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章 休而不退

長安,一場不期而至的大雪在城內紛紛揚揚落下,整個長安城籠罩在鵝毛般的瑞雪之中。

前不久長安城內發生了一件大事,太尉朱泚在朱雀大街上遇刺,三支毒箭從車窗射入馬車,一名貼身女護衛和一名煎茶童子被射殺,朱泚卻僥倖逃過一劫。

朱泚震怒之下,下令滿城搜查,卻一無所獲。

他當然知道是誰下令刺殺自己,除了成都的李適外,不會有別人,他們在戰場上無法取得勝利,便採用這麼卑劣的手段,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先帝李豫就特喜歡用刺殺的手段,他兒子也是一樣。

不過這兩天,朱泚有點顧不上成都了,他得到一個緊急快報,崤關守將王孝闐決定投降長安。

這可是個極爲重要的事件,一旦王孝闐投降自己,他們的防線就要向東推進三百餘里,下一步就是奪取東都洛陽。

興慶宮內,朱泚召集心腹大臣商議此事,源休道:“王孝闐是鄧州人,但他的妻兒老母都在長安,估計這是他投降的主要原因。”

張光晟緩緩道:“其實也不盡然,王孝闐是劉晏的侄女婿,劉晏之死是誰下命令,大家都知道李適脫不了干係,王孝闐本來就不太想爲李適賣命,現在李適奪取長安無望,他就想脫離成都,完全在情理之中。”

朱泚又回頭問姚令言道:“他有什麼條件?”

“他想做節度使,封郡王,其次他是投降天子李僅,而不是投降太尉,這是他的兩個條件。”

朱泚呵呵一笑,“投降李僅和投降我有什麼區別,這是死要面子,我可以答應,至於郡王也完全可以,既然他是鄧州人,就封他南陽郡王,再加封他太子少保,左驍衛大將軍,至於節度使,可以封他爲慶寧節度使,坐鎮慶州和寧州。”

朱泚之所以這麼慷慨,主要是王孝闐實際上控制着陝州和虢州,他這一投降,就把極爲重要的兩處戰略之地獻給了朱泚。

這時,源休緩緩道:“其實卑職還有一個想法,可以助太尉成功。”

“源相國請說!”

“卑職知道哥舒曜的軍隊控制着河南府和汝州、鄭州、懷州、虢州和陝州,一個王孝闐投降,就把虢州和陝州獻給了太尉,那麼汝州、鄭州和懷州呢?

如果這幾個州的守將也效仿王孝闐投降長安,哥舒曜的實控兵力就減少到六千人,六千人是守不住河南府,只要太尉從崤關大舉進攻,他必然會放棄河南府南撤回襄陽,太尉就在中原有了立足之地,再南下打通商鄧通道,整個河南府以南就和長安連爲一片了。”

朱泚大喜,他遲疑一下又道:“就怕他們不肯效仿王孝闐。”

源休微微一笑,“沒有多少人願爲李適這種昏君賣命,所謂不肯投降,其實都是價格沒開到位,只要太尉慷慨,他們一定會爲長安效命!”

朱泚一揮手,“他們要女人我給女人,要錢財我給錢財,要官職地位我都答應,我朱泚是做大事之人,那些虛名和身外之物,我有什麼捨不得的。”

..........

成都平原的冬天並不是很寒冷,河水都沒有結冰,空氣中還有一絲溫暖的氣息。

兩浙觀察使韓滉解來了七百萬貫鹽稅和三百萬石糧食,使朝廷的財政一下子寬裕起來,李適下旨給百官加俸祿,在城內修建大量小官宅,同時開始大興土木修建長安宮。

成都府的行宮實在太小了一點,住着憋屈,比起大明宮實在相差十萬八千里,雖然他不可能複製一座大明宮,但至少面積要大一點,有點園林山水,他住着也舒服。

李適不顧很多大臣反對,還是決心修建長安宮,以提醒自己時刻要記住光復長安。

長安宮面積是行宮的兩倍,佔地千畝,北面就緊靠霍仙鳴獻給他的萬畝莊園,這座莊園內森林不少,再逐漸闢爲內苑,打獵的場所也有了。

原來的舊行宮就能改爲朝廷官署了,李適爲自己的想法得意萬分。

此時,李適並不過問朝政,他還在宮內養傷,那一箭傷了他的筋骨,稍微用力,右肩背就疼痛難忍,朝政他交給了皇嗣李誼,由自己兒子出任監國。

但有一個權力李適絕不會放棄,那就是新神策軍軍權,神策軍一共三萬人,由李晟的兩萬軍隊和渾瑊手下的一萬軍隊組成,經歷了神策軍使白志貞的叛逃後,李適已不再相信大將和文臣,他任命心腹宦官霍仙鳴和竇文場爲神策軍中尉,由他們二人掌控軍權,駐軍於北面皇莊禁苑內。

