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8章 搶人

李兆這人雖然出身江夏李氏,從小錦衣玉食,但幹起活來還是很認真負責的。

從五月下旬開始,他轉戰人口稠密的襄城、潁川、汝南三郡,大肆招募人手。

六月底的時候,他甚至已經跑到了同樣戶口繁盛的南陽郡,在鄉間四處溜達。

其實,他發現了一個小秘密:安家費多到一定程度後,多兩文少兩文其實區別不大了,很多人更關心去了那邊能不能生活,能不能適應。

這個時候,就要靠你和你手下的口才了。

“這位郎君說笑了,高昌當然種麥。每年正月春耕,秋初即收,比中原早了月餘。”一王府小史口若懸河地說道。

“麥子能過冬嗎?”村頭來了一羣少年,十六七歲的樣子,其中一人出聲問道。

“自然能過冬。”小史賣力地說道:“高昌、交河二縣有白羅麥,不但能過冬,所出白麥面烹飪將熟之際,潔白如新,專供貴人食。”

“能種麥,定然能種粟嘍?”又有人問道。

“當然。”小史笑道:“高昌人愛食粟糜,尤以寺廟僧衆爲甚。不光粟,黍、穄、倮麥(大麥)、青麥(青稞)亦有。黍作羹、穄作餅,十分美味。倮麥、青麥一般用作馬食。”

“什麼?好好的麥子拿來餵馬?”有人不信。

南陽固然有人拿糧食餵馬,但一般都是用秕穀、糠麩,不夠吃就拉出去找草地,只有富貴人馬才捨得拿豆子餵馬。

高昌什麼地方,也配拿糧食餵馬?

“這你就有所不知了。”小史面不改色道:“高昌闕土良沃,谷麥一歲再熟。秋後種白羅麥,夏收後種穄子,三四月便熟。”

“那不和南陽一樣?”少年內聽得驚疑不定。

如果真可以谷麥一歲再熟,那不比中原差了,但眼前這個人誇誇其談,怎麼看怎麼有問題。

不遠處停下了一輛牛車,車上有人掀開布簾,跳了下來,道:“我聞高昌初春及秋後乾旱少水,而這時恰恰是麥田需要用水的時候,如何解決?”

“開挖井渠可也。”小史看了此人一眼,說道。

少年們見了來人,紛紛行禮道:“劉公。”

劉公回了一禮,然後嘆道:“你等固然日子難過,可也不要爲人隨意誆騙。開挖井渠非一年之功,若吃不飽飯,餓得頭暈眼花,連井渠也挖不了。”

小史見有人來壞事,立刻說道:“公甚是無禮!趙王仁厚,初時便會養着你,三年免賦。再者,他們多發往車師後國,彼處河流縱橫,水草豐美,沒那麼缺水。無需像高昌、伊吾二郡挖那麼長的井渠,稍稍挖一些,以備不時之需就可以了。”

“再者,山後還可以放牧。先前趙王得馬萬餘,分賜將吏以酬功,而今多牧于山後平川中,以毛色爲羣,數年下來,彌互百餘里,莫知其數。”

“百姓也不差,你可知高昌只需二三斛粟麥就能換得三隻羊腳?趙王就藩之前,高昌國貴人食馬,餘食羊及鳧雁。就百姓而言,吃肉可比中原多多了。”

“高昌人性工巧,善冶金銀銅鐵爲器及攻玉。烏孫等部還進獻麝香、黑、紅狐皮、灰鼠皮、虎、豹皮、黃羊角、馬胯革等,農閒之餘大可鞣製,不乏人買。”

“便是不會這些,只要有力氣,大可去官府、寺廟、貴人莊園裡作甜醬,一次賺得銀錢數文尋常事也。”

劉公被說得愣了一下,問道:“何爲甜醬?”

“公乃貴人,豈不聞正旦朝會時高昌國進獻之‘葡萄五物’?”小史見氣勢壓過了對方,更是得意,準備痛打落水狗。

“慚愧,卻不知也,可否見告?”劉公倒是個爽利人,不懂就是不懂,還虛心請教。

“曰‘酒、漿、煎、皺、幹’。”小史說道:“‘漿’便是葡萄漿,亦名甜醬。葡萄園收穫之時,便召集人手,呃——反正便是去作醬。”

“召集人手做何事?”劉公正聽得入神呢,追問道。

“不和你多說了。”小史擺了擺手,道:“反正高昌賺錢的門路很多,養活一家老小斷無問題。”

他不願說後面那半句話,其實是怕別人聽得膈應。召人赤腳踩踏葡萄,載歌載舞,然後得到葡萄漿釀酒,他不知道中原士民能不能接受,於是乾脆不說。

好在劉公也沒追問,只道:“倒是老夫孤陋寡聞了。”

說完,他嘆了口氣,看着圍在左近的本鄉少年,道:“他們都還小,不知外頭的艱險。素聞趙王乃賢人,莫要坑害了他們。”

