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休息了片刻,恢復了一些體力,然後開始思考如何處理這條巨大的狗魚。
“食物太多,怎麼吃居然也成爲了煩惱,說出來誰信這是荒野求生啊!”
“狗魚雖然肉質鮮美,但它肌肉裡的Y型小細刺特別多,直接吃會非常麻煩。”
“之前把狗魚做出薰魚的時候,這個問題就一致困擾我。”
林予安思考一會兒後,眼中閃過一個絕佳的解決方案!
“但是現在條件好起來了!可以有大把的時間去處理它。”
“我決定把它做成魚丸!這樣就能完美地避開所有惱人的小刺,只留下最純粹的魚肉。”
“這樣不僅能保存的更久,還會讓它的鮮美流失的不會那麼快!”
在釣臺上就對這條狗魚進行了初步的處理——放血、去鱗、去除內臟。
然後將狗魚身體兩側的大塊魚肉完整地片了下來,連同魚皮一起。
至於巨大的魚頭和骨架,他想到庇護所裡那鍋難以下嚥的湖鱒魚頭,就不打算沒苦硬吃了
將不能食用的內臟和魚頭魚骨都扔進打窩點。
回到石屋,林予安立刻投入到製作魚丸這項工程中。
他把將一片巨大的、帶着魚皮的狗魚柳平鋪在一塊清洗乾淨的大石板上,魚皮朝下。
這次沒有用刀去切,而是取來一個之前在湖邊撿到的光滑蚌殼,這便是他自制的“魚肉刮刀”。
他用蚌殼的邊緣,順着魚肉的紋理,以一個微斜的角度,用力地向前颳去。
林予安指着被刮下來的一堆細膩的、粉白色的魚肉糜,對着鏡頭說道。
“用刮的方法,可以將絕大部分的魚肉從那些細小的肌間刺上分離下來。”
“那些Y型刺會大部分留在魚皮和筋膜上,這樣我們得到的,就是最純粹的魚肉了。”
當颳得差不多的時候,林予安指了指那張被颳得只剩下薄薄一層紅肉和白色筋膜的魚皮。
“看到這些密密麻麻的、像白色小叉子一樣的東西了嗎?這就是狗魚的肌間刺,也就是Y型刺。”
“它們是生長在肌肉之間的筋膜上的,用刮的方法,把柔軟的魚肉從這些硬刺上剝離下來。
“這樣所有的Y型刺都留在了魚皮和筋膜上,我們得到的魚肉糜就非常乾淨了。”
將兩條魚柳的肉全部刮取下來後,他得到了滿滿一大陶罐的魚肉糜,估摸着至少有八九斤重。
接下來是調味和去腥,他很慶幸自己獲得了大量的野生洋蔥,可以讓他有去腥的材料。
他將這些蔥白和鱗莖部分,用刀剁得極細,形成蔥蓉,和適量的鹽,一同加入到魚肉糜中。
然後便進入了最考驗臂力的“攪打上勁”環節。
他用一根粗壯光滑的木棍,開始朝着一個固定的方向,在陶盆中用力地攪打着魚肉糜。
“攪打的目的是讓魚肉中的蛋白質纖維重新排列組合,產生粘性,也就是常說的‘上勁’。
只有上勁了,做出來的魚丸口感纔會Q彈爽滑,而不是鬆散的。”
他持續不斷地攪打着,陶盆中的魚肉糜從最初的鬆散狀態,逐漸變得越來越粘稠、越來越有彈性。
當他感覺魚肉糜已經粘稠到可以輕鬆地從罐壁上整塊提起,並且充滿了彈性時,魚蓉就算是準備好了。
他將不鏽鋼鍋放在火爐上燒着野蔥水,然後在旁邊準備一陶罐涼水。
用香皂仔細的洗手後,左手抓起一大把上勁的魚蓉,從虎口處用力一擠,一個圓滾滾的魚丸便冒了出來。
右手拿着一個用水沾溼的木勺,輕輕一刮,將魚丸刮入旁邊那碗涼水中。
“先放在涼水裡,能讓魚丸初步定型。”
動作越來越快,愈發熟練地重複着擠、刮的動作。一個個大小均勻、雪白圓潤的魚丸,很快就裝滿了那個涼水陶罐。
然後,他將這些定型好的生魚丸,分批下入已經轉爲微沸狀態的蔥水中。
魚丸在熱水中緩緩翻滾,隨着溫度的升高,它們逐漸從水底浮上水面,體積也略微膨脹了一些。
當所有的魚丸都漂浮在水面,並且變得潔白而看起來富有彈性時,就說明它們已經煮熟了。
將煮熟的魚丸撈出,放在一個乾淨的細柳條筐裡瀝乾水分,並讓其快速冷卻。
這個製作、汆燙的過程,他重複了數次,直到將所有的魚肉糜都製作成了魚丸。
“夥計們,看看我的成果!”
