未必會同意向南進攻啊!畢竟,南疆都是不毛之地,到處都是瘴氣和毒蟲,是不毛之地啊!”心腹屬下擔憂的說道。

華安思考了片刻,正色道:“這個你就不用擔心了,本王自有辦法讓他答應。”

衆心腹聞言,皆不解華安本意,不過,既然華安說有辦法,那就一定會有辦法的。

隨後,華安經過一番思考之後親自給桓溫寫了一封信,信中內容顯得極爲恭敬,稱讚其麾下的荊州軍取得了輝煌的勝利,若是可以繼續向南進攻,攻取南部的廣大區域,則有開拓疆土的大功,會流芳百世,但皇帝年幼且剛剛登基,需要人才輔佐,所以,希望桓溫能夠進入洛陽城輔佐新帝,而政府南疆的事情就由華安派遣前去執行了。

華安在信中所說的讓桓溫進入洛陽城輔佐小皇帝,是一種反話,他自然希望桓溫能夠率領荊州軍主力征服南疆,將大晉的領土擴展到印度洋。之所以這麼說,是故意客氣一番罷了,況且,他相信桓溫也不會願意前往洛陽城受人控制的,所以。一定會選擇向南疆進軍,從而婉拒華安的提議。

很快,華安的親筆信就送到了交州的桓溫手中,看着華安的親筆信,桓溫嘴角露出了笑意,並將信件交給身旁的衆心腹。讓他們也看一看。

“王上,洛陽城去不得。”

“是啊!王上,輔佐新皇帝有衆大臣呢?王上無需親自前往洛陽城。”

“王上前往洛陽城勢必受制於人,倒不如呆在南方來得自在。”

衆屬下看了信件之後,皆反對桓溫前往洛陽城。在朝廷輔佐小皇帝。

桓溫笑了笑,正色道:“你們再仔細看看,北王的意圖到底是什麼?”

衆心腹屬下看了幾遍,終於發現了被他們所忽略的部分,在讓桓溫入洛陽城的前面,提到讓荊州軍向南疆進攻的建議,只不過筆墨較少,且以皇帝年幼否定了這一提議。所以,沒有被衆人注意到罷了,而桓溫自然注意到了這句話。並立馬就明白了華安的意圖。

“王上,這封信的意圖其實是讓我軍繼續向南進攻,以讓大晉獲得更大的土地,安南都護府,北王的野心可真大啊!”一名心腹屬下說道。

“王上,南方都是不毛之地。攻取這樣的土地對我們沒有太大的好處,不如不去。”一名心腹說道。

顯然。衆心腹屬下皆認爲交州南部和西南部的土地都是充滿瘴氣的不毛之地,攻取這些土地並不能取得實在的利益。況且,南方道路崎嶇,瘴氣肆虐,大軍未必一定能夠戰勝南方的各族政權,建立安南都護府的難度實在是太大了。

桓溫卻不以爲然,頓了頓,正色道:“既然王猛可以建立安東都護府,謝艾可以建立安北都護府,本王又爲何不能建立安南都護府呢?況且,秦皇當年開拓嶺南,將大秦的疆域擴展到了交州和廣州一帶,爲後世所敬仰,若本王能夠開拓交州以南的大片土地,則後世必然可以記住本王,大丈夫生當爲人傑,死當流芳百世,況且,本王開拓南方的土地也是爲了後世的子孫着想,將南方各族完全置於大晉的控制之下,讓他們不能再威脅大晉的南部疆土,還百姓一個安定祥和的生活。”

顯然,桓溫是一名不服輸的人,他不會輸給王猛和謝艾,另外,他也想建立秦皇開拓嶺南那樣的功業,以讓自己可以流芳百世,讓後世之人可以永遠的記住他,崇拜他,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那便是可以有一個名正言順的理由拒絕入洛陽城輔佐小皇帝,畢竟,進入洛陽城之後,他將處處受到掣肘,從而難以一展胸中的宏圖之志,而若是既不進入洛陽城,也不攻略安南,則華安肯定不會同意,桓溫深知自己的實力不是華安的對手,自然不敢公然對抗,所以只有經略南安,以爲自己謀求最大的利益。

“王上一心爲後世子孫謀福祉,不惜親入不毛之地,這真是我等之楷模,末將願追隨王上深入不毛之地,將南方全部土地納入大晉版圖。”一名將領被桓溫感動,抱拳說道。

“王上,末將願意誓死追隨,先滅南越一族,而後橫掃整個南部,在交州以南筑安南城,建立安南都護府。”又一名部將正色說道。

見衆部將皆誓死追隨自己,桓溫顯得非常的興奮,並高興的說道:“有諸位愛將全力支持本王,本王一定可以橫掃整個南方,建立安南都護府。”

