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八)

明朝建國之初,爲加強對東北地區的統治,首先於洪武八年(1375年)成立了遼東都指揮使司,並廣設衛所,明永樂九年(1411)爲有效管理黑龍江、烏蘇里江和松花江流域的女真等族,明成祖派太監亦失哈率千人乘大船到黑龍江下游東岸特林正式建立了管轄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流域的最高地方行政機構奴爾幹都指揮使司。由於當地氣候寒冷,不產糧食,居**要以捕魚打獵爲生。而明朝駐軍所需糧食,全靠遼東和中原地區供給,所以,明朝皇帝多次派遼東都指揮使劉清來松花江設立船廠領軍造船。500多年前的吉林市是東北水陸交通的重要樞紐,明永樂七年(1409)四月,明朝政府在吉林設置造船基地,把吉林當作加強遼東都司與奴爾幹都司之間聯繫的紐帶,專司建造運載官兵,糧草賞賜品和貢品的船隻,同時也把這裡作爲官兵、糧草的轉運站。在當時,這一舉措直接推動了黑龍江、松花江流域的經濟開發。

遺址現存的兩處摩崖石刻詳細記載了明代驃騎將軍、遼東都指揮使劉清三次率領數千官兵、工匠來吉林造船的具體時間。

第一處石刻刻於明永樂十九年(1421),雖歷經風雨,石刻上字跡清晰可辨,上有三行陰刻楷書,碑文是:驃騎將軍遼東都司指揮使劉。第二處石刻刻於明宣德九年(1432),在崖壁上有一條上圓下方的碑形線,中間高122釐米,寬62釐米,刻線內有七行文字,陰刻楷書,字體大小不等。由於久經風雨剝蝕,花崗岩面風化較重,字跡多模糊不清,經認真仔細辨認,碑文爲:

欽委造船總兵官驃騎將軍遼東都指揮使劉清永樂十八年領軍至此洪熙元年領軍至此宣德七年領軍至此本處設立龍王廟宇永樂十八年創立宣德七年重建宣德七年二月三十日這個碑文明確記載了劉清三次率軍來吉林造船和兼任造船總兵以及修建龍王廟,重建龍王廟的具體時間。

阿什哈達摩崖石刻距今已近六百年的歷史,爲保護這一古蹟,1984年,省、市、區文物部門在此地修建兩亭,分別冠名“摩崖閣”和“阿什亭”。在摩崖碑建立了展覽館。

現在,阿什哈達明代摩崖遺址已經成爲吉林市重要旅遊景點之一。

朱棣是個有故事的人。他的生母之謎,忽悠世人六百年,也爭論了六百年。

多少年來,有幾種聲音在史學界一直沒有斷過——第一種聲音,朱元璋是朱棣他爹,馬皇后是朱棣他媽;第二種聲音,朱元璋是朱棣他爹,馬皇后不是朱棣他媽;再一種聲音,朱元璋不是朱棣他爹,馬皇后也不是朱棣他媽,朱棣爹媽都是蒙古人。

朱棣的生母到底是誰?這裡就來聊聊這個百談不厭卻都無突破的老話題,讓讀者瞭解一下爭議背後的真相。

近來筆者翻閱了一下相關史書,質疑朱棣爲"妃生"而非"後生",即系庶出而非嫡出的最有力的文字證明,集中地指向《南京太常寺志》一書。書中所載孝陵神位:"左一位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愍王、晉恭王,右一位妃生成祖文皇帝,是皆享於陵殿,掌於祠官,三百年來未之有改者。"

就是這句話,朱棣的生母之謎橫生。

《南京太常寺志》說得對嗎?如果對,爲什麼朱棣本人不承認這種事實?綜合相關史料,筆者發現朱棣的生母到底是誰確實複雜,但總離不開這樣"四個女人":

1.朱元璋的髮妻馬秀英。

2.高麗(今朝鮮)女子妃李氏。

3.元順帝妃洪吉喇氏。

4.蒙古女子翁氏。

她們與朱棣之間的關係都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那麼,這四個女人中,到底誰纔是朱棣的真命母后?

稱朱棣的母親爲馬皇后,最爲廣泛。

在清人朱好陽編纂的《歷代陵寢備考》中有記載,"後生懿文太子、泰王樉、晉王桐、成祖、周王"。這裡說得十分清楚了,朱棣爲朱元璋與馬皇后所生的第四個兒子。

這一說法,來源於明朝當時的史書,如《太祖實錄》、《太宗實錄》、《靖難事蹟》、《玉牒》等。《靖難事蹟》中有相同的文字:"高皇后生五子,長懿文皇太子,次秦愍王挾,次晉恭王桐,次上,次周定王。"朱棣更是親口說過,他的母親是皇后馬秀英,"每自稱曰:’朕高皇后第四子也’"。

