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撲朔迷離

宋徽宗怒氣衝衝地散朝,拂袖而去,足見他氣憤不已。太子趙桓陰狠的瞥了一眼趙構,轉身即走,不再多言;趙構也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邁着輕盈的步伐離開了。

童貫被查,所有財產盡數歸於國庫,再次清查田地萬畝,罪加一等。這些全部都是刑部出手探查,功勞仍然記在趙構頭上。原本是有賞賜,被趙佶的怒火沖淡了。

經此一役,朝中大臣人人自危,不敢得罪趙構,生怕自己會走上童貫的道路,遙想當初風華正茂的童貫,也會有今日的局面,這讓他們膽戰心驚。衆人再一次見識到趙構的狠戾,不得不保持緘默,更沒有人背後議論紛紛。

童貫的事情讓整個早朝充滿了憤怒,人人自危,那些做賊心虛之人更是不敢明目張膽的與之對抗,趙構絕不會留手。衆人紛紛下去,回到府中,將那些不見不得光的銀兩悉數藏起來。

宋徽宗震怒,朝野震盪,大宋官吏大部分都有不義之財,他們不敢頂風作案,尤其是趙構手段狠厲,早已見識過。宋徽宗決心徹查此事,衆人惶恐不安,生怕惹火燒身。

太子趙桓、高俅等人也認清了宋徽宗的決心,不敢造次,更不敢違逆。畢竟,他們的行爲也不乾淨,唯有聽之任之,不敢反駁。趙構身爲監察御史,惹得朝中大臣紛紛避諱,不敢與之深交,以免被盯上。

童貫倒臺也讓這些人認識到宋徽宗不同往日,這股旋風掀起連鎖反應超出宋徽宗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上至朝堂,下至地方官吏人人自危,百姓拍手叫好。

與此同時,宋徽宗下旨:凡是官吏貪污受賄,查獲證據,無論是誰一律凌遲。若有作奸犯科者,誅九族。

大宋百姓震驚了,宋徽宗堅定不移的態度惹得衆人猜疑,百姓不知朝中之事,官吏又如何不知情,他們心知肚明。曾經貪污的銀兩、田地等悉數隱匿,不敢曝露人前,更不敢過着奢侈之風。

散朝後,趙構獨自一人前往天牢,守在天牢的侍衛見趙構前來,紛紛恭迎,主動地打開牢門放任趙構前去。他們沒有見過趙構也聽聞他的事蹟,心裡佩服,有些人見過,也就明白是有事,故而放行。

童貫穿着囚服,頭髮凌亂,目光呆滯地看着窗外,失去了曾經的意氣風發,留下的是垂頭喪氣。自從進入官場以來,童貫平步青雲,幫助蔡京奪得宰相,得到蔡京回饋,推薦擔任西北監軍,統領樞密院事,掌管兵權十餘年,權傾內外,與蔡京平分秋色。

蔡京爲“公相”,稱他爲“媼相”!

蔡京倒臺,童貫受到牽連,貶官卻沒有貶回原籍,也沒有發配邊關,是蔡京黨留在京城任職的官員之一。由於童貫是宦官出身,早年待在宋徽宗身邊,擅於揣摩人心,得到重用。

宋徽宗念及舊情,只是貶官卻沒有其它懲罰,可謂八面玲瓏。童貫心知蔡京倒臺,勢必對其有影響,後又投靠於後起之秀高俅,與太子趙桓連成一線,權力又回到手中,卻不想這一切都毀在趙構手中。

想起此事,童貫憤怒不已,又想起早朝上宋徽宗臉上失望之極的神色,這股憤怒已然消失,一切只能責怪自己,他也明白明日難逃一死。原本風光無限的自己,轉眼間淪爲死囚,令人唏噓不已。

趙構在侍衛帶領下來到一處獨立的牢房,擡起頭便看見滿頭銀髮的童貫坐在草垛上,仰望着窗戶。侍衛打開鐵鏈,傳來隆隆聲,惹得童貫轉身望去,見來人是趙構,眼神詭異,有種說不出來的感覺。

對於趙構的本領,童貫敬佩,不僅僅是他,就連蔡京也算是倒在他的手中,由他從中助力;自己淪爲階下囚,一切都拜趙構所賜,想起此事有些憤怒;又想起那些證據擺在自己面前,讓他百口莫辯,俯首認罪,心中無可奈何,自嘲地笑了笑。

“真是難得,朝中大臣巴不得離我遠遠的,未曾想最後相見之人居然是最想不見的,當真是諷刺!”

