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夜訪韓相

入夜,長安城關閉城門和坊門鼓聲敲響了,正在外面吃飯或者做客的百姓們紛紛往家裡趕,他們還有點時間,要敲完一百零八記鼓聲後才完全關門。

一輛馬車卻停在相國韓滉的府門前,尚書左僕射顏真卿從馬車裡出來,臺階上,韓滉的長子韓羣已等候多時。

韓羣連忙迎上來行禮道:“家父已在書房等候,特令小侄來迎接世伯。”

顏真卿微微笑道:“這麼晚還來打擾你父親,真的不好意思。”

“哪裡!世叔太客氣了,請隨小侄進府。”

“有勞賢侄了。”

顏真卿跟隨着韓羣進了府門,直接來到中庭韓滉的外書房,韓滉已在院門口迎接顏真卿。

韓滉笑道:“關坊的鼓聲已經敲響了,清臣有沒有攜帶相國牌,沒有的話我可以借給你。”

顏真卿拍拍口袋,“當然帶了,沒帶牌子,我怎麼敢在夜間出門?”

兩人笑着走進書房,分賓主落座,一名侍女給他們上了茶。

顏真卿之所以在關閉坊門時來拜訪韓滉,也主要是想避免一些非議。

但朝中出現的一系列反常情況,又使他不得不來,上個月政事堂連出兩件大事,崔佑甫在教坊飲酒狎妓,讓妓女們扮演宰相議事。

這件事隨即被常袞告發,使天子李豫十分不滿,認爲崔佑甫有失體統,便將他罷相,貶爲河南府少尹,沒過幾天,劉晏在朝會時連續兩次暈倒,他的健康惡化,隨即向天子請辭相國之位。

短短半個月便少了兩名相國,天子李豫也沒有增補相國的想法,政事堂議事不得不暫停,偏偏天子李豫對常袞十分寵幸,這便給右相常袞獨攬大權創造了條件。

顏真卿深感焦慮,便有了今晚來拜訪左相韓滉的決定。

“政事堂議事從唐初以來就有了,高宗後更是成爲慣例,爲什麼現在卻沒有了,讓常右相大權獨攬,我着實不理解。”

韓滉淡淡笑道:“這個問題羣我前幾天專門和太子探討過,太子也向我轉述了聖上的意見,聖上認爲,政事堂議事表決制度變成了相位平等,體現不出右相的權威,這也是常相國不斷向聖上反應的問題,他身爲右相,卻事事被否決,那還要右相做什麼?”

顏真卿哼了一聲,“無非就是彈劾郭宋那件事,他如果沒有私心,又怎麼會被否決?他應該先檢討自己纔對。”

韓滉搖搖頭,“問題是現在聖上支持他,太子也認爲傳統的政事堂議事應該是左右相碰頭,而不是全體相國表決,清臣,你還想不通這裡面的關鍵嗎?”

“韓兄,恕我愚鈍,能否明示?”

韓滉嘆口氣道:“很簡單,如果知政堂議事已經由相國表決通過,那還有聖上什麼事?你沒發現相國表決制度實際上是把聖上架空了嗎?”

顏真卿遲疑一下道:“但相國表決制度最初就是聖上推行的,他怎麼現在又反對了?”

“此一時彼一時罷了,當初是因爲元載大權獨攬,爲了防止再出第二個元載,聖上才提出政事堂表決,但現在的問題是,如果政事堂已經表決通過了,那麼朝會討論又有什麼意義?聖上是批還不是批呢?

實際上,政事堂表決制度不僅威脅到右相的權力,還漸漸威脅到了君權,聖上纔在這件事表現出了曖昧態度,轉而支持常相國的述求。”

顏真卿負手走了幾步,最後他望着屋頂很無奈道:“如果事事都是右相做主,那我們這些普通相國還有什麼存在的必要,朝廷直接設左右相就行了,明天我也辭去相位算了。”

韓滉看出了顏真卿內心的失落,便笑着安慰他道:“聖上不贊成政事堂表決制度,但不代表他反對多相制度,依我看,最終還是會採用多相協商,右相拍板制度,至於清臣兄也不要太擔心,據我所知,聖上打算讓你主管吏部,兼任吏部侍郎。”

顏真卿這下明白了,天子實際上是要恢復實相和虛相制度,左右相是實相,其他相國都是虛相,只是有相國的頭銜,而不再擁有相國的實權,只有聖上召開重要軍國議事時才列席參討,聖上準備任命自己爲吏部侍郎,也算是一種補償吧!