這實際上就是變相剝奪了李晟和渾瑊的軍權,兩人手下都無一兵一卒。

但掌握了神策軍還不夠,李適還要控制兩浙道、山南道和荊南道,這三處都極爲重要。

書房內,剛剛升任樞密使的宦官宋朝鳳對李適道:“兩浙道、山南道和荊南道交給外人絕不可靠,老奴建議陛下任命皇子爲節度使,前往這三地坐鎮,再派得力大臣輔佐他們。”

“韓滉怎麼辦?”李適問道。

韓滉是兩浙觀察使,在兩浙地區民望極高,短短時間內便將兩浙穩定下來,並經營得很好,這次他押送糧食和鹽稅入蜀,功不可沒,李適爲此有點猶豫。

宋朝鳳道:“陛下,並不是只有武將才有割據之心,陛下別忘了陳少遊的所作所爲。”

陳少遊是淮南道節度使,典型的文官,但就在不久前,鹽鐵使包佶彈劾陳少遊縱兵搶掠鹽稅三百萬貫,導致鹽鐵司損失慘重,由於陳少遊手握兩萬軍隊,朝廷又不敢直接將他罷免,唯恐他被逼造反,危及整個江南。

宋朝鳳的提醒讓李適沉默了,他現在確實誰也不敢相信了。

宋朝鳳又建議道:“陛下,韓滉既然來了成都,就不要讓他走了,留在成都爲官就是了。”

沉默良久,李適終於點了點頭。

次日一早,李適頒佈旨意,任命通王李諶、虔王李諒和肅王李詳分別出任兩浙道節度使、山南道節度使和荊南道節度使,同時又任命其弟召王李偲爲嶺南道節度使,同時任命韓滉爲尚書左僕射、吏部尚書、參與政事堂議事。

李適的這份旨意並沒有和監國以及政事堂商議,直接頒發了,在朝廷中一時引起掀然大波,但很快又沉寂下來,監國李誼發表聲明,完全支持父皇的任命,衆人才意識到,其實天子並沒有離開權力中心,他依然牢牢掌握着軍政大權。

黃昏時分,獨孤立秋又來到了薛府,這幾個月兩人走得很近,關係迅速密切起來。

兩人在書房內入座,薛勳給獨孤立秋斟滿一杯酒問道:“我聽說盧杞上書監國,彈劾郭宋擅自擴張管轄地,佔領蘭州,這件事是真的嗎?”

獨孤立秋冷笑一聲道:“事情是真的,但可惜他走錯了方向,被天子臭罵一頓。”

或許覺得自己說得太露骨,獨孤立秋立刻改口道:“郭宋已經被孤立在河西,和朝廷這邊完全割裂開來,他們的生存都得靠自己,就散他想向朝廷請示也辦不到,如果說河西漸漸變成藩鎮,我覺得也是情有可原,至少他沒有像崔寬一樣投降僞朝,這已經是很難能可貴了,賢弟不用再擔心,一切順其自然!”

