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一章 關內攻勢(下)

天漸漸亮了,朦朧的晨曦中,蕭關城內一片狼藉,戰爭已經結束,蕭關守軍被爆炸震懾,在河西軍騎兵強大的攻勢下,蕭關士兵迅速崩潰,潰不成軍,投降者不計其數,這一次主將潘農就沒有上次逃脫的運氣了,在最後的混戰中實在亂箭之下,也不知道他是被誰射殺。

樑武命令副將張楚率五千軍鎮守蕭關,他率領兩萬五千騎兵沿着秦直道向原州州治平高縣殺去,只一天一夜,河西軍騎兵便殺到平高城下,此時,支援蕭關的兩萬朱泚軍剛剛抵達涇州,大軍還沒有進入原州,平高城內只有守軍不足千人。

原州刺史李秋年知道守不住平高縣,便開城門向河西軍請降,樑武進了刺史官衙,請李秋年坐下,“我想請問李刺史,和兩關守將田將軍是否熟悉?”

兩關守將便是指隴山關和六盤關的守將,目前鎮守兩關的主將叫做田希鑑,他率領五千守軍鎮守兩座關隘。

李秋年點點頭,“當然很熟悉,說起來我們既是同鄉,還是準親家,田希鑑的女兒明年將嫁給犬子。”

樑武又道:“晉王殿下知道田希鑑並非朱泚死黨,他當年在隴右和吐谷渾人作戰頗有功績,殿下希望他能率軍歸附,不要再替朱泚賣命!”

說完,樑武又從懷中取出一封信,“這是晉王殿下給田希鑑的親筆信,希望李刺史派人去轉交!”

李秋年想了想道:“就讓我犬子去送信吧!他是田希鑑準女婿,更好說話一點。”

樑武大喜,“那就拜託李刺史,我一定會向晉王殿下如實彙報!”

..........

隴山關和六盤關位於原州南部,距離平高縣約一百餘里,它是關內防禦的西大門,主要防禦從會州殺來的河西軍。

兩座的特點是從西面攻打比較艱險,但從東面過去卻是一馬平川,無險可守。

田希鑑年約五十歲,他是原隴右節度使辛雲京的部將,二十年前曾出任河州兵馬使,在防禦吐谷渾的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他一度出任隴右節度副使,但受元載案的牽連被免職,李適登基後又被重新任用,出任原州兵馬使,但他由於得罪了盧杞,再度被罷官,他對大唐已經絕望,涇源兵變後,他投降了朱泚,被朱泚封爲龍武將軍、兩關鎮守使。

但他並不是朱泚的心腹,朱泚登基後,田希鑑的手下潘農竟一躍升爲大將軍、封國公,而田希鑑依舊是將軍,爵位還是縣公,反而在潘農之下了。

如果潘農統率有方、能力卓著倒也罷了,可他偏偏大字不識一個,還失守了蕭關,要能力沒能力,要資歷沒資歷,僅僅因爲他曾是朱泚的親兵,就封爲大將軍,如此肆無忌憚的任人唯親,令田希鑑心中極爲不滿。

田希鑑已經得知河西軍攻克了蕭關,河西軍已經南下,同時他得到朝廷的消息,朱泚派來的兩萬援軍也抵達了涇州,形勢十分緊張,田希鑑很擔心妻女的情況,想把妻女接出來已經來不及,他只得忐忑不安地關注局勢的變化。

田希鑑率領的五千守軍駐紮在六盤關內,是一座板牆式軍營,佔地五百畝,六盤關雖然有關城,但關城太小,只能容納千人,只能另扎軍營,田希鑑大部分時間都呆在軍營內。

這天下午,有士兵在帳門口稟報,“啓稟將軍,長卿公子來了。”

長卿公子就是田希鑑的準女婿李長卿,原州刺史李秋年的兒子,田希鑑正擔心平高縣妻女的情況,聽準女婿到來,他連忙道:“快讓他進來!”

李長卿只有二十歲,他的未婚妻是田希鑑的小女兒田孟娘,兩人的婚事只差最後拜堂成親一步,良辰吉日定在十一月初五,已經不到一個月了。

李長卿進來跪下磕頭道:“小婿給岳父大人請安!”

田希鑑這十幾年經歷坎坷,幾起幾伏,他已深刻領教到了文官治人,武將治於人的慘痛教訓,他沒有兒子,只有兩個女兒,所以他希望自己的女婿不要再當武將,而要成爲文官,這是他決定和李秋年聯姻的主要原因。

李長卿去年考中了北唐明經科,現任原州戶曹司士,從九品,這也是朱泚給他父親李秋年面子,否則考上明經科也只能去做州縣文吏,沒有做官的資格。

“賢婿請起,平高縣的情況怎麼樣?”田希鑑焦急地問道。

“回稟岳父,河西軍昨天上午殺到平高縣,我父親已經開城請降。”

“啊!”

田希鑑呆住了,他半晌又確認道:“你父親真的投降了?”

