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擎天保駕功臣

深秋露寒,百草枯黃。

通往河內的驛道上,旌旗獵獵,軍勢威嚴。

每隔一段時間,北上迎奉天子的衆人總能聽到連綿不斷的鼓聲。

一開始或不太清楚,現在知道了,那是軍士們整理完隊形後,繼續前進的信號。

邵勳治軍,還真是不怕麻煩。即便在這空曠無垠的四野上,即便並無敵人,數千大軍依然嚴格執行軍令,一板一眼,一絲不苟。

走在最中央的是銀槍軍近六百士卒。

他們或許打仗沒有王國中軍厲害,但勝在勤謹、聽話,執行命令十分堅決,這是入伍後無數棍棒教育的結果,也是邵勳威信的體現。

銀槍軍陣中,糜晃、王衍並轡而行,邵勳稍稍落後半個馬身。

在他身後,還有庾亮、徐朗、王敦等人。

庾亮之父庾琛也來了。

這是邵勳特別邀請的,後面迎奉天子時,他也得以躋身前排,混個臉熟。

對此,庾琛心緒複雜。

他知道邵勳是好意。以他現在的官職來說,如果有迎奉天子之功,很容易就能外放得個太守之職——這是他一直以來的追求。

但他也知道,事情沒這麼簡單。

邵勳這個人,野心勃勃,還打着利用他的主意哪。

這個太守,多半不可能是他心心念唸的江南,而是在北方,這讓他有些猶豫。

不過,吳地太守之職不一定能到手,太多對時局灰心喪氣的士人盯着了。如果能當中原大郡的太守,就偷着樂吧。

庾琛就這樣一路想着,心事重重。

胡毋輔之坐在一輛牛車上,時不時把目光轉向騎馬的邵勳。

他到現在還有些擔心。

鄴城告破,太弟已無處可去。

西面是幷州,東面是青州,北面是幽州,三面圍攻。

說實話,他真的只有南下洛陽一條路了。但這條路遠遠談不上安全,萬一司馬越起了殺心,司馬冏、司馬乂就是太弟的前車之鑑。

爲今之計,只能寄希望於司馬越要點臉,糜晃、邵勳也不是熱衷鑽營之輩,保住太弟一條性命。實在不行的話,就只有西奔長安,看看太宰司馬顒能不能收留了。

庾亮、徐朗則比較振奮。

司馬穎倉皇南下,天子還歸洛陽,意味着東海王的全面獲勝。

作爲幕府的一分子,他們都有光明的未來,沒有比這更讓人興奮的了。

至於王敦,則有些無所謂。

他的家世,註定了不需要迎奉天子這種虛頭巴腦的東西。

有兄長在,坐等外放就是了。無論你有什麼功勞,都休想和我爭,除非東海王不需要兄長幫他妝點朝堂了。

但這又怎麼可能!

沒有名士、俊彥的朝堂,還能是朝堂嗎?怕不是要被人恥笑。

所以,他穩得很,今天只是想跟過來,看看熱鬧罷了。

天子,也就那樣了。

機會來時,誰不能取而代之?

就這樣一路北行數日,很快抵達了壯麗的黃河之畔。

“停步!”信使快馬向南,大聲命令道。

“停步!等鼓聲響起再行。”信使特意放慢了馬速,沿途吩咐道。

王敦冷哼了一聲。

這個邵勳,難道把這麼多官員公卿當兵卒來治了麼?

