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六章 兵臨上黨

河西軍在臨汾匯聚後,留數千人守臨汾,四萬大軍繼續向潞州進發。

河西軍戰馬豐富,能夠保證每個士兵都有一匹戰馬,即使不是騎兵,也能保證用作腳力。

這四萬河西大軍中有三萬軍隊是騎兵,另外還有兩千名重甲步兵、兩千名刀盾兵以及六千弓弩軍。

他們雖然是從臨汾縣過來,但輜重糧草卻是由霍邑縣提供。

三天後,四萬大軍抵達了濁漳水西岸,上黨縣便位於濁漳水東岸,遠遠地可以看見城池輪廓。

河西軍僅用一夜的時間便搭起了浮橋,大軍過了濁漳水,在上黨縣北部紮下了大營。

上黨縣位於一個巨大的盆地內,四周都是高山,盆地內農田交錯,地勢平坦,正好有一片曠野,可以擺開戰場。

河西軍剛剛駐紮下來,一名騎兵便疾奔而來,向河西軍大營內射了一封箭信,有士兵將信呈給了郭宋。

郭宋展開信,是李懷光的親筆信,上面只有一句話,‘三天後在城北曠野決戰’。

郭宋搖搖頭,把信遞給姚錦,“很有意思,李懷光居然要和我們在野外決戰了?”

姚錦微微笑道:“卑職猜測,對方很可能知道了我們的鐵火雷,知道守不住城,索性決一死戰。”

郭宋又問旁邊的行軍司馬賈慶隆道:“賈司馬怎麼看?”

賈司馬沉思片刻道:“我覺得他們知道鐵火雷的可能性不大,大型鐵火雷我們只是對回紇人使用了,他們沒有理由知道。”

姚錦冷冷道:“你們忘了是怎麼攻下晉陽宮嗎?”

郭宋頓時醒悟,他們在攻打晉陽宮時,確實運用了大型鐵火雷,李懷光極有可能是知道了,否則還真沒有理由解釋,有高大堅固的城池不守,而是要和擁有騎兵的河西軍打陣地戰。

郭宋點點頭,“不管怎麼說,我們還是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好好和敵軍打這一戰。”

.........

姚錦的猜測沒有錯,李懷光確實知道了河西軍有一種威力極大的攻城武器,能輕易炸開城門,炸燬城牆,一旦對方在夜間炸開城門,他的軍隊不擅長夜戰,也不擅長巷戰,結果必然是慘敗無疑,而打野戰雖然對方有騎兵,但他的軍隊訓練有素,真的激戰起來,並不會吃虧。

考慮良久,李懷光最終決定和河西軍在野外進行較量,時間就定在三天後,如果兵敗,他還可以撤到澤州,可如果守城兵敗,他就全軍覆滅了。

李懷光將韓瑜請到自己官房內,將一隻包裹放在桌上,對韓瑜道:“這裡是五百兩黃金,感謝先生十幾年的輔佐,這算是我的一點心意,先生回鄉吧!”

韓瑜跪下泣道:“王爺對自己一點信心都沒有嗎?”

李懷光嘆口氣道:“關鍵就是我不知道,只能做最壞的打算,假如我還能東山再起,先生再來投靠我也不遲。”

韓瑜無奈,只得磕了三個頭道:“王爺保重,希望我們還有再聚之日!”

“你也保重,去吧!”

韓瑜收下黃金,回去收拾行裝了,他是關中華州人,他便帶着自己妻兒乘坐馬車離開了上黨縣,向南而去。

李懷光隨即又把次子找來,次子叫做李誠,是個讀書人,二十五六七歲,李懷光的長子早逝,次子就是長子了。

他對兒子道:“這場大戰勝負不知,如果我敗了,我就會直接南撤,顧不上你們了,所以你帶着母親和兩個幼弟和小妹先走一步吧!”

李懷光除了次子外,還有兩個幼子和三個年幼的女兒,都是幾個妾所生。

李誠惶恐道:“孩兒能去哪裡?”

李懷光沉思一下道:“狡兔三窟,當年我就在江南常州買了一座莊園,吳管家知道在哪裡,他帶你們去,假如我陣亡,你們就改名換姓,從此隱姓埋名過日子,明白了嗎?”

“孩兒記住了!”

李懷光也有些傷感,對兒子道:“以後弟妹和幾個母親都託付給你了,我給你們準備了足夠的錢財,也不要想入仕,平平安安做個富家翁。”

李誠重重給父親磕了幾個頭,李懷光便讓親兵帶他下去了。

他負手走到窗前,望着遠處天空自言自語道:“我是晉王,你也是晉王,兩個晉王只能留下一個,就讓我們好好較量吧!我李懷光寧可玉碎,絕不瓦全。”

.........

