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懷光摘桃

薛延陀人在不同的時間點卻犯下了同樣的錯誤,在前年,他們以爲豐州沒有守軍,想搶掠豐州的人口和財物,沒想到豐州卻多了六千軍隊,讓一萬五千大軍葬身異鄉,這就是情報失衡帶來的惡果。

時隔一年多,當薛延陀準備以兩萬兩千人全殲豐州的六千士兵時,他們還是吞下了情報失衡的惡果,他們不知道,豐州唐軍在短短几個月內,軍隊從六千猛增到一萬七千人,此時就算傷亡了兩千餘人,依舊還有一萬五千生力軍。

唐軍的軍隊人數超過薛延陀人,無論裝備、士氣還是體力,唐軍也都大大強於對方,所有唐軍張弓搭箭,舉起軍弩,就等主帥下令射擊。

郭宋注視着源源不斷地薛延陀士兵下了外城,越來越多,他們在外城下集結,一部分士兵奔去搬走頂住城門的大石,唐軍用了一百多塊單重達幾千斤的大石堵住了東西兩座外城門。

這時,已經有超過八千薛延陀士兵從城頭下來,郭宋見時機已成熟,冷冷下令道:“射擊!”

‘梆!梆!梆!’一連串清脆的梆子聲敲響。

城頭上一萬五千士兵同時向城下的敵軍射擊,萬箭齊發,密集如暴風驟雨,城下士兵措不及防,頓時一片片被射倒,去搬運堵城門石塊的士兵是打擊重點,一千多士兵幾乎全軍覆滅。

一輪箭便射殺了兩千五百餘人,這時,薛蠻頭才發現對面城頭出現了密密麻麻的唐軍士兵,遠遠超過了萬人,他頓時大吃一驚,誰說唐軍只有六千人?

薛蠻頭立刻意識到他們犯下了大錯,搞不好他們這支軍隊就會交代在豐州。

“撤軍!撤軍!”

薛蠻頭聲嘶力竭大喊,他卻不知道,對方將內外城之間的距離只相隔一百二十步,就是爲了最大限度發揮唐軍弓弩的威力。

郭宋已在一百二十步外鎖定了頭戴金盔,被無數人簇擁的敵軍主帥。

他不知那就是薛延陀可汗,就像薛蠻頭不知他就是唐軍主帥一樣,但郭宋卻知道他是薛延陀主帥,站在金狼頭旗下,唯一頭戴金盔者,不可能是百夫長或者千夫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郭宋的弓箭對準了薛蠻頭。

就在薛蠻頭轉身要離去之時,郭宋的箭閃電般射至,在一片混亂之中,薛蠻頭根本沒有防備,他忽然感到脖子一陣劇烈疼痛,劇烈的疼痛令他失聲慘叫起來,還沒有等他反應發生了什麼事,便眼前一黑,一頭栽倒在地,衆人這才發現,他可汗被一支箭射穿了脖子。

“可汗!可汗!”親兵和大將們失聲大喊,

薛延陀士兵在拼命的攀爬梯子上城,這時,唐軍的第二輪箭雨射來,就儼如秋風橫掃落葉一樣,梯子上的薛延陀士兵紛紛中箭從梯子上摔落,緊接着第三輪、第四輪、第五輪、第六輪、第七輪、第八輪........

當八輪箭射完後,外城頭以及城內已經看不見一個站起身的薛延陀士兵,十二萬支箭射出,薛延陀士兵倒下了超過八千人。

唐軍士兵一片歡呼,郭宋下達了命令,“開啓城門,騎兵殺出!”

內城門開啓,士兵們搬開堵門的大石,外城門也吱吱嘎嘎開啓,一萬唐軍騎兵風馳電掣般從內城衝出,向城外的數千薛延陀軍隊追殺而去。

三千名唐軍開始清理戰場,中箭未死的傷兵都被無情刺殺,整整一天,僅僅死在攻城上的薛延陀軍隊便達一萬三千人,可汗薛蠻頭重傷,陷入昏迷之中,生死未卜。

薛延陀軍隊士氣完全崩潰了,這是遊牧民族的特點,他們本身是牧民,性格有點悍勇好鬥,但畢竟不是專業士兵,一旦失敗,他們士氣就會迅速崩潰,每個人都只想趕緊逃回家園,再沒有了抵抗之心。

薛延陀軍隊被唐軍一路追殺,又丟下了兩千餘具屍體........

