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九章 安西聯軍

安西龜茲城,這幾天安西各國君王齊聚龜茲,共商抗擊吐蕃大計,龜茲國、焉稽國、疏勒國、姑墨國、于闐國、朱俱波國、蔚頭國、遍城國、溫肅國等等,十幾個小國國王聚集一帳,商討安西的未來。

眼看唐軍以兩萬精銳大軍入安西,而安西吐蕃軍只有區區數千人,吐蕃被趕出安西勢不可擋,與其等唐軍大獲全勝後再談判,還不如現在就把未來的事項一一明確下來,安西各國至少還不會那麼被動,還能多獲得一些利益。

安西各國的心態,郭宋當然瞭如指掌,他當然也清楚,趕走吐蕃後再談判,自己會佔盡主動權。

但郭宋必須要從長遠來考慮,考慮安西軍和安西各國和睦相處,所以他決定要以一種雙贏的方式來分配未來的利益。

這次各國議事,與其說是商議共同對付吐蕃,不如說是一次戰後利益分配的總談判,所以時間比較長,唐軍和各國之間談判,各國內部之間也在協商談判。

議事已經進行了三天,終於到了結束之時。

郭宋起身笑眯眯對衆君主道:“各位,既然大家都已經達成共識,我們就可以儘快付諸行動了,我這裡再最後總結一下,這次攻打疏勒吐蕃軍,以唐軍爲主,各國聯軍爲輔,大家齊心合力,共同戰勝強敵,其次戰後土地分配原則也明確下來,收復的綠洲三七分,唐軍佔三成,各國佔七成,大家沒有意見吧!”

這纔是談判的核心,綠洲的土地分配,在此之前,唐軍那一點點土地,恐怕連小半成沒有,而安西各國還剩下三成,另外近七成都被吐蕃牧民搶走了。

這次分配實際上就是吐蕃人手中七成土地瓜分,唐軍拿走三成,安西各國拿走近四成,這個結果大家都比較滿意,對唐軍來說,三成土地就有十幾萬頃,足以養活數十萬人,而安西各國拿走四成,他們也很滿意,如果沒有唐軍,他們恐怕連一畝地也拿不到,而且手中剩下的三成土地也會被吐蕃陸續搶走。

這就是兩贏的方案,除了吐蕃人,其他衆人樂意接受。

郭宋見衆人沒有意見,又道:“既然沒有意見,那大家就簽署一份會盟協議書,以書面方式把我們商議的土地分配方案定下來,戰後我們就可以根據這份土地來具體分配土地。”

婁聞達草擬了一份會盟協議書,由郭宋代表大唐簽署並加蓋大印,其他各國國王也紛紛簽字畫押,經過三天的努力,唐軍和安西各國終於達成一個長期和平共處的聯盟協議。

接下來的行動就是各國集結兵力,在龜茲集中盟,事實上,大部分國王都是親自帶兵前來,有的兩三千人,有的三四千人,也有小國只帶來一千餘人,西域各國聯軍一共兩萬五千人,加上唐軍的兩萬人,共計四萬五千人。

在唐軍的兩萬人中,安西也出了兩千人,由龜茲鎮守使魯陽統率。

這天清晨,戰鼓轟鳴,號角嗚咽,在龜茲以西的大草原上,旌旗如雲,兵甲閃耀,四萬五千大軍開始集結。

鎮守使魯陽是當年的疏勒鎮守使,被朝廷封爲平原郡公,雲麾將軍,他已經六十歲,鬚髮皆白,依舊老當益壯,目光犀利,腰板挺得筆直。

郭宋望着集結起來的各國軍隊,感嘆道:“居然有兩萬五千大軍,這麼多軍隊,對付區區幾千吐蕃軍,還需要唐軍做什麼?”

魯陽搖搖頭道:“那是使君沒見過他們打仗,兩萬五千大軍,聽起來很多,實際上他們連一千吐蕃軍都打不過,當年他們也聚集了幾萬大軍,在且末城附近和三千吐蕃軍作戰,結果不到半個時辰就全軍潰敗,一個比一個跑得快,從此他們對吐蕃軍畏之若虎。”

郭宋啞然失笑:“這不就是烏合之衆嗎?”

“差不多就是了!”

這時,魯陽把一名年輕的文職軍官拉過來,對郭宋笑道:“這位我的幼子魯簡,現任龜茲軍倉曹參軍事,當年使君見過他的。”

郭宋想起來了,一羣小孩子,當時這個孩子只有七八歲,現在居然從軍了,還是倉曹參軍事。

郭宋笑問道:“當年我送你的匕首還在嗎?”

