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4章 小透明

洛陽南的開陽門外,車馬雲集,場面頗大。

庾亮麻利地滾回潁川了,沒法到場,但依附庾家的士人、官員們卻到場不少,爲秦王送行。

邵瑾臉色不是很好看,回頭看了下王府屬吏們,冷哼一聲,道:“都遣散了。”

秦王友辛佐面如土色。

天可憐見,沒有人喊這些人過來,都是他們自己來的。秦王可能低估了他嫡長子身份的重要性和對倖進之徒的吸引力,有些人爲了上進,真的什麼事都做得出來。

而就在秦王屬吏帶着護兵驅散人羣時,沒多少人關注的角落裡,韓王邵彥正悄然離開。

王師楊朗楊世彥送行了數裡,臨分別時,觀察到邵彥的神色,問道:“大王何以憂也?”

“無憂,只悵然若失耳。”邵彥搖了搖頭,收回目光,道:“六弟出巡,禮送者不知凡幾。想當年我等兄弟同窗共讀,同習武藝,言笑晏晏,無所忌諱,未嘗有顯異也。而今觀之,卻有天壤之別,何其殊也!”

說罷,從馬車中取出一個棋盤、棋子,交到楊朗手中,道:“此物卿覬覦良久,送你了。”

楊朗伸手接過,玩味道:“不後悔?”

邵彥被他這副態度弄笑了,心情也好了許多,道:“送出去就沒想要回來。”

楊朗交給身後的子侄,道:“大王既贈我此物,怎好讓王獨行?這便一起跟着去襄城吧。”

邵彥愕然,道:“卿家中不是……”

“無事了。”楊朗拉着邵彥便上馬車,道:“走吧。”

“府中之事……”邵彥道。

“交給大農即可。”

“好。”邵彥也不廢話了,直接點頭應允。

中尉董志見了,立刻帶着護兵開路。

隨行的還有韓王友衛洪、文學王獷、左常侍董景道等人,分乘兩輛牛車,一起南下。

韓王在邵勳諸子中有點小透明的意味。

坊間傳言,若不是爲了冊封嫡長子爲秦王,韓王壓根不可能得封,他甚至不如七八九皇子,於樑帝諸子中“最劣”。

王府屬官之中,師楊朗雖然出身弘農楊氏,但這個家族已經有點敗落了,典型特徵就是“婚宦失類”,即聯姻的家族檔次大大降低,也沒有什麼人當上大官。

楊朗之子甚至娶了烏桓人蘇恕延之女爲妻,讓人笑掉大牙。

要知道,楊朗的父親楊準可曾當過晉朝的冀州刺史,結果到了孫輩就混成這樣?

友衛洪、大農柳璩都是河東人,算是母親裴貴嬪託人聘來的,在兩大家族中也不是什麼重要人物。

文學王獷、左常侍董景道是自己找上門的,他們是劉漢降人,在樑朝地位低下,並未被安排官職,於是走門路到了韓王府,算是有個官當。

中尉董志是河東“瞎巴”首領董武之子,是邵彥去裴家走親時遇到的。其人忠義無雙,技藝嫺熟,於是聘爲中尉——當然,這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董志帶了五十名部曲來投,都有幾分本事。

於是乎,這麼一個拼拼湊湊的韓王府就成型了。

沒人重視韓王,也沒人嫉恨韓王,他就是這麼一個小透明。若非天子覺得他十六歲了,不能總在家裡窩着,可能還沒多少人會注意他。

六月二十日,車隊抵達了襄城縣,太守司馬確親出城相迎,並在館驛中設宴招待。

參宴的多爲郡縣官員及當地士人——說實話,襄城郡其實沒什麼值得稱道的豪族。

邵彥在諸兄弟中酒量最淺,飲一口就臉紅得不行,因此只淺淺喝了幾杯,然後便告退了。

襄城官員見了,都有些愕然。

第二天,邵彥直接驅車至汝水邊的邸閣巡視。

楊朗跟在後面,仔細觀察。

幾位王府舍人手執從司農寺帶來的賬冊,不讓任何人插手,只用王府護兵,一一點驗。

司馬確在一旁看得心驚膽戰。

邸閣現在歸司農寺管,但地方郡縣也有協管之責。平日裡司農寺的人一直不讓他們插手,搞得司馬確也很慌,別出了事連累到他。

楊朗在一旁察言觀色,心中暗暗琢磨:就已經打開的幾個穀倉來看,襄城邸閣問題不大,不過其他地方可就難說了。

天子要打李成,理論上來說看賬冊上有多少錢糧就行了。但豫州邸閣有好些年沒查了,這裡又是全國最重要的產糧區,存糧都要經許昌、陳縣二度支校尉之手,轉運至襄陽,再由襄陽度支校尉轉輸至江陵,交到鉅鹿郡王手裡。