“大晉必勝,王上必勝。”衆部將高興的大吼起來。

隨後,桓溫根據自己麾下兵馬的實力,還有物質儲備的情況,決定在一個月之後,開始分路向南進軍,並在交州的首府交趾城建立後勤補給基地,南征所需的全部物資都運往交趾城,並由交趾城繼續向南運輸。

當然,向南進軍必須得到大晉朝廷的許可,由此,桓溫上書大晉皇帝,以南越族夥同其它民族屢屢在大晉南疆挑起事端爲由,要求率領主力大軍南征南越等族勢力,並要求建立安南都護府。

此時的皇帝司馬彘僅有幾個月,自然不能處理任何的國家大事,朝政暫由太皇太后褚蒜子負責,而褚蒜子是個女人,根本不可能處理這種軍國大事,於是朝廷的各種重大事情,順理成章的就歸華安負責處置了。

華安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就收到了桓溫送來的奏摺,心頭大爲高興,從桓溫要求南征並建立安南都護府的事情來看,他已經完全明白了華安的意圖和底線,並順從的按照華安的意思,率領所部大軍準備向交州以南進攻。

對於桓溫的奏摺,華安自然立即就給與了批覆,並正式讓南王桓溫兼任安南都護府大都護,在南方建立安南城,以控制整個安南都護府轄區。

奏摺批覆好之後,華安心頭終於大大的鬆了口氣,如今,四大都護府全都有眉目了,這着實讓他非常的高興。

都護府建立之後,就要全面控制所轄區域,並通過政策懷柔、經濟控制和文化教育的方式,讓各都護府轄區內的百姓對大晉表示認同,其中,文化教育是重中之重,因爲只有通過文化教育,才能讓四周各族的百姓對大晉有認同,承認大晉朝廷是他們的宗主國,同時,爲了讓這些部族有歸屬感,可以利用上古傳說,將各族百姓的子孫描述爲炎黃與蚩尤的偏支,從而讓各族百姓認爲自己也是華夏民族的一部分,從而更容易控制,當然對於誓死不肯歸附大晉的反抗力量,要不惜一切力量將其徹底的殲滅,這種事情決不能妥協和手軟。

春耕過後,天氣變得越來越暖和,全國的老百姓都開始忙着春耕,爲了不違農時,華安讓洛陽城周邊的各路大軍分批加入到春耕的行列,讓他們幫助老百姓幹農活,從而減輕老百姓的負擔,讓春耕可以更好更高效的進行。