說罷,轉身上了牛車,慢慢遠去。

少年們你看我我看你,又圍上來問了許多問題。不知是不是因爲劉公攪局,最終十幾個人裡面只有兩人願意應募西行。

小史也不磨嘰,當場跟着兩人回家,一家丟下銀錢十文,然後立券作保。

得知竟有十文銀錢之後,又有一家心動,悄悄找到小史,長嫂先抹了一通眼淚,說家裡怎麼怎麼苦,小叔子年十五,又如何如何能吃,真的過不下去了。

小史面無表情地聽着。 這段時日,此類場景他見得多了,耳朵生繭了,心也硬了。

從頭到尾,他幾乎沒聽婦人在說什麼,只偶爾看一眼婦人的丈夫。

作爲長兄,他的臉色陰晴不定,時而堅定,時而愧疚,時而迷茫,有時想說些什麼,見到妻子的眼色後,又閉上了嘴巴。

小史聽到最後,解開一個布囊,嘩啦啦往婦人手裡倒了十枚銀錢,然後便讓夫妻二人在一份文券上按手印。

十五歲的少年在一旁呆立着,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人情冷暖,唉。”不遠處的馬車上,李兆收回目光,長嘆一聲。

不過嘆息歸嘆息,事情還是要做下去的。

離開這個村之後,他們又連夜趕路,前往下一處。

******

而就在李兆在鄉間各處亂竄,大肆招募人手的時候,齊王友樂玄也來到了洛陽。

他是入京拜訪少府官員的,順便招募人丁。不過在聽聞了趙王僚屬做的某些事情之後,氣得直跺腳。

你這麼砸錢,我怎麼辦?

可恥!哄擡物價,李兆可恥。

當然,他也就只能私下裡罵兩句了,趙王有錢,你還能不讓他花?

七月初六,他終於見到了大忙人、少府監蔡承。

“蔡公,漂渝度支校尉已立,海船戶已齊,然乏船,卻不知何時能領得新船?”樂玄說道:“無新船,舊船亦可啊。”

蔡承還在與僚屬商討交州大木的運輸“腳錢”,聞言揮了揮手,讓僚屬們先離開,轉而對樂玄嘆道:“你啊,何急也。若老夫沒記差,五月底就已經到了,蓬萊船屯造的新船,一共二十艘。”

樂玄的表情有些凝滯,合着我出門沒多久船就來了啊。

“果真?”他問道。

蔡承不高興了。

他常年擔任少府監,權勢不比一般的中樞大員小,何時有人對他這麼說話?不過樂玄也不是一般人,齊王的心腹,還是要給點面子的。

於是說道:“老夫還能騙你不成?”

樂玄這才放下心來,笑道:“蔡公莫怪,實在茲事體大,不得不關心。”

蔡承瞟了他一眼,謔笑道:“怎麼?齊王等不及要就藩了?樂浪、帶方二郡戶口查清了嗎?”

“殿下上任第一件事便是徹查二郡戶口,三月時,造冊登記,合一萬三千戶、近六萬口。”樂玄說道。

“少了,還得再查。”蔡承說道:“司馬懿徵遼之時,收戶口三十餘萬,然多在遼東、玄菟二郡,樂浪只有劉昕、鮮于嗣少量兵馬跨海登陸,未受波及。好好查一查,查不到十萬以上都是假的。”

司馬懿徵遼時,親率主力步騎四萬,劉昕、鮮于嗣二人於青州跨海登陸帶方,未經大戰便控制二郡,後賜予當地韓、濊部落首領邑君或邑長的印綬,大體和平接收。

所以蔡承讓齊王繼續查,狠狠查。

不過樂玄卻苦笑道:“不能查,一查就亂了。”

蔡承不想多說了,只道:“三韓之地,百餘萬人總是有的。若有朝一日大舉北上,樂浪、帶方二郡再出點內應,齊王可頂得住?言盡於此,君自思量。”

說罷,他擺了擺手,轉身離去了。

剛走出去十幾步,又回過頭來,說道:“別在河南募人了,經趙王這麼一搶,怕是沒人願意走,還是去冀、青、幽三州看看吧,那邊人多得很。”

“蔡公說得是。”樂玄點頭道:“這會正有人在河北招募呢,列口那邊已經快有一千人了。”

蔡承想了想,漂渝津度支校尉現階段的主要運輸路線就是彰武—遼東—帶方,而帶方的終點就是列口。

看樣子,齊王想先將列口經營起來。倒是不錯的思路,只不過,這條航線還是有點危險了,若出現船毀人亡的事故,撫卹多半還是少府來掏,便是腳錢(運輸費用),度支校尉大抵是拿不出的,尚書省多半也不肯全出,到最後還得少府拿出相當一部分錢來。

陛下可真是,唉!

