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章 師資難覓

爲了解決師資不足的問題,孟郊特地請教了前相國李泌,李泌給他支了一個招,不要總在長安範圍內尋找,眼界放廣一點,可放眼整個天下尋找。

牛鑑忙了大半個月,總算有點眉目了,他把名單交給了孟郊。

孟郊連忙接過名單細看,名單上有三十餘人,有些他已經聘用了,像都水署署令趙治,準備兼任水利學教授,還有司農署署丞楊遜,也將兼任農學教授。

名單中,還有好多都在成都,孟郊用筆鉤了一下,南唐少府監中的治署令李維瑾、織染署令錢鎬,軍器監中的武器署令裴華,司農寺中的上林署令李充,太僕寺中的典牧署令韓惟浩,這些都是從實踐中提拔起來的,精通技術的官員。

下面江南也有一些能人奇士,第一個就是農學中的茶學陸羽和僧皎然。

孟郊匆匆看完了全部名單,這裡面大部分都需要挖過來,他連忙道:“我去找潘長史,和他商量一下該怎麼辦?”

........

長史房內,潘遼反覆看了幾遍名單,沉思片刻問道:“這批官員是怎麼選出來的?”

“啓稟長史,卑職專門成立一個臨時官署,由牛署丞帶着十幾名官員負責挑選,他們從吏部留存的各種考評文書中反覆對比挑選,這批官員首先都是從底層提拔起來,從事本行業至少十五年以上,他們都有實際業績爲支撐,牛署丞他們用了半個月時間才完成這份名單。”

“原來如此!”

潘遼點點頭,表示認可孟郊的挑選原則,他吩咐手下,“請杜司馬和舉薦署程署令過來一趟。”

不多時,司馬杜佑和舉薦署署令程銘快步來到潘遼的官署。

杜佑出任晉王府左司馬,同時兼任吏部司司郎,相當於副相國兼任吏部侍郎,手中掌握着吏部實權,這也是郭宋對他能力的認可。

舉薦署是吏部司下面的一個部門,吏部下面分爲文選、勳封、考課、舉薦四個署,其中舉薦署負責選拔推薦民間官員,但實際上他們還有另一個隱蔽的職責,那就是從其他勢力挖掘優秀人才。

“潘長史找我有事,是不是中午打算請我喝酒?”杜佑笑眯眯走進來問道。

“好!司馬若給面子,中午我請客!”

兩人哈哈一笑,潘遼請二人坐下,把名單遞給了杜佑,“這是孟署令整理出來的一份師資名單,晉王殿下有要求,太學要改爲培養專業人才,但師資力量嚴重不足,所以國子署從各地官員找到了比較合適的人選,這件事杜司馬應該知道吧!”

杜佑點點頭笑道:“我怎麼會不知道呢?我還特地安排人員幫助國子署尋找舊檔案。”

“既然杜司馬知道,那招人這件事就拜託吏部司了。”

杜佑接過名單看了看,笑道:“陸羽居然也上榜了,太學準備開製茶課嗎?”

孟郊欠身道:“回稟司馬,教授製茶實際上是晉王殿下的意思,晉王殿下認爲,茶行業將來推廣會繁榮商業,給官府帶來很大的利益,不亞於酒,所以我們要提前進行人才儲備。”

杜佑點點頭道:“晉王殿下高瞻遠矚,總是能看到十年甚至幾十年之後,這是最讓人敬佩的地方。”

他把名單遞給程銘,“這件事很急,九月份太學就要開課了,還剩兩個多月,你們舉薦署要抓緊時間。”

“卑職明白!”

程銘又問道:“他們的待遇官階怎麼安排?”

他看似在問杜佑,其實是在問潘遼,潘遼畢竟是長史,七品以上五品以下官員都是長史負責任命,交給晉王批准。

杜佑看了看潘遼,“潘長史的意見呢?”

潘遼沉思一下道:“按照他們現在的品階升一級,比如南唐的中署令和下署令是正八品或者從八品官,那我們就一律任命爲正七品太學助教,安排相應的官舍,給三百貫安家費,將來或許還會另有任用。”

杜佑鼓掌笑道:“長史和我想到一起去了,看來中午這頓酒長史賴不掉了。”

潘遼呵呵一笑,“好!等會兒我來找你,今天我們去太白樓小酌。”

.........

太白樓內人聲鼎沸,樓上樓下都坐滿了客人,而三樓的幾間雅室是貴客房,必須有一定身份才能使用。

在三樓的臘梅堂內,杜佑和潘遼相對而坐,一名美嬌娘負責給他們斟酒,杜佑品了品酒笑道:“不知爲什麼,喝習慣了眉壽葡萄酒,對眉壽燒春卻沒有什麼興趣了。”

“那是因爲你不好酒,好酒之人會嫌葡萄酒太淡,一定要喝燒酒才過癮。”

“或許吧!”

