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撕破臉了!

震驚過後,李昌祚迅速反應過來,急令全軍回援。

隨着一聲聲號角響起,宋軍大營內一片慌亂,士兵們匆忙收拾行囊,牽出戰馬,在將領的催促下,向着同州方向急行軍。

鄭朝宗得知李昌祚回援的消息後,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果斷下令:“全軍追擊!”

靜塞軍如猛虎出山,緊緊咬住宋軍的尾巴。

當宋軍行至野豬溝時,四周一片死寂,只有風吹過樹林發出的沙沙聲。

李昌祚心中突然涌起一股不祥的預感,他剛想下令全軍戒備,卻爲時已晚。

剎那間,喊殺聲從四面八方傳來,鄭朝宗的伏兵如神兵天降般涌出。

宋軍潰兵們頓時亂作一團,自相踐踏,慘叫聲不絕於耳。

李昌祚的戰馬被一支冷箭射中,前蹄高高揚起,將他重重地甩了出去。

親兵們見狀,拼死衝上前去,用身體爲他擋住如雨點般的箭矢,七手八腳地將他從混亂的戰場中拖出。

此時的李昌祚,盔甲凌亂,臉上沾滿了塵土和血跡,眼神中充滿了絕望和不甘。

他望着身後混亂的戰局,心中明白,此次回援不僅失敗,還讓宋軍遭受了重創。

黃河東岸的坊州、華州守軍聽聞同州失陷,李昌祚又遭遇慘敗的消息後,嚇得膽戰心驚,立刻下令緊閉城門,龜縮城內。

至此,文彥博精心佈置的“星羅棋佈”防禦體系,如同脆弱的紙張,被輕易撕裂。

消息傳至河中府,文彥博正在書房中品茶,聽到這個消息,手中的茶盞“啪”地摔在地上,摔得粉碎。

他的臉色陰沉得可怕,額頭上的青筋暴起,在書房中來回踱步,口中喃喃自語:“老夫一生英名,今朝喪失殆盡矣!”

然而,局勢並未就此停止惡化。

蘇允在拿下同州後,迅速整頓兵馬,準備揮師南下,直逼長安。

鄭朝宗則繼續率領靜塞軍追擊李昌祚,擴大戰果。

關中大地戰雲密佈,一場決定雙方命運的大戰,已經如同暴風雨前的陰霾席捲而來。

長安城內,百姓們人心惶惶,大街小巷都瀰漫着緊張的氣氛,所有人都知道,一場更大的危機,正向着這座古老的城市逼近。

李昌祚敗軍如潮水般涌回長安,城內愈發混亂不堪。

李昌祚灰頭土臉,盔甲上的血跡和塵土混作一團,在一衆殘兵敗將的簇擁下,前去拜見文彥博。

文彥博見到李昌祚這個敗將,頓時臉色鐵青,雙眼似要噴出火來,當着全軍將士的面,怒聲呵斥道:“李昌祚,你爲守子午嶺,調集同州大量軍隊,令得同州失守,致使戰局急轉直下,按軍令狀,即日起革除官職,聽候發落!”

李昌祚撲通一聲軟倒在地,一臉的絕望。

然則此令一出,軍中將領們卻是一片譁然。

一位年輕將領率先站出來,大聲吼道:“若不是文相強抽兵力,致使同州兵力空虛,同州又怎會輕易失守?

這責任怎能全讓李將軍一人承擔!”

衆人紛紛附和,羣情激憤。

白髮老將曹琨更是怒不可遏,“唰”的一聲拔出佩劍,劍鋒直指文彥博,聲嘶力竭地吼道:“吾等妻小皆在關中,如今卻要爲你們的私心陪葬!今日,我定要討個說法!”