九原城載歌載舞的***慶在天亮時終於結束了,清晨,數萬軍民在郭宋的帶領下,爲一千五百名陣亡將士舉行隆重追思禮,一千五百具棺材將他們收斂,然後將他們送回故鄉安葬。

郭宋令人將他們的名字一一刻在一座巨大的石碑上,然後安放在九原縣的豐州忠烈祠內。

在大唐,將士陣亡已是家常便飯,但得到豐州這樣殊榮的,卻極少,這既是爲了追思逝者,也是爲了安撫現有的將士,戰死的將士,除了會得到朝廷的正常撫卹外,豐州官府一次性給予陣亡家人兩頃土地的補償。

追思會後,幾名斥候騎兵給九原城送來了最新的消息。

李季快步走進了軍衙大門,來到郭宋官房,見郭宋正站在一張地圖前沉思,他輕輕咳嗽兩聲,郭宋擡起頭,見是李季,便笑問道:“是不是帶來了最近的情報?”

李季走進房間道:“剛剛得到最新消息,薛延陀殘軍在過淺水灘時遭遇一萬五千朔方騎兵的圍殲,幾乎全軍覆滅,我們的追擊騎兵抓到十幾名逃回的薛延陀人,裡面有一名萬夫長,他說他們可汗在下城時就嚥氣了,但朔方軍卻割走人頭,說是他們殺死了薛延陀可汗,使君,李懷光顯然是來搶我們功勞的。”

李季一臉不滿,但郭宋似乎並沒有太關注此事,他負手在房間裡來回踱步,忽然回頭對李季道:“你覺得這是不是一個徹底剿滅薛延陀的機會?”

李季一怔,他低頭沉思一下,點點頭,“誠如使君所言,確實是一次千載難逢的良機!”

郭宋笑道:“我一直在考慮這件事,不管李懷光是不是爲了搶功,但他畢竟出兵全殲了殘部,對我們豐州有好處,我希望能與他合作,一起出兵剿滅薛延陀部!”

“他願意嗎?”李季有點不相信地問道。

郭宋淡淡一笑,“就算是我們單獨出兵,也能剿滅薛延陀,我想這種大好的機會他不會拱手讓給我們,他畢竟是朔方節度使,我可以答應由他主導,我率軍協從。”

李季嘆息一聲,“使君太大度了!”

郭宋卻搖搖頭道:“將士的功勞我不會讓步,一定會全力爭取,至於我個人的功勞,並不重要,我只希望豐州能長治久安,只要能實現這個目標,我讓點步算不上什麼?”

李季默默點頭,隨即表態道:“無論如何,我都會全力支持使君!”

.........

李懷光效仿段秀實,他率領一萬五千騎兵埋伏在淺水灘兩岸,待對方過河到一半時,南北同時出擊,將岸上的士兵斬盡殺絕,河中的士兵投降後,他卻下令殺俘,除了一名萬夫長帶領數十人拼死突圍外,其餘數千人全部死在李懷光手中。

李懷光還意外得到了薛延陀可汗薛蠻頭的屍體,他立刻斬掉首級,派人送去長安請功,冒稱是自己所殺。

這時,郭宋派斥候送來了一封信,建議雙方聯手,趁這個機會徹底剿滅薛延陀部,李懷光有點動心了。

大帳內,李懷光負手走了幾步,便問隨軍幕僚韓瑜道:“韓先生,這事你怎麼看?”

韓瑜已經看出李懷光動心,他沉思片刻道:“卑職可以把利弊都擺出來,使君自己決定。”

“你說!”