事關滅成之戰,又多年未查,還可鍛鍊皇子的處事之能,於是事情就定下了。

韓王聲名不顯,恐遭人輕視,他得多活動活動,爲韓王排憂解難。

難得他有心振作,萬不能讓這股心氣下去了,少年郎氣可鼓不可泄啊。

就是不知道弘農楊氏這塊已經出現大裂縫的招牌,還能頂用到幾時。昨日那場宴飲,襄城豪族都比較客氣,但那是因爲這個郡幾乎就沒有士族。過些時日去了潁川,那場面簡直不敢想。

許久之後,各個穀倉的實有存糧數字被一一報了上來。

文學王獷帶着自家賓客筆走龍蛇,一一記錄下來,然後再對照賬冊——邵勳讓兒子去查邸閣,兒子帶着私人官員,而他兒子的私人官員又帶着私人部曲、賓客幹活,這就是魏晉特色,付費上班,太偉大了。

此刻這幫人在用藤紙記錄。

司馬確看得清楚,驚訝道:“前番洛陽書局送書而來,還嘆藤紙不豐,不意殿下屬吏竟如此豪奢。”

邵彥一聽,苦笑道:“此爲華容丞楊望洽所供。”

“楊望洽”名楊亮,乃楊朗之侄,今年才二十二歲,弓馬嫺熟——這是弘農楊氏敗落的又一證據,因爲楊氏子弟居然由文轉武,開始靠賣命博取軍功了。

邵彥和楊亮關係不錯。

去年亮生一子,取名楊佺期,邵彥還遣人送上了一份厚禮。

楊亮擔任華容縣丞之後,便在當地置產業,因爲沒有足夠的人手開荒種地,於是乾脆走貨殖路線,讓自家僮僕去收割葛藤,然後造紙。

上個月送了一批到韓王府,今日就派上用場了。

邵彥倒不覺得用藤紙有什麼豪奢的,不過他對另一件事比較感興趣,遂問道:“洛陽書局送了多少書過來?”

“八本《風土病》。”司馬確回道:“郡一本、諸縣各一本。我問有無《千字文》和《洛生詠》,皆言還要等待數月,紙不夠。”

“諸縣可已設學堂?”邵彥問道。

“郡博士倒是找着了,各縣教諭多有闕員。”司馬確說道。

“爲何如此難找?”

“官太低了。”司馬確直截了當地說道:“郡博士正九品,縣教諭未定品。吾聞僅平陽、西河、太原、岢嵐等胡風濃郁之地的縣教諭爲從九品職官,豫州諸縣教諭無品,卻不知道吏部怎麼想的。如此一來,除非家裡實在沒門路,誰願意去當縣教諭啊?”

說完,司馬確話鋒一轉,又道:“其實就算給縣教諭定品,也沒幾個人願意來當官。”

“爲何?”

“這種官升不上去。”司馬確說道:“很可能一輩子當縣教諭到死,運氣好能升郡博士,但郡博士難道是什麼大官嗎?”

邵彥瞭然。

這種官確實沒意思,對士人幾乎沒有吸引力。除非諸郡如太學那般試經,通過者可以當官,如此就能一躍而爲炙手可熱的清貴官,但這又怎麼可能呢?那樣的話,郡博士豈不是與郡中正相當,甚至完全取代了郡中正?

邵彥突然想到了太學。

太學現在學生不多,水平也參差不齊。自開平二年二月初招收了第一批約百名“門人”,至今已歷三年。

按規定,入學滿兩年就可試經。去年三月,已有數十人試通一經,去掉“門人”頭銜,變成了“弟子”。

到明年三月,那數十名子弟又可試通二經,通過者可補“文學掌故”(從九品)。

聽父親的意思,如果試通二經者不願繼續讀書的話,直接就授文學掌故,到太常寺當官,或者超授郡博士,到郡學教書。

如果趁機給縣教諭定品的話,還可授縣教諭一職。

而按照魏晉舊制,文學掌故在職滿兩年,可試通三經,通過者爲“太子舍人”——當然,現在未立太子,但可授同品級官員。

這都是魏晉舊制,只不過以前被人爲阻塞了,沒讓這條當官渠道暢通運行。

父親是真想強力疏通這條渠道,爲此已經默默等了三年,期間什麼話都沒說。到了明年,當授了一批試通二經的太學生爲官時,估計會讓很多人震驚。

考慮到太學生可以不斷試經,步步攀升,這可真了不得了。

到了那個時候,縣教諭、郡博士的數量就會慢慢增加,總有一天會不缺人的。

太學生這條仕宦渠道,纔會真正被人重視,而不像現在這樣被父親每年下詔令諸郡子弟入學——猶記得徵荊州之時,戰後令荊襄士族選派子弟入太學,那些人還不以爲然,不覺得這是賞賜呢。

