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五十六)

明建文元年(1399年)八月至十一月,在靖難之役中,燕王軍隊與建文帝軍隊在北平地區進行的作戰。

歷史是年八月底,朱允炆以曹國公李景隆往代耿炳文爲大將軍,率師50萬人進駐河間(今屬河北),再圖北伐。江陰侯吳高及都督耿獻等率遼東之兵圍攻永平(今河北盧龍)。北平面臨南北夾擊之勢。朱棣認真分析敵我態勢,認爲天時、地利、人和均在於己而不在敵,遂決定採取誘敵深入,圍殲敵軍的戰略方針:即親率大軍往援水平,以誘李景隆軍進攻北平,然後回師進擊,將其置於堅城在前,大軍在後的困境之中,加以徹底殲滅。九月十九日,燕王以姚廣孝協助世子朱高熾留守北平,親率大軍援永平。二十五日,敗吳高於山海關,斬首數千級,俘數幹人。十月初六日,攻克大寧(今內蒙古寧城),收並寧王所部及朵顏三衛之軍。九月十一日,李景隆獲悉燕王北援大寧,率軍越蘆溝橋而北,圍攻北平,遭到燕王留守部隊的頑強抵抗。李景隆遂轉攻通州(今北京通縣),結9營於鄭村壩(今北京東20裡)以待燕師。十月十八日,朱棣回師北平,兵至會州(今河北平泉西南20裡),分所部爲5軍,繼續南進。十一月初四日,直抵其營,與北平留守部隊配合作戰,內外夾擊,大敗其軍(參見鄭村壩之戰)。李景隆被迫退守德州。

明洪武十四年(1381)秋至十五年(1382)春,朱元璋爲實現國家統一,遣軍消滅元朝在雲南的殘餘勢力的作戰。

戰前情況明朝立國後,元順帝退據漠北,仍用元國號,史稱北元。鑑於北元尚有一定實力,明廷採取來則御之、去則勿追的方針。另外,元樑王把匝刺瓦爾密繼續據守雲南。朱元璋爲統一全國先後遣使招降,均被殺,遂決定以武力攻取雲南。十四年九月初,朱元璋命潁川侯傅友德爲徵南將軍,永昌侯藍玉、西平侯沐英爲左、右副將軍,率步騎兵號30萬徵雲南,並向諸將指授進軍方略:“取之之計,當自永寧別遣一軍向烏撒,大軍自辰、沅入普定,分據要害,然後進兵曲靖。曲靖,雲南之噤喉,彼必併力於此以扼我師,出奇制勝,實在於此。”九月二十六日,傅友德率軍進入湖廣,按預定方略,分遣都督胡海、郭英領兵5萬,取永寧(今四川敘永),南趨烏撒(今貴州威寧),以牽制樑王兵力;自率主力25萬經辰州、沅州(今湖南沅陵、芷江),西攻普定(今貴州安順)。相繼攻下普定、普安,然後進攻雲南東部門戶曲靖。樑王聞訊,急遣司徒平章達裡麻(一作達爾瑪)率兵10餘萬至曲靖堵擊。

作戰經過明軍根據沐英建議,倍道疾馳,以期達到出敵不意的目的。十二月十六,明軍利用大霧作掩護進抵曲靖東北之白石江。待霧散天晴,達裡麻見明朝大軍隔江相望,十分震驚,急遣精兵扼守江岸。傅友德採納沐英建議,督率將士從正面佯攻,另遣奇兵暗從下游渡江,繞至元軍陣後,在山谷間樹旗幟,鳴金鼓,元守軍見勢驚恐陣亂。沐英乘勢率軍渡江,善泅者先渡,以長刀蒙盾,破元前軍,迫敵後退。明軍得以全渡,展開猛烈攻勢。戰數合,沐英率鐵騎直撲元軍中堅,大敗元軍,俘達裡麻以下2萬餘人。明軍佔領曲靖後,傅友德分遣藍玉、沐英率部取昆明,自率數萬大軍北上,策應胡海、郭英攻烏撒。二十日,樑王把匝刺瓦爾密聞達裡麻兵敗,棄城走普寧忽納寨自殺。二十四日,元右丞觀音保以城降,藍玉、沐英整軍入昆明。同時,都督郭英及傅友德先後率軍進至赤水河,大敗元軍,殲其3000餘,元右丞實卜率餘衆倉皇逃遁,明軍進佔鳥撒,攻克七星關(今貴州畢節西南),直達畢節。十五年閏二月十八,明軍進攻大理城(今雲南)。大理國首領段世(段明之弟)聚衆扼守。藍玉師至品甸,先遣定遠侯王弼率部東趨龍首關,自率主力進取龍尾關。夜半,又遣胡海率兵出石門,沿小路渡河,佔據點蒼山。二十三日拂曉,明軍進攻龍尾關,大理軍驚亂,沐英策馬渡河,將士緊隨,奪關而入,與山上將士兩面夾擊,破大理城,俘段世。不久,明軍分兵攻取未附州縣,雲南平。

