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7章 海天盛筵
“好熱鬧!”從臨渝山到碣石山二百里,一路之上駐紮了大批部伍。
遠遠望去,旌旗林立,營伍連綿,好不壯觀。甚至於,晚來的部隊駐紮不下,便移師北邊的山谷,弄得羣獸奔走,躁動不休。
鉅鹿郡王邵慎抵達之時,看到的就是這樣一副場面,故有此嘆。
新任玄菟太守劉佩緊隨其後,面色拘謹。
他有好幾年沒來遼西了。在之前的印象中,這裡臨散居住着不少部落,除部分慕容鮮卑外,還有與他們交好的段部鮮卑、烏桓、匈奴乃至羯人,漢民着實不多,畢竟當年王浚實在不是人,段部鮮卑也不是什麼好貨,他們一天也不想在這裡多待,故河北流民多奔昌黎,甚少有在此停留的。
而今百姓沒有多大的變化,還是那些人,就是更加零落了。很多以前有人放牧的地方,完全就是一片荒蕪,草密實得像八百年沒人來過一樣。
戰爭是主因。
雙方互相抄掠的地方,什麼樣的人才能長久生存下去?
“停!”前方衝來了一支騎軍,皆身着精甲,手持大槊,見到來人後,大聲呼喊。
單于府東曹掾毌丘愔面色不悅,遠遠上前,道:“沒見到大都護來赴宴麼?還不將槊收起來?”
他沒有說“招討使”,而是提“大都護”,並非無因。
擋在他們面前的人是先期從遼東撤回來的是東木根山附近的鐵騎營,乃單于大都護正轄兵馬。
不料這些人卻不買賬,只道:“需得驗明正身。”
毌丘愔提高了聲音:“大都護每年都要巡視東木根山,你等竟不識?”
“遠遠見過,看不真切,需得驗明正身。”鐵騎營的軍士們堅持道。
毌丘愔正待說些什麼,邵慎卻策馬上前,道:“夠了。”
說罷,揮了揮手,讓從事中郎季真取了印信、虎符、節鉞上前,一一驗看。
“大都護……”後方又奔來一隊騎士,及近,遠遠下馬,爲首一手躬身行禮。
“婁國貞聽聞天子賜你裘珠數十、美姬一人,以彰功績,厲害了啊。”邵慎亦下馬笑道。
婁國貞聽着這話不太對味,便笑道:“天子在內,可不敢馬虎,萬一出了事,我等富貴何來?不過他們也確實有眼無珠,去歲仲秋,大都護纔剛剛大閱諸營呢,這就不認得了,回去我好好收拾下他們。”
話雖這麼說,他卻沒喝止帳下兵士繼續查閱,甚至連主要隨從都要仔細盤查,最後放下十餘人入內。
邵慎知道規矩,也沒說什麼。
只是打了這麼大個勝仗,習慣了在軍中說一不二的感覺,驟然遇到此事,心中微微有些不舒服罷了。
但大小王他還是分得清的,這個天下是叔父的,他給你富貴,你就有富貴,他不給你,你就沒有。
自己的本事只能說合格,叔父用他,完全是看在親族的份上,換個人當單于大都護說不定能將邊塞軍民事務整頓得更好。
檢查完畢之後,婁國貞親手將諸般印信一一呈還,然後跟在邵慎身側,送了得了一里地,才又回到方纔那個道口,繼續盤查。
******
入內數裡之後,邵慎遠遠看到了燕王邵裕、宋公邵紀、涼城郡公元真等人。
兩個半大少年跟在邵裕身後,與一身着獵裝的少女說笑不停。
少女一側,還有個穿着襦裙的女子,年歲也不大,偶爾說兩句話,大部分時候不發一言,稍有些靦腆。
邵慎知道,那是從弟的兩位夫人宇文氏和田氏,一出身宇文鮮卑,一則是無終田氏之女。
田氏前陣子帶了五百多家部曲莊客南下,走的還是襄平。
邵慎將一些繳獲的用不上的農具、日用品交給了他們,算是出於情面,給從弟提供點便利。
當然,這些破爛玩意田氏也用不上,其實是讓他們捎帶至旅順縣,交給編戶齊民的鮮卑人用的。該縣目前已經有了宇文氏四千帳牧民及三千家燕山苑園戶,這算是虎頭可以信任的人選了——田氏則安家北豐。
襄平李氏也從棘城回到了襄平,朝廷發還其舊宅、田產、財貨,李氏女據說去了旅順,暫居城中。
琅琊顏氏、蘭陵蕭氏各帶一千家部曲莊客前往青州,渡海後抵達旅順。
人基本安置到了慕容仁曾經的治所平郭縣。
當地人丁寥落,幾乎不剩什麼人了,除遷居過來的佟家外原本的部落幾乎都隨慕容仁北上了,成爲他八千戶食邑的一部分——不過邵慎覺得山中定然還有不少零散的氏族,將來可以招撫,充實戶口。
從今往後,顏、蕭、佟三姓就是平郭著姓了,前兩家在政治上的權力更要超過佟氏。
人都是慕強的編戶齊民之後,別管以前是什麼人,都會慢慢向這兩家靠攏,語言、風俗、習慣等等,皆是如此,中原千百年來同化的那麼多蠻夷,都是這麼過來的。