第七百零八章 奴隸贖買第三百零八章 低級報復第五百零二章 慷慨赴義第七百零七章 勇追窮寇第六百八十四章 特殊利益第三百一十七章 各懷鬼胎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金城兵敗第六百三十二章 馬場秋遊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再度求和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烈火奪城第一千零八十章 動靜之間第一百八十一章 夜襲敵營第八百一十一章 相位之機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朱泚得子第二百五十章 視察廢城第一千二百章 稽私風暴(上)第二百七十七章 新年悄至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星夜兼程第五百二十六章 搶麥之戰(下)第五百三十六章 沙州之戰(中)第三百二十五章 殺人立威第六百四十二章 共同對敵第一百四十八章 再見天子第九百五十四章 積怨已久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敵酋授首第七百八十三章 偷襲河內第五百三十章 休而不退第四百六十四章 宣召進京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消除籌碼第七百二十三章 奪取商州第九百三十八章 分化打壓第三百五十八章 新帝登基第八百九十二章 緊張籌建第七百四十八章 奇襲江都第九百三十八章 分化打壓第三百一十九章 潛入刺殺第八百八十章 局勢撲朔第四百二十二章 粟特鉅商第一百五十章 樑武受傷第六百八十四章 特殊利益第一百七十九章 艱苦跋涉第一百八十四章 春聞警訊第五百六十四章 新人舊婦第八百五十一章 朱滔南下第八百二十六章 漢中事件(下)第二十三章 武道大會(三)第七百六十四章 居者有屋第六百六十四章 勇奪洛關第七章 學武之擇第三百六十六章 納徵請期第三百七十五章 上元前夕(下)第四百三十九章 機緣湊巧第二百四十四章 守城初戰第一百八十章 救援蒲桃第三百六十一章 面見新君第七百章 回紇出兵第九百八十四章 朝房論政第十七章 忽聞噩耗第八百六十九章 安穩民心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布棋落子(五)第五百一十六章 隴右消息第一百七十五章 提前出發第一百零六章 雁過留名第八十三章 兩難選擇第六百零六章 難以應對第九百一十八章 絕望慘敗第三百五十八章 新帝登基第三百七十六章 魚龍燈會(上)第八百四十八章 曉以利害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兵臨泉州(上)第七百二十二章 重回長安(下)第八百六十六章 完善裝備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大魚上鉤第四百四十六章 沙州吐蕃第二百六十章 集思廣益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春日生機第二百零八章 再進讒言第三百三十二章 張雷煩惱第五百一十七章 火藥初鳴第四百八十三章 及時提醒第四百九十章 戰火蔓延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羊頭之計第二百一十七章 不速之客第五百七十六章 遭遇敵探第一百零三章 清虛新觀第三百七十七章 魚龍燈會(中)第九百六十八章 終見太后第二百四十四章 守城初戰第二十八章 武道大會(八)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收之東榆第九百二十章 半路攔截第五百六十六章 循循教導第八百五十九章 易州急信第九百五十一章 奇襲劍閣(下)第五百零四章 面臨選擇第九十八章 滅族之戰(上)第一百八十七章 機會未失第六百六十二章 兩線進攻第六百六十二章 兩線進攻第五百零四章 面臨選擇
第七百零八章 奴隸贖買第三百零八章 低級報復第五百零二章 慷慨赴義第七百零七章 勇追窮寇第六百八十四章 特殊利益第三百一十七章 各懷鬼胎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金城兵敗第六百三十二章 馬場秋遊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再度求和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烈火奪城第一千零八十章 動靜之間第一百八十一章 夜襲敵營第八百一十一章 相位之機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朱泚得子第二百五十章 視察廢城第一千二百章 稽私風暴(上)第二百七十七章 新年悄至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星夜兼程第五百二十六章 搶麥之戰(下)第五百三十六章 沙州之戰(中)第三百二十五章 殺人立威第六百四十二章 共同對敵第一百四十八章 再見天子第九百五十四章 積怨已久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敵酋授首第七百八十三章 偷襲河內第五百三十章 休而不退第四百六十四章 宣召進京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消除籌碼第七百二十三章 奪取商州第九百三十八章 分化打壓第三百五十八章 新帝登基第八百九十二章 緊張籌建第七百四十八章 奇襲江都第九百三十八章 分化打壓第三百一十九章 潛入刺殺第八百八十章 局勢撲朔第四百二十二章 粟特鉅商第一百五十章 樑武受傷第六百八十四章 特殊利益第一百七十九章 艱苦跋涉第一百八十四章 春聞警訊第五百六十四章 新人舊婦第八百五十一章 朱滔南下第八百二十六章 漢中事件(下)第二十三章 武道大會(三)第七百六十四章 居者有屋第六百六十四章 勇奪洛關第七章 學武之擇第三百六十六章 納徵請期第三百七十五章 上元前夕(下)第四百三十九章 機緣湊巧第二百四十四章 守城初戰第一百八十章 救援蒲桃第三百六十一章 面見新君第七百章 回紇出兵第九百八十四章 朝房論政第十七章 忽聞噩耗第八百六十九章 安穩民心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布棋落子(五)第五百一十六章 隴右消息第一百七十五章 提前出發第一百零六章 雁過留名第八十三章 兩難選擇第六百零六章 難以應對第九百一十八章 絕望慘敗第三百五十八章 新帝登基第三百七十六章 魚龍燈會(上)第八百四十八章 曉以利害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兵臨泉州(上)第七百二十二章 重回長安(下)第八百六十六章 完善裝備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大魚上鉤第四百四十六章 沙州吐蕃第二百六十章 集思廣益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春日生機第二百零八章 再進讒言第三百三十二章 張雷煩惱第五百一十七章 火藥初鳴第四百八十三章 及時提醒第四百九十章 戰火蔓延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羊頭之計第二百一十七章 不速之客第五百七十六章 遭遇敵探第一百零三章 清虛新觀第三百七十七章 魚龍燈會(中)第九百六十八章 終見太后第二百四十四章 守城初戰第二十八章 武道大會(八)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收之東榆第九百二十章 半路攔截第五百六十六章 循循教導第八百五十九章 易州急信第九百五十一章 奇襲劍閣(下)第五百零四章 面臨選擇第九十八章 滅族之戰(上)第一百八十七章 機會未失第六百六十二章 兩線進攻第六百六十二章 兩線進攻第五百零四章 面臨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