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5章 戶口與改變

第1125章 戶口與改變

時六月三十,烈日當空,炎熱無比。

驛道兩側的槐柳蔫頭耷腦,蟬鳴聲此起彼伏,吵得人頭暈目眩。

邵彥掀開車簾,撲面而來的熱浪讓他不由得眯起眼睛。

他擡手擦了擦額頭的汗珠,衣袖早已被汗水浸透,貼在手臂上黏膩不堪。

車輪碾過黃土,揚起嗆人的塵土。

“殿下,過了前方那座橋,就是潁川地界了。”中尉董志策馬而至,聲音沙啞地提醒道。

邵彥點了點頭,目光落在道路兩旁田地上。

這會其實已過申時,田舍夫們躲過了最火辣的那陣烈日,紛紛擔着水出來澆地了。

種田就是這麼苦。

今夏雨水偏少,河流水位大降,很多自流渠用不上了,只能人力挑水,辛苦無比。

就邵彥看來,田舍夫們黝黑的脊背上佈滿了汗珠,臉上也是一片焦急之色。

他輕輕嘆了口氣。

其實,就這麼辛苦的日子都不一定能長久,因爲他們還要被徵發轉輸糧草或者乾脆上陣打仗。

百姓什麼時候都很苦,以前只是聽父親這麼說,但沒有深刻的體會,現在知道了——他坐在馬車裡不用幹活都覺得渾身不舒服,這些農人好受嗎?

馬車忽然顛簸了一下,邵彥扶住車壁,扭頭一看,卻已經過了橋。

“這便是潁川潁陰縣了吧?”他問道。

“是,也不是。”楊朗策馬而至,說道。

“卿怎不坐車了?”邵彥驚訝道。

“坐了半天了,悶得難受,出來騎會馬。”楊朗說道:“橋北那塊地在潁陰縣內,但卻是軍府之地。如果老夫沒有記錯,那是左驍騎衛潁橋防,地跨潁水兩岸,分屬襄城、潁陰兩縣。軍府再往東南,還有一片官府祿田,以前是荀家的地。”

“荀家還有多少地?”邵彥問道。

“以前很多,現在不多了。”楊朗笑道:“荀氏雖未如我楊氏那般敗落,卻也沒撈到多少好處,其子弟散於各處,加起來兩三千頃吧。”

“已經很多了。”邵彥苦笑道:“我那食邑,加起來還不到三千頃。豪族若此,朝廷賦稅千難萬難。”

“殿下,老夫也是豪族出身。”楊朗開玩笑道。

邵彥連忙致歉,道:“此言非孤本意。”

“殿下無需如此。”楊朗說道:“朝廷不度田,國祚焉能長久?有些事無需避諱。再者,本朝其實已經不錯了。去歲爲了殿下食邑去尚書檯查閱戶口、田畝,最早的樑國二十郡已有近74萬戶、310萬8000餘口人。昔年蘇秦對秦惠文王說關中是天府之國,其實河南、河北纔是真正的天府之國。一俟安定,戶口大增,關中、江東莫能敵也。故據河南、河北者,虎視天下,此誠王霸之基。”

邵彥聽得有三百餘萬人,大爲吃驚,問道:“舊樑國竟有這麼多人?”

楊朗笑了笑,道:“殿下也不看看都是什麼地方。不過也增不了多少人,不然陛下也不會想方設法向外移民。誠然,若強要增,亦可。不論是分家產還是開荒,舊樑二十郡戶百萬應該不難,不過何必呢?現在一家三五十畝不好麼?非得弄得一家就十幾畝地,半飢不飽的,活得有甚意思?殿下可知豪族莊園經常有逃人?”

“聽說過。”

“豪族莊客一家可沒有三五十畝地,有二三十畝就不錯了。”楊朗說道:“還得被塢堡帥、莊園主拿走大部分,與曹魏屯田無異,如何不跑?”

