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扇門,必須滿足三個核心要求,它的密封性要足夠好,能最大限度地隔絕冷空氣。”
“必須要足夠堅固,它必須能抵禦拉布拉多海岸的暴風,甚至要能承受住一頭好奇的黑熊的試探。”
“在沒有現代金屬合頁和釘子的情況下,它的轉動結構必須簡單、可靠、且耐用。”
“我將採用一種我稱之爲‘橫銷式合頁’的設計。”
“它的所有承重,都依賴於幾根結實的木銷和卡槽,完全不需要複雜的轉軸,製作起來也更省力。”
“但要實現這個設計,我還需要進行一些相對精密的鑽孔工作。所以,在製作門之前,必須先升級我的工具箱。”
“我打算做一個更省力的東西——泵壓式手搖鑽。”
他對着鏡頭解釋道:“它的結構比弓鑽更復雜,需要製作鑽桿、橫杆、配重輪和手柄。”
“一旦製成,我只需要用單手進行上下按壓,就能獲得比弓鑽更穩定、更高速的旋轉。這能極大地節省我的體力和時間。”
林予安再次轉身走進了那片被白雪覆蓋的寂靜森林。
他今天的第一個任務,是爲自己打造這件堪稱原始“機械”的關鍵工具。
他首先需要一根筆直堅硬、乾透的木料,作爲整個裝置的核心——鑽桿。
經過尋找他在一棵早已倒伏、樹皮半脫落的枯死樺樹上,用手鋸截取了一段最筆直的枝節部分。
然後,他回到庇護所,開始了精細的削制工作。
他將那段粗糙的原木用雙腿夾住,先用短柄斧大刀闊斧地砍掉多餘的部分,將其大致修成一個方柱形。
然後,他換上那把鋒利的大馬士革獵刀,開始進行精修。
將方柱的四個棱角一點點地削掉,他不斷地將木杆放在一塊平整的石板上滾動,用眼睛貼近了觀察,尋找任何不平整的地方,然後用刀刃輕輕地刮削。
最終,一根長約半米、直徑約四釐米、筆直光滑的圓柱形木杆,出現在了他的手中。
隨後,他用刀尖,在木杆的上半部分,先一圈一圈地劃出了一道淺淺的,間距均勻的螺旋形印記。
這是草稿,一旦刻錯,整根鑽桿就可能報廢,他反覆檢查了螺旋的角度和間距,確認無誤後,纔開始正式的雕刻。
他用刀尖,沿着那道淺痕,一點點地向下深入。
木屑從刀尖下捲曲着脫落,那道螺旋形的凹槽,在他的手中緩緩地浮現出來。
這個過程,他足足花了一個多小時,才最終刻出了一條深邃的,足以引導繩索運動的完美螺旋槽。
最後,他將木杆的下端,削出了一個更粗更鈍的鑽頭形狀,並拿到壁爐的火炭裡,小心地反覆烘烤,使其表面炭化變硬,以增加切削能力。
頂端則削得又細又圓滑,以減少摩擦,這樣一根完美的鑽桿,就完成了!
接着,是製作可以上下滑動的橫杆,也就是“泵”的手柄。
他找來一塊厚實的長方形硬木板,需要在它的正中心,開一個比鑽桿略粗的光滑孔洞。
這一次,林予安不得不動用原始的“燃炭鑽孔法”。
他將木板立在地上,用刀尖在正中心,刻下了一個深深的十字作爲定位。
然後,他走到壁爐前,用兩根削尖的木棍當作筷子,從火炭中夾起一塊燒得通紅的,核桃大小的木炭。
他快步返回,將這塊滾燙的木炭,精準地放在了那個十字定位點上。
然後,俯下身,嘴巴湊近,對着那塊木炭的底部持續地吹氣。
“呼——呼——”
隨着新鮮氧氣的注入,那塊木炭的溫度驟然升高,從暗紅色變成了耀眼的橘紅色!
