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斷髮生的新技術衝擊下,這項至關重要的計劃幾乎被林序忽視。
當然,實際上也是因爲白墨、以及她領導的逆流項目組和其他設計、施工部門運營得當,在很多時候,並不需要上升到協調小組、更不需要上升到林序這裡來尋求支援。
但總之,當這個計劃的新消息再一次被擺到林序面前時,就已經是“項目完結”,即將進入推廣的時候了。
跟林序發完信息之後,白墨一把推開了桌面上厚重的、雜亂的文檔。
紙張如同一片片翅膀一樣落下,而她面前的桌面上,只留下了一本厚度達到近20釐米的一本《項目交付全流程白皮書》。
“這東西應該沒問題了。”
她擡起頭,看着對面的蘇語沉問道:
“全部都檢查過了嗎?沒有錯漏問題了吧?”
臨時充當白墨的秘書的蘇語沉立刻點頭。
“技術方面的評審已經全部通過,我也已經組織校驗人員對文檔的文字方面內容全部做了校對。”
“三輪校對都沒問題,已經達到發佈標準了。”
“那就好。”
白墨長舒了一口氣。
“我們的流程很簡單,你是我們的最後一關。”
“10分鐘之後,我就要把這份文件交給協調組,再由他們交給已經中籤的其他項目承接方。”
“所以我還是得最後問你一次,你確定你的部分沒問題,可以交付嗎?”
白墨的話讓蘇語沉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對她這樣一個初出茅廬的新手來說,要做出一個確定的回答並不容易。
但她仍然是重重點頭,隨後說道:
“我確定沒問題。”
“好。”
白墨站起身,拿起桌面上的白皮書。
“走吧。”
兩人一前一後走出會議室,推開門後,嘈雜的聲音立刻傳來。
不遠處,已經竣工的聚變裝置廠房內部時不時傳來連續實驗時發出的特有的嘯叫聲,這樣的嘯叫聲與傳統發電輪機組的轟鳴聲完全不同,它並不顯得渾厚,反而帶有着一種“空靈”的美感。
溼地的鳥類被嘯叫聲吸引吸引到了附近,它們茫然地尋找着聲音的來源,彷彿在尋找着求偶的異性。
但很顯然,它們永遠也無法理解,發出類似於它們熟悉的求偶聲的,並不是一隻鳥,而是一個承載着文明希望的巨獸。
“砰——”
腳手架落地的聲音驚飛了剛剛落下的鳥兒,空中依稀有幾根羽毛落下。
現場的監理氣急敗壞地抄起對講機,衝向工人的方向大喊着“注意噪音管理”。
工人隨手擦了一把汗,手臂上的外骨骼突出的部分在臉上劃出一條淺淺的印記。
他低頭鬆開鎖釦,從近兩米半的架子上一躍而下。
如果是在一個“傳統”的工地上,這樣的操作甚至有可能讓安全員直接叫停整個項目。
但在這裡,所有人都已經習以爲常。
新技術的力量已經滲透到了最底層,這些從“工業”誕生那一刻起就掄着錘子的工人迅速適應了他們的新裝備。
在白墨路過這片場地的兩分鐘時間內,他們迅速完成了一大片腳手架的拆卸,而這也標誌着,整個項目中,“沒有那麼重要”的外立面裝飾部分,也已經全部完成。
工程進入了最後的收尾階段,銀白色的覆蓋層漸漸暴露在藍天之下,散發出一種略顯粗獷、但又科技感十足的美感。
繼續向前,大量工程車輛已經開始撤場。
但刻板印象中本來應該是塵土飛揚、濃煙滾滾的場面卻沒有出現。
地面早就已經硬化完畢,而在超導電容大規模普及之後,所有工程機械,也已經在極短時間內實現了全面的電氣化。 工人一個接着一個跳上車,有人直接坐在卡車的邊緣上,懸着兩條腿,跟身邊的人閒聊着抽着煙。
那些煙味飄過來,白墨隨手扇了扇。
長時間泡在工地裡,她早就已經習慣了這種味道。
繼續向前,作爲項目臨時指揮中心的辦公樓出現在兩人面前。
在門口,白墨看到了烏泱泱的一羣人。
他們有些西裝革履,有些穿着考究的工裝服。
不過更多的,還是完全融入了這個場地、穿着反光背心、戴着安全帽的一線工程人員。
他們正在對着遠處那個巨型建築指指點點,眼神裡流露出“翹首以盼”的神情。
但白墨兩人走到近處時,有人發現了她們、發現了她們手裡捧着的東西。
“來了!”
一時間,各種各樣的語言交織在了一起。
有人迫不及待地想要迎上來,但又迅速被拉了回去。
每個人都想做第一個,但他們也知道,就算是自己等待了良久的“禮物”,也不可能在這露天的場地下打開。
一瞬間,所有人如同沙丁魚一般擠向了辦公樓的門口,又衝進了早就準備好的會議室了。
當白墨到達的時候,衆人已經按照預定好的位置坐好。
白墨看了一眼時間。
距離預定的白皮書發佈時間,提前了5分鐘。
這個項目的精密性在這一刻展露無遺。
它的每一個步驟,甚至包括文檔輸出的部分,都是精確到了以分鐘來計算的。
這讓白墨不由得也有些懷疑。
這樣的流程,華夏這邊能做到,那其他項目方,真的能做到嗎?——
或許,他們仍然需要更多的支援。
而那些即將從傳統發電行業中閒置下來的工人和專家,將會成爲他們新的助力。
“各位。”
白墨清了清嗓子,開口說道:
“我手裡就是CKC聚變項目的施工全流程白皮書。”
“稍後,我會首先用電子版文檔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後續,所有已經獲得權限的項目方都可以獲得完整版的白皮書、並獲得逆流項目組的直接技術指導。”
話音落下,會議室內立刻爆發出經久不息的掌聲。
沒有人會不知道這份白皮書的真實分量。
而其中感觸最深的,或許就是來自美方的代表。
他們也曾經具有這樣堪稱“可怕”的工程能力,他們也曾經在技術受限的情況下,將宇航員送上月球。
但在幾十年的時間裡,他們漸漸失去了這份能力。
哪怕技術在不斷髮展,可他們的“系統工程能力”,卻在不斷退化。
直到現在,哪怕造一條高鐵,都已經成了奢望。
就好像,一堆篝火,熄滅了。
而現在,這個所謂的逆流項目組提供的白皮書,或許就是一根火柴。
這根火柴,將會重新點燃還在冒着黑煙的那團灰燼.
掌聲落下,白墨輕輕擡手。
屏幕亮起,而“傳火”的過程,也在這一刻,正式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