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0章 七月

談完生意後,邵裕便準備走了。

臨離開之前,他發現這個名叫臨河浮屠的寺廟居然拉了整整一牛車的佛經回來。

他默然無語。

這些佛經用了多少紙?他一時數不清了。

另外,佛經肯定是用雕版印刷的,這說明有匠人刻了佛經的木版,已經可以反覆印刷了,這意味着佛法的傳播。

沒想到啊,佛經居然慢慢成了紙張的重要需求。

父親命人在宜陽研究墨水,後來少府接力,前後搗鼓了很多年,才弄出一種勉強令人滿意的墨,最後卻便宜了印刷佛經。

廣陵這城市也有意思,北地很多地方還在抄書,並沒見到雕版印刷,但廣陵這座被大梁收取沒幾年的城市卻有了,不愧是江淮重鎮。

出得寺廟之後,邵裕又靜靜看了下臨河浮屠。

那幾個豪商多半還留在裡面商談怎麼開邸舍、怎麼運馬。爲了錢,兒子病死都是小事……

邵裕忽然想起父親酒後與他談貨殖之事,說買賣雙方完成交易後,暗地裡互罵對方“傻逼”,然後喜滋滋帶着貨物離開,那便是一樁好買賣。

他當時問“傻逼”何意,父親卻清醒了過來,顧左右而言他了。

廣陵這幫傻逼!

皮子我直接去海灘上捕獵就能得到,或者出西安平,去帶方郡甚至是高句麗附庸的東沃沮,都可以輕鬆得到,不費什麼事,卻能換你好多鐵質農具、書本筆墨、瓷器首飾、蔗糖茶葉等等。

當然,對方可能也在罵自己傻逼,居然用馬匹、毛皮、珍珠、藥材、海貨換這些“不值錢”的玩意。

這大抵就是父親說的“好買賣”吧。

邵裕在廣陵待到了七月初七,遇到了南下的糜氏族人後,向他們借了一筆錢,於廣陵採買了不少茶葉、瓷器、葛衫、金銀器、首飾之類他以前不太肯買的奢侈之物。

茶葉、瓷器可賞賜給部落酋豪,以安其心。

葛衫、金銀器可賞賜給跟着他的中原士人,他們不容易,也不一定看得上這些賞賜,但作爲主君,他不能一點表示沒有。

至於那些精巧的首飾嘛,自然是送給妻妾們的了,她們更不容易,心中可能還有怨氣。

採買好的貨物交由糜氏族人帶回東海。八月時,他們家會有一支商隊北上平州做買賣,屆時可送至襄平。邵裕其實勸過他們走蓬萊渡海,但糜家人有些害怕,便算了。

最後,他又託糜家人想想辦法在廣陵或者江南招募一些會操舟的船工。

對這一條他沒抱太大希望,故沒給出指標,只給了較爲豐厚的條件:一人賜絹十匹,若拖家帶口去遼東,另給田百畝。

反正能募幾個是幾個,不強求。一個募不到也不要緊,大不了回去培養土人,讓他們慢慢學會操舟。

做完這一切後,他於七月中返回了合肥。

當地還是老樣子,不過春小麥卻日益接近成熟了。他稍稍巡視了一圈,發現田間的麥子、雜草“交相輝映”,愈發明顯了。

這幫鮮卑真傻逼!

他沒多做耽擱,很快便搭乘合肥度支校尉張欽運輸江南賦稅(錢帛,非糧食)的船隻返回了汴梁。

******

“殿下,你可算回來了。”汴梁建國門大街集賢坊燕王府內,王友裴滿迎了過來。

他身後還跟着王師索綏。

從姓氏就可以看出,索綏出身涼州,是燕王府第二任王師了,不過他和太子太師宋纖一樣,喜歡待在家裡寫書,不太管事,邵裕也不以爲意,就當養着一個閒人了,不意今日也來了。

邵裕朝二人行了一禮,然後將二人帶到書房,落座後問道:“何事?”

裴滿剛從遼東趕來,聞言說道:“宇文夫人傳訊,說逸豆歸被人當面指摘,與可朱渾氏交惡,雙方各自回到部落,興許已經打起來了。”

邵裕聽後卻鬆了一口氣,多大事啊。

“無妨,先靜觀其變。”他擺了擺手,道:“慕容仁可有動靜?”

“還算老實,未曾聽聞。”裴滿說道。

“高句麗呢?”

“聽聞在重建王都。”

邵裕忍不住笑了一聲,高釗母妻盡失,都城還被搶掠一空,幾乎燒成白地。至於國中戶口,死傷、亡散、遭掠的有十餘萬,夠他勵精圖治好些年了。

“四五月間可有隕霜?”邵裕又問道。

“五月有過小霜,無有大礙。”

“那就好。”邵裕點了點頭,復問:“那些部落俘衆呢?”