它就像一個微型的熔爐,開始向下燒灼,炭化下方的木材,一股濃烈的焦糊味在空氣中瀰漫。
當木炭的溫度稍稍降低,他就用刀尖將其撥開,然後將孔洞裡那些已經被燒得酥脆的炭化物刮掉。
燒灼、吹氣、清理……他不斷地重複着這個循環。
經過半個多小時的操作,一個光滑黝黑的孔洞,出現在了木板的正中心。
然後,他開始製作增加旋轉慣性的配重輪。
他在鑽桿的下半部分,先用刀刻出了一圈淺淺的卡槽。
然後,他從另一塊更粗的樺木段上,鋸下了一個厚約十釐米的,如同鐵餅般的圓木塊,他又用“燃炭法”在這個圓木塊的中心燒出了一個孔。
他將這個沉重的圓木塊,用力地套入鑽桿下半部分,直到卡槽的位置。
然後,他削了幾個細小的硬木楔子,塗上松脂,從四周,“叮叮噹噹”地敲入圓木塊和鑽桿之間的縫隙裡,將其死死地鎖住,再也不會有絲毫晃動。
這個配重輪,就像一個陀螺的底盤,是讓鑽桿能夠持續旋轉、自動復位的關鍵。
最後,他將堅韌的纜繩一端,在鑽桿頂端的凹槽裡繫緊,另一端則穿過橫杆兩端的小孔並繫好。
一套充滿了機械美感的、原始的泵壓式手搖鑽,便完成了。
有了這件新式武器,他立刻開始了艱難的備料工作。
他再次進入森林,拖回了幾根足夠結實、筆直的雲杉枯木。
他先開始製作門框,庇護所的門口,是由不規則的石頭和原木構成的。
他必須讓門框與這個不規則的洞口完美契合。
他將兩根粗壯的立柱原木靠在門口,然後用短柄斧和獵刀一點點地削砍打磨。
這是一個考驗耐心和空間想象力的工作,他不斷地將木頭搬到門口比對,然後再拿下來繼續加工。
當兩根立柱和一根頂樑,都與門口的輪廓嚴絲合縫後,他需要將這三者組合成一個堅固的“U”形門框。
他採用簡單的卯榫結構,他用手鋸在“立柱”和“頂樑”的接觸點,分別鋸出淺淺的凹槽,讓它們可以互相搭接。
一個極其堅固的“U”形門框,就形成了。
現在,是爲合頁製作基座的關鍵一步,他將那根將要安裝合頁的門框立柱,牢牢地固定在地上。
“這個合頁系統,不需要轉軸,所以門框本身是固定的,我們要在它上面,製作出能‘卡’住合頁的結構。”
шшш ●TTKдN ●¢ ○
他拿起了手鋸和短柄斧。
他在這根立柱的側面,仔細地測量並標記出上下兩個位置。
然後,他用手鋸,在這兩個位置分別鋸出了兩條相距約十釐米、深約五釐米的平行鋸縫。
接着,他換上短柄斧,用斧刃當作鑿子,將兩條鋸縫之間的木料一點點地鑿掉。
經過半個多小時的精細操作,一個完美的方形凹槽,就出現在了立柱的側面。 但僅僅有凹槽還不夠,他還需要一個部件來固定銷釘的另一端。
他取來一塊長約二十釐米、寬約十釐米、厚實的硬木板,他將這塊木板,像一個“L”形的支架,牢牢地砸進門柱上的方形凹槽裡。 wWW◆ Tтkǎ n◆ C ○
現在,這塊木板就成爲了可以固定合頁銷釘的“基座”。
然後林予安在作爲“合頁銷釘基座”的木板上用刀挖了一個小孔,這個孔洞的位置正對應即將安置門板柱的位置。
門框準備就緒,他開始製作門板,這塊門板,他設計的是將自帶合頁結構。
他從之前備料剩下的,直徑較細(約5-10釐米)的幾根木料中,挑選出了所有的門板材料。
其中,他特意挑選了兩根最長的原木,這兩根,將成爲門板的邊緣,並同時充當合頁的主體。
他將所有的細原木,用手鋸截成合適的高度,除了那兩根被選作“合頁原木”的,他給它們多留出了上下各十釐米的長度。
然後,他用斧子,將每一根細原木的內外兩側都稍稍削平,以減少縫隙。
他將這些加工好的細原木一根挨一根地,緊密地並排擺放好,並將那兩根更長的“合頁原木”,放在了門板將要轉動的一側,一塊自帶合頁延伸部的厚重門板,便成型了。
現在,輪到製作門板上的合頁卡槽了。
這個設計,纔是整個結構中最精妙、最省力的部分,也是他那件新工具大顯身手的時刻。
他將門板立起,開始處理那兩根上下突出的“合頁原木”,準備製作一個空洞式卡槽。
“要製作這個孔洞卡槽,最高效的方法,是先移除中間的大部分材料,這就是製造這件工具的意義所在。”
隨後林予安用刀在合頁原木頂端挖了一個孔,然後拿出了那套泵壓式手搖鑽。
他左手用那個帶深孔的木製手柄按住鑽桿頂端,右手握住橫杆,用力地向下按壓!
