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天。
林予安醒來時,發現外面的世界一片寂靜,天空呈現出一種暴雪過後特有的湛藍色。
他走出庇護所,深吸了一口冰冷而清新的空氣。
昨夜又下了一陣大雪,又給整個世界加蓋上了一層白色的被子。
“一個完美的晴天。”他眯着眼睛,適應着刺眼的雪光。
“但越是這樣的天氣,往往越是寒冷。現在,我必須去看看,這一夜的降溫和降雪,對我們的食物來源造成了多大的影響。”
當他來到海岸邊時,眼前的景象,讓他的心沉到了谷底。
潮水正處於一天中最低的時刻,但往日裡那片廣闊的灰色的灘塗,已經徹底消失不見。
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廣闊的,被無數流冰和積雪覆蓋的白色冰原!
昨夜的低溫,已經將那些“冰粥”和“海冰泥”徹底凝固,並將它們與岸邊的積雪連接在了一起。
他小心翼翼地踩在近岸的冰面上,用冰斧用力地向下砸去。“梆!”一聲悶響,冰面上只留下一個淺淺的白印,冰層至少有好幾釐米厚。
“結束了。”他站在冰面上,環顧四周,語氣中帶着一絲宣告般的沉重。
“潮間帶已經完全被封鎖,從今天起,趕海這項福利,被大自然徹底沒收了。我再也不可能從這裡,輕輕鬆鬆的獲取到任何一顆貽貝或海螺了。”
他的目光,投向了湖泊的方向。
他來到湖邊,情況同樣不容樂觀,整個湖面,除了最中心還有一小片未結冰,如墨汁般的黑色水域外。
其餘地方已經全部被一層堅實的,覆蓋着白雪的冰層所籠罩。
那三根他寄予厚望的彈性釣魚竿,被牢牢地凍在冰裡,如同三座小小的墓碑。
“淡水魚的獲取途徑,也基本被切斷了,只能等再過幾天破冰釣魚了,短期內我不可能再從這裡得到任何收穫。”
他最後走向了那片針葉林,厚厚的積雪下,他甚至費了一番功夫才找到自己昨天重新佈置的陷阱。
他撥開積雪,四個經過精心僞裝的白色套索,依然靜靜地待在原地,沒有任何被觸發的痕跡。
周圍的雪地上,除了他自己的腳印,看不到任何新的動物足跡。
“昨夜的暴雪,讓所有的兔子都躲進了自己溫暖的巢穴。陸地陷阱,依然是空軍。”
海洋、湖泊、陸地。
在短短一個早晨的巡視中,林予安親眼見證了自己三大食物獲取路徑的同時失效。
林予安站在雪地裡,沉默了良久。
他知道,從今天起,他將進入這場生存遊戲中最艱難的階段,純消耗階段。可能大部分時間都要完全依靠自己之前囤積的食物,來度過剩下漫長的四十多天。
回到庇護所,目光落在了那兩個裝滿了貽貝的香蒲框上。
這幾百斤的貽貝,此刻在他的眼中,不再僅僅是食物,而是他未來生存下去的唯一希望。
“現在,處理它們,成了最優先的緊急任務。”他對着鏡頭,語氣變得無比鄭重。
“我必須將它們全部加工成熟食,然後冷凍儲存,因爲貽貝這種貝類,一旦死亡,就會變得極其危險。”
“首先是腐敗問題。大家看,活的貽貝,外殼是緊緊閉合的,這是它們的閉殼肌在用力。”
“一旦死亡,這些肌肉就會鬆弛,體內的酶會開始分解蛋白質,產生屍胺,腐胺等物質。雖然在現在這種低溫下,這個過程會非常緩慢,不至於立刻產生毒素。”
“但你無法分辨這一筐裡,哪一顆是剛死的,哪一顆可能已經死了很多天了,一旦吃了不新鮮的,輕則腸胃不適,重則上吐下瀉,在荒野裡,這就是災難。”
“但以上這些,還不是最可怕的。”
他加重了語氣:“最可怕的,是一種看不見、摸不着,也無法通過烹飪去除的危險——麻痹性貝毒。”
“很多貽貝在活着的時候,會通過濾食海水中的微型藻類,在體內富集這種神經毒素。”
“這種毒素是耐高溫的,無論你煎、炒、烹、炸,它都依然存在。它能直接麻痹你的神經系統,嚴重時會導致呼吸衰竭。”
“所以,我現在要做的,就是通過一次性的大規模烹飪,將貽貝全都煮熟,才能確保我接下來冷凍儲存的每一口食物,都是100%安全的。”
“幾百斤的貽貝,不可能靠我那口小鍋來一鍋一鍋地煮,那太慢了。”
他對着鏡頭,說出了自己的計劃:“所以,我需要建造一個更高效的烹飪設備!”