“那朝廷有幾個相國,其實並不重要了,對吧!”

韓滉點點頭,“確實如此,不過我聽說段秀實要加相國頭銜,主管刑部,李勉也要加相國頭銜,但依舊坐鎮中原。”

顏真卿着實有些沮喪,聖上廢除政事堂表決制度,實際上就是常袞贏了。

其實顏真卿也知道,說相國表決制度是傳統,其實有失偏頗,傳統的相國議事只是左右相協商制度。

右相是中書令,負責草擬聖旨,左相是門下侍中,負責審覈聖旨。

比如說,中書令右相讓中書舍人草擬了一份聖旨,交給天子批准後,轉到門下侍中手中,門下侍中覺得不妥,否決了這份聖旨,那麼天子的批覆就毫無意義了。

所以爲了避免天子批覆後聖旨後又遭到否決,在天子批覆前,由右相和左相事先碰頭協商,達成共識後,聖旨才交給天子批覆。

左右相協商制度是從高宗時期開始實施,這纔是傳統的政事堂議事,而相國表決制度其實是從十年前開始的,最初的動機是制衡魚朝恩,防止身爲左相的魚朝恩利用侍中否決權干擾朝政,後來又是爲了制衡元載。

既然魚朝恩和元載都被扳倒,那麼相國表決制度也就沒必要再存在下去了。

沉默半晌,顏真卿又道:“那常袞故意扣住豐州軍的表彰算什麼呢?上次彈劾郭宋沒有成功,這次又故意忽視郭宋守土之功,韓兄,我實在不明白,爲什麼常袞這麼痛恨郭宋,處處刁難他,打壓他?”

韓滉笑了笑道:“常袞又不是元載一黨,他打壓郭宋做什麼?清臣有點多慮了,其實常相國的理由也說得過去,豐州守衛戰和朔方軍出兵薛延陀是一件事,所以他提出要等朔方軍的戰事結束,再一併考慮,聖上和太子都同意了,清臣就不要再爲這件事耿耿於懷了,他真不肯給豐州功勞,太子也不會答應,對不對?”

顏真卿冷笑一聲,“就怕最後的結果,會出乎我們意料。”

........

就在顏真卿夜訪韓滉的同一時刻,常袞也在自己府中接到了李懷光派人送來的緊急信件。

信中的內容讓常袞惱怒萬分,李懷光在剿滅薛延陀部時竟然和思結部激戰,最後慘敗,兩萬大軍傷亡九千餘人。

李懷光在信中說他們遭到了思結部偷襲,但思結部偷襲他們的理由卻語焉不詳。

當然,李懷光寫這封信的目的是希望常袞能保他,常袞心裡也明白,如果天子震怒,李懷光的朔方節度使之職就得革掉了。

可是讓自己怎麼保他?

常袞負手在書房裡來回踱步,他又看了看信件,李懷光在信中最後把責任推給了三鎮經略使郭宋,正是郭宋曾經擅自許諾把薛延陀部交給思結,才導致思結爲爭奪薛延陀牧民和唐軍翻臉。

真是因爲郭宋給思結許了諾言,才導致思結部和唐軍翻臉嗎?

常袞覺得李懷光把問題想得太簡單了,且不說郭宋有沒有向思結部許過諾言,就算許諾過,思結可汗也不會當回事,除非是郭宋假傳聖旨,但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

常袞雖然因爲豐州張家之事而對郭宋十分不滿,給郭宋穿穿小鞋倒也無妨,但涉及到天子強烈關注的軍國大事,常袞卻比較小心,個人情緒不會輕易表露出來。

可是李懷光又是他的人,他力排衆議推薦李懷光爲朔方節度使,第一戰就慘敗,讓他怎麼向天子交代?

常袞儘管很氣惱,不過李懷光肯定要保,只是該怎麼保,怎麼分攤責任,他確實要好好考慮一下。

........

