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四章 準備議和

華安接過司馬昱的親筆信,送走朝廷使臣之後,便走進中軍大帳,仔細的閱覽司馬昱送來的親筆信件。

通過司馬昱信中的描述,華安對江南的局勢,頓時有了一個更加深刻的瞭解,並得知江南諸州,除了揚州之外,剩下的數州皆在桓溫的控制之下,如今,殷浩討伐叛逆屢屢失敗,桓溫便以勞師無功,資敵等罪名,要求朝廷罷免殷浩,如此一來,揚州也將被桓溫控制,進而整個大晉朝廷都將被桓溫所控制。

一旦桓溫成爲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權臣,損失最大的一定是華安,畢竟,桓溫一旦控制朝廷,便可以名正言順的削弱華安的勢力,並派遣其麾下的爪牙搶佔北方的土地,若華安反抗,便是抗旨不遵,況且,北方的燕代兩國還沒有完全平定,萬一,華安與桓溫鬧翻了,大晉將陷入內戰,如此,燕代兩國便會有了喘息的機會,後果將極其的嚴重。

桓溫軍團的兩萬兵馬沿着江水東進佔據石城,更是讓華安預感到桓溫的狼子野心,石城隸屬揚州,桓溫軍團的兵馬佔據揚州的城池,便足以表明,桓溫已經開始染指揚州,並試探朝廷的態度,一旦朝廷沒有防治措施,他便可以派遣更多的人馬前往石城,甚至,繼續派遣少量人馬,向建康城方向進逼,從而逐步控制整個揚州,控制大晉朝廷。

朝廷方向發生如此危機。華安預感到自己的時間已經不多了,不能再與燕國大軍無休止的耗下去了,畢竟。一旦殷浩倒臺,桓溫全面控制大晉朝廷,華安的處境將變得奇蹟糟糕。

儘管華安很不喜歡殷浩這個人,但爲了制衡桓溫的影響力,又不得不幫助殷浩。

在治水北岸,經過一陣廝殺之後,晉軍主力敗退了回來。並返回了治水南岸。

當然,這次進攻完全就是佯攻。並且損失情況全都在華安等晉軍將領的預料之中,爲此,也算不得多大的失敗。

“王上,我軍主力已經全部返回治水南岸。”王三走入中軍大帳。向華安彙報前方的情況。

此時,華安更關心的是朝廷的情況,爲此,對治水方向的事情,顯得有些漠不關心,並輕輕的應了一聲。

見中軍大帳的案子上擺放着聖旨,王三一怔,輕聲道:“王上,朝廷又下旨了。”說完驚訝的看向聖旨。

華安點了點頭。將司馬昱的親筆信交給王三,輕聲道:“這是會稽王的親筆信,如今。南王大軍已經凱旋而歸,並佔據江州,進逼揚州,大有一舉吞併揚州之企圖,本王不得不立即採取措施啊!”說完蹙眉思索了起來。

王三粗略的看了司馬昱的親筆信,並問道:“南王逼迫朝廷。王上打算如何應對?”

華安想了片刻,無奈道:“只怕我軍主力不能再與燕國主力無休止的對峙了。當放棄攻打薊城,立即率軍返回黃河以南,如此,便可以對桓溫有所震懾。”

“王上,我軍沿治水準備了這麼久,難道就這麼放棄了嗎?”顯然,王三有些不願意放棄。

華安正色道:“薊城是大晉的國土,是早晚都要收回的,不過,眼下最棘手的是朝廷方向的問題,收復薊城可暫緩數年。”

“既然王上已經下定決心,末將也就不說什麼了,不過,我軍貿然後撤,燕國大軍很有可能會全力追擊,我軍必須要做好防備。”王三說道。

華安點頭道:“放心吧!本王不會讓燕國大軍有機會重創我軍主力的,不過,本王倒是擔心朝廷方向頂不住桓溫的壓力,罷免了殷浩,如此,只怕在我軍南歸之前,朝廷就已經被桓溫控制了,如此,就糟糕了。”

