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丁水這麼說,周圍那些知青的心情都挺複雜,他們倒是很想相信丁水說的是對的,內心又怕會失望,平白給自己信心,到時只能收穫一場空歡喜。
“朱元璋暫停過科舉嗎?”
“可是現在不是有舉薦上大學嗎?”
“是啊,有舉薦上大學,哪還用得着專門考啊,小趙你會不會太樂觀?”
面對衆人的擔心疑惑,丁水繼續:
“朱元璋暫停科舉的時候,他用的也是舉薦制啊,讓百官乃至於一些勳貴們推薦,但最後,他還是不得不放棄舉薦制,經過一番波折後重新恢復科舉。
如今局面,我覺得是有相似度的。
短則五六年,長則七八年,最多不超過十年,高考此舉必然是要恢復。”
“啊!需要這麼長時間?”
有人頓時詫異道。
不過邊上立刻又有人翻了個白眼:
“你真信啊?上面政策規劃怎麼可能是她能猜得出來的,她有這本事?”
“我信,但爲什麼要這麼久?”
已經下鄉兩三年,暫時也沒什麼希望回去的,多少願意給自己一個期盼。
而且他覺得丁水說的挺有道理。
自然願意多聽聽。
“你們應該都清楚,推薦上大學在某些方面相當嚴格,但是在某些方面又相當的寬鬆,特別是對學歷和知識的要求上,更是如此。甭管是高中畢業,初中畢業還是小學畢業,甚至沒有文憑沒上過學,只要某些方面達到了要求,比如政治素養,那都是可以上大學的!”
丁水纔剛開個頭。
邊上那些知青就紛紛驚訝的打斷。
“等等,我們不清楚啊,你趕緊詳細說說,推薦上大學是啥情況來着?我一直以爲只有高中畢業纔有資格呢!”
“是啊,我也一直以爲……”
“沒上過學的都可以嗎?”
而丁水是直到此時才意識到,大家對此事不知情,當即便毫不吝嗇說道:
“那你們靜一靜,聽我說。
據我所知是這樣的,因爲前段時間還有報紙專門提到,某某某雖然沒有上過學,但被評爲勞模,推薦上了大學。
所以,推薦上大學關鍵在推薦。”
聽到這,已經有人察覺出了問題:
“這……這也太不公平了吧!”
“我明白了,難怪你說高考遲早要恢復,無非就是七八年後,還是十幾年後。這樣推薦上大學的又能有多少真才實學,哪怕當中可能有少許天才,可大多數都是庸才啊,或者說起碼本身與科學技術並不怎麼搭邊,難不成能指望他們畢業後建設國家,並發展科技嗎?”
李國助也是頓時恍然。“是這樣,這種情況下推薦上大學並得以畢業的那些個所謂大學生,進入工作崗位之後,又能指望他們有多大成就,給國家科技發展帶來多少幫助呢?
文科的可能還能勉強糊弄過去。
但是理科化工科糊弄不了!
最多六年,很多相關部門應該就能意識到,推薦上大學的那批大學生有多水了,十年後,說句不太客氣的,甚至於可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人才斷層。”
雖然丁水是基於已知現實做出來的推斷,相當於以果倒因,但她說的這些其實也沒什麼問題,是現實存在的事。
因爲這十年的耽誤,後續又花了近十年時間才緩過來,人才重新續接上。
並開始蓬勃發展。
“所以大家如果還有念大學的想法的話,其實是可以暫時蟄伏,努力提升自己底蘊,等待未來的。如果本身沒有足夠底蘊,哪怕恢復高考也考不上。”
丁水繼續鼓舞說道。
聊到這,大傢伙已經走到了被燒燬的知青院,看着這片廢墟,衆人的心緒一時間也有些澎湃激動,充滿了希望。
因爲他們覺得丁水說的有道理。
既有歷史依據,也有現實依據。
至於要等六年,還是等十年,只要有希望,那麼他們覺得是可以等待的。
“如果等上六年十年纔有可能恢復高考的話,我倒覺得是我們的機遇,我們當中有很多人只是初中畢業,不僅沒有學過高中的知識,就連初中的知識都不一定很紮實。高中畢業的,臨畢業那幾年,學校裡的學習氛圍也不怎麼好
估計大家學的同樣不怎麼樣。
再加上我們現在要下地幹活,能擠出來的學習時間有限,既沒辦法跟上學的時候比學習時間,也沒有老師教,只能自學,沒幾年時間,誰能有把握啊?
誰又敢與應屆高中畢業生競爭?”
李國助很適時的給大家鼓勁,同時也是希望在場知青,不要因爲可能需要等待六年,甚至於十年時間,而氣餒。
就憑他們的知識水準,沒幾年時間複習鞏固自學,哪有希望跟人家競爭?
此時,邊上也有人附和。
“是啊,就算恢復高考,我們也得有能力參加高考,並且考中才行,不然恢不恢復的對我們而言有什麼區別?”
“可是……萬一恢復不了呢!”
“知識學來就是自己的,哪怕真恢復不了,我們也終究將知識學會了。”
“不會的,肯定會恢復。”
“我們要做好準備……”
雖然依舊有少數人覺得這事有點癡心妄想,但多數知青確實有被鼓舞到。
並很快就討論起,自己家裡還有課本,應該沒有賣掉,可以讓家裡人設法寄過來,還有人說,回頭哪天有空可以去書店看看,有沒有相應的教科書賣。
不懂的大家可以互相交流,實在不懂的先記下來,有機會設法找人詢問。
對於這種氛圍,丁水本身也是樂於見成,畢竟大家一起討論學習的事,總好過於彼此勾心鬥角。至於大學推薦名額,誰都沒提,一來王魏紅剛因爲這個名額做了那麼多惡,註定此事必然相當敏感。下一任大隊長和支書朱洪,肯定會相當謹慎,甚至可能,大概率將他們這些知青排除在外,免得再生出事端。
二來就是,既然不限制學歷,那人家富陽大隊這邊當然是會青睞自己人。
怎麼可能有好處先緊着外人。
正常競爭沒希望,想搞手段,王魏紅就是前車之鑑,自然沒人再提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