文彥博氣血上涌,“哇”的一聲,噴出一口鮮血,身子搖搖欲墜。

周圍的士兵見狀,急忙上前攙扶。

此時,文彥博親信部將的眼神閃爍不定,透露出一絲異樣。

察覺到異樣的文彥博,心中愈發不安。

他強撐着身體,喝令衆人安靜,試圖穩住局面,可軍中的不滿情緒如燎原之火,難以撲滅。

當夜,長安城內一片死寂,只有巡邏士兵的腳步聲在空曠的街道上回響。

然而,就在這看似平靜的夜晚,一場背叛悄然上演。

永興軍路的兩名指揮使經過一番密謀,決定率部投奔靜塞軍。

他們帶着麾下精兵,趁着夜色,悄然打開城門,向着靜塞軍營地疾馳而去。

消息很快傳到文彥博耳中,他癱坐在椅子上,眼神空洞,喃喃自語:“完了,全完了……”

此刻的他,深知局勢已徹底失控,關中防線瀕臨崩潰,長安危在旦夕。

與此同時,蘇允和鄭朝宗得知兩名指揮使來降,大喜過望。

蘇允當即決定,趁長安守軍人心惶惶之際,發動總攻。

一時間,靜塞軍如洶涌的潮水,向着長安逼近,喊殺聲震得大地都在顫抖。

長安城內,百姓們驚恐萬分,哭聲、喊聲交織在一起。

守城士兵們士氣低落,面對即將到來的進攻,不知所措。

文彥博強打精神,試圖組織防禦,可往日的威嚴已蕩然無存,士兵們執行命令時也顯得拖沓猶豫。

……

汴京皇宮之內,氣氛凝重得讓人窒息。

高太后端坐在鳳椅之上,聽完關中敗報後,臉色瞬間變得鐵青。

爲了撇清關係,她當衆怒斥:“文彥博,老邁昏庸,誤我大宋江山!”

聲音在大殿內迴盪,大臣們紛紛低下了頭,大氣都不敢出。

韓忠彥見狀,立刻出列,拱手提議:“太后,當務之急,需啓用章楶。

他足智多謀,定能扭轉戰局。”

話還沒說完,朔黨王巖叟便匆匆出列,神色慌張地密奏:“太后萬萬不可!

蘇逆乃是章楶族侄,恐有通敵之嫌,實在不可輕信!”

朝堂之上,頓時議論紛紛,大臣們分成兩派,各執一詞,爭論不休。

就在衆人爭執不下時,往日通常不發一言的趙煦突然起身朗聲道:“朕欲親征!”

此言一出,滿朝震驚。

滿朝文武此時再次端詳這個少年天子,發現昔日的幼童如今已經是個玉樹臨風少年郎矣,有些老臣恍惚之間好像看到了少年時候的神宗皇帝!

聞聽趙煦此言,高太后臉色驟變,趙煦這一舉措,自然是意在奪回被自己把持的權力。

剛想開口阻攔,卻見趙煦眼神堅定,不容置疑,高太后頓時心下有些遲疑起來。

高太后目光如炬,在羣臣的臉上一一掃過,見呂大防、範純仁等一衆大臣,雖對趙煦親征之語震驚不已,面上卻無半分憤怒之色。

剎那間,她心中如明鏡般透亮,一直以來,自己苦心經營、試圖打造的後黨,竟從未真正存在過。

朝堂之上,實則只有一黨,那便是文人集團。

對這龐大的文人集團而言,無論是皇帝親政,還是她垂簾聽政,本質上並無區別,因爲政權的運轉,始終離不開他們的輔助與支撐。

念及此處,高太后心中雖泛起一絲不甘,卻也不得不正視現實。

高太后想起韓琦對曹太后的往事,心中不禁泛起一陣複雜的滋味。

當年仁宗駕崩,英宗繼位,可英宗即位之初便突患瘋病,難以理政,曹太后無奈垂簾聽政。

那時候,朝堂之上暗流涌動,英宗與曹太后之間嫌隙漸生,多虧韓琦從中斡旋,多方勸說,才使得兩宮關係有所緩和。

待英宗病癒,韓琦又以巧妙且強硬的手段,力促曹太后撤簾還政,讓英宗得以親掌大權。

如今,相似的情景似乎又要重演。

自己垂簾聽政多年,一心爲大宋江山穩固,爲趙家天下着想,可如今趙煦想要親征,這背後的深意,她又怎會不明白。

他就是想借親征之機,徹底擺脫自己的掌控,拿回本屬於皇帝的權力。

高太后心中暗自思忖,自己苦心經營多年,難道真的要在這一刻功虧一簣?