你好大的臉。

有心繼續走,但前面的車馬已經停下,王敦只能罵罵咧咧地下了車,打算看看怎麼回事。

糜晃、邵勳、王衍三人登上了渡口旁邊的一個高坡。

入目所見,大河兩岸一片蕭瑟,人跡全無。

曾經興盛無比的渡口,可能有陣日子沒迎來商旅了。

目力所及之處,隱隱約約出現了一個塢堡的輪廓。

秋風之中,送來了斷斷續續的鈴鐺聲,那是塢堡示警的聲音,可能把他們這一行人當成賊匪一流了吧。

官兵,有時候確實和賊匪差不多。

腳步聲傳來,胡毋輔之氣喘吁吁地登上了高坡,道:“信使來報,天子昨日在溫縣謁陵,今日啓程出發,明後天便能過河。”

“信使”自然是皇太弟的信使。

邵勳回想起了半年多前的事情。那會的司馬穎可謂意氣風發,留五萬兵戍守洛陽,自回鄴城霸府,試圖遙控朝政。

平心而論,冀州確實是諸鎮中實力最強的。

一直到唐代,河北都是全國人口最多、最富庶的地方。

清河絹天下聞名,被列爲第一等絲綢。

詩書傳家乃至“書劍雙美”的家族數不勝數。

永濟渠運河直通幽州,極大繁榮了商業。

貝州大庫存放着無數錢糧、甲仗,號爲“天下北庫”。

但坐擁這麼一個風水寶地,搞不好政治,還是會完蛋。

司馬穎好像吸取了司馬倫、司馬冏、司馬乂的教訓,因爲他打贏後,很快離開洛陽,回了鄴城。

但又好像沒吸取,因爲他當了丞相、皇太弟,在鄴城操控朝局,儼然衆矢之的。

不然的話,即便是同脈兄弟,司馬越也不一定能說動司馬虓、司馬騰等人幫他。

政治,是一門高深的學問。

“天子可有難處?”糜晃看向胡毋輔之,問道。

現在大家都知道天子借錢吃飯的事了,瞭解了這一行人的狀況。

護兵百餘,多爲鄴城敗卒。

宗王、大臣、家眷百餘,這還是從鄴城出逃時的人數。司馬穎走後,鄴城守軍潰散,王浚大軍攻來,一路燒殺搶掠,又有些後知後覺的宗王、大臣及鄴府幕僚舉家出逃,部分人匯入了天子逃難的隊伍,現在已膨脹至大幾百。

天子借的三千錢,只夠他和隨從吃飯的,其他人得自己想辦法。

逃了這麼久,日子應該很艱難了。

這次胡毋輔之帶了一些錢回去,也只能勉強救急而已。

“天子……”胡毋輔之臉上現出不忍之色,道:“王浚已攻入鄴城,士衆暴掠,死者甚衆。其人還遣烏桓酋帥羯朱率兵追擊,至朝歌而返。天子走急,喪履。至溫縣謁陵時,還需借從者之履,唉!”

衆人一聽,面面相覷。

王浚是真不打算放過司馬穎。攻佔鄴城後,還派烏桓騎兵追擊,一路追到朝歌縣。

這個縣位於汲郡,離鄴城並不近。追出來這麼遠,他是真恨司馬穎啊。

或許,這就是司馬穎決心出逃的主要原因。

留在河北,一旦落入王浚手中,哪怕司馬越不想殺他,王浚也不會給司馬越面子,定然殺之而後快。

另外,天子喪履這事也能從側面印證王浚追擊力度之大。

鞋都跑掉了……

“邵司馬。”糜晃轉過身來,道。

“在。”

“你即刻率兵過河,迎一下天子。”糜晃吩咐道:“我等在富平津佈置儀仗、鼓吹,恭迎聖駕。”

“諾。”邵勳沒有猶豫,立刻應下了。

糜晃這是老成持重之舉,萬一王浚第一次沒追到,又派出兵馬二次追擊呢?特別是天子還在溫縣謁陵逗留了,難免王浚生出想法。

要知道,司馬騰、王浚只是應司空的邀請出兵,他們並非司空的手下,只是盟友而已。親兄弟還要明算賬呢,何況王浚一個外人。

司空是沒有能力約束王浚的,只能建議。

司馬穎就罷了,天子一旦被王浚劫走,麻煩得很。

邵勳沒有耽擱,當場選了教導隊及王國中軍四幢兵計兩千五百餘人,順着浮橋北上,直朝溫縣方向而去。

******

風漸漸大了起來。

無遮無擋的馬車之上,天子司馬衷擁着一層薄被,暗自神傷。

好餓啊!