兩天後,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迅速傳遍朝野,朔方軍在剿滅薛延陀殘部之時,遭遇了思結、回紇聯軍的襲擊,唐軍奮力反擊,不幸落敗,傷亡九千餘人。

這只是一個簡短且被粉飾過的消息,具體的細節沒有公佈。

讓人們感到震驚的不僅是唐軍落敗,而且還有思結部和唐軍交戰,幾年前思結可汗還來長安朝覲,雙方結盟,這才幾年,對方便翻臉無情,兵戈相見。

御書房內,李豫臉色十分難看,他面前的御案上放着一份朔方節度府送來的詳細報告,報告很細的描述了這件事的起因,以及雙方數度交手,最終爆發大規模作戰的詳細經過。

李豫用指節敲着御案上的報告對常袞道:“這份報告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說清楚,思結爲什麼要襲擊唐軍部落?薛延陀的後臺是葛邏祿人,而不是思結人,他們是思結部的敵人,思結軍隊沒有必要救援他們。”

停一下,李豫又加重語氣道:“報告說,思結部是爲了和唐軍爭奪人口和土地,可大唐從未擄掠過草原人口,更沒有侵佔過草原土地,這已經是人人皆知的常識,難道思結會不知道?還有,報告最後說,是郭宋私下給思結部承諾了什麼,這一點朕要查清楚,他到底有沒有擅自和思結部接觸,究竟有沒有向思結部承諾什麼?”

“陛下聖明,其實還有一個關於郭宋的事情,微臣覺得有必要查清楚。”

“什麼事?”

“御史臺接到有人舉報,說唐軍在豐州擊敗薛延陀後,繳獲了大量物資,其中有近萬兩黃金器皿,價值十幾萬貫,郭宋命人秘密把它們運送進京,交給了東市聚寶閣珠寶店,據查,郭宋和這家珠寶店關係密切,御史臺希望能立案調查此事。”

李豫很清楚聚寶閣和郭宋的關係,他點了點頭,“立功要重獎,違法也要嚴懲,朝廷必須要做到賞罰分明,御史臺先查清事實,如果屬實再立案調查,另外,傳朕的旨意,宣召李懷光和郭宋進京!”