潘遼沉吟一下道:“今天聘請師資倒給了我很多啓示,我覺得我們是不是有點太狹隘了,對外面的優秀官員都不太關注,一定要自己人或者自己培養。”

杜佑回頭對酒娘笑道:“你先退下吧!我們自己來,需要時會叫你。”

酒娘都很有眼力,知道客人要談正事,便起身行一禮退下去了。

待酒娘走了,杜佑這才道:“我覺得主要原因是現在的職官制度還不太健全,有點像東宮的官職制度,部司混在一起,這樣的好處就是用人少,緊湊,執行力高,但正因爲架子太小,容納官員就有限了,我們當然要首先考慮舊臣,考慮自己培養的進士,沒有位子給外臣。”

潘遼嘆口氣道:“但晉王殿下對現在的制度很滿意,很難勸說他。”

杜佑搖搖頭,“我知道現在的制度是顏相國策劃的方案,在河西節度府,這樣的制度確實非常適合,而且像白虎堂的設立,把侍中、給事中、判官三者的職權合爲一體,釐清權責,判斷主次,簡直就是神來之筆,令人不得不讚嘆。

但現在我們擁有的地域廣大,人口衆多,州已上百,現有的制度確實有點侷促了,匆促有餘而從容不足,太過於捏成一團,就缺乏一種向外的擴張力。”

“杜司馬應該清楚,有的事情我們不能做,畢竟晉王殿下是承認朝廷的,現在我們已經做到了極限,再向前走半步,就是僭越了,晉王殿下說,這就是顏相國設計這個制度的精要所在,有朝廷之實卻無朝廷之名。”

杜佑將杯中酒一飲而盡道:“或許你說得對,是我考慮得簡單了。”

潘遼給他斟滿一杯酒笑道:“你的有些建議也不錯,等殿下回來後,我們大家坐下來一起商議,想一個好的辦法,怎麼把天下優秀官員爲我們所用。”

杜佑沉吟一下道:“昨天韋渙來找我了。”

潘遼舉在空中的酒杯頓了一下,輕輕嘆口氣,“他不好辦啊!”

“殿下有什麼說法嗎?”

潘遼苦笑一聲道:“殿下想用韋應物。”

韋應物是蘇州刺史,因爲寫詩譏諷閹黨掌權,被宋朝鳳罷免,不久前剛剛回到長安,郭宋對他很欣賞,準備再啓用他,正好南唐刑部尚書韋渙也回來了,郭宋就有點猶豫了,一下子啓用兩個韋氏重臣,會引發其他世家的不滿,郭宋不得不慎重。

“我去和他談吧!殿下想怎麼用韋應物?”

“殿下想用他爲京兆尹,杜文行出任肅政臺關內行臺宣撫使。”

肅政臺並不完全是御史臺那樣職能單一,它其實是吏部監察署、兵部監察署和刑部監察署三者合一。

主要職責是監查官員、軍隊監軍和刑律要案複議,軍政民兼管,權力很大。

最初各地是成立巡查署,去年將肅政臺的各地巡查署和尚書行臺這個空架子合爲一體,改爲肅政臺行臺,巡查使也升級爲宣撫使。

這主要是因爲郭宋撤銷了各地的節度府,沒有了道這一級的官衙,晉王府下面就是州,但道這一級又是客觀存在的,比如河西道、隴右道、朔方道、關內道、關中道、河東道等等。

那麼肅政臺就在道這一級上設一個行臺,行使監察權、監軍權和刑案複審權,這就比較合理了。

這其實就是唐朝的官制,和宋朝的官制相比,還缺了一個重要的轉運司,而唐朝這個權力是給鹽鐵監的,晉王府主要是因爲漕運不太廣泛,主要集中在黃河和汾水,所有轉運權由戶部轉運署管轄,以後會慢慢移交給鹽鐵署。

“好吧!我和韋渙談一談,讓他稍安勿躁!”

潘遼淡淡道:“如果他的要求沒有那麼高,我相信殿下會給他一個安排,可如果他要求太高,我相信殿下同樣也會給他一個安排。”