洛陽現在應該有人舂米了吧?

不,朕要吃髓餅!好些時日沒吃到了,甚是想念。

司馬衷嚥了口唾沫,夠着頭看向前路。

“顧侍中。”他喊道。

“臣在。”騎馬伴於旁邊的顧榮應道。

“還有幾日可至洛陽?”

“最多三日。”顧榮答道。

司馬衷心下稍安,旋又問道:“洛陽——可還有如嵇侍中那般的忠臣?”

顧榮沉默片刻,答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陛下何憂也?”

司馬衷纔不信呢。

是誰朝御輦射箭?

是誰讓朕夜宿豆田,肚子餓得呱呱叫?

是誰逼着朕乘輿衝鋒,身中三箭?

顧榮知道天子不信。

這種事,連傻子都騙不了啊!

好在聖上仁厚,不會追究他這明顯的欺君之罪。

“顧侍中。”司馬衷又喊道。

“臣在。”

“餅還有嗎?”

“沒了。”顧榮嘆了口氣,他也很餓啊。

在溫縣的時候,有耆老送了些吃食過來,但也不夠大家分的。

太弟中庶子胡毋輔之帶了些錢帛面聖,遂向鄰近莊園買了些吃食,今早又吃完了。

這會大家都餓着肚子呢……

司馬衷失望地垂下了頭。

他現在肚子餓,腳磨破了,還有些冷,身上的傷口隱隱作痛,恨不得立刻飛到洛陽。縱然有什麼事,也得先讓朕填飽肚子再說。

遠處響起了密集的馬蹄聲。

司馬衷還沒反應過來,顧榮已經臉色大變。

隨行的官員、公卿更是大譁,神色間多有不安。

皇太弟司馬穎從後邊策馬而前,大聲問道:“哪來的騎兵?”

“太弟勿憂,渡口那邊過來的,應是洛陽軍卒。”費立大聲回道。

司馬穎點了點頭,把心放回肚子裡。

費立則帶着數十騎上前,準備攔截詢問。

此君是犍爲南安人。

父費詩,諸葛亮逝世後,曾任蜀漢諫議大夫,後任晉巴西太守。

費立察孝廉入仕,擔任成都國中尉,常伴司馬穎身側。

後出任成都縣令、樑益寧三州都督,轉了一圈後又回鄴府。

馬蹄聲越來越近,費立也緊張了起來。

他眯着眼睛看向前方,手已經握住大戟。

而就在這個時候,身後突然傳來一聲大叫:“那是朕的擎天保駕功臣!有金甲!”