首先在庇護所前,清理出一片空地,將積雪全部掃開,露出下方凍硬的地面。
然後,他開始在附近蒐集大量扁平的、大小適中的石塊。他用這些石塊,在空地上壘出了一個長方形的、如同國內燒烤攤常見的長條形烤爐一樣的結構。
這個“烤爐”長約兩米,寬約四十釐米,高約三十釐米。
“這個石頭槽,就是今天的舞臺,它的作用是容納炭火,並集中熱量。”
接着,他拿出了那捲專業的退火鋼絲絆線。
林予安將整捲鋼絲絆線全部展開,然後開始編織一張巨大的、金屬網格狀的烤架。
他先用幾股鋼絲擰成一股,製作出更粗的“主筋”,作爲烤網的框架。
然後,他用更細的單股鋼絲,在這個框架上以來回穿梭的方式,編織出間隙均勻的網格。
他花了足足兩個小時,纔將這張長達兩米多、寬約四十釐米的巨大金屬烤網製作完成。
然後,將這張烤網穩穩地架在石頭壘成的長條烤爐上,一個巨大的原始燒烤裝置,便出現在了眼前。
(ps:圖,只看氛圍)
最後,將大量的乾柴填滿了整個石槽,然後點燃。熊熊的烈火沖天而起,將上方的金屬烤網燒得通紅,也融化了周圍的積雪。
他沒有急着開始烤,而是耐心地等待着,直到所有的木柴都燃燒成了溫度穩定,散發着暗紅色光芒的熾熱木炭。
然後,他將那兩個裝滿貽貝的儲物筐搬到烤爐旁。
他抓起一大把貽貝,直接“嘩啦”一聲,均勻地鋪灑在了滾燙的金屬烤網上。
“滋啦——”
貽貝的外殼一接觸到炙熱的金屬,立刻發出了劇烈的聲響,並冒起一陣陣白色的水汽。
林予安此刻,彷彿化身爲一個經驗豐富的燒烤師傅,他手持兩根長長的木棍,不斷地在烤網上翻動、撥弄着成堆的貽貝,讓它們能夠均勻受熱。
很快,奇妙的化學反應開始了。
即使這些貽貝已經死亡,但在炭火的強大熱力下,它們外殼內部殘留的水分迅速沸騰、汽化,產生巨大的內部壓力。
同時,連接貝殼的閉殼肌也在高溫下迅速變性、收縮、斷裂。
只聽“啵、啵、啵”的爆開聲,比烤活貝時要沉悶一些,但依然密集。
一顆顆貽貝的外殼被內部的蒸汽和外在的熱量強行崩開,露出了裡面已經被烤熟的橘黃色貝肉。
一股難以形容的、純粹的、屬於海洋的鹹鮮香氣,混合着炭火的煙燻味,瞬間瀰漫了整個營地。
他將那些已經開口的、烤熟了的貽貝,用木棍迅速地從烤網上扒拉下來,堆到旁邊一塊乾淨的巨大樺樹皮上。
然後,立刻又在燒烤架鋪上新的一批生貽貝。
就這樣,鋪上,翻烤,聽着那悅耳的“啵啵”爆開聲,然後扒拉下來,他就像一個在流水線上高效作業的工人,不斷地重複着這個過程。
時間在枯燥而又充滿成就感的重複勞動中飛速流逝,從上午到下午,他幾乎沒有一刻停歇。
當最後一批貽貝也被烤熟,從烤網上被扒拉下來時,太陽已經開始西斜。
他用了一整天的時間,終於將這幾百斤的“戰略儲備”,全部加工成了安全美味的熟食。
他沒有選擇立刻將它們全部剝殼。
這是一個巨大的工程,如果要把它們全部剝出來,可能要花掉大半天的時間,而且貝殼本身,就是最好的保鮮盒。
他等待着那些烤熟的貽貝慢慢冷卻,直到不再燙手。然後,他將這最後一批帶着殼的熟貽貝,重新裝回了香蒲框裡。