她擡眼望去,趙煦身姿挺拔地站在朝堂之上,眼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堅定,與當年的神宗竟有幾分相似。

而朝堂下的大臣們,雖依舊恭敬站立,可他們的心思卻難以捉摸。

高太后深知,如今的局面已不比往昔,自己看似大權在握,實則已陷入孤立。

若強行阻攔趙煦親征,不僅難以成功,反而可能會激化矛盾,讓局面更加不可收拾。

想到此處,高太后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鎮定下來。

她擠出一絲笑容,緩緩說道:“陛下既有此壯志,哀家自當全力支持。只是親征之事,干係重大,容不得半點馬虎。

還需細細商議,制定周全的計劃,確保萬無一失。”

趙煦聞言,心中雖清楚高太后此舉只是緩兵之計,但見她並未強硬反對,也算達到了初步目的,便微微頷首,說道:“太后所言極是,朕定會謹慎行事。

只是如今關中戰事吃緊,時間緊迫,還望諸卿能儘快拿出可行之策。”

此時,韓忠彥再次出列,說道:“陛下,臣以爲當務之急,是要穩定關中局勢。

章楶之事,還需從長計議。

當下可先調派其他將領,率領精銳之師,火速馳援長安。

同時,派人前往長安,安撫守軍與百姓,穩定軍心民心。”

此言一出,朝堂上衆人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然而,王巖叟卻面露憂色,說道:“韓大人所言雖有理,但如今關中局勢已然失控,倉促調兵,恐難解燃眉之急。

且長安城內人心惶惶,若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即便援軍趕到,也難以扭轉戰局。”

衆人聽了,皆是一陣沉默。

此時,一直未發言的曾布站了出來,說道:“諸位大人,依臣之見,當下既要調兵馳援,又要設法離間敵軍。

蘇允與鄭朝宗雖勢大,但他們並非鐵板一塊。

可派人潛入敵軍內部,散佈謠言,製造矛盾,使其內部生亂。

如此,或許能爲我軍爭取轉機。”

趙煦聽了,眼睛一亮,說道:“曾愛卿此計甚妙。

就依你所言,即刻派人着手辦理。

同時,調兵之事也不可耽擱。

韓愛卿,你速去挑選良將精兵,儘快奔赴關中。”

韓忠彥領命退下。

高太后看着朝堂上忙碌的衆人,心中五味雜陳。

她知道,自己已無力阻止趙煦親征,也無法掌控局勢的發展。 如今,她只能寄希望於這場戰爭能有一個好的結果,否則,大宋江山將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實際上到了此時,也算是政權有了一個平穩的過渡了,若是這般結束朝會,那麼在後世也會是一段佳話。

或者說,甚至會是大宋朝的一大幸事。

然則,大約是大宋朝命中該有大劫,程頤忽而站了出來。

程頤一襲儒袍,神色冷峻,闊步站出,先是向着趙煦與高太后行大禮,而後聲如洪鐘般說道:“陛下已然成年,理應親掌朝政大權。

太后垂簾聽政日久,如今戰事吃緊,唯有陛下獨攬大權,方能迅速決策,調度各方,拯救大宋於危難之中。”

