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5章 後記二

說是冬都,高昌的冬天其實算不得多暖和。尤其是臘月那會,乾冷乾冷的,雖然比起河南不少地方要暖和一些。

理論上來說,這裡適合種植越冬小麥,但問題在於農田水利設施還不夠完善,在農作物最需要水的時候,往往正是較爲乾旱的時節,比較麻煩,故高昌雖然「備植九穀」,一般還是以春耕爲主一一按照中原節氣,一般過了正月十五就可以開始了。

因此,當九月底告哀使抵達高昌時,趙王邵剛剛從山後的金滿城返回,在光禿禿的原野中會操講武,順便與縣鄉官員探討下種植越冬小麥的可行性。

而在得到先帝駕崩的消息後,邵立刻沒了做其他事情的興致,將演武交給薛濤、慕容恪二人,他臉色惶然地回到王宮,接見告哀使,詢問詳情一一慕容恪的地位越來越高,原因無他,性情敦厚,又成長非常迅速,一開始可能還有些稚嫩,幾年時間下來,經歷戰陣多了之後,彷彿有種天生的戰場直覺,戰績日漸驕人。

告哀使也是老熟人了,乃光祿寺主簿劉開。

劉開同時又是駙馬都尉,尚建平公主邵彤,算是自家人。見到邵時,面露哀色,微微嘆了口氣後,道:「大王節哀。」

邵神思不屬,恍惚了一陣後,死死盯着劉開,問道:「我父可有遺言?」

劉開復行一禮,道:「先帝臨終遺言,就藩諸王各守疆界,遣王世子入京即可。若世子年幼,

則以王國三卿代之。」

邵下意識點了點頭。

王世子邵攸今年十八歲,已經成年且在王國三軍中擔任上軍司馬兩載,可以入京奔喪。

不過,就本心而言,他還是希望能親身入京,但父親臨終遺言斷絕了這種可能性。

或許他擔心六弟疑慮吧。唉,邵微不可聞地嘆了口氣。

嘆完氣後,想起往日與父親相處種種,不由得心如刀絞。

童年時父親的陪伴,少年時父親的教導,成年後父親安排的歷練一樁樁、一幕幕,都在眼前閃過,不經意間,已然淚流滿面。

「大王節哀。」劉開又寬慰了句。

邵回過神來,擦了擦眼淚,讓人將劉開請至館驛歇息。而他自己則證證地坐在正廳之中,看着院中灰黃蕭瑟的景象,許久無言。

他知道,父親其實是爲了他好。不讓他入京,就是爲了避免六弟疑慮,同時也避免給野心家機會一一雖然可能性很小。

但他真的很想去一趟汴梁,看一看父親的遺物,緬懷下父親生前最後居住過的地方,感受下熟悉的氣息。

可惜一切終成夢幻。從今往後,他只能孤零零地留在高昌,操持着這個封國,爲國西北藩屏。

他甚至連母親都沒法見,只能通過書信往來,聊爲慰藉。

生於天家是有代價的,這便是了。

邵坐了很久,直到王妃沈氏聞訊過來安慰。

他長吁一口氣,將妻子抱入懷中,輕撫着她的秀髮。