他將裝滿熟貽貝的框子,搬到庇護所外積雪最厚的地方,將它們深深地埋了進去。厚厚的積雪,是天然的、最完美的冰箱。
“搞定。”
“從明天開始,我每天只需要挖出一些,扔進鍋裡簡單一熱,就能吃到美味的烤貽貝了。”
“這將是我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最穩定的蛋白質來源。”
第十五天清晨,林予安醒來得很晚,將近九點。
這是他進入荒野以來,第一次允許自己睡到自然醒。
昨夜,在溫暖乾燥的庇護所裡,聽着壁爐裡木柴燃燒的“噼啪”聲和外面風雪的呼嘯,十分助眠讓他睡的很安穩。
(ps:圖主要感受氛圍)
他緩緩坐起身,與身體的疲憊不同,他的精神卻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放鬆和安寧。
食物儲備問題暫時解決,一個堅固的住所也已基本成型,壓在他心頭最重的兩塊石頭,終於被搬開了。
他走出庇護所,刺眼的陽光讓他忍不住眯起了眼睛,一夜之間,世界又換了新裝。
昨夜的雪更大,將他之前踩出的所有足跡都已覆蓋,大地一片純白,只有少數幾棵針葉樹還頑強地顯露着自己的墨綠色。
空氣冰冷得如同刀子,吸入肺中,帶着一絲尖銳的刺痛感。
“一個完美的晴天,但溫度至少在零下十度以下。”他搓了搓手,哈出一團濃重的白氣。
“在開始今天的工作之前,我還是要去進行例行巡視,雖然我不指望能有什麼收穫,但這是情報收集,我必須瞭解,在這樣的大雪過後,是否能有新的痕跡。”
這一次,他的心態與之前截然不同,不再是抱着獲取食物的希望,而是像一個偵察兵,純粹爲了收集情報。
他首先走向了那片針葉林,厚厚的積雪每走一步都需要耗費巨大的力氣,他來到昨天新佈置的第一個陷阱前,仔細地觀察着。
陷阱完好無損,那個經過僞裝的白色套索,依然靜靜地懸掛在灌木叢的通道下。
讓他驚訝的是,在陷阱前方不遠處,有一串新的兔子腳印。
這串腳印一路延伸到陷阱前大約一米的地方,然後突然停止,接着,是幾下原地踏步的、略顯雜亂的印記,最後,它以一個近乎一百八十度的急轉彎,向着另一個方向逃走了。
“它發現了。”林予安蹲下身,仔細地研究着雪地上的故事。
“看這裡,它在這裡停了下來,猶豫了。它可能不是看到了套索,而是聞到了我昨天在這裡留下的氣味。”
“大雪過後的兔子,警惕性達到了頂峰,它們對任何不屬於這片森林的、新鮮的人類氣味,都極其敏感。”
他檢查了剩下的三個陷阱,情況都大同小異。
他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雪:“結論很清晰,單純依靠被動陷阱,在目前這個階段,難度成倍的增加,只能寄希望於幸運。”
回到庇護所,站在那個空蕩蕩的門口。
寒風正從這個洞口灌入,與壁爐散發的熱氣流交匯,形成了一股小小的旋風。
“今天,我們要完成這個堡壘的最後一塊拼圖了,爲它,裝上一扇門。”
然後,林予安開始對着鏡頭,詳細地講解他的造門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