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驅虎吞狼之計!(哈哈,有意思!)
而另一邊,趙卨與劉摯匆匆趕到政事堂,將談判情況向範純仁等一衆宰執詳細彙報。
範純仁聽完,臉色陰沉如水,沉思良久後道:“西夏此番獅子大開口,顯然是毫無誠意。
然如今我大宋內憂外患,實不宜再啓戰端。諸位可有良策應對?”
衆人面面相覷,一時皆不知如何作答。
此時,尚書右丞呂大防開口道:“依下官之見,可再派使者與西夏接觸,表明我大宋立場,許以些許好處,試探他們是否願意降低要求,重新和談。”
衆人紛紛點頭,覺得此計可行。
然則結果卻不讓他們所料,那西夏主副使者,一個個嘴巴張得老大,宋朝這邊派人去接觸,無論送上多麼貴重的禮物,他們都笑眯眯收下,但談到和議之事,卻是一個比一個強硬。
那主使李秉臨不必多說,連那副使樑乙延亦是十分強硬,談論詩詞歌賦是沒有問題的,但一旦說到和議內容的時候,便說一切由主使做主云云。
範純仁等人想要利用梁氏與李氏不和做文章,亦是被樑乙延給當面諷刺,說這等低劣離間計便無須多用云云,這計策沒有成功,反倒讓範純仁、呂大防等人臉上無光。
此事很快便被捅到了高太后那邊,高太后很是擔憂,趕緊尋了諸宰執問情況。
高太后端坐在簾後,神色凝重,目光緩緩掃過下方一衆宰執,聲音中透着深深的憂慮:“如今西夏這般態度,和議之事懸而未決,朝堂上下人心惶惶,諸位愛卿可有良策能解此困局?”
範純仁趕緊上前一步,躬身說道:“太后陛下,西夏此次所提要求實在過分,我等已派使者多次與之周旋,奈何他們態度強硬,絲毫沒有退讓之意。
臣以爲,西夏內部並非鐵板一塊,李氏與梁氏之間向來矛盾重重,只是之前我等計策未能奏效,還需另尋他法加以離間。”
尚書右丞呂大防緊接着補充道:“太后,臣聽聞李秉臨此次提出這般苛刻條件,背後似有深意。
他在西夏朝堂雖貴爲王爺,卻常受樑乙逋掣肘。
此次或想借和議之機,擴充自身勢力,擺脫梁氏控制。
我們不妨從這方面入手,設法讓梁氏察覺到李秉臨的意圖,使其內部產生間隙。”
高太后微微點頭,沉吟道:“愛卿所言不無道理,只是具體該如何施行?
若稍有差池,不僅無法離間他們,反倒會激怒西夏,引發戰事。”
此時,一直沉默不語的御史中丞劉摯站了出來,清了清嗓子說道:“太后陛下,臣有一計。
可暗中派人潛入西夏,散佈消息,稱李秉臨私下與我大宋勾結,欲藉助大宋之力打壓梁氏,事成之後將割讓部分西夏領土予我大宋。
同時,再將一些僞造的書信,佯裝成李秉臨與我大宋官員往來的信件,設法讓梁氏之人獲取。
樑乙逋生性多疑,見此情形,必定會對李秉臨心生猜忌。”
衆人聽了劉摯之計,皆露出思索之色。
範純仁皺眉道:“此計雖妙,卻風險極大。一旦消息泄露,被西夏知曉是我大宋故意爲之,定會徹底破壞和談,兩國戰火重燃。
而且,如今前線戰事正是如火如荼之際,要使這計策產生作用,一來一回便是月半過去,恐怕前線抵擋不住。
而且,那綏德軍叛逆每多一日發展,便會強上一分,若是再給他們發展個一年半載,到時候就算是能夠製得住他們,可能也會使得朝廷元氣大傷,反倒是讓西夏遼國撿了便宜!”
劉摯微微苦笑:“範相公所言極是,可如今局勢緊迫,我大宋已無太多選擇。
若不設法離間西夏內部,和議難成,戰爭又將生靈塗炭。
太后,臣以爲,可挑選精明幹練、絕對可靠之人執行此事,且行動務必隱秘,將風險降至最低。”
高太后思索了一會,還是難以下定決定,她心中懼怕党項人,如今沒有招惹党項人,那西夏都要過來攻打,若是惹怒了他們,到時候豈不是要打進汴京來?
可是那西夏人的條件也絕難以答應,將之前打下來的土地還回去,那還可以叫糾正先帝的錯誤,但若是將原來就屬於大宋的土地割讓給西夏,那可是喪權辱國賣國賊了,這個罪名誰也擔不起!
而她高太后就算是能夠擔得起不願意擔啊,畢竟自己可是有賢名的,已故的司馬光可是稱自己爲女中堯舜的,若是擔上賣國賊之名,那還有什麼鬼的女中堯舜!