他指着柳條筐裡可以說是堆積如山不爲過的,雪白魚丸,臉上充滿了自豪。
“這下,這條破了記錄的大魚,夠我好幾天的口糧了。”
“現在天氣冷,尤其晚上在冰點以下,這些煮熟的魚丸放在陶罐裡,蓋好蓋子,保存好幾天甚至一週以上不是問題。”
他取出一個小陶鍋,倒入一些之前煉好的鹿油,燒熱後,將一些煮熟的魚丸放入鍋中,用半煎半炸的方式,將其煎至兩面金黃酥脆。
“刺啦——”
魚丸表面的水分與熱油接觸,發出誘人的聲響。
很快他將煎好的黃金魚丸盛出,那外皮焦香金黃,內裡卻依舊雪白Q彈的魚丸,看起來就讓人有食慾。
他用一根削尖的木籤紮起一個,吹了吹氣,迫不及待地送入口中。
“外皮香脆,內裡Q彈無比,充滿了魚肉的鮮美和洋蔥的清香!味道絕對沒的說!”
享用完美味的黃金魚丸,林予安將剩下的魚丸小心儲存起來。
他沒有休息,而是走向那個浸泡着巨大鹿皮的鞣製池。
“夥計們,讓我們來看看這張鹿皮的情況。”
他撈起皮張一角,經過數日浸泡,鹿皮已完全被鞣液浸透,呈現出均勻的深棕色。
“單寧酸吸收得差不多了,可以開始最耗費體力的環節‘破皮’軟化了。”
他將溼潤的鹿皮從鞣製池中撈出,搭在木架上瀝去多餘鞣液。
然後將皮張對摺,像擰毛巾一樣,雙手抓住兩端,向相反方向用力擰絞,擠出大量水分。
接着,他將略微擰乾的鹿皮展開,肉面朝下,搭在一根立樁之上,用木棒嘭嘭嘭的敲打。
“這個過程,需要將皮張的纖維打散,讓皮子變得柔軟。”
他不斷地變換着皮張的位置和拉拽的方向,他斷斷續續地進行了幾小時,手臂都有些痠痛。
等第二天早上太陽出來時,那張巨大的鹿皮,已經變得輕盈,柔軟。
爲了讓鞣製好的鹿皮更加耐用,並防止腐爛,還需要進行最後一道工序——煙燻。
他將那間爲鹿肉而建的煙燻房再次利用起來,將鞣製好的鹿皮懸掛在中央的橫樑上。
然後點燃一堆主要由“悶柴”組成的薰煙火堆,產生大量濃郁的煙霧。
煙燻的過程持續了大半天,當這張經過多道複雜工序的巨大鹿皮,最終從煙燻房中取下時。
它已經從一張生硬的原材料,變成一張又軟又韌的好皮子了!
他將巨大的鹿皮在鏡頭前完全展開,幾乎能將他整個人都包裹起來。
“純手工,純天然植物鞣製的騾鹿皮!我保證它今晚一定會成爲我的牀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