“而今朝廷能直接徵稅之戶口有多少人?”邵彥好奇道。

楊朗意味深長地看向自家主公,道:“殿下平日應該多多關心這些事。”

“受教了。”邵彥在馬車上行了一禮,然後又眼巴巴地看向楊朗。

楊朗有些失笑,感覺自己像在教自家子侄一樣。

不過,經歷了人生浮沉的他對韓王的這份信任和期待倒有些莫名的感動,於是說道:“老夫還真順手查閱了一下。數年前襄城等十九郡度田,彼時清得約三十萬戶、一百四十餘萬口,這會應稍多一些,可能過百五十萬口了。”

“第三批十六郡,凡一百十一縣,計有三十四萬餘戶、百六十六萬餘口人。”

邵彥大致心算了一下,脫口而出道:“我父豈不是可以號令六百萬人?”

楊朗讚許道:“殿下無需執籌即可算出戶口,果真聰慧。”

邵彥不好意思地擺了擺手,道:“年少時戒尺吃多了,自然會算。”

楊朗大笑,就連一旁的董志都忍不住笑了起來。

韓王雖然十六歲了,但終究還是個孩子。

楊朗收住笑容後,又問道:“殿下可知北地豪族、酋帥、屬國手中掌握多少戶口?”

“多少?”邵彥問道。

這次是董志來搶答了:“我看有千萬。”

“差不多。”楊朗說道:“八百到一千二百萬還是有的,這是老夫估算,或許不太準。”

“竟然這麼多?”邵彥喃喃道。

楊朗、董志相視一笑,誰讓你父安定北地了呢?沒有了大規模的廝殺,雖然還頻頻動亂,但整體可稱粗安,戶口自然會增長,即便天災人禍都擋不住,只能延緩增長速度,除非再出現當年那可怕的大疫以及持續三年的暴水。

“其實能號令六百萬人已經相當不錯了。”楊朗感慨道:“今上文成武德,世所罕見。若換在前漢、後漢末年,一統天下之後,度田定然比現在容易。”

“魏晉太慷慨了,曹氏、司馬氏與士族共治天下。”董志說道:“江東更狠,現在已經不是司馬氏與士族共天下了,而是王與馬共天下。”

此言一出,三人皆笑。

“六百多萬人、百餘萬戶,已可養得禁軍諸營。”楊朗說道:“有此數萬禁軍、八萬餘府兵,天子便可令豪族上供。老夫如此解說,殿下可明白大梁朝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楊公似是說得簡單了些。”邵彥道。

“確實簡單了。”楊朗笑道:“但世間萬物,究其根底,有時候其實就這麼簡單。”

邵彥仔細想着。

父親直接掌控六百餘萬人,主要拿來養軍了,這開銷可真是浩大,差不多要一百個人養一個兵了。

其他方面或還有收入,比如苑林、商稅、貨殖、官田等,但總體而言是遠遠不能應付開支的,必須要豪族上供,誰讓他們手裡掌控了千萬人口呢?

