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九章 玉真宮主

在獨孤立秋的熱心幫助以及潘遼的務實操作下,關隴世家們在長安的主宅都去除了封條,撤走了士兵,衆人都搬回了各自的府宅。

回到了久違的家中,大家都開始張羅起來,添購傢俱擺設,召回舊日家傭,請人清掃房宅,清除雜草,家家戶戶的大門口重新張燈結綵,回到了世世代代生活的老宅,直到這時,所有人疲憊的內心才終於有了歸宿。

長安玉真宮,這是長安最大的女道士修道之處,位於安業坊內,它最初叫做玉靈宮,但由於唐玄宗李隆基的妹妹玉真公主在這裡出家修道,後來改名爲玉真宮,和玄都觀一樣,屬於皇家道觀。

玉真宮內有三百餘名女道士,基本上都是皇親國戚的家人在這裡出家修道,大多年事已高,在宮內頤養天年。

上午時分,改名爲李應的應採和在玉真宮正式就任第第十三任宮主,法名青蓮,晉王郭宋封她爲天師,在悠揚的鐘聲中,三百四十餘名女道士和數千名女修士聚集在廣場上,一起參加新宮主的任職典禮。

前任宮主已經羽化兩年,宮主之位一直空缺,由住持負責日常事務,按照慣例,大唐皇家寺觀的方丈或者觀主都必須由天子冊封,然後由宗正寺或者太常寺頒佈任命,這位年輕的青蓮天師便是由晉王郭宋冊封,由士部司頒佈任命。

她的身份自然讓很多人感興趣,因爲晉王出身崆峒山,很多人都猜測這位青蓮天師是晉王的師妹,也來自崆峒山,基本上十個有九個都是這樣猜測,但誰也想不到,這位美貌豔麗的女天師竟然就是殺人不眨眼的紅粉骷髏應採和。

不過公孫大娘的靈柩就正式安葬在玉真宮後院的墓地內,幾名真人都知道,新任宮主是公孫真人的弟子,是奉晉王殿下之令來給師父守靈。

今天幾千名女修士來參加就職典禮,應採和特地在臉上覆蓋了一層薄薄的輕紗,看不清她的法相,事實上,很多長安人都見過她,當年她爲藏劍樓副樓主時,在長安也是殺人無數,所以爲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她還是採用了不露法相的方式,這也是允許的,增加一種神秘感。

不過昨晚內部就任時,她是露面的,而且捐出了一萬貫的財富,令道宮上下興奮異常,她們和感業寺一樣,已經很多年沒有得到朝廷撥錢了,雖然有修士供奉香油錢,比感業寺稍好一點,但畢竟有三百多口要養活,三清的法身要重新修繕鍍金,玉真宮也是入不敷出,過得十分拮据。

有了新宮主捐出的一萬貫錢,至少十年之內,玉真宮的女道士們都衣食無憂了。

儀式由玉真宮資格最老的雲岫真人主持,雲岫真人便是著名的女詩人李治,她年事已高,便在少時曾出家過的玉真宮安度晚年了。

比起昨晚的內部上任,今天的儀式就簡單了很多,士部司的官員宣讀任命書,然後拜三清,從雲岫真人手中接過由歷代宮主保管的冊封玉牒,最後是全體道姑和修士們拜見新宮主,儀式就結束了。

這時,士部司官員宣佈,所有玉真宮在冊道士,每月可領糧米三鬥,錢五百文,並由士部司撥錢修復三清法像,重塑金身,這個宣佈頓時讓道姑們歡聲四起,掌聲熱烈。

就職典禮結束了,應採和在後院接見了四名女真人,四名女真人都年約四十餘歲,從小出家,她們爲了爭奪宮主之位暗鬥了兩年,最後卻從外面來了新宮主,令四人沮喪不已。

應採和已摘去了面紗,對四人道:“想必你們也知道,既然我師父是公孫大娘,那我也是練武出身,我來玉真宮主要是爲了修練武學,以後宮內除非有重大事情,一般的日常瑣事我不會過問,而且我有兩個弟子,她們是我的左右護法,我外出雲遊時,會留下一人,你們不一定能找到我,但可以先找她們。”

四名女真人面面相覷,眼中難掩心中暗喜,原來宮主是個甩手掌櫃,那簡直太好了,其中一人道:“宮主要潛心修煉,當然沒有問題,但我們管理瑣事,有沒有什麼章程?”