交州那邊局勢日益緊張,少府賺錢的大頭蔗糖、香料面臨威脅,卻不知以後還能不能爲陛下填窟窿了。

他琢磨着,近期得入宮面聖一次。

第七十二章 歡喜與哀愁第1389章 雙贏第二十二章 行蹤第九十七章 擎天保駕功臣第八十一章 今昔第五十九章 底氣第七十九章 體系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極限施壓第一百二十一章 文石津第928章 南下與接見(下)第八章 項目推介第960章 新官上任(上)第二章 消化(下)第五十章 大都督還要逃嗎?(給盟主金角半島加更)第二百十一章 以後不要打電話給我了第1194章 交代第992 居喪之人第一百八十五章 南北對進(上)第799章 對策第二百零九章 舊人第九十二章 入京述職第1024章 無疾而終第1034章 賭神(上)第一百八十三章 歸正(下)第1274章 方法論第九十九章 把他留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守望互助第952章 着急的人第1251章 海路第六十二章 消失第887章 避其鋒芒第一十八章 自省第1068章 批發官位第1473章 年前年後(下)第987章 第一次朝賀(下)第844章 知己知彼第1416章 體會第946章 苦難的行軍第六十一章 “負面新聞”第四十章 上強度第九十五章 政績第1132章 當世庾公第七十九章 白櫻桃下紫綸巾第1434章 新家第七十一章 重建邊防第1223章 相天下第五十章 走(爲盟主大筒木月加更)第1247章 共富貴第932章 復仇第二十二章 三人行必有我師第七章 雙管齊下第二十四章 幫你第一百九十七章 堵截(下)第1280章 眼中的江州第十六章 戰爭季(上)第六十二章 舉薦第一百二十六章 新張方第972章 機構蛋糕第1239章 進駐第1004章 遍地奉先第一百九十三章 九華臺第三十一章 殿議第1335章 意志的比拼第七十八章 圍攻第1346章 狼狽第一百三十九章 滎陽第844章 知己知彼第一百五十六章 居家與工作(上)第十一章 西州士人第九十四章 汝南行(下)第九十一章 會議(爲盟主柿子很香加更)第832章 踏入雁門第一百四十九章 淯水(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破壞第十三章 無題第二十九章 規劃第一百六十章 出發第1455章 兄弟第一百零八章 河谷第945章 南渡士人的心態第1360章 戰利品第四十章 人設(月票加更6)第一十九章 火中取栗第五十八章 夜宴第一百零八章 信第1056章 西中東第1464章 舅甥第1044章 應對之策(下)第1308章 回家(上)第1136章 有備而來第九十二章 墟市第九十六章 朝賀(上)第三十九章 進兵方向第1009章 沒有選擇第一百二十五章 取法其上,得乎其中第1254章 書第八十九章 吞併友軍是優良傳統第三章 巴掌與甜棗第六十六章 大風第四十三章 興廢在此一舉
第七十二章 歡喜與哀愁第1389章 雙贏第二十二章 行蹤第九十七章 擎天保駕功臣第八十一章 今昔第五十九章 底氣第七十九章 體系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極限施壓第一百二十一章 文石津第928章 南下與接見(下)第八章 項目推介第960章 新官上任(上)第二章 消化(下)第五十章 大都督還要逃嗎?(給盟主金角半島加更)第二百十一章 以後不要打電話給我了第1194章 交代第992 居喪之人第一百八十五章 南北對進(上)第799章 對策第二百零九章 舊人第九十二章 入京述職第1024章 無疾而終第1034章 賭神(上)第一百八十三章 歸正(下)第1274章 方法論第九十九章 把他留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守望互助第952章 着急的人第1251章 海路第六十二章 消失第887章 避其鋒芒第一十八章 自省第1068章 批發官位第1473章 年前年後(下)第987章 第一次朝賀(下)第844章 知己知彼第1416章 體會第946章 苦難的行軍第六十一章 “負面新聞”第四十章 上強度第九十五章 政績第1132章 當世庾公第七十九章 白櫻桃下紫綸巾第1434章 新家第七十一章 重建邊防第1223章 相天下第五十章 走(爲盟主大筒木月加更)第1247章 共富貴第932章 復仇第二十二章 三人行必有我師第七章 雙管齊下第二十四章 幫你第一百九十七章 堵截(下)第1280章 眼中的江州第十六章 戰爭季(上)第六十二章 舉薦第一百二十六章 新張方第972章 機構蛋糕第1239章 進駐第1004章 遍地奉先第一百九十三章 九華臺第三十一章 殿議第1335章 意志的比拼第七十八章 圍攻第1346章 狼狽第一百三十九章 滎陽第844章 知己知彼第一百五十六章 居家與工作(上)第十一章 西州士人第九十四章 汝南行(下)第九十一章 會議(爲盟主柿子很香加更)第832章 踏入雁門第一百四十九章 淯水(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破壞第十三章 無題第二十九章 規劃第一百六十章 出發第1455章 兄弟第一百零八章 河谷第945章 南渡士人的心態第1360章 戰利品第四十章 人設(月票加更6)第一十九章 火中取栗第五十八章 夜宴第一百零八章 信第1056章 西中東第1464章 舅甥第1044章 應對之策(下)第1308章 回家(上)第1136章 有備而來第九十二章 墟市第九十六章 朝賀(上)第三十九章 進兵方向第1009章 沒有選擇第一百二十五章 取法其上,得乎其中第1254章 書第八十九章 吞併友軍是優良傳統第三章 巴掌與甜棗第六十六章 大風第四十三章 興廢在此一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