如果遇到戰爭、營建等事項,還得在正稅外加徵或讓豪族提供更多的錢糧。

說好聽點叫“上供”,說難聽點叫“要飯”。

也是在這個時候,邵彥才能深刻理解父親的不容易。他一介世兵軍奴出身,縱橫捭闔,不知道費了多少心神。

很多事光靠打打殺殺是沒用的,還得有各種手段。

以前聽父親念“相忍爲國”、“夷夏俱安”、“與時俱進”耳朵都快生繭了,覺得很煩,甚至感覺念來念去有些可笑。現在明白了,這都是局勢決定的,每一條都不是隨便亂喊的。

“嘭!”馬車重重頓了一下,差點把邵彥晃了出去,他趕忙抓緊車壁,然後喊停。

挽馬喘着粗氣,鼻孔大張,顯然也被方纔這一頓折騰得夠嗆。

當然,或許更大可能是天太熱了,父親說“冷血馬”比人更難以忍受酷熱,現在看來還真是。

兩百護兵同樣疲憊不堪,畢竟他們是步行趕路,難受得要死。

邵彥看到前方一個村落,於是下令進村休整。

這裡還是軍府地界,不歸地方管,也就向府兵收稅的時候纔過來——府兵一家可以免稅,部曲不能,課稅時按三十畝計。

行至村口時,遇到兩名少年郎乘坐牛車出村,旁邊還跟着一羣人,似乎是其親族。

稍一打聽,才知道這兩名少年都出身府兵勳官家庭,都是正五品上騎都尉,今日是送兩個子弟入汴梁國子學,九月就要開學了,提前去做好準備。

“左驍騎衛府兵手裡的功轉是真的多……”董志羨慕道。

說實話,他父親和他都沒國子學的推薦名額,因爲他們既非公卿勳貴,又不是府兵勳官,弄不到推薦信。

這兩類人裡,公卿勳貴就罷了,畢竟是開國功臣嘛,但府兵勳官也比他們有資格,這就讓人感到失落了。

當然,作爲瞎巴酋帥之子,董志內心之中還是希望看到勳官子弟入國子學,然後有機會當官的,因爲他們以前都被士族死死壓着。

但國子學卻給了普通人機會,畢竟勳官是真的可以賣命搏殺得來的。

諸衛府兵打起仗來士氣如虹,列完陣後恨不得立刻擊鼓進兵,衝上去將敵人砍得落花流水。

遇到以多打少的仗還不樂意,因爲功轉太少了。

守城戰更是棄若敝履,蓋因幾乎沒什麼功轉,不如陣列野戰,砍他孃的。

董志早就發現這一點了。

府兵特別喜歡野戰,鐵鎧武士正面衝,騎兵側翼襲擾,騎馬步兵迂迴繞後,恨不得將敵人全留下,斬獲一定要超過四成,這樣才能拿到全功。

這完全就是一羣終日計算功轉,然後四處尋找敵人開戰的殺戮狂人。

制度的變革,帶來的影響真的讓人震驚。

邵彥聽完之後,心中與有榮焉。

父親就是靠這一套對抗豪族,而今一步步加固,大勢所趨之下,真懷疑還能不能逆轉了,因爲這十多萬開國精兵可都享受了好處啊,若有一天你告訴他們以後沒這些好處了,他們很可能會自己挑選願意支持他們的皇子。

“拜見殿下。”正思慮間,遠遠走來一羣人,齊齊拜倒於地。

遠處還有人在呼朋喚友,隱隱傳來聲音:“陛下的種!快來看!”

邵彥心中升起一股熱流,暗道須不能爲父親丟臉了,遂昂首挺胸,舉步向前。

楊朗拈鬚而立,笑而不語,隨即又看向驛道南側的荀氏莊田。

一路之隔,南北分野,兩邊涇渭分明,彷彿兩個世界。

北邊軍府地界上,聽到今上之子來了,各個呼朋喚友,涌來拜謁。

南邊士族莊田中,世家部曲督促着莊客趕緊澆地,似未看見。

聯想到天子已度田五十五郡,造冊六百餘萬口,擁驍勇忠貞之士十餘萬,對天下的改變肉眼接見,壯哉!