韓瑜微微欠身道:“首先是明擺着的好處,薛延陀可汗已死,內部一盤散沙,加上主力基本上已被全殲,兩萬唐軍足以橫掃整個薛延陀部,只要滅了薛延陀部,使君封王則指日可待。”

“然後呢?說說不利之處。”

“不利之處是使君和郭宋聯手,必然會讓常相國不滿,可如果我們單獨去對付薛延陀,恐怕會遭到薛延陀的強烈反抗,從而損失慘重,簡而言之,這件事可能會讓常相國不太高興。”

李懷光負手來回踱步,低頭沉思考慮,他就是抱了常袞大腿,才得以出任朔方節度使,在這個節骨眼上,最好不要得罪常袞,但封王是多年的渴盼,他絕不會放過眼前這個機會。

況且還有一個他難以啓齒的原因,他要獨佔掃滅薛延陀的功勞,不希望郭宋與他分享。

李懷光忽然問道:“你剛纔說,兩萬唐軍就能橫掃薛延陀部?”

韓瑜連忙道:“卑職只是估計,並不敢肯定。”

李懷光卻下定了決心,“郭宋最多也只能出騎兵一萬,影響並不大,我朔方軍有兩萬五千人,我用兩萬人去攻滅薛延陀,足以橫掃金山,我決定了,不需要豐州相助,我自己出兵即可。”

韓瑜勸道:“最好再請示一下常相國,用飛鴿傳信,我們準備好出發時,他的鴿信也該到了,不影響我們出兵。”

李懷光點點頭,“你說得有道理,我現在就請示常相國!”

李懷光隨即拒絕了郭宋一起出兵薛延陀的建議,他表示,豐州軍守土職責重大,不宜擅離,朔方軍就則足以掃滅薛延陀部。

........