顯然,華安並不相信殷浩會很快取得一場有說服力的勝利,儘管司馬昱的信件之中說出了殷浩以十倍兵力進攻李賁的事情,但華安認爲勝負仍然難以確定。

“王上,李賁麾下不過五千人馬,僅憑王五和王六麾下的兩萬大軍,便已經佔據了不小的優勢,殷浩又親自領兵三萬進逼蘭陵,如此便有了五萬大軍的實力,豈能敗於李賁麾下的五千人馬。”王三大聲說道,顯然,他比較信任王五和王六,並認爲僅憑他們二人的兩萬大軍,便足以擊敗李賁麾下的五千人馬。

華安笑了笑,正色道:“兵不在多而在於精,將不在勇而在於謀,李賁是原魏國大將,是冉閔麾下驍勇善戰的猛將,且經歷了大大小小的無數場惡戰,統兵能力不是王五和王六所能相比的,殷浩這種只會清談的雅士,就更不能與李賁相比了,而且,李賁麾下的將士,皆是魏國驍勇善戰的乞活軍,戰鬥力和戰鬥意志都要強於揚州軍團,所以,殷浩縱使統領十倍的兵力,也未必可以大勝李賁。

王三聞言,輕輕點了點頭,認可了華安的看法,頓了頓,輕聲道:“王上,既然朝廷方向的形勢如此險惡,我軍何時動身返回黃河以南。”

華安蹙了蹙眉,輕聲道:“關於何時動身返回黃河以南,本王也正在斟酌,畢竟,我軍主力南歸之前,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考慮,如今,我軍主力已經佔領治水南部的大片土地,就算要率領主力大軍撤回,但我軍已經收復的大片土地,不能歸還給燕國,所以必須留下一支足以震懾燕國大軍的兵馬。”

“王上說的是,不過,治水北岸不遠處便是燕國的都城薊城,若是我軍留下一支兵馬在治水南岸與燕國主力對峙,只怕很難支撐啊!”王三說道。

華安點頭道:“是啊!我軍主力南下,留在河北的兵馬最多隻能有十餘萬,這些兵馬在治水南岸與燕國大軍對峙,的確難以佔到便宜,所以,必須向後略作撤退,讓出一部分土地,如此,我軍的偏師才能在河北立足。”

“王上,不如就按照朝廷先前的旨意,以易水爲界與燕國大軍隔水對峙。”王三輕聲建議道。

華安點了點頭,輕聲道:“我軍略微向後撤退,看似是對燕國的巨大讓步,實則是爭取主動,待日後有機會,再收復整個幽州和平州。”

“王上聖明,不如現在就派遣心腹前往對岸,商定以易水爲界,兩軍停戰議和。”王三輕聲說道。

華安點了點頭,正色道:“如此甚好,這件事就交給你去辦了。”

“是,王上,末將一定會辦好的。”王三應了一聲,並立即前去進行準備。

王三走後,華安經過一番思索,決定讓謝艾統領十餘萬人馬留在河北,與燕國大軍對峙,並讓王猛儘快返回關中,以穩定秦州、雍州和梁州的局勢。

在兵力的調配上,華安考慮了各個方向所面臨的壓力,決定讓王猛麾下的八萬關中騎兵,留下六萬調撥謝艾麾下,而王猛則親率兩萬騎兵返回關中。

如此一來,謝艾麾下的兵馬除了楊安的兩萬戰車兵,張蠔的兩萬騎兵,以及兩萬後備兵力之外,又多了六萬關中騎兵,實力大大增強,十二萬兵馬的實力,足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衛河北之地不受燕軍的威脅。

除此之外,幷州方向趙武的兩萬步兵,以及數萬後備軍團,也全都受謝艾節制,固守常山郡的蘇亥麾下的幾萬兵馬,也被調撥到謝艾的麾下。

爲了進一步增強謝艾軍團的實力,華安讓主力大軍的三萬後備軍團,也全部劃撥到謝艾麾下,如此,謝艾可以調動的兵馬已經高達二十餘萬,其中,在冀州方向有十八萬人馬,主要負責對抗燕國大軍,幷州方向有五萬餘人馬,主要負責對抗代國的殘餘勢力。