“章程當然有,我考慮成立元老院,主要是每月的各種錢財收支由大家一同審閱,大額支出由長老院決定,而日常事務由住持負責,你四人輪流擔任住持,每人三個月。”

應採和也做了好幾年的成都藏劍閣之主,深諳下屬的各種貓膩和制衡之道,她雖然是甩手掌櫃,但不代表她就能容忍下面的人亂來,所以她成立長老院,讓十幾名老道姑負責每月審覈錢糧收支,相信她們會認真負責的審覈。

然後是住持,三個月一任,各自的心腹還沒有培養起來就換人了,就算有私心也沒有時間完成,讓四人繼續去勾心鬥角,自己則專心修煉。

應採和雖然是郭宋的情人,但她還是想繼續修煉劍器,像師父那樣,不僅享有長壽,而且到了八十歲還能肌膚如雪,臉上沒有一絲皺紋。

雖然她無法像師父那樣終生守身完璧,但師父給她說過,是否行房並非影響長壽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還是修練劍器不能停綴,一旦停止一個月不練,就會開始散功,師父最後羽化就是散功的緣故。

正是這個緣故,公孫大娘的弟子們大多出家爲道,終生修練不止。

“你們四人還有什麼疑問?”應採和又問道。

“別的事情沒有了。”

“沒有別的事情就退下吧!你們自己抽籤決定出任輪值住持的順序,然後我會在元老會上宣佈。”

四名真人行一禮退下了。

應採和又把她的兩名女弟子找來,兩名女弟子一個叫淨玉,一個叫淨月,年約十七八歲,兩人都是公孫大娘收養的棄嬰,五歲起便拜應採和爲師,一直在藏劍閣練武,武藝都很高強,在此之前,她們是南唐王皇后的貼身侍衛,現在她們也跟隨師父一起出家了。

“玉真宮以後就是我們的長住之地了,以後你們就是爲師的左右護法,道宮裡有什麼事情找我,你們負責傳達,我不想見她們。”

“是!”

應採和又笑道:“我們的劍器九式必須終身修練,不能停綴,你們也是一樣,沒事就堅持修練,另外,我見道觀裡有不少小道姑,你們一人選十幾人,收她們爲徒,教她們練武,咱們的劍器九式就能一代代傳下去。”

“我們明白了!”

這時,淨玉又小心翼翼問道:“師父,以後我們還會出去辦事嗎?”

應採和微微嘆息一聲,“師父的另一個身份,你們是知道的,若晉王殿下有指令,師父必須要去做,當然也會帶你們一起,但有一點你們記住,這個秘密只有我們師徒三人知曉,不得外泄,明白了嗎?”

“師父,我們明白了。”

“好吧!你們去把老君堂的雲岫師姑和十幾名師姑一起請來,爲師要和她們商議一些事情。”

老君堂是玉真宮十幾名資深老道姑的清修之地,應採和準備要用她們成立元老會了。

..........

就在玉真宮新宮主舉行就任典禮之時,舊城內也十分熱鬧,今天是國子署搬家的日子。

國子署就是國子監,後世的教育部,負責科舉和學校,有官員一百餘人,他們搬家可以浩大工程,各種文書、資料堆積如山,幾百輛牛車要運送幾趟。

孟郊卻沒有心思參與搬家,他在新官房內來回踱步,心急如焚,晉王回來後,他就必須把新學的完整方案交上去了,但現在他卻卡住了。

按照郭宋的改革思路,太學不再教授儒家經典,改由國子學負責教授,太學改授各種專業技術知識,這就相當於成立了文理科高等學府。

事實上,唐宋都非常重視各種科學技術,一直到清朝後,隨着思想的禁錮,開始把新式發明視爲奇技淫巧,萬般皆下品,唯有儒學高。

唐宋科舉考試的範圍從經文到時事政治、經濟、制度、軍事、法律、鹽政、漕運、歷史、數學、文字學等等,非常務實,尤其到了北宋,對於兵器技術乃至火器的研究,更是上升爲舉國戰略。

孟郊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師資不足,幾乎讓孟郊愁白了頭,既要懂得專業技術,又要能登上講臺,這樣的教授幾乎沒有,那隻能從現任的官員中尋找了。

九月份太學就要正式開學,可師資到現在還未配齊,孟郊考慮,可以讓三千餘名太學生只能先學習算學、法學、農學、醫學以及習武健身,作爲基礎學科,等以後再逐步開設曆法學、冶金學、水利學、兵器學以及織造學等等學科。

但這要晉王殿下同意才行啊!

這時,署丞牛鑑拿着一份名單匆匆跑來,“署令,名單整理出來了!”