魯簡從懷中取出一把鑲滿寶石匕首,有點不好意思道:“就是它,使君送我的。”

“去吧!那邊有事情找你。”

魯陽把兒子打發走,望着他背影搖搖頭道:“這孩子什麼都好,就是太靦腆了,簡直不像我的兒子,他的兩個兄長就比他果斷、勇猛得多。”

郭宋微微笑道:“龍生九子尚且不同,何況凡人,再說軍中最缺的就是文職將領,令郎前途無量。”

“感謝使君評價!”

兩人來到安西軍面前,兩千安西軍已經列隊完畢,他們是從四千安西軍中挑選出的年輕士兵,說是年輕士兵,其實大部分都快四十歲了,像謝天山、魯簡這樣的年輕人實在沒有幾個,不過他們精神面貌很好,精神抖擻,士氣高昂。

這時,于闐國王阿俱羅喊道:“郭使君,最後就差你了!”

郭宋點點頭,交代魯陽和李冰幾句,快步走上了高臺,高臺是臨時搭建,四萬五千士兵在高臺下列隊完畢,十五個國王站在高臺兩側,在正中間桌子上放着一枚白玉大印,這便是安西都元帥大印。

這是安西各國選用優質白玉聯手刻制的一枚軍印,並不是朝廷封印,更多屬於一種榮譽性質,畢竟要統率各國聯軍和大印本身沒有關係,而是靠自身的實力。

這枚大印在天寶五年刻制,最早是節度使夫蒙察靈拿到過,然後是高仙芝和封常清,最後是郭昕,但郭昕並沒有實質上的擁有,只是保管了這枚大印,原因就是唐軍在安西實力衰退,各國不再承認。

現在有兩萬精銳唐軍的底氣,這枚都元帥大印又出現了。

正如魯陽所言,安西各國現在只看實力和利益,強者爲尊,當然,吐蕃也很強,但吐蕃卻是掠奪他們的利益,雖然強悍,卻尊敬不起來,只有能保護他們,同時擁有強大的實力,纔會贏得他們發自內心的尊重。

郭宋走上前,一手舉起安西軍的新軍旗,赤底黑龍大旗,和河西軍一樣,只是另一面的‘河西軍’三個大字改成了‘安西軍’,他另一隻又高高舉起了都元帥大印,四萬五千大軍一片歡呼。

郭宋大喊道:“弟兄們,讓我們用這面大旗插上吐蕃軍營,把吐蕃人徹底趕出安西!”

歡呼聲再次淹沒了整個草原........

出發的時間到了,騎兵們收拾行裝,用水澆滅了篝火,從一排排武器架上取走自己的長矛,把弓箭和圓盾背在身後,橫刀佩掛在馬鞍上,他們紛紛翻身上馬,跟隨着號角聲的指引,向自己軍隊的大旗奔去,

這時,一隻體格龐大的鷹從東方飛來,在天空盤旋,有些安西士兵張弓搭箭,卻被一旁的唐軍士兵按住。

“這是我們斥候大將軍,不得無禮!”

郭宋看了看信中內容,對衆人笑道:“是沙州發來的戰報,兩支河西軍在敦煌縣大敗沙陀軍隊,前後殺敵一萬三千餘人,朱邪金海率領殘軍逃回了伊州。”

