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9章 兩難選擇

桓溫沒有在楊口過多逗留。

當公主家令劉渺帶着五十名景福苑部曲將貨物盡數卸下之後,他便帶着一千運兵、五百右驍騎衛府兵子弟上了船,於二十三日揚帆啓程,向西行去。

似乎因爲處於汛期,楊水略顯渾濁,帶着點土黃色。

可別小瞧這渾濁的河水,沒有它們,水下三角洲就不會出現,更不會有三角洲逐年擡升,漸漸露出水面形成陸地的機會。

雲夢澤能一點點消退,形成諸多陸地,這些攜帶大量泥沙的河流功不可沒。

桓溫來到船艙外透氣。

見他出來了,船工們精神一振,恰好這時船行至一處彎道,水流還有點急,船工們或氣定神閒、或全力以赴地調整航向。在他們的操作下,船身只微微傾斜了一點,就繼續穩步前行了。

河岸邊吹來一陣南風,夾雜着幾絲飯香。

桓溫鼻尖輕動,再放眼望去,卻見南邊出現了一面大旗,上書“司馬”。

嗯?司馬?

船隻繼續前行,很快又是一面“司馬”大旗,一些披頭散髮之人正窩在自家的草棚前,小心翼翼地煮着粟米粥。

一些跨刀持弓的武人則站在高處,一邊擦汗,一邊注視着下面的這些人。

河岸邊的爛泥地被踩得慘不忍睹,一些吃過飯的羌人——桓溫不是很確定,但看着像——正拿着簡陋的木質農具,在河岸邊艱難地翻土。許是太熱了,他們幾乎脫光了身上的衣物,胯下只有犢鼻褌作爲兜襠布,身上則滿是泥漿,臉色麻木不已。

沼澤、樹林、河流、炊煙、窩棚、農人以及蒸騰而起的霧氣,共同構成了這副略帶詩意同時又暗藏殘酷的畫卷。

二十五日,船隊停泊在了華容縣附近,並在此休整兩日。

不休整不行了,因爲隨船而來的五百洛陽子弟都不是很舒服。

天氣太熱,終日悶在船艙中,周圍環境又那麼不友好,已經有不少人病倒了。

桓溫倒還行。他雖是北人,但長於江南,適應性似乎比這些人好太多了。

但他手下的運兵也有病懨懨的,畢竟其中還有相當一部分是他在秦州、河州招募的老部下。他們習慣了那邊涼爽、乾燥的氣候,即便有在襄陽這個過渡地帶適應的經歷,但還是很艱難。

所有生病的人被粗略地一分爲二,看起來症狀比較輕的集中在一些船上,比較嚴重的則集中到另一些船上。

老實說,有點殘酷,但這已經是最“溫柔”的處理方法了——大航海時代,生病的船員有極大可能被扔進大海,因爲船長要保證其他人處於健康狀態。

抵達華容縣後,病人被就地安置,待其好轉後再前往江陵。

桓溫則打量了一下這座城池。

上一次戰爭的痕跡仍然清晰可見,你甚至可以在城池附近的野地裡找到折斷的箭矢、長矛。

城池破破爛爛的,攻城時被破壞的部分並未得到修復。

華容城甚至都沒正兒八經的守軍,新官上任的縣令只能求爺爺告奶奶讓本地豪族輪番出兵助守,畢竟這個地方在東吳時期算是重鎮,開發程度不錯,還是有點底子的。

華容城西胡家的莊園已經換了主人。

胡氏算是本地最大的豪族了,因爲一次選擇錯誤而遭受重創。除了少數已移居武昌、建鄴的子弟外,家族幾乎覆滅,就連莊園也易手了——

六百餘頃種植了多年水稻的良田被分給了王、庾、裴、羊四家,且周圍留足了空地,四家完全可以向外墾荒擴展。

他們已經派人來接手了,打理多年的良田、現成的農具和莊客,從接手的第一天起就能產生收益,誰不喜歡呢?

同樣被分出去的還有江夏黃氏、張氏的田地。

前者稍大,被賞賜給了王雀兒、金正、侯飛虎三人,後者稍小,則給了李重、邵慎,他們同樣可以向周邊的沼澤地擴張,沒有限制。

從這些賞賜來說,天子還是非常慷慨的,跟着他打天下的人都得到了持續不斷的好處。

天子對南三郡的開墾也是認真的,使盡了各種手段,想盡一切辦法讓更多的人進入蠻荒地帶,慢慢改變環境。

這可能是天子後半生最看重的事情之一了。

******

二十七日,船隊抵達江陵,入駐城東的水城。

其實——有水無城。

桓溫下到岸邊後,舉目四望,發現很多船隻停泊在湖面上,將一船船黃泥傾倒入水中。偶爾還會有大小不一的石頭被拉來,填進水面下的淺灘中,一點點夯實、墊高。

一部分城牆確實已經修建起來了,主要位於城東的陸地之上。

江陵東城甚至特地開了個水門,將來停泊於水城中的船隻可經此門進入江陵城中。

相對應的,河道也需疏浚、開挖,整體算是一個大工役了,需要動用不少人,也需要耗費很多錢糧。

六郡水陸都督邵慎就在東門之外,見得桓溫之後,微微點頭。

桓溫上前行了一禮,道:“參見都督。”

邵慎這才伸手回了一禮,道:“元子,兵帶來了?”