“宇文夫人管得好着呢。”裴滿一臉驚歎:“處事公道,衆皆信服。山上、濱海草場又多,完全夠吃的,今歲添了不少牲畜。”

“孤一會寫份條陳你帶回去吧,順帶把他新募的兵士、新買的貨品一併帶回。落雪前應能抵達平郭、旅順,路上別耽擱就行。”邵裕說道。

裴滿應了一聲,然後欲言又止。“說吧,什麼事。”邵裕說道。

“臣來此間,乃受王府僚屬所託,殿下都於何處?”裴滿問道。

邵裕頓時明白了。其實不是問他將都城設在何處,而是拐着彎問當初天子答應的營建王都之事還做不做數了。

另外,天子似乎還答應了發一大批工匠去遼東,也沒着落呢。

“先把這一季的糧食穩穩收下再說。”邵裕說道:“尤其是黑麥,今歲如何了?”

“三縣各種二十畝,皆小心呵護着。此物不怕隕霜,卻是奇了。”提到黑麥,裴滿也有些興奮,立刻說道。

“秋收後揀選一下種子,在三縣各種二十畝越冬黑麥。”邵裕吩咐道:“明年開春後,再揀選新地,春種百二十畝。”

“是。”裴滿應了一聲,然後又苦着臉說道:“殿下秋天不回嗎?”

“不一定。”邵裕嘆了口氣,道:“還得再看。”

裴滿若有所悟便不再多說了。

邵裕又看向索綏,起身行了一禮,道:“索公先前一直居於汴梁,卻不知可願去遼東?”

索綏沉默了一會,道:“臣承蒙大王垂青,得備顧問,常懷兢惕。然臣反覆思之,遼東地處邊塞,事務繁巨,尤重軍旅、邊政、撫夷諸務。臣所長者,不過經史章句,拘守舊文,於邊務實務實少歷練……”

話說到此處,意已盡,邵裕明白了,於是說道:“無妨。京中王府尚在,公可留於此間,爲孤留意京中動向。”

索綏有些慚愧,道:“臣愚鈍,惟望大王海涵。”

邵裕擺了擺手,道:“留於京中者非止公一人,將來還要採買諸般物事,或招募賢才,都有用得上索公之處。”

裴滿不悅地看了索綏一眼,還想說些什麼,不過被邵裕眼神制止了。

人各有志,如此而已。

******

七月二十四,邵裕入宮覲見,詳細彙報了出巡過程。

邵勳坐在仙居殿的葡萄架下,一邊批閱着奏疏,一邊說道:“有所得就行。正像你說的,同一條路,不同的人走起來,可能是不同的結局。路——在你腳下。”

邵裕仔細咀嚼着這番話,然後點了點頭,又問道:“祖父身體如何?”

“還是老樣子。”邵勳看了眼兒子,意義不言自明。

“遼東那邊可管得過來?”邵勳又追問了句。

“可。”邵裕回道。

“你的僚屬,當清楚各自稟性與本領。”邵勳也不再多問了。

虎頭二十三歲了,不是小孩子,如果還不能對底下人有粗淺的認識,那他就要重新考慮是不是給他換個地方了,比如競爭不那麼激烈的益州南部或寧州某些地區。

如今看來還好。遼東的部隊是他一手拉起來的,威望素著,今年不回,由王府中尉暫先領着,問題也不大。

“建國後,你那些軍士如何整編?”邵勳又問道。

“編爲上中下三軍。”邵裕說道:“以到華爲上軍將軍,領王府騎軍三千;以呂罕爲中軍將軍,領重甲武士三千;以侯莫陳參爲下軍將軍,領遴選的諸部壯士二千;以郭時爲郎中令,領二千人,此乃中原新募之士。”

“此世兵耶?”邵勳問道。

“類府兵也。”邵裕答道:“兒將於王都左近分賜田宅、奴婢,可傳諸子孫,此輩世爲軍戶。”

“也還行。”邵勳評價道。

四郎沒錢只能先這麼幹了。你讓他弄募兵肯定是弄不起來的,財政上負擔不起。

但他這個府兵也只是削弱版府兵,至少暫時是這樣。

一萬人呢,田地或許是夠的,可奴婢嚴重不足,興許將來部衆們會攛掇他出去搶奴隸、搶財貨、搶牲畜吧。

邵勳將最後一份奏疏合上。

邵裕眼尖,看到那是一份有關代國君臣的委任意見,如僕固閭任單于府副督護、蘇忠順出任中書侍郎、達奚賀若接替左驍騎衛將軍、王豐接任鴻臚卿(裴遐年邁致仕)、王昌留任雲中太守兼領幷州治中、竇於真出任少府少監、拓跋克輔出任單于府右長史、丘敦舉出任供軍少監、封震任單于府參軍……