周圍將領頓時歡呼起來。

第二百零八章 再進讒言第九百五十章 奇襲劍閣(上)第四百四十八章 劍指沙州第六百二十八章 翁憑婿貴第五百三十八章 收復河西第九百四十七章 螳螂在後第六十二章 粟特奴隸第九十四章 西受降城第六百一十四章 公孫家族第一百一十六章 公孫大娘第三百一十五章 佔山爲王第五百一十四章 罌花凋謝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玉璽初現第七百零五章 攻佔王城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洛陽異動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消除籌碼第七百九十三章 合理解釋第一百六十七章 鎖死勝局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連夜清剿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新的線索第五百八十九章 再啓李晟第四百零九章 新軍氣象第九百八十五章 福兮禍兮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心有不平第八百一十一章 相位之機第七百九十五章 被迫妥協第七十二章 人情難挽第九百五十一章 奇襲劍閣(下)第六十九章 痛失良才第一百八十一章 夜襲敵營第六百六十一章 關內攻勢(下)第九十二章 陰山遇狼第四十五章 真人遺言第二十七章 武道大會(七)第四百零一章 搶救病女第四百三十一章 一波三折第六百五十五章 巡視疫情第一百三十九章 抓住要害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越州問稻第七百六十六章 江都風雲第七百八十一章 崔氏態度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山古道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審時度勢第一百四十四章 意外箭信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家有嚴母第九百一十六章 堅城難破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柳暗花明第六百九十三章 視察雲州第六百九十三章 視察雲州第八百三十九章 緊急事件第五百四十一章 再度北伐第五百二十七章 撤軍條件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新羅使者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登門座談第三百五十四章 折道向南第五十七章 綠衫丫鬟第一百九十五章 折中之策第一百二十七章 首次任務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幫械鬥第七百八十八章 世家之憂第五百一十二章 生存之道第九百七十三章 圍城打援(中)第三百四十二章 再見佳人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幕後元兇第六百零四章 內部清洗第六百六十二章 兩線進攻第二百零七章 天子病重第四百六十四章 宣召進京第七百零八章 奴隸贖買第四百七十五章 內務反擊第三百四十七章 夜襲瀘川第四百八十九章 運抵張掖第十九章 重色輕友第五百八十六章 碎葉大戰(下)第三百八十八章 薛勳之憂第一百四十八章 再見天子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大魚上鉤第五十九章 黑市覓刀(上)第八十七章 三十勇士第六百九十五章 北征決定第四百三十二章 有失有得第九百九十章 關鍵一票第四百九十二章 遠方噩耗第一百六十章 可汗進京第六百七十四章 投名之狀第八百三十五章 徹底認慫第八十二章 緊急事件第一千一十五章 蛛絲馬跡第二百二十六章 絕密信件第三百六十六章 納徵請期第三百一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兵臨泉州(上)第二百八十一章 首戰告捷第九百五十三章 大軍入蜀第二百七十九章 緊急狀態第一百零七章 甘雨出事第八百三十三章 冰釋前嫌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人之常情第八百三十章 患得患失第三百四十四章 回心轉意
第二百零八章 再進讒言第九百五十章 奇襲劍閣(上)第四百四十八章 劍指沙州第六百二十八章 翁憑婿貴第五百三十八章 收復河西第九百四十七章 螳螂在後第六十二章 粟特奴隸第九十四章 西受降城第六百一十四章 公孫家族第一百一十六章 公孫大娘第三百一十五章 佔山爲王第五百一十四章 罌花凋謝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玉璽初現第七百零五章 攻佔王城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洛陽異動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消除籌碼第七百九十三章 合理解釋第一百六十七章 鎖死勝局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連夜清剿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新的線索第五百八十九章 再啓李晟第四百零九章 新軍氣象第九百八十五章 福兮禍兮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心有不平第八百一十一章 相位之機第七百九十五章 被迫妥協第七十二章 人情難挽第九百五十一章 奇襲劍閣(下)第六十九章 痛失良才第一百八十一章 夜襲敵營第六百六十一章 關內攻勢(下)第九十二章 陰山遇狼第四十五章 真人遺言第二十七章 武道大會(七)第四百零一章 搶救病女第四百三十一章 一波三折第六百五十五章 巡視疫情第一百三十九章 抓住要害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越州問稻第七百六十六章 江都風雲第七百八十一章 崔氏態度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山古道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審時度勢第一百四十四章 意外箭信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家有嚴母第九百一十六章 堅城難破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柳暗花明第六百九十三章 視察雲州第六百九十三章 視察雲州第八百三十九章 緊急事件第五百四十一章 再度北伐第五百二十七章 撤軍條件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新羅使者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登門座談第三百五十四章 折道向南第五十七章 綠衫丫鬟第一百九十五章 折中之策第一百二十七章 首次任務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幫械鬥第七百八十八章 世家之憂第五百一十二章 生存之道第九百七十三章 圍城打援(中)第三百四十二章 再見佳人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幕後元兇第六百零四章 內部清洗第六百六十二章 兩線進攻第二百零七章 天子病重第四百六十四章 宣召進京第七百零八章 奴隸贖買第四百七十五章 內務反擊第三百四十七章 夜襲瀘川第四百八十九章 運抵張掖第十九章 重色輕友第五百八十六章 碎葉大戰(下)第三百八十八章 薛勳之憂第一百四十八章 再見天子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大魚上鉤第五十九章 黑市覓刀(上)第八十七章 三十勇士第六百九十五章 北征決定第四百三十二章 有失有得第九百九十章 關鍵一票第四百九十二章 遠方噩耗第一百六十章 可汗進京第六百七十四章 投名之狀第八百三十五章 徹底認慫第八十二章 緊急事件第一千一十五章 蛛絲馬跡第二百二十六章 絕密信件第三百六十六章 納徵請期第三百一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兵臨泉州(上)第二百八十一章 首戰告捷第九百五十三章 大軍入蜀第二百七十九章 緊急狀態第一百零七章 甘雨出事第八百三十三章 冰釋前嫌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人之常情第八百三十章 患得患失第三百四十四章 回心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