她思前想後,就是難以抉擇,她忽而看向趙卨,問道:“趙樞密,你乃是從西北歸來的,對於西北之事所知甚深,可有什麼辦法?”
趙卨趕緊向前一步,道:“娘娘,臣倒是有一計,名爲驅虎吞狼之計,就是不知道合適不合適。”
高太后聞言頓時精神一振,趕緊道:“快快說來。”
趙卨趕緊道:“臣請封綏德軍蘇允爲知延安府事,命他守護整個延安府……”
“胡鬧!”呂大防大怒喝道,“趙樞密,你可知道自己在說什麼,蘇允可是朝廷的叛逆,你怎敢請封他爲知延安府事,那將朝廷當爲何物!”
高太后亦是苦笑道:“趙卿家,你這說法也的確是太異想天開,還頗有大逆不道之嫌疑啊。”
趙卨搖搖頭道:“娘娘、呂相公,還請聽某一言。
如今西夏勢大,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若不加以制衡,邊境難安,大宋危矣。
而蘇允叛逆亦是在綏德軍根基深厚,麾下兵強馬壯。
若是我們同時與他們雙方爲敵,我大宋恐怕是雙拳難敵四手。
但我們暗中與蘇允達成默契,許他以招安之名,實則令他擔起放棄部分延安府土地予西夏的罵名。”
趙卨目光閃爍,帶着幾分算計,繼續說道:“一旦蘇允上當接受知延安府事職責,那他便需得正面西夏的衝擊!
蘇允爲保自身勢力,定會憑藉綏德軍的兵力與西夏死拼。
西夏一心想擴充領土,與綏德軍之間的矛盾無法調和,二者一旦交戰,必然兩敗俱傷。”
“待他們拼得元氣大傷,”趙卨握緊拳頭,加重語氣,“我大宋便可名正言順地出兵,對外宣稱,大宋因蘇允不聽號令,擅自割地求和,致國土淪喪。
如此一來,天下百姓的怒火便會集中在蘇允身上,而我大宋朝廷則可撇清關係。
如此我們可以秉持大義,先剿滅綏德軍叛逆,彰顯朝廷威嚴,再趁西夏國力損耗之際,收復失地,甚至可進一步削弱西夏,爲大宋邊境贏來長久和平。
這不僅能解決當下和談困境,還能一勞永逸地剷除蘇允這顆叛逆之患,實乃一舉兩得。”
呂大防聽完,臉色微變,沉聲道:“趙樞密,此計雖巧妙,卻太過陰損。
且不說蘇允是否會輕易上鉤,一旦事情敗露,我大宋朝廷將失信於天下,這後果不堪設想。”
範純仁也面露難色,緩緩搖頭:“趙樞密,此舉風險極大。蘇允雖爲叛逆,但畢竟曾是大宋子民,如今利用他來承擔賣國罵名,實非君子所爲,也恐寒了天下忠義之士的心。”
趙卨卻不以爲然,拱手道:“二位相公,非常之時需行非常之事。
如今大宋面臨內憂外患,西夏咄咄逼人,蘇允叛逆難除。
若不如此,難道要答應西夏那苛刻至極的割地賠款要求?
還是說,諸位有更好的辦法能在短期內解決這兩大難題?”
衆人一時語塞,皆陷入沉思。
高太后在簾後也陷入兩難,此計雖狠辣,卻似是當下破局的一條出路。
她猶豫再三,問道:“趙卿家,你確定此計可行?若蘇允不願配合,又當如何?”
趙卨自信滿滿地回道:“娘娘,蘇允如今雖擁兵自重,但畢竟頂着叛逆之名,日子並不好過。
若朝廷拋出招安橄欖枝,許他在承擔罵名後可保綏德軍一時安穩,他爲求自保,極有可能答應。
退一步講,即便他不配合,我大宋也不過是損失些許談判籌碼,對大局並無實質性影響。”
此時劉摯忽而道:“趙樞密有沒有想過,若是那蘇允趁機接收延安府,到時候咱們豈不是偷雞不成反蝕把米?”
趙卨笑道:“咱們自然是要做好準備的,樞密院到時候會發秘密軍令至西軍說明此事,令他們維持現狀,不聽從蘇允之號令即可。
呵呵,而且,西軍那些人桀驁不馴,他們豈會輕易將軍權交出,某在延安府之時,他們面子上聽我號令,實則……”
“趙樞密慎言!”呂大防突然出聲道。
趙卨頓時反應了過來,臉色閃過一絲不自然,這不是自曝其短麼。
高太后心下有些無奈,心道這趙卨也真是缺心眼,這種事情也是能說的?
不過她仔細想了想,這缺心眼趙卨所說的確是有幾分道理,很有可能會成功,一旦真如趙卨所說,西夏與綏德軍火拼起來,到時候大宋可真就是漁翁得利了。
就算是再不濟,延安府讓西夏人給佔了,但至少蘇允那叛逆被剿滅了,罵名也是讓蘇允給擔了,跟朝廷可沒有什麼干係,跟自己更是沒有什麼干係了!