此語一出,朝堂仿若被投入巨石的深潭,瞬間激起千層浪。

趙煦眼眸一亮,下意識挺直了腰桿,多年來被高太后壓制的權力慾望,此刻如即將噴發的火山,蠢蠢欲動。

高太后的臉色則瞬間陰沉,恰似暴風雨來臨前的天空,陰沉得可怕。

原本,她已打算逐步放權,給自己留些時間,妥善應對新君即位帶來的朝堂變革。

然而,程頤這番急切的主張,如同利刃,卻是無情地打亂了她的計劃。

高太后面色陰沉,指甲幾乎要掐進掌心,程頤這番話,如同一把鋒利的匕首,直戳她精心構建的權力防線。

若按照程頤所說,她一下子將權力歸還給趙煦,她即刻會陷入四面楚歌的艱難處境。

多年的垂簾聽政,讓她在朝堂編織了一張錯綜複雜的權力網,衆多官員依靠她的提拔和庇護,在朝堂站穩腳跟。

一旦放權,這些親信爲了自身的仕途,會毫不猶豫地拋棄她,轉而投靠新的權力核心趙煦。

就拿王巖叟來說,平日裡對自己畢恭畢敬,言聽計從,可一旦權力易主,他爲了保住自己的地位,極有可能帶頭與自己劃清界限。

甚至爲了討好趙煦,不惜揭露自己曾經的決策失誤,將她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

而在掌權期間,她不可避免地打壓過一些政治勢力,得罪了不少人。

一旦她失去權力,這些敵對勢力必然會抓住機會,對她進行瘋狂的報復。

雖然不至於在朝堂上彈劾她,列舉她過往的種種“罪行”,要求對她進行懲處,讓她名譽掃地,甚至性命堪憂。

但是作爲垂簾聽政的太后,她享受着奢華的生活,宮殿金碧輝煌,宮女太監前呼後擁。

一旦失去權力,她的物質待遇會大幅縮水,她的宮殿可能被重新分配,身邊的侍從會被大量削減,生活從極度奢華變得簡陋冷清,巨大的落差會讓她難以適應。

不過那些都還是次要的,最爲關鍵的是,她身後的聲譽可能會嚴重受損,一旦她被迫放權,新掌權的趙煦及其支持者,可能會授意史官對她進行抹黑。

史官會將大宋面臨的危機,如關中戰事的失利,歸咎於她的統治失誤,讓她在史書中留下昏庸誤國的罵名,遭後人唾棄!

高太后越想越覺得可怕,心中的不甘和憤怒如潮水般翻涌。

她擡眼望向趙煦,只見他眼神中透露出前所未有的堅定和野心,而朝堂上的大臣們,有的面露猶豫,有的則迫不及待地想要迎合新君。

高太后忽然覺得毛骨悚然,這一刻她明白了,她必須做出抉擇,否則等待她的將是萬劫不復的深淵!

就在她胡思亂想之時,忽而聽到王巖叟大聲駁斥:“程頤,你這是何意?

太后垂簾聽政以來,殫精竭慮,一心只爲大宋江山。

如今國家危難之際,你卻妄圖挑撥兩宮關係,居心何在!”

韓忠彥微微皺眉,拱手說道:“程大人,當下關中戰事十萬火急,首要之務應是商討禦敵之策。

權力歸屬之事,事關重大,需從長計議,不可貿然行事。”

高太后聽了平日裡這兩位倚重的大臣爲自己說話,心中忽而有了些許的信心起來。

然則那程頤卻絲毫不爲所動,向前邁了一步,目光如炬,言辭愈發激烈:“諸位大人,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如今敵軍壓境,朝堂決策卻因太后掣肘,諸多拖延。

若不立即讓陛下獨掌大權,大宋危矣!”

高太后氣得渾身劇烈顫抖,臉上的皺紋因憤怒而扭曲,額頭上青筋暴起,平日裡保養得宜的雙手此刻緊緊握拳,指尖泛白。

“程頤!”

她厲聲喝道,聲音尖銳得劃破朝堂的喧鬧。

“你不過是一介腐儒,竟敢在此大放厥詞,離間我與陛下的母子情誼,擾亂朝堂的穩定!

哀家垂簾聽政這些年,夙興夜寐,爲大宋江山操碎了心,哪一樁決策不是爲了祖宗社稷,爲了黎民百姓?

如今你卻顛倒黑白,蠱惑聖心,究竟有何居心!”

趙煦看着高太后盛怒的模樣,心中雖對權力的渴望愈發熾熱,但表面上仍做出一副安撫的姿態,上前一步說道:“太后息怒,程愛卿也是心繫國家,只是言辭有些過激。

當下局勢危急,我們還是應以商討禦敵之策爲重。”

實則,他這番話不過是權衡之下的緩兵之計,內心深處對程頤的提議極爲贊同,恨不得立刻接過朝政大權。

程頤撲通一聲跪地,語氣卻依舊堅定:“太后,陛下!臣句句肺腑,絕無半點私心。

如今長安危在旦夕,關中百姓身處水深火熱之中,每耽擱一刻,大宋便多一分危機。

太后雖心繫江山,可諸多決策仍需層層商議,這一來二去,不知要錯失多少戰機。

唯有陛下獨攬大權,方能雷厲風行,迅速調配各方資源,擊退敵軍,拯救大宋於水火。”

王巖叟氣得滿臉通紅,向前跨出一大步,戟指程頤,怒吼道:“荒謬!若依你所言,將朝政大權貿然交予陛下,萬一決策失誤,導致戰局惡化,你能擔得起這千古罪名嗎?

太后多年理政,經驗豐富,在她的主持下,我們尚有應對之策,怎可因你這幾句讒言,就亂了朝堂的根基!”

