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榆林西撤

在做出決定的次日,郭宋便給思結可汗薩勒寫了一封信,派三名騎兵騎雙馬趕赴思結部牙帳送信。

郭宋隨即下達了榆林縣西撤的命令。

榆林縣是一座大縣,有人口近三千戶,一萬五千餘人,不過由於旱災導致勝州南部的大量百姓逃到榆林縣,使榆林縣的人口翻了一倍,達到了近三萬人。

榆林縣令趙知吾這幾天也是坐立不安,他同樣得到了勝州和夏州爆發蝗災的消息,他心裡很清楚,勝州官府現在根本無力對付蝗災,勝州向南是連綿不斷的羣山,東面是黃河,黃河對岸也是山區,蝗蟲羣肯定會沿着黃河北岸而上,榆林縣就在所難免了。

天寶十四年,蝗災就是從夏州到勝州然後沿着黃河到榆林,最後入侵豐州,蝗蟲是有記憶的,它們一定還會走這條綠色通道。

這時,趙知吾接到了郭宋用飛鷹發來的命令,令他帶領全縣百姓去豐州參與驅蝗,榆林遭受的農作物損失由豐州軍田來補償。

這個方案很不錯,趙知吾完全能理解,與其被蝗蟲各個擊破,還不如集中人力來一起驅蝗,而且軍田肯給補償,百姓們也能接受。

但讓趙知吾有點爲難的是,南面的河濱縣縣令和縣丞都趕來了,想協商兩縣一起對抗蝗災。

河濱縣距離榆林縣不足百里,是一座小縣,人口九百餘戶,不足四千人,土地比較貧瘠,以旱田爲主,只能種粟,畝產量也不大,百姓十分窮苦,在勝州毫無存在感,南部百姓逃災過來,根本不去河濱縣,而是來比較富庶的榆林縣。

縣丞李環勸趙知吾道:“河濱縣人口太少,起不了什麼作用,還不如讓他們把百姓召集起來,一起撤去豐州參與驅蝗。”

趙知吾嘆口氣道:“就不知道郭使君肯不肯補償河濱縣的損失,畢竟他們是勝州,不是屬於豐州。”

李環微微笑道:“縣君別忘記了,郭使君還是朔方節度副使,勝州也是他的軍事管轄之地,他是用軍田糧食來補償損失,我覺得補償河濱縣也是情理之中。”

“但最好還是確認一下。”

李環想了想道:“現在是中午,發鷹信的話,天黑之前可以送到九原縣,然後明天一早郭使君回信,明天中午我們就能收到了,所以我們安排在明天下午和河濱縣的官員商議,時間上就來得及了。”

趙知吾點點頭,“你說得對,就按照你的建議來辦!”

........

榆林縣驛站內,兩位從濱河縣趕來的官員不安地等待消息。

兩人一個是濱河縣縣令王大志,另一個是縣丞苗蔚,他們雖然提出兩縣聯合抵抗蝗災,但事實上,兩人心裡都清楚,蝗災根本不是兩縣聯手就能抵擋。

他們找榆林縣的真正目的是想探討蝗災後的災民安置,勝州已經指望不上,榆林縣比較富裕,倉庫裡或許能有點餘糧,能接受濱河縣的災民。

這時,院子裡傳來縣令趙知吾的聲音,“王縣令在不在?”

王大志大喜,連忙迎了出去,“在!在!趙縣令快請進,李縣丞也來了,請進來坐。”

兩個縣的縣令和縣丞聚集一堂,喝了一口茶,王大志試探着問道:“貴縣抗擊蝗災的措施已經部署好了嗎?”

趙知吾點點頭,“事實上是豐州統一部署,我已經接到命令,榆林縣青壯老幼在三天內全部撤到豐安縣,集中三縣和三鎮的全力人力來抗擊蝗災。”

王大志和苗蔚面面相覷,苗蔚連忙問道:“那榆林的麥田怎麼辦?不就全完了嗎?”

趙知吾嘆口氣,“這也沒有辦法,僅憑我們榆林縣肯定抵擋不住蝗災,還不如集中力量保九原縣,我們也認爲有道理,當然,榆林縣的損失,豐州會用軍屯糧食來補償我們,這叫做一舉兩得,我們出了力,也能得到補償。”

王大志和苗蔚心中異常失落,爲什麼勝州就沒有這麼好的事情呢?只要肯補償他們的損失,他們也願意出力啊!

趙知吾看出了兩人的神情,便微微笑道:“我們兩縣是兄弟縣,百年來一直互相照顧,我昨天特地徵詢了郭使君,郭使君已經表態,只要河濱縣百姓跟隨榆林縣百姓一起去豐州抗災,他也會補償濱河縣的損失。”

王大志和苗蔚頓時喜出望外,王大志連忙表態道:“我們非常願意跟隨榆林縣前往豐州抗災。”

苗蔚則問道:“具體該怎麼做,全體縣民都要去嗎?”