趙構明白他話中意思,也沒有接話,直接開門見山地問道:“今日前來,有一事想要詢問一下。”

童貫驚訝地看着趙構,譏諷道:“御史大人還有何事不知,居然要問我死刑犯?”

“你的證據確鑿,百口莫辯,鐵一般的事實!”趙構自顧自的說道,“具體的事情,尚未知曉,還想請教一下童大人!”

童貫仰天大笑道:“哈哈!……御史大人都已找到證據,又如何不知事情發生的經過!”

“的確不知!”趙構如實回道。

童貫冷聲道:“我也不知,大人請回吧!”

“當真不知?”趙構目光灼灼地看着童貫,擲地有聲地說道:“當年那筆賑災款乃是救濟受災百姓,解救百姓之苦,卻不想被你們這些人中飽私囊。那時,你掌管樞密院,手握兵權,焉能不知。”

“縱然是蔡京,也不過是發號施令,掌管政權罷了,真正的兵權在你手中。當年那筆賑災款,送往百姓手中只不過是百萬兩,有大半落在你們這些人的口袋中。沒有你的命令,押送銀兩的隊伍安全抵達地方,爲何銀兩不翼而飛?”

“你是爲了追查賑災款才查到我的?”童貫皺了皺眉頭,道出心中的疑惑。

趙構點點頭,道:“若非追查當年發生的事情,又怎麼追查到你身上,要知道蔡京已死,死無對證,就算有真憑實據也沒有辦法定他的罪,唯有你涉及此事之中,恰逢你貪得無厭,居然貪墨千萬兩,父皇震怒、百姓聚衆起義,一切都與你們這羣人脫不了干係!”

童貫苦澀地笑了笑,他本以爲是趙構針對自己,亦或是皇上下旨,未曾想到會是這樣的結果,苦笑道:“御史大人,若是我說,我們根本就沒有拿到那些銀兩,你還以爲與我有關嗎?”

趙構驚道:“你們沒拿?”

“事已至此,也無須隱瞞!”童貫說道,“那筆賑災款的確是我們兩人從中參與,只不過沒有到我們手中。當時,查了許久,仍然杳無音信,後來又發生水患,朝廷撥款數次,我們又想從中撈一筆,還是發生相同的情況,共有千萬兩賑災款不翼而飛。”

趙構怔怔不語,他沒想到事情會是這樣,與自己所料的不差。童貫俯首認罪也是機緣巧合,又或是故意爲之,這些都只是猜測。趙構追查賑災款之事,事情越來越神秘,整個事情更加撲朔迷離了。