趙煦看向王巖叟,眼神有些冰冷。

而此時朝堂上的大臣們分成兩派,爭吵得愈發激烈。

支持程頤的官員,多是一些年輕氣盛、渴望變革的新銳,他們認爲趙煦親政是大勢所趨,唯有如此才能挽救大宋於危難;

而擁護高太后的,則以朝中老臣居多,他們習慣了在高太后的領導下處理政務,擔心權力更迭會引發朝堂動盪,讓局勢更加不可收拾。

趙煦的目光在衆人臉上來回掃視,心中暗自權衡。

他渴望權力,渴望證明自己,程頤的提議恰似一場及時雨,讓他看到了奪回權力的希望。

但他也清楚,高太后在朝堂經營多年,勢力盤根錯節,貿然行動,可能會引發更大的危機。

但今日程頤既然已經將此事給捅破了,便必須勇往直前了,容不得再拖了!

趙煦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鎮定下來,臉上浮現出與年齡不符的沉穩與決斷。

他向前半步,目光如炬,緩緩掃視朝堂,聲音低沉卻堅定:“諸位卿家,暫且停一停。

今日程卿所言,雖有些唐突,卻也切中要害。

朕已成年,本就該爲祖宗社稷承擔起責任。

關中戰事危急,若因權力懸而不決,錯失戰機,朕有何顏面面對列祖列宗,又如何對得起關中受苦的百姓!”

高太后聽到這話,心中“咯噔”一下,臉上一陣白一陣紅。

她死死盯着趙煦,嘴脣微微顫抖,剛想開口反駁,卻見趙煦並未給她機會,繼續說道:“太后,您垂簾聽政這些年,殫精竭慮,爲大宋勞心勞力,朕感激不盡。

但如今國難當頭,唯有當機立斷,方能破局。

朕意已決,親征之事不容再拖。待朕率軍解了關中危局,再與太后細細商議朝政之事。”

這番話看似給高太后留了顏面,實則已經單方面宣告了自己的決定。

程頤聽了趙煦的話,眼中閃過一絲欣慰,重重地磕了個頭,說道:“陛下聖明!此乃大宋之幸,百姓之福!”

而支持程頤的年輕官員們,紛紛附和,一時間朝堂上“陛下聖明”的呼聲此起彼伏。

王巖叟急得額頭上冒出豆大的汗珠,他撲通一聲跪在高太后與趙煦面前,聲淚俱下:“陛下,太后!萬萬不可啊!

親征之事關乎陛下安危,一旦有個閃失,大宋江山將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太后多年理政,經驗老到,在太后的帶領下,我們仍能尋得破敵之策,何必冒險呢!”

擁護高太后的老臣們見狀,也紛紛跪地,懇請趙煦收回成命。

朝堂上,兩派各執一詞,互不相讓,氣氛劍拔弩張。

高太后強抑心中翻涌的驚怒,儀態端莊地起身,目光威嚴地掃視着朝堂,朗聲道:“陛下既有親征報國的壯志,哀家自然不會阻攔。

但親征絕非兒戲,關乎大宋江山的生死存亡,容不得半點差池。”

她緩了緩語氣,目光落在趙煦身上,“陛下,你雖年少有爲,然戰場瞬息萬變,兇險異常。

哀家並非質疑陛下的能力,只是如今朝堂局勢複雜,敵軍又詭計多端,稍有不慎,便會滿盤皆輸。”

“爲今之計,”高太后繼續說道,聲音不疾不徐,“我們需從長計議,制定一套周全的戰略。

哀家提議,由陛下擔任親征大元帥,統籌全局,彰顯聖上御駕親征的決心,鼓舞軍心士氣。

哀家則坐鎮汴京,爲陛下調度糧草、協調各方,確保前線無後顧之憂。

如此一來,既能讓陛下一展抱負,又能保障親征順利進行。”

此言一出,朝堂上頓時議論紛紛。

支持趙煦的年輕官員們交頭接耳,神色間帶着些許猶豫。

擁護高太后的老臣們則暗自鬆了口氣,紛紛附和:“太后所言甚是,此乃兩全之策!”

王巖叟擡頭望向高太后,眼中滿是敬佩,大聲說道:“太后深謀遠慮,既能讓陛下親征鼓舞士氣,又能確保朝堂穩定,實乃大宋之福!”