趙知吾道:“原則上是十歲以上少年,六十歲以下老人都要參加滅蝗,可以全家一起去豐州,豐州提供帳篷居住,到具體滅蝗的時候,老人和幼兒就不用參加,主要是方便照顧,當然,如果不願去也可以,不勉強,但糧食補償就沒有了。”

王大志異常果斷道:“災情蔓延很快,我們現在就回去,立刻動員百姓前來榆林縣,大家一起去豐州,趙知縣看如何?”

趙知吾點點頭,“儘快吧!能動員多少就動員多少,實在不願去也不勉強。”

王大志和苗蔚隨即告辭而去,他們連夜返回了河濱縣.......

與此同時,榆林縣也開始動員起來,衙役們挨家挨戶告之百姓,縣衙也召集了縣裡的大戶人家以及各個家族的長者前來商議。

大堂上濟濟一堂,趙知吾高聲對衆人道:“經歷過天寶十四年蝗災的人都知道,僅憑一縣之力根本抵當不住蝗災的侵襲,郭使君拿出了一個很好的方案,集中整個豐州的人力抵禦蝗災,然後用保住的麥子來補償大家的損失,這個方案我完全贊成,但不會勉強任何人,大家自願參加,給大家一晚上的時間和家人商量,明天和後天爲報名時間,大後天開始西撤,大家跟隨東受降城的軍隊一起啓程去豐安縣,那邊會用帳篷安置大家。”

停一下,趙知吾又道:“我希望大家把情況給家人講清楚,只有付出纔會有得到,如果不去豐州參與滅蝗,那麼自身的損失豐州官府也不會補償,只能得到一點點賑災的糧食。”

“請問趙縣令,豐州官府能補償我們多少損失?”

“按照每畝兩百斤麥子來補償,如果參加九原縣的收麥,那就是兩百五十斤。”

大堂上吵成一片,有人高聲道:“趙縣令能不能出一個正式通告,把情況寫清楚,在縣城各地張貼。”

趙知吾點點頭道:“完全可以,我們馬上會有正式通告,大家回去通知親朋好友,有什麼問題現在可以問,沒有問題就可以回去了。”

“請問縣令,萬一整個豐州的力量都抵禦不了蝗災,官府還會給補償嗎?”

這也是一個關鍵問題,趙知吾也不迴避,坦然道:“如果九原縣的麥田也毀了,那麼只能指望朝廷運糧前來賑災了,補償的前提是保住九原縣的軍田,這一點希望大家心裡明白,所以我們要全力抗災,不僅僅是爲保住豐州,也是爲了自己的切身利益。”

.........

消息很快傳遍了榆林縣城,在榆林縣避難的一萬五千多勝州和夏州災民率先響應,願意去九原縣救災,其他各家各戶也紛紛召集家人商議。

不少人家果斷作出決定,開始收拾行裝準備西撤,還有一些人家則比較猶豫,不過形勢的變化已經由不得他們了。

當第一批近萬名百姓跟隨五百士兵西撤後,剩下的人家便意識到了他們的愚蠢,一個縣都未必能抵禦住蝗災,剩下的幾千人難道還能保住自己的麥子,如果不走,豐州也不會再補償他們的損失。