說完,指了指不遠處正在下船的年輕兒郎們。

“正是,一共四百二十人,皆在此處。”桓溫說道:“還有數十人不良於行,暫留滯華容。”

邵慎點了點頭,不再多說。

不過,正待轉身離去時,他猶豫了下,問道:“襄陽樂使君可曾讓你帶話。”

“不曾。”

邵慎嗯了一聲,直接回城了。

“元子。”原本站在邵慎身後的鄧嶽走了過來,行禮套近乎。

他和桓溫在襄陽有過數面之緣。

桓溫見了,詫異道:“我回了趟洛陽,再來就沒見到你,卻不想來了江陵。”

“得了江陵令一職。”鄧嶽說道:“而今主要爲鉅鹿郡王徵發糧草、人丁、錢帛,供給水軍招募、整訓所需。”

“哦?水軍何在?”桓溫看了看水城,問道。

“去江上講武了。”鄧嶽說道:“躲在水城裡是練不出來的。”

“本事如何?數月前水軍損失慘重啊。”桓溫說道。

“楊督把河陽、沙海的水軍都調過來了,又招募了一些人,現在大概有戰船數十艘、兵士六千人。”鄧嶽說道:“七月時,巴陵那邊跑過來兩條船,多爲吳興沈氏子弟,帶着數十人投效而至。楊督試了試他們的本事,大悅,皆授予官職。”

“沈氏子弟算是趕上好時候了。”桓溫感慨道。

這個天下,一般而言升官是比較慢的,但有那麼幾種特殊情況,能讓你從一文不名的狀態直接變成可以吆五喝六的官人,水軍的組建就是了。

“沈氏有人跑了,諸葛道明也不追究,只是看管嚴了一些。”鄧嶽說道:“南邊這個情形,我看武昌、夏口早晚要丟掉。虧我當年還覺得依託襄陽堅城、江陵重鎮以及善戰的水師可阻遏大梁王師呢。現在看來——”

說到這裡,他搖了搖頭,道:“文恬武嬉之下,武昌亦難保。現在是沈氏子弟,將來可就是正兒八經的荊州水師了。”

“伯山可知巴東那邊如何了?”桓溫又問道。

“怎麼?元子你想去?”鄧嶽笑着看了他一眼,道:“你去不了的。鉅鹿郡王可不想從妹婿出點什麼事。”

桓溫無奈。

有些事情是真的難以對外人言說。他甚至懷疑自己以後真立了功然後升遷,外人也會一股腦地說他是靠公主。

他註定一輩子擺脫不了這些風言風語了。

“其實我倒想去,奈何沒機會。”鄧嶽又道:“鉅鹿郡王不願讓我帶着本部兵馬前往巴東,大概是擔心壽春祖士少部舊事重演吧。”

桓溫明白他的意思。

當初襄樊二城投降的軍士有數千人,據他所知如今已被分成數部,在竟陵、南郡、襄陽、江夏四地屯墾。

因爲將士們的家人多在武昌,所以這些人很難得到信任。朝廷擔心他們如同祖約部那般,三天兩頭有人叛逃,所以寧願不用。

畢竟,鉅鹿郡王可能真的擔心一旦襄陽降兵去了巴東,直接鼓譟作亂,綁了鄧嶽、毌丘奧等人,並飛報武昌,請水師過來接應——老實說,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這個時候,桓溫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邵督看樣子已經打算接管巴東了。

來的路上他一直在思考,如果接管了巴東,建平、宜都二郡的江北部分多半也要攻取。

宜都有些兵,但建平和巴東一樣空虛,說不定能一鼓而下,然後再東西對進,拿下宜都。但這樣一來,諸葛恢面上須不好看,他會不會惱羞成怒,進而破壞當前還算安穩的局面呢?如果他發兵報復,那麼南方戰事又起矣。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巴東郡的誘惑實在太大了!

要想攻打蜀中,從漢中那邊南下實在太困難了。首先糧草補給就能拖垮動盪不安的關中,其次一路之上雄關險隘那麼多,難道都要一個個打下來?李成現在可沒內亂,他們甚至還處於擴張狀態,整體國勢是往上走的,那些關隘並不好取。