“嗡——嗡——嗡——”
鑽桿立刻以驚人的速度高速旋轉起來!他精準地控制着鑽頭,對準了“合頁原木”的中心點。
一股混合着細微木屑和刺鼻焦糊味的青藍色濃煙猛地冒了出來!空氣中瞬間充滿了木頭被高溫燒焦的獨特氣味。
他一邊保持着穩定的節奏,一邊對着鏡頭解釋道:“它的原理,是利用超高速摩擦產生的高溫,將接觸點的木質纖維碳化。然後,鑽桿的旋轉力會立刻將這些碳化粉末研磨,並甩出孔洞。”
滾燙的粉末四處飛濺,整個過程行雲流水,很快,一個深邃的圓孔就出現在了木料的中心。
然後,他換上獵刀,用刀尖當作鑿子,以這個圓孔爲基礎,輕鬆地將孔洞向外側打通,將孔壁之間剩餘的、已經被碳化的木料清理乾淨。
一個完美的孔洞卡槽,就出現在了“合頁原木”上!
他又用同樣的方法,在另一根“合頁原木”上,製作了完全相同的卡槽。
並打入了一個木棍作爲底部的支撐點。
最後,他削制了一根木棍,作爲合頁銷。
所有的零件都已備齊!現在,終於到了最後一步安裝木門的時刻!
他先將門板拖到“合頁銷釘基座”下,他小心翼翼地,將門板側面那個立柱頂部的孔洞卡槽,對準門框立柱的合頁基座上。
他拿起那根早已準備好的硬木銷,走到第一個合頁處。
他先將門板輕輕地向上擡起一點點,然後將合頁銷釘的一端,水平地插入之前在門框立柱上鑿好的那個方形卡槽裡。
“咔!”
他先在門檻的石基上,用刀尖和石片,耐心地鑿出了一個淺淺的凹槽。
這個凹槽,就是爲了容納門板底部那根作爲支撐點的木棍。
然後,他將沉重的門板拖到門框前,將其傾斜着立起來,讓門板的頂部靠在門框的頂樑上。
他半蹲下身,用肩膀死死地抵住門板,防止它滑倒,他的雙手則開始操作。
他利用槓桿,小心翼翼地將門板的底部撬起,然後精準地,將“合頁原木”底端那根突出的支撐木棍,對準並放入了門檻石基上的凹槽裡。
“咯噔”一聲,下方的支撐點,先就位了。
現在,門板以這個底部支撐點爲圓心,斜斜地靠在門框上,他只需要將門板推直,讓頂部的合頁孔洞與門框上的基座對齊。
他開始緩緩地、一釐米一釐米地將門板向上推,沉重的門板,被他輕而易舉地推向垂直!
當門板完全立直的瞬間,他立刻伸出一隻手,將早已準備好的一根木楔,死死地塞入門板和另一側門框的縫隙裡,暫時將其卡住。
他快步繞到門外,仔細觀察。門板頂端“合頁原木”上的那個孔洞卡槽,與門框立柱上那個由方形凹槽和L形木板組成的“基座”,完美地對齊了!
現在,是鎖定合頁的最後一步。
他拿起那根早已準備好的硬木銷,走到了合頁處。
他將銷釘的一端,對準“L”形木板上的小孔,然後水平地,將它穿了過去。
銷釘繼續前進,穿過了門板“合頁原木”上那個寬大的孔洞卡槽,最後,它的末端,穩穩地插入了門框立柱上那個堅固的方形凹槽裡。
他上前,輕輕地推了一下門板。
門,以一種極其穩固的姿態,發出了“咯吱”一聲,木頭在木銷上平穩地轉動了!
黃昏時分,他快速地製作好了那個厚重的木質橫閂,並在門內側的牆壁上,搭建了兩個堅固的卡槽。
鏡頭從庇護所內部,對着門口拍攝。
林予安站在門口,最後看了一眼外面那片冰天雪地的世界,然後,他緩緩地將大門拉上。
隨着門的閉合,外界耀眼的光線被徹底隔絕,庇護所內瞬間陷入一片黑暗,只剩下壁爐裡跳動的、溫暖的火光。
外界風雪的呼嘯聲,也瞬間被削弱,變成了一種遙遠的、沉悶的背景音!
他轉過身,從內部,將那根手臂粗細的木閂,擡起,然後哐噹一聲,穩穩地插進了兩側牆壁的卡槽裡。
這個聲音,標誌着他的堡壘,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地與荒野隔絕了!
他靠在門上,長長地舒了一口氣,一股前所未有的安全感,包裹了他的全身。
他走到壁爐前,對着鏡頭,臉上是難以掩飾的笑容。
“現在,庇護所,正式完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