縣教諭、郡博士多了之後,郡縣二級學校的學生就多了。而學生多了以後,太學也就有了更廣闊的選材來源,這是相輔相成的事情。

第六十三章 最實在的東西第825章 着手準備第1292章 陪伴第八十七章 過河第二十四章 遭遇戰第七十章 正月第一百九十四章 人心第一百四十章 糊弄第1165章 震盪(上)第一百六十三章 牢籠第一百五十二章 大稔第1257章 行田(下)第1097章 都水監第三章 勸羊第一百八十二章 歸正(上)第918章 辦法(上)第1210章 意想不到之人第1084章 人選(爲盟主活着看到尤文拿歐冠加更)第一百四十九章 恐怖平衡第七十三章 說客第一百九十二章 軍鎮(下)第1323章 不同境遇第1258章 新舊第1335章 意志的比拼第1346章 狼狽第一百二十章 決定第1062章 陛下可走華容道,也可徑下赤壁第826章 強行推動的戰爭第二章 朝議第一百十章 派別第898章 敵我難分第五十四章 拜訪第一百七十二章 以拖待變第八十二章 遲到的驚喜第1397章 送行第1200章 祖制第1053章 落日第十一章 西州士人第二章 消化(下)第一百七十二章 以拖待變第一百九十章 征服者第四十七章 話療與出路第1434章 新家第967章 新丞相第二十三章 首次交鋒第1351章 先搶爲敬第一百零七章 授官第1279章 摸底第九十七章 商路第1205章 逐漸分流的兩撥人第1010章 一月戰爭第七章 文昌殿第804章 只有樑王能救你第1201章 改變命運的禮物第八章 擔了干係第一百三十九章 滎陽第九章 一夜無夢第八十章 家人第一百三十二章 爛透了!第一百八十七章 風中的戰鬥(上)第1423章 告別第810章 疫第四十六章 撤兵第一百十六章 來人第1177章 宗室與家底第1205章 逐漸分流的兩撥人第三十九章 言和第888章 四方消息第七十七章 挺進第一百二十七章 有變第957章 西事第二十二章 決勝第三十五章 後悔來了第四十七章 根本第八十三章 很快就出意外了第1368章 釋兵權第一十九章 火中取栗第一百六十八章 自焚第三十三章 敵不動我不動第1191章 補不足第三十一章 殿議第1341章 矛盾公開化第896章 動員(下)第947章 入宮(上)第二十九章 遲恐晚矣第823章 朝賀第一百零五章 兵臨城下第890章 覺醒第1242章 在途第1425章 河東第六十章 談妥第1372章 近鄉第一百二十七章 勢第三十八章 轉變第三十一章 殿議第1073章 降人第一百四十四章 震懾第三十三章 宿命第1192章 獵場第1176章 行萬里路(下)
第六十三章 最實在的東西第825章 着手準備第1292章 陪伴第八十七章 過河第二十四章 遭遇戰第七十章 正月第一百九十四章 人心第一百四十章 糊弄第1165章 震盪(上)第一百六十三章 牢籠第一百五十二章 大稔第1257章 行田(下)第1097章 都水監第三章 勸羊第一百八十二章 歸正(上)第918章 辦法(上)第1210章 意想不到之人第1084章 人選(爲盟主活着看到尤文拿歐冠加更)第一百四十九章 恐怖平衡第七十三章 說客第一百九十二章 軍鎮(下)第1323章 不同境遇第1258章 新舊第1335章 意志的比拼第1346章 狼狽第一百二十章 決定第1062章 陛下可走華容道,也可徑下赤壁第826章 強行推動的戰爭第二章 朝議第一百十章 派別第898章 敵我難分第五十四章 拜訪第一百七十二章 以拖待變第八十二章 遲到的驚喜第1397章 送行第1200章 祖制第1053章 落日第十一章 西州士人第二章 消化(下)第一百七十二章 以拖待變第一百九十章 征服者第四十七章 話療與出路第1434章 新家第967章 新丞相第二十三章 首次交鋒第1351章 先搶爲敬第一百零七章 授官第1279章 摸底第九十七章 商路第1205章 逐漸分流的兩撥人第1010章 一月戰爭第七章 文昌殿第804章 只有樑王能救你第1201章 改變命運的禮物第八章 擔了干係第一百三十九章 滎陽第九章 一夜無夢第八十章 家人第一百三十二章 爛透了!第一百八十七章 風中的戰鬥(上)第1423章 告別第810章 疫第四十六章 撤兵第一百十六章 來人第1177章 宗室與家底第1205章 逐漸分流的兩撥人第三十九章 言和第888章 四方消息第七十七章 挺進第一百二十七章 有變第957章 西事第二十二章 決勝第三十五章 後悔來了第四十七章 根本第八十三章 很快就出意外了第1368章 釋兵權第一十九章 火中取栗第一百六十八章 自焚第三十三章 敵不動我不動第1191章 補不足第三十一章 殿議第1341章 矛盾公開化第896章 動員(下)第947章 入宮(上)第二十九章 遲恐晚矣第823章 朝賀第一百零五章 兵臨城下第890章 覺醒第1242章 在途第1425章 河東第六十章 談妥第1372章 近鄉第一百二十七章 勢第三十八章 轉變第三十一章 殿議第1073章 降人第一百四十四章 震懾第三十三章 宿命第1192章 獵場第1176章 行萬里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