除了這些兵馬之外,華安親自統領的兵馬便只剩六萬騎兵、四萬步兵、以及四萬戰車兵,共計十四萬主力兵馬,不過,這些兵馬足以震懾桓溫軍團,況且,在黃河兩岸,還有近十萬的後備留守軍團,算上這些兵馬,華安的主力大軍在返回黃河以南之後,仍有二十餘萬的兵馬。

在王猛、謝艾等將領陸續返回中軍大帳之後,華安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諸位將領,衆將聽了皆認爲可行,並全力支持華安的想法。

見諸將全部支持自己,華安便正式下令,讓各軍將領按照要求前去準備,其中,除了王猛立即率領兩萬騎兵返回關中之外,剩下的大軍暫且按兵不動,並等候燕國方面的答覆。

在薊城方向,自從晉軍主力逼近治水南岸,燕王慕容俊便再也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都城危在旦夕,作爲一國之君,慕容俊內心的焦慮是可以想象的。

爲了應對危機,慕容俊每日都會在王宮的大殿,與燕國的衆大臣商議各種應對晉軍進攻的對策,並尋找最好的策略。

“王上,晉軍派人傳遞消息,要與我大燕議和。”就在慕容俊與麾下大臣商議事情的時候,一名小校大步奔了進來。

第三百章 截獲軍糧第一百零八章 漁家姑娘第八百八十五章 任城失守第七百七十章 張罐稱王第八百五十章 發現陰謀第二百二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六百九十四章 慕容俊的焦慮第七百二十八章 三喜臨門第一百九十章 小別勝新婚第四百八十五章 出兵時機未到第八百六十九章 救生衣第八百一十五章 準備強渡易水第五百一十三章 晉軍集結仇池邊境第二百五十四章 丞相歸天第二百九十二章 南越族叛亂第四十五章 兩條大魚求推薦第二百零九章 大棘城第一百零一章 兩件禮物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參觀皇宮第六十三章 天王石虎第九百九十一章 繁華的洛陽城第一百二十六章 憤怒的張舉第一百二十六章 憤怒的張舉第二百六十六章 進攻盆口關第四百六十四章 獠人的來歷第五百零四章 聰士的訓練第一百六十八章 插翅難逃第三百五十九章 數星星第六百九十七章 老奸巨猾第七百六十五章 涼王歸天第六百四十一章 滎陽城大火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狂妄的天竺將領第三百六十二章 人工造霧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正面決戰第九百一十七章 夜襲第八百五十章 發現陰謀第六百一十章 李農的選擇第三百五十四章 渡口血戰第七百一十三章 兩張情報網第九十七章 一個不留第五百六十五章 吐谷渾入寇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羅馬進攻失利第四百一十三章 攻破東門第九百二十三章 燕軍潰逃第五百九十五章 胡天伏兵第三十八章 上元燈會二第九百零六章 包圍姚襄第五百七十章 回師南鄭第七百六十四章 謝艾迴姑臧第二百七十五章 雙腳羊第八百一十章 準備進攻第九百八十四章 胭脂姑娘第八百八十六章 不必增援第六百五十七章 曹伏逃遁第四百二十八章 這個姑娘是誰第八百零一章 鐵索騎兵的弱點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離開富樓沙第十七章 蘇峻起兵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高釗逃離第八百零一章 鐵索騎兵的弱點第五百八十三章 暗度渭水第一千零六十章 活捉三韓首領第八百五十五章 大晉皇族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蠢蠢欲動的羅馬大軍第五百二十章 耗不下去了第五百九十二章 帝位三易第三百三十六章 趙軍撤退第四百六十六章 諸葛琪的煩惱第九百四十九章 高釗會見慕容德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吐谷渾偷襲涼州第七百五十一章 慕容恪南下第三百四十九章 趙軍多路潰敗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波斯亡國第六百零六章 燕軍先鋒第五百九十一章 鄧羌第一百六十八章 插翅難逃第三百九十三章 西鄉城牧場第一百三十九章 持續騷擾第五百零八章 挑撥離間第八十七章 白日春夢第五百七十一章 全力準備北伐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高句麗的自信第六百四十二章 張進的態度第二百一十三章 世子的野心第六百六十五章 代軍抵達安喜第二百四十三章 商議北伐第三百二十五章 退兵回京第三百八十九章 後勤的壓力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孱弱的皇帝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于闐公主第五百一十四章 高規格接待楊安第一百二十一章 冤家路窄推薦好友大作《宰執大宋》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偷渡馬訾水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父女團聚第七百三十六章 燕軍橫渡漳水第二百七十一章 陣前斬將第二百八十六章 活捉麋鹿第一千零五十章 主動出擊第四百二十七章 全軍修養三日