第826章 強行推動的戰爭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都可以談第1090章 積壓事務第九十五章 致人而不致於人第915章 塞上江南第一百三十章 出鎮第1242章 在途第十章 亂兵第854章 貴種第四十二章 真正的目標第一百三十二章 爛透了!第1159章 背刺第一百三十四章 城成第807章 太原第五十章 大都督還要逃嗎?(給盟主金角半島加更)關於涼州入援洛陽兵力第八十八章 會見第一百八十四章 逃第1331章 薄城第1113章 成都與建鄴第二十七章 有100000000點點病第1195章 新門路第二十八章 偶然與必然第一百七十八章 鄴第一百零二章 磨刀霍霍第九十章 開誠佈公(下)第1166章 震盪(下)第866章 館驛第一百五十七章 居家與工作(下)第一百七十二章 聰哥的擔憂第九十章 官僚系統(上)第一百三十一章 離開前的安排第九十七章 擎天保駕功臣簡單介紹下南北朝騎兵第1026章 樸實無華第一百五十章 夢開始的地方(上)第八十四章 一天第一百三十三章 滾!第一章 消化(上)第一百五十七章 以正合,以奇勝(下)第十四章 南北佈置(下)第904章 亂戰(下)第六十八章 統一思想第一百二十三章 主動權第1327章 廷議第1325章 歸正第五十六章 諸般手段第三十八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五十八章 收手吧!第822章 程府古代屠城第一百七十六章 城陷與選擇第1369章 事了拂袖去第一百三十七章 年前日常(上)第一百零九章 前出第四十八章 送禮第八十八章 農事與辦公第1257章 行田(下)第九十一章 官僚系統(下)第一百四十四章 你敢說個“斬”字嗎?第二十四章 許昌與洛陽第九十五章 政績第1091章 見面第992 居喪之人第十八章 風馳電掣第二十二章 三人行必有我師第1384章 教育第九十三章 垃圾時間第1190章 人事調動第1003章 來都來了,就別走了第841章 主動第三十四章 噩耗第1249章 上班第996章 壽春第1035章 賭神(下)第一百五十二章 談判第一百七十一章 二百四十里第二十六章 讖緯第902章 莽出來的戰機第1001章 戰和之策第三十八章 轉變第一百二十八章 地勢第1139章 戰爭的腳步(下)第1262章 小作文與參謀第五十九章 底氣第十七章 鬼話第900章 遇見第1241章 去國第一百四十三章 入潼關第一百零二章 夜戰第二十三章 早有預謀第1414章 告狀第852章 分化(上)第918章 辦法(上)第871章 舊人第1367章 海天盛筵第1115章 失能第836章 過河!第1427章 爪牙第二十一章 政治表態
第826章 強行推動的戰爭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都可以談第1090章 積壓事務第九十五章 致人而不致於人第915章 塞上江南第一百三十章 出鎮第1242章 在途第十章 亂兵第854章 貴種第四十二章 真正的目標第一百三十二章 爛透了!第1159章 背刺第一百三十四章 城成第807章 太原第五十章 大都督還要逃嗎?(給盟主金角半島加更)關於涼州入援洛陽兵力第八十八章 會見第一百八十四章 逃第1331章 薄城第1113章 成都與建鄴第二十七章 有100000000點點病第1195章 新門路第二十八章 偶然與必然第一百七十八章 鄴第一百零二章 磨刀霍霍第九十章 開誠佈公(下)第1166章 震盪(下)第866章 館驛第一百五十七章 居家與工作(下)第一百七十二章 聰哥的擔憂第九十章 官僚系統(上)第一百三十一章 離開前的安排第九十七章 擎天保駕功臣簡單介紹下南北朝騎兵第1026章 樸實無華第一百五十章 夢開始的地方(上)第八十四章 一天第一百三十三章 滾!第一章 消化(上)第一百五十七章 以正合,以奇勝(下)第十四章 南北佈置(下)第904章 亂戰(下)第六十八章 統一思想第一百二十三章 主動權第1327章 廷議第1325章 歸正第五十六章 諸般手段第三十八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五十八章 收手吧!第822章 程府古代屠城第一百七十六章 城陷與選擇第1369章 事了拂袖去第一百三十七章 年前日常(上)第一百零九章 前出第四十八章 送禮第八十八章 農事與辦公第1257章 行田(下)第九十一章 官僚系統(下)第一百四十四章 你敢說個“斬”字嗎?第二十四章 許昌與洛陽第九十五章 政績第1091章 見面第992 居喪之人第十八章 風馳電掣第二十二章 三人行必有我師第1384章 教育第九十三章 垃圾時間第1190章 人事調動第1003章 來都來了,就別走了第841章 主動第三十四章 噩耗第1249章 上班第996章 壽春第1035章 賭神(下)第一百五十二章 談判第一百七十一章 二百四十里第二十六章 讖緯第902章 莽出來的戰機第1001章 戰和之策第三十八章 轉變第一百二十八章 地勢第1139章 戰爭的腳步(下)第1262章 小作文與參謀第五十九章 底氣第十七章 鬼話第900章 遇見第1241章 去國第一百四十三章 入潼關第一百零二章 夜戰第二十三章 早有預謀第1414章 告狀第852章 分化(上)第918章 辦法(上)第871章 舊人第1367章 海天盛筵第1115章 失能第836章 過河!第1427章 爪牙第二十一章 政治表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