但也有秘史稱,馬皇后根本就沒有生育能力,一世無子,正史上記載的包括太子朱標、燕王四子朱棣在內,幾個兒子都是別人所生。馬皇后採用了過去皇家最慣常的手法,把別的妃子所生育的孩子據爲己出,是一出明版"狸貓換太子"。

這種說法,爲朱棣的生母之謎平添了一份神秘。

稱李氏爲朱棣生母不少人很相信,認爲證據很充分。

《南京太常寺志》有這樣的文字:"孝陵祀太祖高皇帝、高皇后馬氏。左一位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愍王、晉恭王;左二位皇妃,生楚王、魯王、代王、郢王、齊王、蜀王、谷王、唐王、伊王、潭王;左三位皇貴妃,生湘獻王、肅王、韓王、沈王;左四位皇貴人,生遼王;左五位皇人,生寧王、安王;右一位碽妃,生成祖文皇帝。"

太常寺爲皇家機構,《南京太常寺志》自然算是皇家文字,其記載應該有很高的真實性和可信度。

明人沈玄華在《敬禮南都奉先殿紀事十四韻》中有:"高後配在天,御幄神所棲。衆妃位東序,一妃獨在西。成祖重所生,嬪德莫敢齊。"因此,包括當代著名歷史學家吳晗先生在內,都深信朱棣的生母爲"碽妃"李氏。

碽妃,爲高麗(現在的朝鮮)選送給朱元璋的女子。此說法見民國學者陳作霖《養和軒隨筆》:"予幼時遊城南大報恩寺,見正門內,大殿封閉不開。問諸父老,雲:’此成祖生母碽妃殿也。妃本高麗人,生燕王,高後(馬皇后)養爲己子。遂賜(碽妃)死,有鐵裙之刑,故永樂間建寺塔以報母恩。’與史志所載皆不合,疑爲讕言。後閱朱竹坨跋《南京太常寺志》,雲:’長陵系碽妃所生’。復見談遷《棗林雜俎》,述:’孝慈高皇后無子,即懿文太子(朱標)及秦、晉二王,亦李淑妃產也。乃僅齊東之語,不盡無稽也。’"

朱元璋處死李氏,是因爲朱棣。當時李氏尚未到預產期,朱棣便急急出生了,是個早產兒。朱元璋遂懷疑李氏與人私通,給自己戴了綠帽子,龍顏大怒,賜碽妃"鐵裙"之刑。這樣,碽妃活活給折磨死了。

朱棣知道自己的生身之事,在皇袍加身後,於永樂十年,即公元1412年在南京重建大報恩寺塔,以報答生母碽妃。但這些記載都是後人所寫,真實性無人能保證。

與馬皇后"狸貓換太子"手法如出一轍,朱棣也來了一個障眼法,建塔的名義"以報答朱元璋和馬皇后的養育之恩"。在當時,大報恩寺塔常年大門緊閉的,屬"禁地",以保守這個驚天秘密。有人悄悄進去過,發現裡面供奉的真是碽妃像。

但事實上朝鮮向中國稱臣送貢女是在1365年,而史學上明確記載,朱棣生於1360年,其時朱棣已5歲了,難道朱棣是她從朝鮮帶來了的?顯然是不可能的,根據這種推測,朱棣生母是李氏的說法也不靠譜。

這個說法,可上溯到朱元璋沒有稱帝前。

在至正年間,朱元璋跟隨郭子興起兵反元,郭子興病死後,朱元璋取而代之,南征北伐,先佔領集慶(現在的南京),後又攻下大都(現在北京)。元順帝看看大勢已去,遂棄大都,退守蒙古。朱元璋入城後親臨元順帝后宮,看到落難人羣裡有一位美女,姿容嬌美、眉目含情,頓時引起朱元璋的注意,遂收她爲妃子。

這個女子即元順帝的第三位妃子格勒德哈屯,她是元順帝洪吉喇託太師的女兒。

故事到此複雜了:早在朱元璋攻佔北京之前,洪吉喇氏已懷孕七個月,元順帝出逃時,不方便帶上,讓朱元璋白白地撿了一個女人和一個兒子。兩個月後,洪吉喇氏生下一個男小子,此即朱棣。

據說,當時朱元璋心中知道此子非己子,並不想認這個兒子,但看到朱棣相貌不凡,朱元璋就喜歡上了。況且,說自己的後宮女人生了其他男人的孩子,傳出去可是一樁天大的皇家醜聞,朱元璋也不得不認下這個兒子。

民間對這種說法傳得神乎其神的,而朱棣與其他幾個兄弟相貌長得確實不一樣,一點也不像麻臉朱元璋(朱元璋相貌疑雲,見上篇),這也加大了這種猜疑,民間據此稱朱棣是蒙古人。