第一百零二章 初入長安第九百六十七章 閹黨覆滅第六百四十六章 兵臨上黨第五百八十七章 舊緣新續第六百八十六章 失手被抓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證據確鑿第七百七十七章 撤離巴蜀(上)第六百九十九章 暴露身份第五百八十七章 舊緣新續第六百三十三章 李泌入世第三百四十三章 蜀亂又起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班師回京第七百三十一章 直言不諱第四百零六章 將軍抉擇第二百九十三章 五月進京第四百零六章 將軍抉擇第七百二十二章 重回長安(下)第一百五十八章 身份問題第九百五十六章 遭遇之戰第四百七十四章 旁觀者清第八百八十三章 出乎意料第九百六十二章 提前出發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喘息之機第八百七十三章 進士擇官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洛陽佈局(上)第九百一十三章 三家獵魏第一百三十二章 相國元載第二百三十章 不妙之訊第一百一十九章 獵與被獵第二十一章 武道大會(一)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解決之道第二百八十章 意外情報第一百四十章 押運重任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再度求和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泉州之行(上)第三百二十九章 碼頭懲戒第四百九十二章 遠方噩耗第一百三十五章 情報掮客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異國斥候第七百三十三章 徹底清算第八十三章 兩難選擇第四十五章 真人遺言第八百七十一章 河北談判(上)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發動羣衆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朱滔之死第四百八十九章 運抵張掖第四百四十九章 料敵在先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必道歉第二百一十五章 趙府壽宴(四)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班師回京第六十一章 黑市覓刀(下)第七百二十三章 奪取商州第一百五十五章 霸王之戟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阻止風險第九十四章 西受降城第二百八十章 意外情報第九百四十四章 關鍵人物第九百九十二章 連夜逃亡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晉軍之使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常州勸位(上)第七百八十七章 輕騎夜襲第八百七十六章 嚴厲警告第六百零四章 內部清洗第六百九十四章 白登述史第七百零六章 內部摻沙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東市名店第八百一十三章 家有貴客第二百二十四章 巡哨旅帥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連夜行動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攏翠之屋第五百八十章 夜襲葛胡第五百八十四章 碎葉大戰(上)第三百一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一百七十三章 各奔前程第三百八十三章 迎娶之日第四百四十七章 出兵之爭第三百六十七章 聖臨軍營第九百二十六章 奔襲黎陽(上)第四百四十八章 劍指沙州第九百一十二章 夜奪安陽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泉州大案(上)第七百九十一章 把話挑明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兵入洛陽第八百九十九章 假戲成真第七百八十一章 崔氏態度第一千零六十章 白水圍剿第二百一十五章 趙府壽宴(四)第一百九十六章 行蹤暴露第六百八十一章 貞元新年第四百八十六章 藩鎮作亂第八十七章 三十勇士第二百零五章 人狼之戰第六百九十三章 視察雲州第三百四十二章 再見佳人第一千零四十章 抽絲剝繭第六百一十五章 延州火油第九百零七章 除夕家祭第九百五十五章 除弊革新第一百四十一章 水賊張燕第四百五十二章 韓滉罷相
第一百零二章 初入長安第九百六十七章 閹黨覆滅第六百四十六章 兵臨上黨第五百八十七章 舊緣新續第六百八十六章 失手被抓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證據確鑿第七百七十七章 撤離巴蜀(上)第六百九十九章 暴露身份第五百八十七章 舊緣新續第六百三十三章 李泌入世第三百四十三章 蜀亂又起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班師回京第七百三十一章 直言不諱第四百零六章 將軍抉擇第二百九十三章 五月進京第四百零六章 將軍抉擇第七百二十二章 重回長安(下)第一百五十八章 身份問題第九百五十六章 遭遇之戰第四百七十四章 旁觀者清第八百八十三章 出乎意料第九百六十二章 提前出發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喘息之機第八百七十三章 進士擇官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洛陽佈局(上)第九百一十三章 三家獵魏第一百三十二章 相國元載第二百三十章 不妙之訊第一百一十九章 獵與被獵第二十一章 武道大會(一)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解決之道第二百八十章 意外情報第一百四十章 押運重任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再度求和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泉州之行(上)第三百二十九章 碼頭懲戒第四百九十二章 遠方噩耗第一百三十五章 情報掮客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異國斥候第七百三十三章 徹底清算第八十三章 兩難選擇第四十五章 真人遺言第八百七十一章 河北談判(上)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發動羣衆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朱滔之死第四百八十九章 運抵張掖第四百四十九章 料敵在先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必道歉第二百一十五章 趙府壽宴(四)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班師回京第六十一章 黑市覓刀(下)第七百二十三章 奪取商州第一百五十五章 霸王之戟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阻止風險第九十四章 西受降城第二百八十章 意外情報第九百四十四章 關鍵人物第九百九十二章 連夜逃亡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晉軍之使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常州勸位(上)第七百八十七章 輕騎夜襲第八百七十六章 嚴厲警告第六百零四章 內部清洗第六百九十四章 白登述史第七百零六章 內部摻沙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東市名店第八百一十三章 家有貴客第二百二十四章 巡哨旅帥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連夜行動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攏翠之屋第五百八十章 夜襲葛胡第五百八十四章 碎葉大戰(上)第三百一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一百七十三章 各奔前程第三百八十三章 迎娶之日第四百四十七章 出兵之爭第三百六十七章 聖臨軍營第九百二十六章 奔襲黎陽(上)第四百四十八章 劍指沙州第九百一十二章 夜奪安陽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泉州大案(上)第七百九十一章 把話挑明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兵入洛陽第八百九十九章 假戲成真第七百八十一章 崔氏態度第一千零六十章 白水圍剿第二百一十五章 趙府壽宴(四)第一百九十六章 行蹤暴露第六百八十一章 貞元新年第四百八十六章 藩鎮作亂第八十七章 三十勇士第二百零五章 人狼之戰第六百九十三章 視察雲州第三百四十二章 再見佳人第一千零四十章 抽絲剝繭第六百一十五章 延州火油第九百零七章 除夕家祭第九百五十五章 除弊革新第一百四十一章 水賊張燕第四百五十二章 韓滉罷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