明年,燕王正妃糜氏多半也要過去。
東海糜家這些年發展迅猛,這次可要大出血了。不出意外的話,糜氏將來會是遼東國除邵氏外的第二大家族,地位擺在那呢。
如此看來,旅順縣將會有糜、宇文兩大著姓。
就是不知道安平牽氏、太原郭氏怎麼安排了。
大抵還是旅順、北豐或平郭吧,蓋因天子建議虎頭先整頓好氣候較爲溫暖的南邊三縣,站穩腳跟之後,再經營更北邊的襄平、居就、新昌、安市、汶、西安平六縣。 邵慎居然有些羨慕。
這可是實封,國朝就這麼一個。
半實封的也就涼城、五原、漁陽,此三國高級官員任免還需朝廷派出,與一應將官盡皆自行委任的遼東國不是一回事。
有些人喜歡繁華的中原,但邵慎更喜歡自己說一不二。
可惜了,邵氏不是司馬氏,不可能連小宗也分封。
“蘊文。”邵裕發現了從兄,笑着招了招手。
“你……”邵慎無奈地很,下馬之後,將馬鞭扔給隨從,自己走了過去,笑罵道:“我比你大了那麼多。”
邵裕哈哈一笑,鄭重行了一禮:“徵遼之際,多蒙從兄照拂,感激不盡。”
“無事。”邵慎不以爲然道:“那些破爛,反正也帶不回去,不如交給你。快入冬了,遼東百姓正需此物。”
邵紀、元真也跟着行了一禮,前者口呼“從兄”,後者則稱“大都護”。
邵慎則有些不悅,對元真說道:“此非公事,何如此生疏耶?你雖以‘元’爲姓,卻是叔父之子、我之從弟,莫要自己的根。”
“從兄。”元真又行了一禮,心中暖洋洋的。
到目前爲止,兄弟姐妹們都沒把他當外人。
小時候哭鬧了,父親還安慰他,帶着他一起玩耍、一起吃飯、一起睡午覺,他不覺得自己是什麼胡酋,他只是幫父親管治涼城國數萬烏桓、鮮卑、匈奴人的郡公罷了。
邵紀、元真之後,宇文氏、田氏亦上前行禮。
邵慎還了一禮,然後看向邵裕,問道:“今日與會者何人?”
“多爲軍中將校,幽冀諸鎮將也來了。”說完,他忍不住笑道:“一艘船怕是坐不下。”
“能載數百兵士,裝不下數十人?”邵慎搖頭道:“走吧,別誤了時辰。”
一行人遂牽馬步行,又過一道口,卻是黃頭軍第五營的人。
督軍李熵站在一旁的哨樓上,見到他們之後,立刻下來,好一番寒暄,與衆人一同入內。
******
船依舊停在海邊,風不大,只輕輕搖晃着。
一大羣得勝歸來的軍將們站在棧橋邊、沙灘上,對着遠處的海天一色指指點點,時不時爆發出爽朗的大笑。
邵慎瞄了一眼,左右驍騎衛、左右金吾衛、左右飛龍衛、左羽林衛、右龍虎衛、萬勝軍(黃頭軍)諸營督軍、禁軍諸部督軍皆在列——銀槍左營、黑矟右營已南下,黑矟中營留守棘城,義從軍尚滯留遼東,要九月底纔會撤退。
除了他們之外,還有一些零散的將校,多爲單于府之人,邵慎都很熟悉。
氣氛很熱烈,這就是打了勝仗的感覺啊。
邵慎掃視一圈後,發現還有幾個不合羣的人,稍一打聽,原來是扶餘國的使者。
對於此國,他總覺得國君腦子有些不清楚。
聽聞當初高句麗初立國的時候,扶余人就老欺負他們,以至於高句麗上下視之爲恥辱,兩國關係不睦,數次興兵,高句麗人強大之後,更是修建“扶余道”,準備徹底滅了此國。
按說處境這般危險,扶余就該勤事中原,但他不!
有時候關係密切,朝貢不斷,有時候卻興兵攻打平州諸郡,搞不清楚他們怎麼想的。
好在後漢也不想生事,沒有興兵討伐,於是關係慢慢恢復。
到了司馬晉時期,因爲慕容鮮卑的崛起,扶餘國被隔斷了朝貢之路,不過他們還是想辦法繞路宇文鮮卑前往中原。
如此辛苦,原因無外乎慕容廆時期大敗扶余,國王悲憤自殺,再加上鮮卑人不斷掠扶余人爲奴,賣往中原,於是加緊抱大腿——晉武帝時期,曾專門下詔贖回司、冀二州的扶余奴婢,發還家鄉。
晉季中原喪亂,扶余便絕了朝貢,闢居於北方。若非此番被徵遼大軍擄掠了一番,大概還不會派人過來朝貢。
邵慎打聽完後,便走了過去,問道:“使者何人?”
“扶餘國徐蔚,不知將軍——”使者遲疑道。
“我便是邵慎,扶余王應聽過我的名字。”邵慎笑道。
使者是個很年輕的人,看着還不到二十歲,聽到“邵慎”二字時臉色一變,道:“原來是邵都護。”
“徐玄是你什麼人?”邵慎又問道。
“家父。”
“原來是王世子。”邵慎道:“見到天子,好生說話,你家興許有救。”
說完,便轉身離去,只留下徐蔚在原地暗暗嘆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