第八百五十九章 易州急信第三百七十五章 上元前夕(下)第九百八十九章 再次選相第二百四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五百九十六章 棉花節日第二百五十六章 書香門第第五百七十五章 二月西征第八百二十五章 漢中事件(中)第一百二十一章 兩個條件第十五章 家有外甥第九百六十二章 提前出發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達成共識(上)第八十一章 城郊打獵第四章 山中有秘第四百八十八章 曉以利害第七百九十八章 闖關過卡第二百五十六章 書香門第第五百三十七章 沙州之戰(下)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驚現疫病第八百三十六章 江南子弟第四百一十二章 再建新軍第十九章 重色輕友第二百五十八章 討價還價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稍晚一步第四百零四章 抵達甘州第五百三十章 休而不退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貨幣之爭(下)第五百八十八章 突圍之戰第五百二十六章 搶麥之戰(下)第二百九十六章 討要說法第八百一十九章 盜賊事件第二百三十三章 有緣再見第三百零八章 低級報復第六百三十章 淮西變天第七百九十九章 援軍抵達第八百七十八章 上門告狀第四百四十五章 雪原行軍第三百七十七章 魚龍燈會(中)第一百三十四章 高郵夜驚第七百一十七章 枕戈待擊第一百四十三章 股掌之間第九百四十二章 碎葉失陷第八百零五章 全家出遊第八十四章 一個交易第六百五十四章 東遷太原(下)第二百三十八章 靈州上任第九百二十三章 搜尋敵酋第五百三十六章 沙州之戰(中)第六百八十三章 緊急議事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權暗鬥第七百九十六章 從容謀劃第六百七十五章 扼住路頸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應試之舉第八百零二章 懷柔手腕第九百三十八章 分化打壓第八百四十二章 千里追蹤(下)第九百五十六章 遭遇之戰第四百八十章 財富撤離第三百五十二章 崔府壽宴(中)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斬草除根第二百四十六章 孤注一擲第八百七十七章 碎葉染痾第八百六十二章 進入幽州第六百二十一章 會獵太原第三百五十四章 折道向南第九百二十八章 謀劃南撤第三百五十六章 江夏買僕第一百五十章 樑武受傷第四百六十六章 退閣者死第三百五十六章 江夏買僕第四百六十四章 宣召進京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泉州小憩第六百二十四章 分崩離析第六百五十五章 巡視疫情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視察藍田第六百五十四章 東遷太原(下)第二百三十一章 又見薛濤第三百八十七章 新婿回門第九百八十七章 改行履新第三百三十九章 出獵遇險第八百九十二章 緊張籌建第三百四十七章 夜襲瀘川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新羅學生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集結登州第七百六十九章 隴右急信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連夜行動第二百零九章 老薑彌辣第七百六十六章 江都風雲第九十一章 突生變故第四百四十三章 大喜臨門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漢中山莊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豆盧廣原第五百四十二章 再走古道第七百一十六章 冬狩提前第六百四十七章 橫掃河東第三百五十二章 崔府壽宴(中)第一百四十五章 強勢談判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蕭關滅蝗第六十六章 當街發威第四十一章 軍機泄露
第八百五十九章 易州急信第三百七十五章 上元前夕(下)第九百八十九章 再次選相第二百四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五百九十六章 棉花節日第二百五十六章 書香門第第五百七十五章 二月西征第八百二十五章 漢中事件(中)第一百二十一章 兩個條件第十五章 家有外甥第九百六十二章 提前出發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達成共識(上)第八十一章 城郊打獵第四章 山中有秘第四百八十八章 曉以利害第七百九十八章 闖關過卡第二百五十六章 書香門第第五百三十七章 沙州之戰(下)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驚現疫病第八百三十六章 江南子弟第四百一十二章 再建新軍第十九章 重色輕友第二百五十八章 討價還價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稍晚一步第四百零四章 抵達甘州第五百三十章 休而不退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貨幣之爭(下)第五百八十八章 突圍之戰第五百二十六章 搶麥之戰(下)第二百九十六章 討要說法第八百一十九章 盜賊事件第二百三十三章 有緣再見第三百零八章 低級報復第六百三十章 淮西變天第七百九十九章 援軍抵達第八百七十八章 上門告狀第四百四十五章 雪原行軍第三百七十七章 魚龍燈會(中)第一百三十四章 高郵夜驚第七百一十七章 枕戈待擊第一百四十三章 股掌之間第九百四十二章 碎葉失陷第八百零五章 全家出遊第八十四章 一個交易第六百五十四章 東遷太原(下)第二百三十八章 靈州上任第九百二十三章 搜尋敵酋第五百三十六章 沙州之戰(中)第六百八十三章 緊急議事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權暗鬥第七百九十六章 從容謀劃第六百七十五章 扼住路頸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應試之舉第八百零二章 懷柔手腕第九百三十八章 分化打壓第八百四十二章 千里追蹤(下)第九百五十六章 遭遇之戰第四百八十章 財富撤離第三百五十二章 崔府壽宴(中)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斬草除根第二百四十六章 孤注一擲第八百七十七章 碎葉染痾第八百六十二章 進入幽州第六百二十一章 會獵太原第三百五十四章 折道向南第九百二十八章 謀劃南撤第三百五十六章 江夏買僕第一百五十章 樑武受傷第四百六十六章 退閣者死第三百五十六章 江夏買僕第四百六十四章 宣召進京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泉州小憩第六百二十四章 分崩離析第六百五十五章 巡視疫情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視察藍田第六百五十四章 東遷太原(下)第二百三十一章 又見薛濤第三百八十七章 新婿回門第九百八十七章 改行履新第三百三十九章 出獵遇險第八百九十二章 緊張籌建第三百四十七章 夜襲瀘川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新羅學生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集結登州第七百六十九章 隴右急信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連夜行動第二百零九章 老薑彌辣第七百六十六章 江都風雲第九十一章 突生變故第四百四十三章 大喜臨門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漢中山莊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豆盧廣原第五百四十二章 再走古道第七百一十六章 冬狩提前第六百四十七章 橫掃河東第三百五十二章 崔府壽宴(中)第一百四十五章 強勢談判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蕭關滅蝗第六十六章 當街發威第四十一章 軍機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