他三十八歲了,已經是六個孩子的父親,是三郡十縣八萬軍民的主心骨,他沒資格哭哭蹄蹄,

傷春悲秋。

父親生前希望他能幫着穩住西域北半部分,讓大梁金甌無缺。既如此,就滿足父親的願望吧或許這便是他後半生存在的意義。

******

與劉開抵達高昌差不多前後腳,告哀使、議郎殷浩也抵達了巖,得知燕王已經南下過冬之後,又馬不停蹄,直趨旅順,最終在馬首山上的別院中見到了燕王邵裕一大家子。

「這麼說,阿爺不讓我們幾個入京。」面對殷浩時,邵裕很是平靜。

他身邊還跟着上百名少年,多半是戰亂中產生的孤兒,在半山腰上清出來的一塊場地中習練武藝。

少年們練得非常刻苦,一板一眼十分刻苦,同時用一種崇敬、孺慕的目光看向邵裕。

這副場景讓殷浩有些恍惚,似乎先帝在的時候就是這般「正是,此乃先帝遺詔。」殷浩回過神來,答道。

WWW● TтkΛ n● C〇

「孤知道了。」邵裕揮了揮手,讓人將殷浩帶下去休息,好生招待。

少年們繼續錘鍊着武技,對周遭的一切恍若未聞。

邵裕走到懸崖邊,手撫欄杆,眺望着遠處的大海。

已是初冬時節,遼海波濤洶涌,風高浪急,時不時地還起點霧,讓人朦朦朧朧看不清楚前路,

一如他此刻的心情。

作爲最早封建的國家,遼東雖只一個郡,但有十一縣之多,更兼戶口繁盛,雖然前兩年莫名其妙爆發了一次大疫一一主要在襄平、新昌、居就一帶一一但戶口仍然是高昌三郡的兩倍有餘。

他經營國家也算用心,且賞罰公平、有度,遼東內部向心力很強。去歲在西安平縣與高句麗人爭奪一片歸屬模糊的山谷平地,諸部踊躍出兵,聲勢極盛,將高句麗人派過來屯墾的數百兵盡數驅逐,並嚇得高釗、高武兄弟不敢動兵,最終退讓了。

今年營建父親曾經提起過的鳳凰城,徵召人手時並無阻力,可見他對遼東國的掌控已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或許正因爲如此,遼東國上下心氣很高,一邊與青州、冀州、幽州、平州乃至百濟大做買賣,

一邊株馬厲兵,試圖向周邊區域擴張。甚至於,隱隱有人私下裡抱怨,燕王如此賢良,爲何不能榮登大寶?他們也能跟着做把從龍之臣,光宗耀祖。

當然,也僅僅是少數人私下裡扯淡罷了。有理智的人都清楚,遼東國不過萬餘兵馬,雖然戰鬥力不俗,優良戰馬也很多,但比起大梁朝仍然不夠看。

說難聽點,太傅李重調教多年的兩萬餘平州世兵就是一條攔路虎,人家打的仗也不少,也有充足的馬匹,更有草原諸部助陣,你都不一定能越得過去。便是越過去了,還有三萬久經戰陣的幽州世兵.

邵裕是清醒的。他深刻認識到了兩者之間懸殊的實力,根本沒得打,更別說他也沒這個心思,

對六弟繼位,或許心底最深處有那麼一絲絲不舒服,但總體而言是能夠接受的一一不接受又能如何?