三天後,兩支軍隊終於在上黨城北部的曠野裡相遇,烏雲低垂,冷風席捲原野,兩支軍隊相距兩裡,盔明甲亮,殺氣騰騰。

晉軍以長矛步兵爲主,一半以上的步兵都穿皮甲,但其中一萬士兵身着鐵鱗甲,這是李懷光的核心之軍,是精銳中的精銳,戰鬥裡十分強悍,這也是李懷光敢於和河西軍野外決戰的底氣。

另外五千軍隊裝備稍微弱一點,但戰鬥力卻不弱,就連八千民團軍也士氣高昂,表現出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氣勢。

兩萬三千軍隊呈一主兩翼列陣,中軍是五千最精銳的士兵,包括三千騎兵,嚴密護衛着李懷光,兩翼各有九千軍隊,他們是此次出戰的主力。

而河西軍同時壓上了全部四萬大軍,左右兩翼各有一萬五千騎兵,由中郎將裴信和安泰玄統率,中軍則是一萬步兵,包括兩千重甲步兵、三千長矛軍和五千刀盾軍,由指揮使姚錦統率。

原本的弓弩軍轉化爲刀盾軍,對方沒有騎兵,不需要像應對遊牧騎兵那樣準備大量弓弩軍。

郭宋作爲全軍主帥,他負責審時度勢,調兵遣將。

這時,姚錦低聲對郭宋道:“使君,東面的敵軍應該就是他們的民團軍!”

昨晚郭宋和衆將分析敵情之時,都一致認爲,這次敵軍的弱點就在於他的民團士兵,都是剛剛招募的農民,沒有經歷戰爭的殘酷,很容易被嚇破膽子,攻擊民團士兵就成爲他們致勝的關鍵。

郭宋微微笑道:“何以見得?”

“卑職憑感覺,東面的敵軍殺氣明顯比較弱。”

郭宋點點頭道:“我和你的看法是一樣,不過我是是觀察細節,他們隊伍雖然整齊,卻略顯拘束,一動不動,連手執兵器的姿態都沒有改變過,這就是新兵的特點,其次裝備比較弱,幾乎全部是皮甲,不像西面的軍隊,一半皮甲一半鱗甲。”

“使君說得對,確實是新兵的特點。”

郭宋隨即對親兵道:“去通知裴將軍,要求他用分割戰術進攻東路敵軍!”

“遵令!”

親兵飛奔去了。

騎兵戰術中的分割戰術比較適用於軍心不夠穩定,經驗不足的敵軍士兵,尤其適用於對付新兵,新兵大多依靠集體的力量作戰,一旦分割,失去心理上的依靠,往往軍心會崩潰。

這時,對方陣營內吹響了號角聲,郭宋也高聲令道:“吹響號角,兩翼出擊!”

‘嗚——’

河西軍吹響了號角聲,裴信揮刀大喊:“殺啊!”

“殺啊——”

左路一萬五千騎兵率先殺出,緊接着右路安泰玄也率領一萬五千騎兵殺出。

在陣陣戰鼓聲中,一萬中軍卻不緊不慢,一步步向敵軍大陣殺去。

李懷光拔出刀大喊道:“勝敗在此一舉,長矛方陣頂住敵軍!”

“殺啊——”