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江城混戰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隱刺暗伏第三百零一章 曲江小遊(下)第七百三十八章 困獸之鬥(上)第九百一十章 背信棄約第五百一十一章 談判條件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報名選秀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兵入洛陽第二百零五章 人狼之戰第二百八十一章 首戰告捷第一百四十四章 意外箭信第八百七十六章 嚴厲警告第二百九十四章 關心則亂第九百六十章 意外失手第一百六十一章 先下一城第九百九十六章 奇襲襄陽第五百三十一章 出征安西第三十章 武道大會(十)第一百七十五章 提前出發第五百六十三章 團隊之夢第三百三十八章 雪上加霜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幕後元兇第八百四十三章 兩敗俱傷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儋羅大島第九百五十章 奇襲劍閣(上)第四百七十九章 針鋒相對第七百一十九章 獵城行動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兵臨泉州(下)第六百八十六章 失手被抓第九百七十七章 太后明悟第七百六十二章 韓滉之憂第一百零七章 甘雨出事第六百七十三章 手段毒辣第一百八十二章 抵達龜茲第八百六十八章 攻佔幽州第六十八章 緣者而得第七百二十四章 一石千浪第六百九十九章 暴露身份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城門事件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嶺南風雲(中)第四百七十九章 針鋒相對第七百一十一章 大赦方案第七百八十八章 世家之憂第四百三十章 沙陀使者第九百六十六章 最大漏洞第八百一十五章 晚來春急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朱滔之死第五百六十六章 循循教導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登門座談第九百五十四章 積怨已久第四百零七章 猛子收穫第九百一十二章 夜奪安陽第六百六十五章 關內收尾第四百九十一章 宦官讀心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中原再戰第二百零八章 再進讒言第三百七十二章 微服私訪(下)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銀票疑雲第五百七十章 緊急救助第一百五十三章 震懾竇氏第三百七十章 酒樓偶遇第五百零四章 面臨選擇第九百一十五章 百萬難民第二百六十九章 顏相提案第六百零八章 談判使者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深宮密議第五百九十九章 南唐生變第八百七十八章 上門告狀第七百三十六章 爲我所用第三百一十四章 子午驚魂第一百五十二章 高手潛質第一百四十四章 意外箭信第二百二十二章 醍醐灌頂第四百九十章 戰火蔓延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網開一面第七百六十五章 家人團聚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夜襲城頭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雙管齊下第六百四十二章 共同對敵第九百三十五章 年輕縣令第四百八十五章 一無所獲第一百五十七章 以命換爵第一千一十四章 注目東南第八百六十章 倉惶北撤第四百七十六章 思路漸清第二百六十六章 不肯回鄉第八百二十七章 兩衙合議第一千一十章 兵臨江南(下)第四百三十四章 葛胡疑雲第九百八十四章 朝房論政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族祭大事第三百四十一章 抵達成都第五百九十九章 南唐生變第五百二十四章 麥子熟了第二百八十三章 兵臨城下第三百七十九章 敲打憨妻第三百三十九章 出獵遇險第一千一十五章 蛛絲馬跡第二百五十八章 討價還價第四百六十六章 退閣者死
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江城混戰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隱刺暗伏第三百零一章 曲江小遊(下)第七百三十八章 困獸之鬥(上)第九百一十章 背信棄約第五百一十一章 談判條件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報名選秀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兵入洛陽第二百零五章 人狼之戰第二百八十一章 首戰告捷第一百四十四章 意外箭信第八百七十六章 嚴厲警告第二百九十四章 關心則亂第九百六十章 意外失手第一百六十一章 先下一城第九百九十六章 奇襲襄陽第五百三十一章 出征安西第三十章 武道大會(十)第一百七十五章 提前出發第五百六十三章 團隊之夢第三百三十八章 雪上加霜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幕後元兇第八百四十三章 兩敗俱傷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儋羅大島第九百五十章 奇襲劍閣(上)第四百七十九章 針鋒相對第七百一十九章 獵城行動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兵臨泉州(下)第六百八十六章 失手被抓第九百七十七章 太后明悟第七百六十二章 韓滉之憂第一百零七章 甘雨出事第六百七十三章 手段毒辣第一百八十二章 抵達龜茲第八百六十八章 攻佔幽州第六十八章 緣者而得第七百二十四章 一石千浪第六百九十九章 暴露身份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城門事件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嶺南風雲(中)第四百七十九章 針鋒相對第七百一十一章 大赦方案第七百八十八章 世家之憂第四百三十章 沙陀使者第九百六十六章 最大漏洞第八百一十五章 晚來春急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朱滔之死第五百六十六章 循循教導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登門座談第九百五十四章 積怨已久第四百零七章 猛子收穫第九百一十二章 夜奪安陽第六百六十五章 關內收尾第四百九十一章 宦官讀心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中原再戰第二百零八章 再進讒言第三百七十二章 微服私訪(下)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銀票疑雲第五百七十章 緊急救助第一百五十三章 震懾竇氏第三百七十章 酒樓偶遇第五百零四章 面臨選擇第九百一十五章 百萬難民第二百六十九章 顏相提案第六百零八章 談判使者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深宮密議第五百九十九章 南唐生變第八百七十八章 上門告狀第七百三十六章 爲我所用第三百一十四章 子午驚魂第一百五十二章 高手潛質第一百四十四章 意外箭信第二百二十二章 醍醐灌頂第四百九十章 戰火蔓延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網開一面第七百六十五章 家人團聚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夜襲城頭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雙管齊下第六百四十二章 共同對敵第九百三十五章 年輕縣令第四百八十五章 一無所獲第一百五十七章 以命換爵第一千一十四章 注目東南第八百六十章 倉惶北撤第四百七十六章 思路漸清第二百六十六章 不肯回鄉第八百二十七章 兩衙合議第一千一十章 兵臨江南(下)第四百三十四章 葛胡疑雲第九百八十四章 朝房論政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族祭大事第三百四十一章 抵達成都第五百九十九章 南唐生變第五百二十四章 麥子熟了第二百八十三章 兵臨城下第三百七十九章 敲打憨妻第三百三十九章 出獵遇險第一千一十五章 蛛絲馬跡第二百五十八章 討價還價第四百六十六章 退閣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