但如果從巴東溯流而上,那就容易許多了。

如果李成不覬覦巴東,那麼還能相安無事下去,但世間之事怎麼可能處處如你之意?想得也太美了。

李成若第二次前來,巴東定然守不住,增派援軍已成必然。

這是兩難選擇,但看起來鉅鹿郡王已經做出了決定。

第1436章 歸附第1291章 新年一號文件第三十五章 追殺第938章 你們害苦了朕第二十章 浚儀第六十五章 吩咐第一百六十三章 向後進攻第一百四十八章 鬥而不破第一百七十九章 對付第七章 文昌殿第八章 你怎麼報答我?第1186章 劫難第1277章 辯論第1100章 取捨第十四章 偉力第八十九章 求官第1069章 賭得起!第1323章 不同境遇第二十八章 偶然與必然第九十六章 會玩第一百十六章 來人第十三章 臨走前的佈置第894章 探望第七十七章 挺進第五十四章 親迎第1101章 西苑與樑府西晉爵位制度第六十九章 好處第959章 考較第一百十二章 捐資助糧第1371章 樂陵與東萊第十七章 鬼話第1439章 僱傭軍第一百三十三章 挖蛤蟆第八十章 最後時刻(上)第一百二十章 山中第914章 乖巧第十八章 相國第1347章 押解第一百五十三章 部署第三十九章 言和第一百七十二章 事已至此第六十五章 微妙的態度第七十一章 三人第890章 覺醒第四十三章 興廢在此一舉第一百四十九章 糊弄過去了?第一百四十一章 加深第1127章 探親(上)第一百五十章 金谷園的海棠第六十三章 最實在的東西第一百七十六章 中常侍第六十五章 微妙的態度第九十章 開誠佈公(下)第999章 造反專業戶關於涼州入援洛陽兵力第1166章 震盪(下)第一百三十二章 又至洛陽第1147章 斷後與潰退第七十章 正月第十五章 授旗第三十五章 搗巢(上)第二百十章 檄文第三十三章 猜測第一百九十九章 督戰第1255章 給我捲起來!第八十一章 “無主之地”第1305章 三人第一百十一章 不走!(爲盟主小蔡想睡覺加更)第1126章 籌建與成果第824章 禮物第989章 岔路第八十四章 上朝第八十六章 嘴炮第858章 白登山(下)(爲盟主穀神通加更)第1177章 宗室與家底第1059章 苦果第一百零八章 瞬息萬變第三十一章 殿議第五十六章 好聚好散第1000章 嶺南嶺北第1215章 各自調整第1338章 草原上的戰爭第六十五章 微妙的態度第一百二十二章 沒有回頭路第一百零五章 舌戰羣儒第1427章 爪牙第1264章 正月調整第一百零三章 大峴山第1199章 閒人們第一百六十一章 兩陘第951章 高貴鄉公冤氣第1015章 糊弄一番得了第1118章 溫與趙第995章 老人第一百四十三章 入潼關第一百三十六章 封國第825章 着手準備第八十九章 開誠佈公(上)第五十五章 昏禮
第1436章 歸附第1291章 新年一號文件第三十五章 追殺第938章 你們害苦了朕第二十章 浚儀第六十五章 吩咐第一百六十三章 向後進攻第一百四十八章 鬥而不破第一百七十九章 對付第七章 文昌殿第八章 你怎麼報答我?第1186章 劫難第1277章 辯論第1100章 取捨第十四章 偉力第八十九章 求官第1069章 賭得起!第1323章 不同境遇第二十八章 偶然與必然第九十六章 會玩第一百十六章 來人第十三章 臨走前的佈置第894章 探望第七十七章 挺進第五十四章 親迎第1101章 西苑與樑府西晉爵位制度第六十九章 好處第959章 考較第一百十二章 捐資助糧第1371章 樂陵與東萊第十七章 鬼話第1439章 僱傭軍第一百三十三章 挖蛤蟆第八十章 最後時刻(上)第一百二十章 山中第914章 乖巧第十八章 相國第1347章 押解第一百五十三章 部署第三十九章 言和第一百七十二章 事已至此第六十五章 微妙的態度第七十一章 三人第890章 覺醒第四十三章 興廢在此一舉第一百四十九章 糊弄過去了?第一百四十一章 加深第1127章 探親(上)第一百五十章 金谷園的海棠第六十三章 最實在的東西第一百七十六章 中常侍第六十五章 微妙的態度第九十章 開誠佈公(下)第999章 造反專業戶關於涼州入援洛陽兵力第1166章 震盪(下)第一百三十二章 又至洛陽第1147章 斷後與潰退第七十章 正月第十五章 授旗第三十五章 搗巢(上)第二百十章 檄文第三十三章 猜測第一百九十九章 督戰第1255章 給我捲起來!第八十一章 “無主之地”第1305章 三人第一百十一章 不走!(爲盟主小蔡想睡覺加更)第1126章 籌建與成果第824章 禮物第989章 岔路第八十四章 上朝第八十六章 嘴炮第858章 白登山(下)(爲盟主穀神通加更)第1177章 宗室與家底第1059章 苦果第一百零八章 瞬息萬變第三十一章 殿議第五十六章 好聚好散第1000章 嶺南嶺北第1215章 各自調整第1338章 草原上的戰爭第六十五章 微妙的態度第一百二十二章 沒有回頭路第一百零五章 舌戰羣儒第1427章 爪牙第1264章 正月調整第一百零三章 大峴山第1199章 閒人們第一百六十一章 兩陘第951章 高貴鄉公冤氣第1015章 糊弄一番得了第1118章 溫與趙第995章 老人第一百四十三章 入潼關第一百三十六章 封國第825章 着手準備第八十九章 開誠佈公(上)第五十五章 昏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