此言一出,程頤頓時變色,他緊攥着衣袖,指節因用力而泛白,高太后這看似兩全其美的提議,實則暗藏玄機。

表面上,她同意趙煦親征,賦予其大元帥之名,鼓舞軍心;

可實際上,將糧草調度和各方協調的大權牢牢攥在手中,意味着前線的一舉一動都要受汴京節制。

戰事瞬息萬變,稍有延誤,戰機便會轉瞬即逝,屆時即便趙煦有滿腔抱負,也會因後方掣肘而難以施展。

程頤原本指望借趙煦親征的藉口,讓其獨攬大權,打破高太后多年的權力壟斷,推行自己心中的變革主張,拯救大宋於危難。

高太后這一手,讓他的計劃近乎泡湯,多年的心血和期望恐將化爲泡影,想到這裡,程頤的臉色愈發陰沉。

趙煦同樣心急如焚,他雖渴望親征,但本意是藉此擺脫高太后的控制,真正掌握朝政大權,按照自己的意願調配資源、指揮作戰。

高太后提出的方案,名義上給予了他親征的機會,卻在暗中限制了他的權力。

前線作戰,糧草供應、兵力調配的及時性至關重要,若事事都要向汴京請示,必然會延誤戰機。

而且,高太后在朝堂經營多年,人脈深厚,掌控着後勤大權,很可能借此打壓自己的親信,削弱自己的勢力。

一旦戰事失利,高太后便能將責任全部推到自己身上,進一步鞏固她的地位。

想到這些,趙煦心中涌起一陣不安,原本堅定的眼神中,也閃過一絲慌亂。

而且,蘇先生豈是可以輕視之人,讓自己親自去跟蘇允對陣,趙煦稍微一想,心下都要慌張不已!