或許,可行?
高太后看向範純仁道:“範相公,趙樞密此計聽起來似乎有實現之可能,不如再議一議?”
範純仁以及其餘人一聽哪裡還不明白高太后是什麼意思,分明是同意了此事,但又不想自己擔着此事,想要讓諸宰執來同意此事,以此分擔風險罷了。
範純仁心中暗自叫苦,高太后這一招着實巧妙,將蹴鞠又踢了回來。
他斟酌着詞句,緩緩說道:“太后陛下,此計若要施行,需萬分謹慎。
蘇允那邊,且不說他是否會中計,即便他願意配合,如何確保他在與西夏對抗時,不會趁機壯大自身實力,對我大宋產生更大威脅?
畢竟他曾有叛逆之舉,其心思難測。”
呂大防也接口道:“範相公所言極是。
而且,西軍雖有軍令約束,但蘇允若真出任知延安府事,難免會與西軍產生摩擦。
西軍內部本就複雜,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發內亂,這對我大宋邊防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趙卨連忙解釋道:“二位相公不必擔憂。關於蘇允壯大實力一事,我們可在招安條件中加以限制,規定其軍隊規模、行動範圍等。
至於西軍,我可挑選信得過的將領,提前做好溝通與部署,讓他們暗中監視蘇允,一旦有異動,即刻上報。
同時,朝廷也可派監軍前往,加強對局勢的掌控。”
此時,一直未發言的禮部尚書鄭雍開口道:“趙樞密,此事若要實施,輿論方面也需重視。
一旦消息傳出,百姓定會對朝廷此舉議論紛紛。如何引導輿論,讓百姓相信朝廷此舉是爲了大局着想,而非與叛逆勾結,這是個大問題。”
趙卨微微點頭,道:“鄭尚書所言甚是。
此事前期需絕對保密,待蘇允與西夏交戰之後,我們再適時放出消息,稱朝廷是爲了利用蘇允消耗西夏,同時也給蘇允一個將功贖罪的機會。
再安排朝中清流之士發聲,爲朝廷此舉背書,引導輿論走向。”
聽得鄭雍也發言支持,呂大防與範純仁相視了一眼,隨後看向劉摯,劉摯這會兒卻是有些神遊天外。
此時帷幕之內傳出高太后的聲音,道:“呂相公,範相公,此事不可再拖,須得儘快有些決斷。”
呂大防知道高太后這是要他們兩個擔起這個決策之名了,他心下嘆了一口氣,他能夠當上宰相,便是因爲高太后力挺,罷了,食君之祿忠君之事,便扛下此事便是!
呂大防上前一步,道:“娘娘,臣贊成此事。
雖說此計亦有風險,但如今局勢危急,大宋已無太多轉圜餘地。
西夏的強硬態度讓和談幾近破裂,若不採取非常手段,邊境戰火恐將重燃,百姓又要深陷水深火熱之中。
趙樞密所提之計,雖有些劍走偏鋒,卻也不失爲一條破局之路。
只要我們在實施過程中小心謹慎,嚴格把控各個環節,或許真能如趙樞密所言,實現一舉兩得的局面。”
範純仁見呂大防已然表態,雖滿心憂慮,卻也深知此事已難以逆轉。
他無奈地嘆了口氣,也上前一步說道:“太后陛下,既然呂相公認爲可行,臣也附議。
只是此事幹系重大,後續的安排務必周詳。
蘇允那邊的溝通、西軍的協調、輿論的引導,每一項都關乎着計劃的成敗,還望樞密院與相關部門能通力合作,將風險降到最低。”
高太后在簾後微微點頭,心中稍感寬慰:“既然二位相公都贊同,此事便暫且定下。
趙樞密,接下來便由你牽頭,聯合各部,儘快擬定詳細的實施計劃。
記住,一定要慎之又慎,切不可出半點差錯。”
趙卨連忙跪地領命:“臣遵旨!臣定當竭盡全力,不負太后與諸位相公所託。”
待衆宰執退下後,高太后靠在椅背上,閉目沉思。
她心中清楚,這一決策猶如在懸崖邊行走,稍有不慎便會萬劫不復。
但爲了大宋的江山社稷,爲了她的賢名不毀於一旦,她也只能賭上一把。
而另一邊,趙卨回到樞密院,立即召集親信幕僚,着手商議具體的行動方案。
他們仔細研究了與蘇允接觸的細節,挑選合適的聯絡人選,制定與西軍溝通協調的計劃,同時也開始謀劃如何引導輿論。
然則大宋朝堂哪有什麼機密,這個事情很快便讓阮川橋探知到,阮川橋得知此事後,立即令人將消息十萬火急傳回綏德軍,而他則是開始籌謀反擊。
阮川橋忍不住想要大笑,此事……大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