平城侍衛親軍被改編爲雲中鎮,單于府從事中郎季真兼領鎮將。

父親總體是對拓跋鮮卑持收買態度,給了不少官職,雖然這些人入朝後未必就能得心應手,但終究是正兒八經的經制之官,意義非同小可,因爲他讓胡人看到了上升的可能。

邵裕琢磨到最後,以往有些模糊的東西豁然開朗。

“這些時日多陪陪兒婦,不用每日進宮。”邵勳將奏疏交給宮人,說道。

第一百零四章 試探第三十三章 開會第一百三十一章 破壞第1398章 清明(上)第二十四章 遭遇戰第八章 兩京第1099章 兩難選擇第一百六十章 出發第1369章 事了拂袖去第二章 朝議第872章 道第1020章 渡河第1016章 葛公(不是)第1034章 賭神(上)第875章 爭論第七十三章 說客第九十八章 他好會啊!第826章 強行推動的戰爭第829章 人心與戰術第1176章 行萬里路(下)第八十八章 農事與辦公第五十九章 底氣第864章 試點第794章 新兵第1157章 走不了了第四十四章 勢力(上)第二十八章 大漢第三十一章 讖謠第896章 動員(下)第1148章 我進來了!(爲盟主血色天明加更)第一百零一章 平靜(爲盟主浙東觀察使加更)第七十三章 撤軍第三章 勸羊第1107章 登高第一百九十五章 “招降”第一百五十九章 極限施壓第二十七章 圈子第1225章 宣城第1274章 方法論第五十九章 夜宴之二第一百八十七章 丞相府第1184章 服從第1404章 見聞第三十六章 料理(上)第1263章 貞明第五十九章 關中與平陽第一百十五章 禽獸第912章 鹽池畔第1348章 國防義務(月票加更6)第三十四章 預設戰場第846章 燃料第八十三章 戰略方向第一百九十章 征服者第1053章 落日第一百八十一章 援軍四發第六十四章 蟲豸第四十六章 撤兵第八十三章 水與旱(下)第八十三章 很快就出意外了第六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一百四十九章 糊弄過去了?第一百零五章 雲中塢第八十二章 水與旱(上)第一百三十二章 交易第1202章 壓力測試第1282章 塵埃落定第1351章 先搶爲敬第一百二十章 分贓第1345章 雪崩第963章 所重之事(下)第十八章 相國第968章 要臉不要臉第一百零五章 舌戰羣儒第1280章 眼中的江州第五十六章 諸般手段第二十六章 迂迴第977章 登基(上)第一百零八章 瞬息萬變第993章 西巡第1081章 人口第一百四十四章 出動第四十八章 服從性測試第794章 新兵第964章 生老病死第807章 太原第1019章 生機勃勃第四章 行宮第六章 巡河(下)第十四章 偉力第1423章 告別第五十八章 戰機(上)第六十八章 統一思想第1160章 終局(上)第1251章 海路第二百零一章 三地第987章 第一次朝賀(下)第1355章 平頂第六十八章 造橋第十二章 義務第一百十二章 捐資助糧
第一百零四章 試探第三十三章 開會第一百三十一章 破壞第1398章 清明(上)第二十四章 遭遇戰第八章 兩京第1099章 兩難選擇第一百六十章 出發第1369章 事了拂袖去第二章 朝議第872章 道第1020章 渡河第1016章 葛公(不是)第1034章 賭神(上)第875章 爭論第七十三章 說客第九十八章 他好會啊!第826章 強行推動的戰爭第829章 人心與戰術第1176章 行萬里路(下)第八十八章 農事與辦公第五十九章 底氣第864章 試點第794章 新兵第1157章 走不了了第四十四章 勢力(上)第二十八章 大漢第三十一章 讖謠第896章 動員(下)第1148章 我進來了!(爲盟主血色天明加更)第一百零一章 平靜(爲盟主浙東觀察使加更)第七十三章 撤軍第三章 勸羊第1107章 登高第一百九十五章 “招降”第一百五十九章 極限施壓第二十七章 圈子第1225章 宣城第1274章 方法論第五十九章 夜宴之二第一百八十七章 丞相府第1184章 服從第1404章 見聞第三十六章 料理(上)第1263章 貞明第五十九章 關中與平陽第一百十五章 禽獸第912章 鹽池畔第1348章 國防義務(月票加更6)第三十四章 預設戰場第846章 燃料第八十三章 戰略方向第一百九十章 征服者第1053章 落日第一百八十一章 援軍四發第六十四章 蟲豸第四十六章 撤兵第八十三章 水與旱(下)第八十三章 很快就出意外了第六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一百四十九章 糊弄過去了?第一百零五章 雲中塢第八十二章 水與旱(上)第一百三十二章 交易第1202章 壓力測試第1282章 塵埃落定第1351章 先搶爲敬第一百二十章 分贓第1345章 雪崩第963章 所重之事(下)第十八章 相國第968章 要臉不要臉第一百零五章 舌戰羣儒第1280章 眼中的江州第五十六章 諸般手段第二十六章 迂迴第977章 登基(上)第一百零八章 瞬息萬變第993章 西巡第1081章 人口第一百四十四章 出動第四十八章 服從性測試第794章 新兵第964章 生老病死第807章 太原第1019章 生機勃勃第四章 行宮第六章 巡河(下)第十四章 偉力第1423章 告別第五十八章 戰機(上)第六十八章 統一思想第1160章 終局(上)第1251章 海路第二百零一章 三地第987章 第一次朝賀(下)第1355章 平頂第六十八章 造橋第十二章 義務第一百十二章 捐資助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