“也不能說投降,只能說父親願意效忠晉王郭宋,岳父大人,城內守軍不到一千人,兩萬五千河西軍殺到,如果死戰不降,恐怕小婿和孟娘都活不成了。”

田希鑑想想也是,平高縣怎麼抵擋得了兩萬五千大軍,不過得知自己妻女無恙,他也稍稍鬆了口氣。

“那賢婿來這裡是......”田希鑑疑惑地望着女婿。

“我主要是來給岳父大人報個平安!”

說到這,李長卿看了看兩邊,壓低聲音道:“這裡不是說話之地!”

田希鑑連忙把女婿帶到裡帳,他遲疑道:“賢婿不會是來勸我投降的吧!”

“我這裡有封信是給岳父大人的,是晉王郭宋的親筆信。”李長卿取出信交給田希鑑。

田希鑑震驚萬分,郭宋親自給自己寫的信,他怎麼會知道自己?自己和他可是從未有交集啊!

心念一轉,田希鑑忽然想到一個人,他的摯交好友張楓,現在張楓出任隴右節度府長史兼鄯州刺史,一定是他向郭宋推薦自己。

田希鑑接過信,只見信皮上寫着‘至兩關鎮守使田希鑑將軍’,落款是隴右節度使郭宋。

那就對了,他是以隴右節度使的身份給自己寫信,一定是張楓推薦。

田希鑑打開信,開頭便寫道:‘去年隴右張長史向本王推薦田將軍,多有盛讚,尤其田將軍早年鎮守河州,未嘗有敗績,本王多次和吐蕃、吐谷渾激戰,深知禦敵不易.......’

看到這裡,田希鑑心中頓時涌起一股暖流,郭宋這是發自內心的讚揚自己,只有親身經歷者纔會有如此誠意,他頓時有一種遇到知己的感覺。

田希鑑慢慢看完了信,郭宋在信中並沒有極力貶低醜化朱泚,只是用平淡的語氣提了一句,朱泚得位不正,難成大業,這句話說到了田希鑑心坎上。

▪ttk an▪¢ ○

他和很多地方官員效忠的只是北唐,而不是朱泚,朱泚篡位後,讓很多人都開始對他離心離德,尤其朱泚賞罰不公,竟讓潘農這種無才無德之人竊據高位,田希鑑更是不滿。

田希鑑忍住心中的感慨,繼續看下去,信的最後是承諾了,郭宋並沒有明確許他什麼官,什麼爵,只是說,將以他平生功績來定職定爵。

這一點讓田希鑑有點疑惑,他的功績當然有兩塊,一塊是從前的功績,這個沒有什麼疑問,但另一塊是自己獻關的功績,這又能有多少?

這時,李長卿吞吞吐吐問道:“岳父大人願意接受嗎?”

田希鑑嘆了口氣,“你們都在平高縣,我死犟着不降又有什麼意義?肯定會投降,不用說,只是我有點不太明白,既然河西軍已經佔領了平高縣,那六盤關和隴山關應該沒有什麼意義了,他們爲何還這樣看重兩關?”

李長卿連忙道:“我臨行之前,樑武將軍讓我轉告岳父大人,有一支從河西過來的騎兵隊伍就在六盤關外,如果岳父大人願意爲晉王殿下效忠,那就在適當的時候開啓關門,讓這支騎兵入關。”

田希鑑嚇了一大跳,外面居然藏有一支騎兵,自己怎麼不知道,他又問道:“這個適當的時機是指什麼時候?”

“我爹爹認爲,這支騎兵是爲了斷援軍的後路,一旦兩萬朱泚援軍北上平高縣,就是開關的時候了。”

田希鑑眼睛頓時眯成一條縫,郭宋竟然能料到會有援軍北上?