二十三 塞外飄香(中)十三 驚雲突變(上)尾聲(一)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十一)十 大雪山(上)五十九 潛伏(三)四十六 雙重身份(三)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三十九)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七)五十八 原來如是(一)三十九 蛇谷驚魂(三)十九 生死一線間(上)四十五 逼嫁新娘(離別篇)(一)二十五 風雨怠盡梨花開(下)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十八)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七)十七 趕屍路(下)四十六 雙重身份(五)五十二 假假真真(五)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二十九)五十五 蕭瑟紅顏君何忍(五)六十五 決戰,天池雲端(夢魘篇)(四)尾聲(八)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四)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八十二)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七)五十四 良緣天定永不悔(五)四十七 聯盟會(四)三十九 蛇谷驚魂(三)紀《夢還楚留香》(原《夢還留香》)牛年新春特別篇後記(一)四十 僞善者(三)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十七)十二 親密愛人(中)六十七 決戰,天池雲端(夢解篇)(五)十四 情義兩心知(中)二十六 赤月追擊令(中)三十四 奪命金針(中)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十)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六十三)六十七 決戰,天池雲端(夢解篇)(五)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二五)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五)三 蓋世奇功(下)六十七 決戰,天池雲端(夢解篇)(四)十六 東瀛來客(下)四十一 狂蟒之戰(一)四十九 蓉蓉危機(七)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二十二)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十九)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二)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二四)四 鬱金香瓶(下)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二)六十二 唐門行(四)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十七)四十 僞善者(四)四十五 逼嫁新娘(離別篇)(一)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六十八)四十八 意料之外情理中(五)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五)六十五 決戰,天池雲端(夢魘篇)(五)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六十)學而遠行之----茶馬古道(上)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三十六)六十七 決戰,天池雲端(夢解篇)(四)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五十三)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十一)尾聲(十二)四十八 意料之外情理中(一)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二十一)四 鬱金香瓶(上)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六十)四十 僞善者(三)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二十五)四 鬱金香瓶(中)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四)六十四 踏雪尋源(五)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三十三)四十六 雙重身份(一)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十八)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十一)四十六 雙重身份(三)二十一 磐龍計(下)六十二 唐門行(五)四十五 逼嫁新娘(離別篇)(一)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四十七)三十二 亡命天崖(中)十三 驚雲突變(中)三十九 蛇谷驚魂(四)三十一 彈指神通(中)十 大雪山(上)三十六 過眼雲煙情仇在(一)六 請君入甕(中)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五十一)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七十五)四十七 聯盟會(五)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一)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六十)三十六 過眼雲煙情仇在(一)
二十三 塞外飄香(中)十三 驚雲突變(上)尾聲(一)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十一)十 大雪山(上)五十九 潛伏(三)四十六 雙重身份(三)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三十九)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七)五十八 原來如是(一)三十九 蛇谷驚魂(三)十九 生死一線間(上)四十五 逼嫁新娘(離別篇)(一)二十五 風雨怠盡梨花開(下)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十八)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七)十七 趕屍路(下)四十六 雙重身份(五)五十二 假假真真(五)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二十九)五十五 蕭瑟紅顏君何忍(五)六十五 決戰,天池雲端(夢魘篇)(四)尾聲(八)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四)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八十二)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七)五十四 良緣天定永不悔(五)四十七 聯盟會(四)三十九 蛇谷驚魂(三)紀《夢還楚留香》(原《夢還留香》)牛年新春特別篇後記(一)四十 僞善者(三)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十七)十二 親密愛人(中)六十七 決戰,天池雲端(夢解篇)(五)十四 情義兩心知(中)二十六 赤月追擊令(中)三十四 奪命金針(中)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十)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六十三)六十七 決戰,天池雲端(夢解篇)(五)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二五)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五)三 蓋世奇功(下)六十七 決戰,天池雲端(夢解篇)(四)十六 東瀛來客(下)四十一 狂蟒之戰(一)四十九 蓉蓉危機(七)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二十二)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十九)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二)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二四)四 鬱金香瓶(下)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二)六十二 唐門行(四)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十七)四十 僞善者(四)四十五 逼嫁新娘(離別篇)(一)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六十八)四十八 意料之外情理中(五)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五)六十五 決戰,天池雲端(夢魘篇)(五)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六十)學而遠行之----茶馬古道(上)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三十六)六十七 決戰,天池雲端(夢解篇)(四)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五十三)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十一)尾聲(十二)四十八 意料之外情理中(一)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二十一)四 鬱金香瓶(上)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六十)四十 僞善者(三)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二十五)四 鬱金香瓶(中)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四)六十四 踏雪尋源(五)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三十三)四十六 雙重身份(一)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十八)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十一)四十六 雙重身份(三)二十一 磐龍計(下)六十二 唐門行(五)四十五 逼嫁新娘(離別篇)(一)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四十七)三十二 亡命天崖(中)十三 驚雲突變(中)三十九 蛇谷驚魂(四)三十一 彈指神通(中)十 大雪山(上)三十六 過眼雲煙情仇在(一)六 請君入甕(中)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五十一)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七十五)四十七 聯盟會(五)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一)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六十)三十六 過眼雲煙情仇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