費立愕然。

第一百零七章 授官第一百四十七章 行路見聞(上)第1031章 土斷與商(上)第十九章 平陽拾遺(下)第837章 代公但內裡坐第三十七章 料理(下)第四十二章 懸在頭頂的劍第1368章 釋兵權第四十一章 太白!第七十一章 名不見經傳之地第一百六十二章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第805章 汾水(上)第一百零五章 兵臨城下第1366章 永久改變第1335章 意志的比拼第二十九章 對衝第四十九章 檢驗第五十七章 垛田第921章 三個方向第一百二十一章 團建第860章 離去第七十一章 三人第一百三十八章 平衡第二百十二章 註解第1361章 一分爲四第三十九章 言和第1073章 降人第二十五章 拓跋第十七章 先鋒第1328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三章 巴掌與甜棗第1321章 兵馬未動第一百八十六章 抓捕與人選第897章 對策第1182章 大會第三十六章 料理(上)第1080章 邊界線第1030章 補救(下)第1240章 命運第1277章 辯論第1177章 宗室與家底第1440章 自信又普通第872章 道第六十一章 滎陽第一百九十四章 寧朔宮第1253章 成果第886章 改制(下)第955章 亮子第897章 對策第十七章 戰爭季(下)第1365章 夫妻、父子第二十九章 遲恐晚矣第1139章 戰爭的腳步(下)第1129章 我忍第1172章 突發第一百六十四章 方面大將第1290章 話聊第1157章 走不了了第三十一章 讖謠第1134章 護鮮卑長史第1092章 差遣第七章 雙管齊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低頭第1228章 強勢第三十五章 君目前*第十五章 授旗第849章 抵定第五十八章 戰機(上)第一百八十六章 南北對進(下)第一百四十六章 逃之何急也!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業?第844章 知己知彼第1402章 練手(下)第1231章 最終選擇第1319章 遼海西南第十六章 汲桑第941章 心態的轉變第938章 你們害苦了朕第三十六章 料理(上)第1007章 只要堅守,就有希望第994章 重走宜陽路第873章 諸路第三章 私人聚會第九十三章 諂媚第一百零四章 試探第1273章 風氣第1065章 習家池第三章 潘園第六十六章 蹲坑第1020章 渡河第1051章 邵皇帝的江山(爲盟主折翼文加更)第一百六十五章 驚險第1230章 搶時間(下)第七十九章 體系下第1385章 打窩第一百四十二章 出差之人第一章 行路(上)第九十章 變天第一百三十六章 東燕第1208章 籬笆城(上)
第一百零七章 授官第一百四十七章 行路見聞(上)第1031章 土斷與商(上)第十九章 平陽拾遺(下)第837章 代公但內裡坐第三十七章 料理(下)第四十二章 懸在頭頂的劍第1368章 釋兵權第四十一章 太白!第七十一章 名不見經傳之地第一百六十二章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第805章 汾水(上)第一百零五章 兵臨城下第1366章 永久改變第1335章 意志的比拼第二十九章 對衝第四十九章 檢驗第五十七章 垛田第921章 三個方向第一百二十一章 團建第860章 離去第七十一章 三人第一百三十八章 平衡第二百十二章 註解第1361章 一分爲四第三十九章 言和第1073章 降人第二十五章 拓跋第十七章 先鋒第1328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三章 巴掌與甜棗第1321章 兵馬未動第一百八十六章 抓捕與人選第897章 對策第1182章 大會第三十六章 料理(上)第1080章 邊界線第1030章 補救(下)第1240章 命運第1277章 辯論第1177章 宗室與家底第1440章 自信又普通第872章 道第六十一章 滎陽第一百九十四章 寧朔宮第1253章 成果第886章 改制(下)第955章 亮子第897章 對策第十七章 戰爭季(下)第1365章 夫妻、父子第二十九章 遲恐晚矣第1139章 戰爭的腳步(下)第1129章 我忍第1172章 突發第一百六十四章 方面大將第1290章 話聊第1157章 走不了了第三十一章 讖謠第1134章 護鮮卑長史第1092章 差遣第七章 雙管齊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低頭第1228章 強勢第三十五章 君目前*第十五章 授旗第849章 抵定第五十八章 戰機(上)第一百八十六章 南北對進(下)第一百四十六章 逃之何急也!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業?第844章 知己知彼第1402章 練手(下)第1231章 最終選擇第1319章 遼海西南第十六章 汲桑第941章 心態的轉變第938章 你們害苦了朕第三十六章 料理(上)第1007章 只要堅守,就有希望第994章 重走宜陽路第873章 諸路第三章 私人聚會第九十三章 諂媚第一百零四章 試探第1273章 風氣第1065章 習家池第三章 潘園第六十六章 蹲坑第1020章 渡河第1051章 邵皇帝的江山(爲盟主折翼文加更)第一百六十五章 驚險第1230章 搶時間(下)第七十九章 體系下第1385章 打窩第一百四十二章 出差之人第一章 行路(上)第九十章 變天第一百三十六章 東燕第1208章 籬笆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