兩萬三千晉軍也爆發出震天動地的吶喊聲,他們迅速列陣,左右兩翼擺出了長矛大陣,迎戰對方騎兵。

河西軍騎兵專門訓練過對付敵軍長矛大陣的戰術,他們並沒有硬撞,而是迅速分成十五支隊伍,每支隊伍千人,一部分騎兵在疾奔中向對方士兵集中射箭。

這就是爲什麼要用重甲步兵來對付騎兵的緣故,強大的騎射會讓步兵的陣型容易被撕裂,出現漏洞,只有重甲步兵不畏騎射,才能始終保持着鐵餅一塊。

中箭士兵紛紛慘叫倒地,士兵中箭受傷使長矛大陣迅速出現了缺口,來不及補缺,另一部分騎兵如狼一般抓住了一瞬而過的機會,直接催馬殺進了缺口之中。

晉軍的長矛大陣被河西軍鋒利的戰刀切開了無數道口子,原本鐵板一塊的長矛大陣變得破碎起來。

第五百一十八章 半渡而擊第二百五十章 視察廢城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嶺南風雲(上)第五十二章 靈州城外第八百五十九章 易州急信第五百八十三章 圍魏救趙第九百八十三章 道宮擴建第一千零二十章 計中之計第七百二十七章 獨孤之擇第九百六十四章 全面被動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祭禮之戰第六百一十二章 陌刀擴軍第十四章 誤入密洞第三百三十三章 元宵私心第一百九十九章 陷入包圍第四百八十三章 及時提醒第四百五十二章 韓滉罷相第六百章 党項野心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布棋落子(六)第八百七十八章 上門告狀第四百七十五章 內務反擊第二百一十六章 趙府壽宴(五)第八百六十八章 攻佔幽州第六百八十九章 威逼出兵第二十一章 武道大會(一)第二百八十三章 兵臨城下第八百七十一章 河北談判(上)第七百四十章 困獸之鬥(下)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漢中山莊第一百八十九章 夜襲糧軍第九百一十五章 百萬難民第五百五十八章 研製不易第一百八十二章 抵達龜茲第五百七十七章 沙州夜訪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當街殺人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忍無可忍第七百零七章 勇追窮寇第七百八十八章 世家之憂第六百五十章 深宮驚變(上)第五百三十章 休而不退第二百一十章 高陵報喪第八百二十一章 出人意料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新羅使者第八百二十四章 漢中事件(上)第七百三十六章 爲我所用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海州之甕第六十四章 高氏之弓第四百三十二章 有失有得第九百八十二章 錦城家訪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新羅使者第九百九十七章 小董爲餌第九百一十三章 三家獵魏第四百零六章 將軍抉擇第一千零七章 釜底抽薪第二十九章 武道大會(九)第八百六十一章 夜襲信都第五百二十二章 解救唐民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布棋落子(六)第七百七十四章 視察鹽州第一百三十六章 形勢嚴峻第二百九十二章 夜訪韓相第七百五十七章 周家君玉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巡視琉球(下)第一千一十四章 注目東南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新相人選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雙管齊下第八百二十九章 冰湖事件第二百九十九章 曲江小遊(上)第七百零一章 渾河之戰第一百五十九章 半日浮閒第三百九十章 視察莊園(下)第二十一章 武道大會(一)第二十七章 武道大會(七)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營州消息第二百九十五章 善意提醒第五百八十章 夜襲葛胡第八十九章 夜探敵營第三百四十四章 回心轉意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稽私風暴(下)第三百八十八章 薛勳之憂第七百二十七章 獨孤之擇第五十八章 樑家兵庫第一百四十五章 強勢談判第二百三十六章 殺人滅口第三百七十五章 上元前夕(下)第七百六十四章 居者有屋第三百一十二章 借道伏牛第九百九十一章 朝堂激鬥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宋城瘟禍第七百四十七章 淮北無魚第五百一十二章 生存之道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合縱連橫(上)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成人之美第四百六十七章 幕後老狐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宋城瘟禍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鎮軍營第二十一章 武道大會(一)第六百章 党項野心第六百一十二章 陌刀擴軍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風險太大
第五百一十八章 半渡而擊第二百五十章 視察廢城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嶺南風雲(上)第五十二章 靈州城外第八百五十九章 易州急信第五百八十三章 圍魏救趙第九百八十三章 道宮擴建第一千零二十章 計中之計第七百二十七章 獨孤之擇第九百六十四章 全面被動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祭禮之戰第六百一十二章 陌刀擴軍第十四章 誤入密洞第三百三十三章 元宵私心第一百九十九章 陷入包圍第四百八十三章 及時提醒第四百五十二章 韓滉罷相第六百章 党項野心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布棋落子(六)第八百七十八章 上門告狀第四百七十五章 內務反擊第二百一十六章 趙府壽宴(五)第八百六十八章 攻佔幽州第六百八十九章 威逼出兵第二十一章 武道大會(一)第二百八十三章 兵臨城下第八百七十一章 河北談判(上)第七百四十章 困獸之鬥(下)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漢中山莊第一百八十九章 夜襲糧軍第九百一十五章 百萬難民第五百五十八章 研製不易第一百八十二章 抵達龜茲第五百七十七章 沙州夜訪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當街殺人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忍無可忍第七百零七章 勇追窮寇第七百八十八章 世家之憂第六百五十章 深宮驚變(上)第五百三十章 休而不退第二百一十章 高陵報喪第八百二十一章 出人意料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新羅使者第八百二十四章 漢中事件(上)第七百三十六章 爲我所用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海州之甕第六十四章 高氏之弓第四百三十二章 有失有得第九百八十二章 錦城家訪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新羅使者第九百九十七章 小董爲餌第九百一十三章 三家獵魏第四百零六章 將軍抉擇第一千零七章 釜底抽薪第二十九章 武道大會(九)第八百六十一章 夜襲信都第五百二十二章 解救唐民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布棋落子(六)第七百七十四章 視察鹽州第一百三十六章 形勢嚴峻第二百九十二章 夜訪韓相第七百五十七章 周家君玉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巡視琉球(下)第一千一十四章 注目東南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新相人選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雙管齊下第八百二十九章 冰湖事件第二百九十九章 曲江小遊(上)第七百零一章 渾河之戰第一百五十九章 半日浮閒第三百九十章 視察莊園(下)第二十一章 武道大會(一)第二十七章 武道大會(七)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營州消息第二百九十五章 善意提醒第五百八十章 夜襲葛胡第八十九章 夜探敵營第三百四十四章 回心轉意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稽私風暴(下)第三百八十八章 薛勳之憂第七百二十七章 獨孤之擇第五十八章 樑家兵庫第一百四十五章 強勢談判第二百三十六章 殺人滅口第三百七十五章 上元前夕(下)第七百六十四章 居者有屋第三百一十二章 借道伏牛第九百九十一章 朝堂激鬥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宋城瘟禍第七百四十七章 淮北無魚第五百一十二章 生存之道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合縱連橫(上)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成人之美第四百六十七章 幕後老狐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宋城瘟禍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鎮軍營第二十一章 武道大會(一)第六百章 党項野心第六百一十二章 陌刀擴軍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風險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