這時,來自濱河縣的數千百姓也抵達了榆林縣,他們很果斷,所有人家都願意去豐州,在幾名縣官的帶領下,舉縣西撤。

第二批西撤的榆林縣百姓和濱河縣百姓在五百東受降城士兵的護衛下,浩浩蕩蕩前往數百里外的豐安縣。

第四百零八章 軟硬兼施第五十六章 人要衣裝第九百一十一章 真假李寶第三百九十一章 力阻談判第三百七十二章 微服私訪(下)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貨幣之爭(上)第三百七十章 酒樓偶遇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難民大營第二百四十五章 血戰九原第一百八十六章 試探攻城第三百九十章 視察莊園(下)第二十七章 武道大會(七)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鶴蚌相爭第二百章 回紇翻臉第五百九十一章 恩威兼施第五百四十九章 伊吾談判第九百三十六章 春赴新豐第六十章 黑市覓刀(中)第八百七十五章 心悅君兮第四百一十八章 血戰張掖(中)第五百二十八章 寶貴資源第五百八十一章 緊急變故第七百三十三章 徹底清算第四十四章 返回崆峒第三百五十章 夜逛成都第三百四十一章 抵達成都第一百八十六章 試探攻城第七百九十一章 把話挑明第四百七十五章 內務反擊第七百九十八章 闖關過卡第五百二十九章 冬季備戰第四百六十章 夢醒時分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藥鋪事件第八百一十七章 改變初衷第五百零四章 面臨選擇第二百七十七章 新年悄至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達成共識(下)第二百一十九章 又見金盒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再度求和第五百一十九章 春雷真人第三百八十七章 新婿回門第五百五十八章 研製不易第九百三十二章 不良競爭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百官投票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城門事件第三百四十三章 蜀亂又起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兵臨泉州(下)第六百六十三章 將計就計第四百四十七章 出兵之爭第三百二十五章 殺人立威第四百一十章 張掖內應第九百六十五章 涪陵殺俘第七百四十八章 奇襲江都第八百零五章 全家出遊第五百五十五章 北唐廢帝第八十九章 夜探敵營第七百七十九章 河北來客第二百零六章 城門風波第三百四十五章 抓住機會第九百二十章 半路攔截第五百八十七章 舊緣新續第五百五十五章 北唐廢帝第六十七章 段君訓女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激戰內庫(上)第八百六十八章 攻佔幽州第九百七十七章 太后明悟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緊急聚會第六百四十八章 先禮後兵第二百七十九章 緊急狀態第九百四十三章 稚言之禍第七百六十二章 韓滉之憂第九百八十六章 父子談心第五百一十章 驕兵必敗第二十五章 武道大會(五)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粗糖推廣第七百七十六章 世家危機第四百一十四章 戰爭來臨第六百九十四章 白登述史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密州之探第四百一十一章 內務新軍第三百四十一章 抵達成都第六百三十八章 蔣幹盜書第四百五十二章 韓滉罷相第四百二十三章 出兵酒泉第九十四章 西受降城第六百七十一章 耳畔不靜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跨江出兵第七百一十二章 無恥開口第九百二十九章 黑夜撤退第九百四十六章 趁機而入第五百零三章 真亦假時第八百六十四章 半渡而擊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合縱連橫(上)第四百一十二章 再建新軍第六百六十六章 運輸不足第三百六十章 拜見月老第三百七十九章 敲打憨妻第三百八十九章 視察莊園(上)第三百七十五章 上元前夕(下)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大魚上鉤
第四百零八章 軟硬兼施第五十六章 人要衣裝第九百一十一章 真假李寶第三百九十一章 力阻談判第三百七十二章 微服私訪(下)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貨幣之爭(上)第三百七十章 酒樓偶遇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難民大營第二百四十五章 血戰九原第一百八十六章 試探攻城第三百九十章 視察莊園(下)第二十七章 武道大會(七)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鶴蚌相爭第二百章 回紇翻臉第五百九十一章 恩威兼施第五百四十九章 伊吾談判第九百三十六章 春赴新豐第六十章 黑市覓刀(中)第八百七十五章 心悅君兮第四百一十八章 血戰張掖(中)第五百二十八章 寶貴資源第五百八十一章 緊急變故第七百三十三章 徹底清算第四十四章 返回崆峒第三百五十章 夜逛成都第三百四十一章 抵達成都第一百八十六章 試探攻城第七百九十一章 把話挑明第四百七十五章 內務反擊第七百九十八章 闖關過卡第五百二十九章 冬季備戰第四百六十章 夢醒時分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藥鋪事件第八百一十七章 改變初衷第五百零四章 面臨選擇第二百七十七章 新年悄至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達成共識(下)第二百一十九章 又見金盒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再度求和第五百一十九章 春雷真人第三百八十七章 新婿回門第五百五十八章 研製不易第九百三十二章 不良競爭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百官投票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城門事件第三百四十三章 蜀亂又起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兵臨泉州(下)第六百六十三章 將計就計第四百四十七章 出兵之爭第三百二十五章 殺人立威第四百一十章 張掖內應第九百六十五章 涪陵殺俘第七百四十八章 奇襲江都第八百零五章 全家出遊第五百五十五章 北唐廢帝第八十九章 夜探敵營第七百七十九章 河北來客第二百零六章 城門風波第三百四十五章 抓住機會第九百二十章 半路攔截第五百八十七章 舊緣新續第五百五十五章 北唐廢帝第六十七章 段君訓女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激戰內庫(上)第八百六十八章 攻佔幽州第九百七十七章 太后明悟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緊急聚會第六百四十八章 先禮後兵第二百七十九章 緊急狀態第九百四十三章 稚言之禍第七百六十二章 韓滉之憂第九百八十六章 父子談心第五百一十章 驕兵必敗第二十五章 武道大會(五)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粗糖推廣第七百七十六章 世家危機第四百一十四章 戰爭來臨第六百九十四章 白登述史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密州之探第四百一十一章 內務新軍第三百四十一章 抵達成都第六百三十八章 蔣幹盜書第四百五十二章 韓滉罷相第四百二十三章 出兵酒泉第九十四章 西受降城第六百七十一章 耳畔不靜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跨江出兵第七百一十二章 無恥開口第九百二十九章 黑夜撤退第九百四十六章 趁機而入第五百零三章 真亦假時第八百六十四章 半渡而擊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合縱連橫(上)第四百一十二章 再建新軍第六百六十六章 運輸不足第三百六十章 拜見月老第三百七十九章 敲打憨妻第三百八十九章 視察莊園(上)第三百七十五章 上元前夕(下)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大魚上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