遼東經過多年的建設,至少已經有一部分地方很不錯了,比如旅順。

他很喜歡這座城市,每年深秋都會來此居住,直到第二年春天離開。

這裡的天氣與青州很多地方差不太多,住着並沒有太大的差別。總體而言,父親對他還是很關心、很不錯的。

或許,這輩子就這樣了。

祖父祖母沒了,母親沒了,現在父親也沒了,他感覺自己與洛陽、汴梁的聯繫在一天天減弱。

待到熟悉的兄弟姐妹也沒了之後,最後一絲牽掛也將斷去。

邵裕慢慢仰起臉,看向霧濛濛的天空,似乎不願讓淚水滴露,而是任憑海風將其吹乾。

不知道大兄怎樣了。他在樂浪剛剛站穩腳跟,兩三個月前才接收了六十萬解糧和一大批物資、

人丁。

他一定很忙吧。

但父親走了,邵裕很想找人傾訴一番,他們這兩個共同流落異鄉的親兄弟,大概都有一肚子心事要聊。

鴨錄水之約,應該踐行了。

******

比起封建在外的諸王,留在汴梁的皇子公主們大多在居家守孝。

父親要明年年中才會下葬。

陸渾山皇家陵寢蒼松翠柏,風景秀麗,正合操勞了一輩子的父親休憩。

如此甚好。

「若無意外,明年年中陛下就會返回洛陽了。」左長直衛將軍桓溫拿來一件錦衣,披在妻子身上,輕聲說道。

景福公主邵福嗯了一聲,繼續檢查兒女們的課業。

與桓溫成婚二十年了,他們共育有二子二女,其實不多。

最大的長子桓肇十八歲了,已在談婚娶之事,最小的女兒才五歲,還是稚齡。

二十年間,夫妻二人恩愛有加,桓溫也老老實實,從無任何緋聞。

新君繼位之後,一時間雖未調動,仍然掌管着左長直衛近萬府兵,但那只是暫時的,或者說需要一個由頭一一比如率左長直衛將士征討吐谷渾鮮卑有功。

桓溫註定有一個璀璨的未來,這是毫無疑問的。

「今日入宮,樑一一陛下有沒有說什麼?」檢查完功課後,邵福伸了個懶腰,看向丈夫道。

桓溫知道妻子問的是什麼事,立刻說道:「沒有。先帝臨終前簽發的資糧、人丁,基本都上路了,陛下並未召回,甚至還特意下詔,於明年夏收後續發絹五萬匹、糧五十萬斛至羣柯,且允許楚王臣僚在河南河北募兵,搬取家人。」

「陛下還是重兄弟情誼的。」邵福心下稍安,高興道。

若六弟真的翻臉不認人,作爲長姐,她也是要入宮勸諫一番的一一聽不聽另說,勸肯定是要勸的。

如今兄友弟恭,那真是再好不過了。至於將來如何,她卻管不了那麼多了。

情分這種東西,總是一天比一天少的。現下顧念兄弟之情,將來可未必。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便是將來不再續發糧草、人丁、器械、錢帛,柯乃至樂浪多半也慢慢站穩腳跟,可自給自足了,畢竟總不能一直仰仗朝廷吧?那還封建作甚?