第三百章 截獲軍糧第一百零八章 漁家姑娘第八百八十五章 任城失守第七百七十章 張罐稱王第八百五十章 發現陰謀第二百二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六百九十四章 慕容俊的焦慮第七百二十八章 三喜臨門第一百九十章 小別勝新婚第四百八十五章 出兵時機未到第八百六十九章 救生衣第八百一十五章 準備強渡易水第五百一十三章 晉軍集結仇池邊境第二百五十四章 丞相歸天第二百九十二章 南越族叛亂第四十五章 兩條大魚求推薦第二百零九章 大棘城第一百零一章 兩件禮物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參觀皇宮第六十三章 天王石虎第九百九十一章 繁華的洛陽城第一百二十六章 憤怒的張舉第一百二十六章 憤怒的張舉第二百六十六章 進攻盆口關第四百六十四章 獠人的來歷第五百零四章 聰士的訓練第一百六十八章 插翅難逃第三百五十九章 數星星第六百九十七章 老奸巨猾第七百六十五章 涼王歸天第六百四十一章 滎陽城大火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狂妄的天竺將領第三百六十二章 人工造霧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正面決戰第九百一十七章 夜襲第八百五十章 發現陰謀第六百一十章 李農的選擇第三百五十四章 渡口血戰第七百一十三章 兩張情報網第九十七章 一個不留第五百六十五章 吐谷渾入寇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羅馬進攻失利第四百一十三章 攻破東門第九百二十三章 燕軍潰逃第五百九十五章 胡天伏兵第三十八章 上元燈會二第九百零六章 包圍姚襄第五百七十章 回師南鄭第七百六十四章 謝艾迴姑臧第二百七十五章 雙腳羊第八百一十章 準備進攻第九百八十四章 胭脂姑娘第八百八十六章 不必增援第六百五十七章 曹伏逃遁第四百二十八章 這個姑娘是誰第八百零一章 鐵索騎兵的弱點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離開富樓沙第十七章 蘇峻起兵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高釗逃離第八百零一章 鐵索騎兵的弱點第五百八十三章 暗度渭水第一千零六十章 活捉三韓首領第八百五十五章 大晉皇族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蠢蠢欲動的羅馬大軍第五百二十章 耗不下去了第五百九十二章 帝位三易第三百三十六章 趙軍撤退第四百六十六章 諸葛琪的煩惱第九百四十九章 高釗會見慕容德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吐谷渾偷襲涼州第七百五十一章 慕容恪南下第三百四十九章 趙軍多路潰敗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波斯亡國第六百零六章 燕軍先鋒第五百九十一章 鄧羌第一百六十八章 插翅難逃第三百九十三章 西鄉城牧場第一百三十九章 持續騷擾第五百零八章 挑撥離間第八十七章 白日春夢第五百七十一章 全力準備北伐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高句麗的自信第六百四十二章 張進的態度第二百一十三章 世子的野心第六百六十五章 代軍抵達安喜第二百四十三章 商議北伐第三百二十五章 退兵回京第三百八十九章 後勤的壓力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孱弱的皇帝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于闐公主第五百一十四章 高規格接待楊安第一百二十一章 冤家路窄推薦好友大作《宰執大宋》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偷渡馬訾水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父女團聚第七百三十六章 燕軍橫渡漳水第二百七十一章 陣前斬將第二百八十六章 活捉麋鹿第一千零五十章 主動出擊第四百二十七章 全軍修養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