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交子面世第九百七十七章 太后明悟第三百五十章 夜逛成都第二百二十二章 醍醐灌頂第四百章 夜剿悍匪第五百六十八章 葛胡消息第六百一十八章 偷襲定胡第二百八十章 意外情報第六百五十四章 東遷太原(下)第五百二十三章 壓力如山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初見疑點第八百二十五章 漢中事件(中)第二百六十章 集思廣益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集結登州第四十章 不速之客第九百三十七章 漳河海港第六百零三章 火燒安靜第八百九十三章 酒館交易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國都失陷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布棋落子(五)第九百五十七章 逃脫之機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鶴蚌相爭第四百九十六章 兵變前夕第六百七十一章 耳畔不靜第四百一十八章 血戰張掖(中)第九百八十一章 堵不如疏第一百六十二章 危機到來第九百三十六章 春赴新豐第五百零三章 真亦假時第一百五十章 樑武受傷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西市訪民第五百八十章 夜襲葛胡第三百一十二章 借道伏牛第二百六十六章 不肯回鄉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朱泚得子第九百八十八章 請客深意第三百六十三章 嫁妝之憂第九百八十三章 道宮擴建第一千零三十章 涇縣設餌第八章 胖子甘雷第八百三十五章 徹底認慫第三十四章 武道大會(十四)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欺君罔上第六百五十五章 巡視疫情第八十九章 夜探敵營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輿論之劍(上)第七百九十二章 魏國來使第六百三十四章 馳援雲州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全軍覆滅第七百三十一章 直言不諱第六百三十二章 馬場秋遊第八百二十三章 道宮上香(下)第二十五章 武道大會(五)第三百一十五章 佔山爲王第四百二十六章 夜奪酒泉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洛陽異動第三百八十四章 拜堂成親第六十八章 緣者而得第一百七十四章 遠征之軍第六百一十四章 公孫家族第七百七十七章 撤離巴蜀(上)第六百五十八章 山雨欲來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布棋落子(六)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班師回京第一百零八章 從何入手第六十四章 高氏之弓第四百九十五章 戰局逆轉第一百七十八章 瓜州首戰第二百八十八章 師兄義助第五百五十七章 乍聞喜訊第二十六章 武道大會(六)第四百八十六章 藩鎮作亂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祭禮之戰第四百四十五章 雪原行軍第七百三十六章 爲我所用第八百一十九章 盜賊事件第六百二十八章 翁憑婿貴第一百六十六章 遇強則強第七百六十章 聚商共議第四百六十三章 唐蕃談判第三百三十三章 元宵私心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市酒坊第三百一十六章 開封來客第三百六十七章 聖臨軍營第六百五十五章 巡視疫情第二百一十四章 趙府壽宴(三)第三百五十一章 崔府壽宴(上)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故地重遊第六百四十八章 先禮後兵第一百二十章 生活所迫第九百五十二章 蜀中大亂第二百一十三章 趙府壽宴(二)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嶺南風雲(上)第三百八十三章 迎娶之日第一百六十一章 先下一城第六百五十四章 東遷太原(下)第二十二章 武道大會(二)第五百二十六章 搶麥之戰(下)第一百四十章 押運重任第一百六十八章 最後通牒
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交子面世第九百七十七章 太后明悟第三百五十章 夜逛成都第二百二十二章 醍醐灌頂第四百章 夜剿悍匪第五百六十八章 葛胡消息第六百一十八章 偷襲定胡第二百八十章 意外情報第六百五十四章 東遷太原(下)第五百二十三章 壓力如山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初見疑點第八百二十五章 漢中事件(中)第二百六十章 集思廣益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集結登州第四十章 不速之客第九百三十七章 漳河海港第六百零三章 火燒安靜第八百九十三章 酒館交易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國都失陷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布棋落子(五)第九百五十七章 逃脫之機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鶴蚌相爭第四百九十六章 兵變前夕第六百七十一章 耳畔不靜第四百一十八章 血戰張掖(中)第九百八十一章 堵不如疏第一百六十二章 危機到來第九百三十六章 春赴新豐第五百零三章 真亦假時第一百五十章 樑武受傷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西市訪民第五百八十章 夜襲葛胡第三百一十二章 借道伏牛第二百六十六章 不肯回鄉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朱泚得子第九百八十八章 請客深意第三百六十三章 嫁妝之憂第九百八十三章 道宮擴建第一千零三十章 涇縣設餌第八章 胖子甘雷第八百三十五章 徹底認慫第三十四章 武道大會(十四)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欺君罔上第六百五十五章 巡視疫情第八十九章 夜探敵營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輿論之劍(上)第七百九十二章 魏國來使第六百三十四章 馳援雲州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全軍覆滅第七百三十一章 直言不諱第六百三十二章 馬場秋遊第八百二十三章 道宮上香(下)第二十五章 武道大會(五)第三百一十五章 佔山爲王第四百二十六章 夜奪酒泉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洛陽異動第三百八十四章 拜堂成親第六十八章 緣者而得第一百七十四章 遠征之軍第六百一十四章 公孫家族第七百七十七章 撤離巴蜀(上)第六百五十八章 山雨欲來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布棋落子(六)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班師回京第一百零八章 從何入手第六十四章 高氏之弓第四百九十五章 戰局逆轉第一百七十八章 瓜州首戰第二百八十八章 師兄義助第五百五十七章 乍聞喜訊第二十六章 武道大會(六)第四百八十六章 藩鎮作亂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祭禮之戰第四百四十五章 雪原行軍第七百三十六章 爲我所用第八百一十九章 盜賊事件第六百二十八章 翁憑婿貴第一百六十六章 遇強則強第七百六十章 聚商共議第四百六十三章 唐蕃談判第三百三十三章 元宵私心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市酒坊第三百一十六章 開封來客第三百六十七章 聖臨軍營第六百五十五章 巡視疫情第二百一十四章 趙府壽宴(三)第三百五十一章 崔府壽宴(上)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故地重遊第六百四十八章 先禮後兵第一百二十章 生活所迫第九百五十二章 蜀中大亂第二百一十三章 趙府壽宴(二)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嶺南風雲(上)第三百八十三章 迎娶之日第一百六十一章 先下一城第六百五十四章 東遷太原(下)第二十二章 武道大會(二)第五百二十六章 搶麥之戰(下)第一百四十章 押運重任第一百六十八章 最後通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