第二百二十四章 巡哨旅帥第六百二十八章 翁憑婿貴第八百九十七章 報紙面世第九百一十八章 絕望慘敗第七百八十八章 世家之憂第七百零八章 奴隸贖買第九十一章 突生變故第七百零七章 勇追窮寇第五百九十六章 棉花節日第七百二十章 激戰玄武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新羅新政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當街殺人第三百五十章 夜逛成都第五章 玄虎賣柴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安置之爭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驚現疫病第三百七十九章 敲打憨妻第三百八十一章 天兆彩虹第二百一十章 高陵報喪第五百六十六章 循循教導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漢中山莊第二十八章 武道大會(八)第六百一十八章 偷襲定胡第八百三十四章 科舉名額第二百章 回紇翻臉第四百四十六章 沙州吐蕃第三百七十六章 魚龍燈會(上)第四百三十五章 達成協議第二十三章 武道大會(三)第一百八十一章 夜襲敵營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欺君罔上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秋後算帳(中)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金城兵敗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江都之變第五百五十三章 兵圍洛陽第八百四十章 千里追蹤(上)第四百一十一章 內務新軍第六百八十八章 長安空虛第一百三十章 晉升子爵第九百三十四章 原是故人第八百零六章 早秋遊街第九百八十七章 改行履新第一百六十二章 危機到來第三百零四章 初次上門第九百三十二章 不良競爭第七百九十一章 把話挑明第三百六十六章 納徵請期第四百四十四章 敦煌消息第二百五十七章 寶石猜想第十一章 卑微若斯第三百零七章 秘密軍隊第五百三十三章 夜襲且末第八十七章 三十勇士第七百七十六章 世家危機第四百四十三章 大喜臨門第七百零二章 可汗之死第九百零四章 東市轉型第九百二十七章 奔襲黎陽(下)第四百一十二章 再建新軍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東市名店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背後捅刀第八百二十三章 道宮上香(下)第四百八十四章 連夜出京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新相人選第六百零四章 內部清洗第四百六十章 夢醒時分第八百八十七章 徵詢意見第一千零五十章 深陷泥坑第一百四十八章 再見天子第八百零一章 圍魏救趙第七十九章 兩強相遇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挖掘線索第一章 選道大會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證據確鑿第六百三十二章 馬場秋遊第九百八十七章 改行履新第六百六十六章 運輸不足第三百七十七章 魚龍燈會(中)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關鍵一步第一百三十章 晉升子爵第二百二十八章 無從選擇第五百八十一章 緊急變故第五百五十四章 中原異變第三百九十章 視察莊園(下)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密知動向第二百五十四章 化妝風波第八百二十章 事與願違第三百三十二章 張雷煩惱第八百九十一章 各自爲陣第六百七十一章 耳畔不靜第三百六十章 拜見月老第七百五十八章 妥善處理第九百七十四章 圍城打援(下)第九百八十四章 朝房論政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市酒坊第四百三十四章 葛胡疑雲第七百七十一章 螳螂捕蟬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返回長安第四百五十一章 全殲敵軍第七百零五章 攻佔王城
第二百二十四章 巡哨旅帥第六百二十八章 翁憑婿貴第八百九十七章 報紙面世第九百一十八章 絕望慘敗第七百八十八章 世家之憂第七百零八章 奴隸贖買第九十一章 突生變故第七百零七章 勇追窮寇第五百九十六章 棉花節日第七百二十章 激戰玄武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新羅新政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當街殺人第三百五十章 夜逛成都第五章 玄虎賣柴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安置之爭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驚現疫病第三百七十九章 敲打憨妻第三百八十一章 天兆彩虹第二百一十章 高陵報喪第五百六十六章 循循教導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漢中山莊第二十八章 武道大會(八)第六百一十八章 偷襲定胡第八百三十四章 科舉名額第二百章 回紇翻臉第四百四十六章 沙州吐蕃第三百七十六章 魚龍燈會(上)第四百三十五章 達成協議第二十三章 武道大會(三)第一百八十一章 夜襲敵營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欺君罔上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秋後算帳(中)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金城兵敗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江都之變第五百五十三章 兵圍洛陽第八百四十章 千里追蹤(上)第四百一十一章 內務新軍第六百八十八章 長安空虛第一百三十章 晉升子爵第九百三十四章 原是故人第八百零六章 早秋遊街第九百八十七章 改行履新第一百六十二章 危機到來第三百零四章 初次上門第九百三十二章 不良競爭第七百九十一章 把話挑明第三百六十六章 納徵請期第四百四十四章 敦煌消息第二百五十七章 寶石猜想第十一章 卑微若斯第三百零七章 秘密軍隊第五百三十三章 夜襲且末第八十七章 三十勇士第七百七十六章 世家危機第四百四十三章 大喜臨門第七百零二章 可汗之死第九百零四章 東市轉型第九百二十七章 奔襲黎陽(下)第四百一十二章 再建新軍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東市名店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背後捅刀第八百二十三章 道宮上香(下)第四百八十四章 連夜出京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新相人選第六百零四章 內部清洗第四百六十章 夢醒時分第八百八十七章 徵詢意見第一千零五十章 深陷泥坑第一百四十八章 再見天子第八百零一章 圍魏救趙第七十九章 兩強相遇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挖掘線索第一章 選道大會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證據確鑿第六百三十二章 馬場秋遊第九百八十七章 改行履新第六百六十六章 運輸不足第三百七十七章 魚龍燈會(中)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關鍵一步第一百三十章 晉升子爵第二百二十八章 無從選擇第五百八十一章 緊急變故第五百五十四章 中原異變第三百九十章 視察莊園(下)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密知動向第二百五十四章 化妝風波第八百二十章 事與願違第三百三十二章 張雷煩惱第八百九十一章 各自爲陣第六百七十一章 耳畔不靜第三百六十章 拜見月老第七百五十八章 妥善處理第九百七十四章 圍城打援(下)第九百八十四章 朝房論政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市酒坊第四百三十四章 葛胡疑雲第七百七十一章 螳螂捕蟬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返回長安第四百五十一章 全殲敵軍第七百零五章 攻佔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