評析此役,朱元璋用將得人,方略周密,自始至終基本按照預定方案行動。明軍在作戰行動與兵力使用上做到了主攻、助攻和佯攻並用,虛實結合,行動迅速,出敵不意,避實擊虛,終獲全勝。如明軍抵近白石江前突遇大霧,其指揮官能立即利用這一自然條件的變化,揮軍急進,增加了行動的突然性;郭英部進抵赤水河時正趕上河水暴漲,郭英認爲“賊恃水險,不意吾濟””,遂督將士斬木爲筏,乘夜渡河,當地土著武裝聞風驚潰。

明攻河南之戰,明洪武元年(1368年)三月至四月,明北伐滅元之戰中進行的第二次作戰。

明攻河南之戰-經過河南地處黃河中下游,向有“中州”、“中原”之稱,距元朝大都(今北京)1580裡,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歷來爲兵家必爭之地。明太祖朱元璋要求北伐軍先取山東,目的是爲了撤除元廷屏蔽,而後移兵河南,則意在破其藩籬,使大都勢孤援絕,爲最後推翻元王朝統治創造條件。洪武元年二月,明軍平定山東以後(參見明攻山東之戰),朱元璋立即指示北伐軍移師河南。是時元將脫因帖木兒駐守洛陽,兵力較強;李克彝、左君弼等駐守開封,降守不定。

根據當時的客觀形勢,朱元璋制定了南北兩路並進夾擊的戰略方針。南路由徵南將軍鄧愈率襄陽、安陸、景陵等地駐軍,於洪武元年三月初一日向南陽進發;北路由徵虜大將軍徐達督北伐主力於三月初溯黃河而上,西攻開封,奪取洛陽。三月二十二日,鄧愈進取唐州(今河南唐河),守將棄城逃遁。二十六日趨逼南陽,敗阻敵於瓦店。次日,佔領南陽,擒元守將史克新、張居敬(一作張敬)等26人,俘獲士卒1500餘人,馬150餘匹。南路軍的順利發展有效地牽制了元軍,爲北路軍的推進減少了阻力。

北路軍於三月初五日由樂安出發,十六日抵濟寧,開耐牢坡壩入黃河西上。一路連下永城、歸德(今河南商丘南)、許州(今河南許昌),二十九日至陳橋(今河南封丘境內),開封守將李克彝、左君弼相互推諉卻戰,最後李克彝率部西逃,左君弼投降。四月初八日,徐達軍自虎牢關(今河南滎陽汜水附近)西進,大敗脫因帖木兒守軍5萬人於洛水北塔兒灣(今河南偃師境內),樑王阿魯溫投降,洛陽遂爲明軍所有。於是乘勝連下嵩(今河南嵩縣)、陳(今河南睢陽)、汝(今河南臨汝)等州。二十二日,徵虜右副將軍馮宗異、都督同知康茂才等奉徐達之命西向攻克陝州(今河南陝縣)。二十六日,進佔潼關,元守將李思齊、張思道分別西逃鳳翔、鄜城(今陝西洛川境內)。河南至此平定,用時不足兩月。

明攻河南之戰-點評攻取河南之役的勝利,使明軍實現了對元都的弧形包圍,進一步爲攻克元大都鋪平了道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至二年(1369年)二月,明北伐滅元。