第四百零三章 嗜血獠人第三百九十四章 華安抵達南鄭第六百三十一章 單挑第一千零六十章 活捉三韓首領第七百二十六章 代軍前鋒潰敗第九百零八章 三路追擊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碎奚的陰謀第二百七十四章 慷慨捐軀第三百零七章 胥浦城下第四百五十八章 抱錯人了第三百七十一章 連夜撤離第二百五十九章 增援荊州第七百二十六章 代軍前鋒潰敗第九十三章 智激敵將第三百七十七章 候霸突襲晉軍大營第五百二十二章 虎候的秘密任務第六百三十八章 曹伏抵達成皋關第七十二章 身世悽慘第八百一十五章 準備強渡易水第四百零一章 勸降信第八百七十二章 慕容汗抵達青州第七百一十三章 兩張情報網第十章 單挑羣狼第八百零七章 謝艾密信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扶余王逃離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瓦拉第七百七十一章 王猛發兵第九十八章 視死如歸第二十章 叛軍渡江第一千零七章 謝安進宮第九百五十一章 慕容俊很失望第九百五十二章 燕軍騷亂第九百七十四章 修復洛陽皇宮第六百七十五章 候霸再現第七百一十五章 關中遭殃第六百零八章 反間計第五百七十九章 五路出征第九百三十三章 南王的憂慮第三十六章 韓晃脫險第六百九十三章 攻打襄國第二百七十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斯巴達投降第四百六十八章 鍼灸之術第三百三十二章 偷襲建康城第六百一十三章 大魏國策第一百一十七章 按律當斬第五百二十三章 華安增兵仇池邊境第十八章 皇家獵場第三百五十八章 兒時的秘密第八百零一章 鐵索騎兵的弱點第一百八十五章 洞房第二百六十章 進逼石城第九百九十五章 除夕的街道第九百一十一章 華安準備返回洛陽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遷都洛陽城第二百六十九章 兩路夾擊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三韓歸順第三百八十一章 踏冰北渡第四百零八章 滅蜀纔是第一要務第四百七十六章 萬頃良田第九百二十九章 寂寞的慕容燕第六百一十章 李農的選擇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攻破木鹿城第八百五十八章 財力不足第八百二十八章 驚弓之鳥第九百六十二章 謝安查案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父女團聚第八百四十七章 華安警醒了第八百六十六章 慕容俊大驚第三百二十一章 霹靂火攻第七百九十一章 攻入盛樂城第四百三十二章 反間計第八百九十五章 替身第五百二十三章 華安增兵仇池邊境第三百章 截獲軍糧第三百一十四章 晉康帝病危第二百四十三章 商議北伐第三百六十九章 趙軍大營一片廢墟第六十八章 四海樓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偷渡馬訾水第三百章 截獲軍糧第八百一十六章 突破易水防線第五十七章 華夏聖地求票票第六百九十七章 老奸巨猾第九百七十二章 司馬華安第三百五十一章 貂裘大衣第六百五十七章 曹伏逃遁第一千零三十章 拉攏烏衣營第五百五十六章 趙軍回援冀城第二百九十六章 叛軍中計第四十七章 夜遇故人第十九章 韓潛入獄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迎擊羅馬大軍第一百五十九章 殺光羯族狗第三百一十九章 叛軍主將的憂慮第三百八十三章 褚蒜子做媒第七百一十五章 關中遭殃第八百三十九章 謝安當官第一百四十六章 圍魏救趙第七百九十四章 王猛增援魯口
第四百零三章 嗜血獠人第三百九十四章 華安抵達南鄭第六百三十一章 單挑第一千零六十章 活捉三韓首領第七百二十六章 代軍前鋒潰敗第九百零八章 三路追擊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碎奚的陰謀第二百七十四章 慷慨捐軀第三百零七章 胥浦城下第四百五十八章 抱錯人了第三百七十一章 連夜撤離第二百五十九章 增援荊州第七百二十六章 代軍前鋒潰敗第九十三章 智激敵將第三百七十七章 候霸突襲晉軍大營第五百二十二章 虎候的秘密任務第六百三十八章 曹伏抵達成皋關第七十二章 身世悽慘第八百一十五章 準備強渡易水第四百零一章 勸降信第八百七十二章 慕容汗抵達青州第七百一十三章 兩張情報網第十章 單挑羣狼第八百零七章 謝艾密信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扶余王逃離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瓦拉第七百七十一章 王猛發兵第九十八章 視死如歸第二十章 叛軍渡江第一千零七章 謝安進宮第九百五十一章 慕容俊很失望第九百五十二章 燕軍騷亂第九百七十四章 修復洛陽皇宮第六百七十五章 候霸再現第七百一十五章 關中遭殃第六百零八章 反間計第五百七十九章 五路出征第九百三十三章 南王的憂慮第三十六章 韓晃脫險第六百九十三章 攻打襄國第二百七十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斯巴達投降第四百六十八章 鍼灸之術第三百三十二章 偷襲建康城第六百一十三章 大魏國策第一百一十七章 按律當斬第五百二十三章 華安增兵仇池邊境第十八章 皇家獵場第三百五十八章 兒時的秘密第八百零一章 鐵索騎兵的弱點第一百八十五章 洞房第二百六十章 進逼石城第九百九十五章 除夕的街道第九百一十一章 華安準備返回洛陽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遷都洛陽城第二百六十九章 兩路夾擊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三韓歸順第三百八十一章 踏冰北渡第四百零八章 滅蜀纔是第一要務第四百七十六章 萬頃良田第九百二十九章 寂寞的慕容燕第六百一十章 李農的選擇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攻破木鹿城第八百五十八章 財力不足第八百二十八章 驚弓之鳥第九百六十二章 謝安查案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父女團聚第八百四十七章 華安警醒了第八百六十六章 慕容俊大驚第三百二十一章 霹靂火攻第七百九十一章 攻入盛樂城第四百三十二章 反間計第八百九十五章 替身第五百二十三章 華安增兵仇池邊境第三百章 截獲軍糧第三百一十四章 晉康帝病危第二百四十三章 商議北伐第三百六十九章 趙軍大營一片廢墟第六十八章 四海樓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偷渡馬訾水第三百章 截獲軍糧第八百一十六章 突破易水防線第五十七章 華夏聖地求票票第六百九十七章 老奸巨猾第九百七十二章 司馬華安第三百五十一章 貂裘大衣第六百五十七章 曹伏逃遁第一千零三十章 拉攏烏衣營第五百五十六章 趙軍回援冀城第二百九十六章 叛軍中計第四十七章 夜遇故人第十九章 韓潛入獄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迎擊羅馬大軍第一百五十九章 殺光羯族狗第三百一十九章 叛軍主將的憂慮第三百八十三章 褚蒜子做媒第七百一十五章 關中遭殃第八百三十九章 謝安當官第一百四十六章 圍魏救趙第七百九十四章 王猛增援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