第275章 悔不當初第六百七十三章 兵圍慶州第244章 逼宮(三)第463章 正面衝突第六百三十七章 宋金大戰第112章 伴君如伴虎番外篇 第二章 我來了!第206章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第526章 下戰書第339章 舌戰羣臣(二)第165章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第144章 天賜良機第107章 那人是誰?(二)第531章 未到山腰,先死一半第400章 又來挑戰?第五百七十六章 功高震主第551章 揚眉吐氣第202章 皇叔,你來了!第201章 兄弟們的擔憂第69章 各司其職第151章 大戰烏龍嶺(三)第33章 結義第506章 收良將,撫民心第243章 逼宮(二)第466章 平分秋色第22章 指點迷津第五百九十二章 御筆匾額第61章 妙手仁心(一)第103章 相視一笑泯恩仇第372章 投其所好第393章 虎頭湛金槍第146章 李代桃僵(一)第520章 榮辱與共第321章 落井下石第213章 皇上不急,急死太監第14章 真人不露相第399章 真刀真槍第六百三十一章 無風不起浪第43章 武舉考覈(二)第206章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第502章 首戰告捷第六百二十章 佔山爲王第361章 查無所獲?第422章 如夢似幻第五百八十章 悔不當初第五百七十七章 隆恩浩蕩第49章 山莊之主第534章 秋後算賬第170章 剪不斷理還亂第205章 神運昭功石第81章 一門忠烈,楊家後人第五百六十五章 棄甲投戈第232章 鐵證如山第六百七十七章 九王鎮山河第五百五十七章 中京失守,晉王戰死第283章 你是王雲?第362章 不看僧面看佛面第548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214章 不吝賜教第21章 父子約定第160章 主帥之戰(一)第六百四十七章 二帝被俘,歷史重演第五百九十八章 我忘了!第526章 下戰書第315章 遺言第507章 狐假虎威第440章 契機第六百七十三章 兵圍慶州第3章 前因後果第六百五十六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第232章 鐵證如山第53章 委以重任(一)第224章 取證據第23章 吾是陳摶第497章 當務之急第151章 大戰烏龍嶺(三)第196章 決裂(一)第314章 命不久矣第512章 無路可退第六百四十九章 登基稱帝第305章 當年往事(二)第162章 生擒方臘,回京復旨第五百五十七章 中京失守,晉王戰死第80章 塵埃落定第六百二十一章 半路遇險第177章 抵達雲心寺第506章 收良將,撫民心第125章 攻打常州(一)第512章 無路可退第238章 刺殺第323章 初識楊政第六百零八章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大人第334章 廢除三舍法(二)第113章 紛爭再起第339章 舌戰羣臣(二)第334章 廢除三舍法(二)第99章 夜襲青州,宋江兵敗(一)第56章 兒行千里母擔憂第74章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四)第302章 子欲養而親不待
第275章 悔不當初第六百七十三章 兵圍慶州第244章 逼宮(三)第463章 正面衝突第六百三十七章 宋金大戰第112章 伴君如伴虎番外篇 第二章 我來了!第206章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第526章 下戰書第339章 舌戰羣臣(二)第165章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第144章 天賜良機第107章 那人是誰?(二)第531章 未到山腰,先死一半第400章 又來挑戰?第五百七十六章 功高震主第551章 揚眉吐氣第202章 皇叔,你來了!第201章 兄弟們的擔憂第69章 各司其職第151章 大戰烏龍嶺(三)第33章 結義第506章 收良將,撫民心第243章 逼宮(二)第466章 平分秋色第22章 指點迷津第五百九十二章 御筆匾額第61章 妙手仁心(一)第103章 相視一笑泯恩仇第372章 投其所好第393章 虎頭湛金槍第146章 李代桃僵(一)第520章 榮辱與共第321章 落井下石第213章 皇上不急,急死太監第14章 真人不露相第399章 真刀真槍第六百三十一章 無風不起浪第43章 武舉考覈(二)第206章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第502章 首戰告捷第六百二十章 佔山爲王第361章 查無所獲?第422章 如夢似幻第五百八十章 悔不當初第五百七十七章 隆恩浩蕩第49章 山莊之主第534章 秋後算賬第170章 剪不斷理還亂第205章 神運昭功石第81章 一門忠烈,楊家後人第五百六十五章 棄甲投戈第232章 鐵證如山第六百七十七章 九王鎮山河第五百五十七章 中京失守,晉王戰死第283章 你是王雲?第362章 不看僧面看佛面第548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214章 不吝賜教第21章 父子約定第160章 主帥之戰(一)第六百四十七章 二帝被俘,歷史重演第五百九十八章 我忘了!第526章 下戰書第315章 遺言第507章 狐假虎威第440章 契機第六百七十三章 兵圍慶州第3章 前因後果第六百五十六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第232章 鐵證如山第53章 委以重任(一)第224章 取證據第23章 吾是陳摶第497章 當務之急第151章 大戰烏龍嶺(三)第196章 決裂(一)第314章 命不久矣第512章 無路可退第六百四十九章 登基稱帝第305章 當年往事(二)第162章 生擒方臘,回京復旨第五百五十七章 中京失守,晉王戰死第80章 塵埃落定第六百二十一章 半路遇險第177章 抵達雲心寺第506章 收良將,撫民心第125章 攻打常州(一)第512章 無路可退第238章 刺殺第323章 初識楊政第六百零八章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大人第334章 廢除三舍法(二)第113章 紛爭再起第339章 舌戰羣臣(二)第334章 廢除三舍法(二)第99章 夜襲青州,宋江兵敗(一)第56章 兒行千里母擔憂第74章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四)第302章 子欲養而親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