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三十六)四十九 蓉蓉危機(六)四十七 聯盟會(四)五十七 言而無信(三)六十三 香消玉殞(一)二十二 成王敗寇(下)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七)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二五)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五十一)六十四 踏雪尋源(二)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二十九)四十七 聯盟會(四)十四 情義兩心知(下)五十七 言而無信(一)四十三 逼嫁新娘(謀算篇)(三)六十六 決戰,天池雲端(夢覺篇)(二)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七)四十七 聯盟會(三)五十一 情爲何物世難斷(五)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十九)六十 背叛(一)三 蓋世奇功(上)五十三 誘餌(三)二十七 線索人物(下)六十三 香消玉殞(一)十二 親密愛人(上)學而遠行之----明史雜談(一)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二十六)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五)三十九 蛇谷驚魂(五)三十三 西域疑雲(下)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六十六)二十九 禍起少林寺(下)四十八 意料之外情理中(五)後記(九)尾聲(一)四十七 聯盟會(一)尾聲(八)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四)四十五 逼嫁新娘(離別篇)(五)三十八 揭秘了結黃金海(五)六 請君入甕(上)三十 道雖高尺魔高丈(上)八 琵琶哀曲淚滿樓(下)九 慧智心闌(上)三十七 恩怨難泯話今朝(二)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七)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五十三)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六)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十三)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四)二十一 磐龍計(中)四十九 蓉蓉危機(一)五十七 言而無信(四)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二十五)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十二)四十二 患難與共難度人(二)六十一 抽絲剝繭(五)六十 背叛(一)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八十二)二十一 磐龍計(下)一 夢開始的地方(上)六十 背叛(五)十七 趕屍路(下)後記(九)二十二 成王敗寇(下)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七十四)學而遠行之----明史雜談(五)十六 東瀛來客(上)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四)五十八 原來如是(三)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二十七)尾聲(七)尾聲(六)四十九 蓉蓉危機(四)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五十四)十四 情義兩心知(中)四十三 逼嫁新娘(謀算篇)(四)二十二 成王敗寇(下)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九十七)五十九 潛伏(五)二十一 磐龍計(中)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五十四)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二十六)十七 趕屍路(下)三 蓋世奇功(中)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五十四)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九十九)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十)三十四 奪命金針(中)五十三 誘餌(一)二十四 君子協定(上)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十一)四十五 逼嫁新娘(離別篇)(一)四十五 逼嫁新娘(離別篇)(二)六十一 抽絲剝繭(二)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十三)尾聲(三)七 乾坤心經(下)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一)
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三十六)四十九 蓉蓉危機(六)四十七 聯盟會(四)五十七 言而無信(三)六十三 香消玉殞(一)二十二 成王敗寇(下)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七)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二五)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五十一)六十四 踏雪尋源(二)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二十九)四十七 聯盟會(四)十四 情義兩心知(下)五十七 言而無信(一)四十三 逼嫁新娘(謀算篇)(三)六十六 決戰,天池雲端(夢覺篇)(二)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七)四十七 聯盟會(三)五十一 情爲何物世難斷(五)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十九)六十 背叛(一)三 蓋世奇功(上)五十三 誘餌(三)二十七 線索人物(下)六十三 香消玉殞(一)十二 親密愛人(上)學而遠行之----明史雜談(一)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二十六)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五)三十九 蛇谷驚魂(五)三十三 西域疑雲(下)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六十六)二十九 禍起少林寺(下)四十八 意料之外情理中(五)後記(九)尾聲(一)四十七 聯盟會(一)尾聲(八)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四)四十五 逼嫁新娘(離別篇)(五)三十八 揭秘了結黃金海(五)六 請君入甕(上)三十 道雖高尺魔高丈(上)八 琵琶哀曲淚滿樓(下)九 慧智心闌(上)三十七 恩怨難泯話今朝(二)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七)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五十三)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六)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十三)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四)二十一 磐龍計(中)四十九 蓉蓉危機(一)五十七 言而無信(四)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二十五)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十二)四十二 患難與共難度人(二)六十一 抽絲剝繭(五)六十 背叛(一)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八十二)二十一 磐龍計(下)一 夢開始的地方(上)六十 背叛(五)十七 趕屍路(下)後記(九)二十二 成王敗寇(下)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七十四)學而遠行之----明史雜談(五)十六 東瀛來客(上)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四)五十八 原來如是(三)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二十七)尾聲(七)尾聲(六)四十九 蓉蓉危機(四)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五十四)十四 情義兩心知(中)四十三 逼嫁新娘(謀算篇)(四)二十二 成王敗寇(下)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九十七)五十九 潛伏(五)二十一 磐龍計(中)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五十四)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二十六)十七 趕屍路(下)三 蓋世奇功(中)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五十四)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九十九)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十)三十四 奪命金針(中)五十三 誘餌(一)二十四 君子協定(上)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十一)四十五 逼嫁新娘(離別篇)(一)四十五 逼嫁新娘(離別篇)(二)六十一 抽絲剝繭(二)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十三)尾聲(三)七 乾坤心經(下)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