範純仁一直都沒有怎麼說話靜觀其變,此時見得趙煦眼神有一絲慌亂,頓時輕輕搖頭:官家還是年紀太輕了些。

第85章 三國志第179章 會元第342章 救國救民平生志!第117章 用人之道!第357章 蘇允必須死!第406章 山林之中的搏殺!第341章 蘇門六子!(4k哈)第215章 王舜臣!第442章 拿下河套!順帶拿下定難五州!第355章 決斷!第322章 賣了單位的主官!第180章 羣賢奸畢至!第213章 陽謀第368章 前狼後虎!第434章 文彥博必須死!第12章 婉拒第315章 另起爐竈!第309章 新世界的大門!第64章 別有洞天第272章 一步登天!!第403章 波譎雲詭!第48章 驅人之法第303章 壓他十年,可爲大宋名相!(4k)第314章 已經廢掉的工部!第146章 賤皮子第203章 這纔是真正的潑天富貴!第50章 老夫觀你有韓忠獻之才!第50章 老夫觀你有韓忠獻之才!第48章 驅人之法第123章 元豐改製!第1章 千裡報恩(已經簽約,放心收藏閱讀!)第310章 趙煦的反擊!第223章 試驗!第247章 鄜延路經略使!(今天8k了)第355章 決斷!第99章 人間清醒第99章 人間清醒第73章 遼國探子第108章 章惇很滿意!第201章 我要送給你們一場大富貴!第327章 不按照套路出牌!(4k哈)第44章 驚弓之鳥第329章 將敵人搞得少少的!第160章 三分靠打拚,七分天註定第177章 草臺班子搭建起來了!第38章 宴客第44章 驚弓之鳥第393章 草船借箭!第415章 官家,你爲何造反?第398章 激辨!第82章 蘇氏大殺器第324章 軍令狀!第439章 河套!河套!第13章 江南春早第98章 巧舌如簧張清荷!第182章 三元及第!第82章 蘇氏大殺器第225章 援兵!第376章 掙錢嘛,不寒磣!第227章 漢時飛將軍!第51章 老賊賺我上梁山!第123章 元豐改製!第203章 這纔是真正的潑天富貴!第327章 不按照套路出牌!(4k哈)第312章 《有的人》!第454章 蘇允眉山舊事!第289章 鹽戰(三)第304章 天無絕人之路!第305章 翰林院牛馬!第1章 千裡報恩(已經簽約,放心收藏閱讀!)第49章 有貴客第8章 十五歲少年第425章 決戰前夕!第47章 村長一家的震撼第296章 國戰!國戰!(44k)第51章 老賊賺我上梁山!第379章 驅虎吞狼之計!(哈哈,有意思!)第184章 開封府通判!(5K大章哈)第107章 離經叛道第350章 《丁卯別門生》!(4k哈)第177章 草臺班子搭建起來了!第111章 我是個正經人!第231章 猛男蘇允!第378章 和談!第254章 計中計!(又是3k!)第446章 半老徐娘也敢來碰瓷?第281章 什麼是根本?(3k哈)第14章 黃州!第96章 有仇就報!第172章 蘇居正奇貨可居,章參政監守自盜!第67章 月下追蘇郎!第368章 前狼後虎!第146章 賤皮子第233章 先祖能做的,我們也可以!第443章 狡詐莫過呂惠卿!第335章 詰問!第388章 快速發展階段!第92章 背景深厚的九江樓!第227章 漢時飛將軍!第330章 我還想要更多!
第85章 三國志第179章 會元第342章 救國救民平生志!第117章 用人之道!第357章 蘇允必須死!第406章 山林之中的搏殺!第341章 蘇門六子!(4k哈)第215章 王舜臣!第442章 拿下河套!順帶拿下定難五州!第355章 決斷!第322章 賣了單位的主官!第180章 羣賢奸畢至!第213章 陽謀第368章 前狼後虎!第434章 文彥博必須死!第12章 婉拒第315章 另起爐竈!第309章 新世界的大門!第64章 別有洞天第272章 一步登天!!第403章 波譎雲詭!第48章 驅人之法第303章 壓他十年,可爲大宋名相!(4k)第314章 已經廢掉的工部!第146章 賤皮子第203章 這纔是真正的潑天富貴!第50章 老夫觀你有韓忠獻之才!第50章 老夫觀你有韓忠獻之才!第48章 驅人之法第123章 元豐改製!第1章 千裡報恩(已經簽約,放心收藏閱讀!)第310章 趙煦的反擊!第223章 試驗!第247章 鄜延路經略使!(今天8k了)第355章 決斷!第99章 人間清醒第99章 人間清醒第73章 遼國探子第108章 章惇很滿意!第201章 我要送給你們一場大富貴!第327章 不按照套路出牌!(4k哈)第44章 驚弓之鳥第329章 將敵人搞得少少的!第160章 三分靠打拚,七分天註定第177章 草臺班子搭建起來了!第38章 宴客第44章 驚弓之鳥第393章 草船借箭!第415章 官家,你爲何造反?第398章 激辨!第82章 蘇氏大殺器第324章 軍令狀!第439章 河套!河套!第13章 江南春早第98章 巧舌如簧張清荷!第182章 三元及第!第82章 蘇氏大殺器第225章 援兵!第376章 掙錢嘛,不寒磣!第227章 漢時飛將軍!第51章 老賊賺我上梁山!第123章 元豐改製!第203章 這纔是真正的潑天富貴!第327章 不按照套路出牌!(4k哈)第312章 《有的人》!第454章 蘇允眉山舊事!第289章 鹽戰(三)第304章 天無絕人之路!第305章 翰林院牛馬!第1章 千裡報恩(已經簽約,放心收藏閱讀!)第49章 有貴客第8章 十五歲少年第425章 決戰前夕!第47章 村長一家的震撼第296章 國戰!國戰!(44k)第51章 老賊賺我上梁山!第379章 驅虎吞狼之計!(哈哈,有意思!)第184章 開封府通判!(5K大章哈)第107章 離經叛道第350章 《丁卯別門生》!(4k哈)第177章 草臺班子搭建起來了!第111章 我是個正經人!第231章 猛男蘇允!第378章 和談!第254章 計中計!(又是3k!)第446章 半老徐娘也敢來碰瓷?第281章 什麼是根本?(3k哈)第14章 黃州!第96章 有仇就報!第172章 蘇居正奇貨可居,章參政監守自盜!第67章 月下追蘇郎!第368章 前狼後虎!第146章 賤皮子第233章 先祖能做的,我們也可以!第443章 狡詐莫過呂惠卿!第335章 詰問!第388章 快速發展階段!第92章 背景深厚的九江樓!第227章 漢時飛將軍!第330章 我還想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