「太尉可有什麼異動?」邵福文問道。

「庾公前陣子傷心過度,聽聞病了,近日方愈,不過始終閉門謝客。」桓溫說道:「陛下昨日入太尉府探望,矚咐庾公不要急着上朝,在家將養即可,免得落下病根。」

邵福會意,同時微嘆一聲。

庾元規其實是個純臣,和父親的情誼也很深,只不過性子急躁,眼高手低罷了。況且比起當年,他已然改過許多,沒那麼不堪了。

或許待到明年,樑奴會慢慢啓用他也說不定。這個天下,終究還是需要庾元規這樣的人出山充當一下門面的。

在父親走後的當下,大家都要同舟共濟,一同把這個天下撐起來。

在守成這方面,樑奴或許稱不上特別優秀,至少也是合格的。

如此甚好,父親的一番心血,暫時看來還能延續下去,並且隨着時間的推移一步步夯實根基,

乃至發揚光大。

第五十七章 戰報與會面第三十三章 鼓起餘勇第一百五十七章 居家與工作(下)第九十章 洗爵執蓋第一百七十一章 收新興第二十一章 兩岸第822章 程府第一百五十九章 就是追,就是幹!第二十五章 奉帝“出巡”第1133章 看法第一百七十四章 我徂安陽第1299章 目的第1503章 沒有故人了第二十九章 說客第四十三章 整軍第1068章 批發官位第1421章 靠攏第902章 莽出來的戰機劉裕滅南燕之戰第五十四章 凌犯紀綱!第838章 微妙的變化第一百四十九章 糊弄過去了?第891章 消停了第951章 高貴鄉公冤氣第1211章 還有高手第六十四章 獵物第1422章 感悟第一百九十四章 寧朔宮第一百七十一章 二百四十里第888章 四方消息第一百二十三章 走基層第812章 借題發揮第1013章 降人與賣命之人第一百二十七章 姐弟第四十二章 真正的目標第七章 新人舊人第五十六章 好聚好散第十八章 孤魂野鬼第一百三十四章 深水區第1191章 補不足第951章 高貴鄉公冤氣第1140章 挺進再挺進第1228章 強勢第一百十二章 捐資助糧第1117章 王府議事第一百六十八章 自焚第1243章 老區第797章 耕戰第一百十六章 最後的牆角第八十章 消息第一百十六章 入城(爲盟主吾命維新加更)第一百五十七章 別了,洛陽第819章 階梯第一百零九章 前出第1162章 獅子大開口第1427章 爪牙第九十四章 不一樣的青州第七十四章 會面第三章 巴掌與甜棗第1478章 搶人第1210章 意想不到之人第1292章 陪伴第六十七章 河渚第1230章 搶時間(下)第1235章 擺爛第1505章 紀功廟第七十八章 體系上第1298章 故地第一百四十二章 親情第二十三章 早有預謀第1443章 離去與會面(爲盟主爍爍流光加更)第1412章 三分第十九章 都督第1351章 先搶爲敬第一百六十二章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第947章 入宮(上)第1414章 告狀第二十六章 真正的本錢第1323章 不同境遇第1157章 走不了了第一百零七章 三關第八十章 消息第一章 縣令第1325章 歸正第1468章 挖呀挖第六十七章 北上(下)第1273章 風氣第1497章 生病第七十四章 會面第二百章 蛻變第三十八章 手段第963章 所重之事(下)第866章 館驛第1243章 老區第一百五十一章 作亂第1194章 交代第820章 意見第四十六章 河內與河北第1330章 大進軍(下)第933章 謀算
第五十七章 戰報與會面第三十三章 鼓起餘勇第一百五十七章 居家與工作(下)第九十章 洗爵執蓋第一百七十一章 收新興第二十一章 兩岸第822章 程府第一百五十九章 就是追,就是幹!第二十五章 奉帝“出巡”第1133章 看法第一百七十四章 我徂安陽第1299章 目的第1503章 沒有故人了第二十九章 說客第四十三章 整軍第1068章 批發官位第1421章 靠攏第902章 莽出來的戰機劉裕滅南燕之戰第五十四章 凌犯紀綱!第838章 微妙的變化第一百四十九章 糊弄過去了?第891章 消停了第951章 高貴鄉公冤氣第1211章 還有高手第六十四章 獵物第1422章 感悟第一百九十四章 寧朔宮第一百七十一章 二百四十里第888章 四方消息第一百二十三章 走基層第812章 借題發揮第1013章 降人與賣命之人第一百二十七章 姐弟第四十二章 真正的目標第七章 新人舊人第五十六章 好聚好散第十八章 孤魂野鬼第一百三十四章 深水區第1191章 補不足第951章 高貴鄉公冤氣第1140章 挺進再挺進第1228章 強勢第一百十二章 捐資助糧第1117章 王府議事第一百六十八章 自焚第1243章 老區第797章 耕戰第一百十六章 最後的牆角第八十章 消息第一百十六章 入城(爲盟主吾命維新加更)第一百五十七章 別了,洛陽第819章 階梯第一百零九章 前出第1162章 獅子大開口第1427章 爪牙第九十四章 不一樣的青州第七十四章 會面第三章 巴掌與甜棗第1478章 搶人第1210章 意想不到之人第1292章 陪伴第六十七章 河渚第1230章 搶時間(下)第1235章 擺爛第1505章 紀功廟第七十八章 體系上第1298章 故地第一百四十二章 親情第二十三章 早有預謀第1443章 離去與會面(爲盟主爍爍流光加更)第1412章 三分第十九章 都督第1351章 先搶爲敬第一百六十二章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第947章 入宮(上)第1414章 告狀第二十六章 真正的本錢第1323章 不同境遇第1157章 走不了了第一百零七章 三關第八十章 消息第一章 縣令第1325章 歸正第1468章 挖呀挖第六十七章 北上(下)第1273章 風氣第1497章 生病第七十四章 會面第二百章 蛻變第三十八章 手段第963章 所重之事(下)第866章 館驛第1243章 老區第一百五十一章 作亂第1194章 交代第820章 意見第四十六章 河內與河北第1330章 大進軍(下)第933章 謀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