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父子的對話(下)

張弘斌真的很心痛,他輕輕把三個孩子攬在懷裡,雙手輪番撫摸着他們的腦袋和後背.

三個孩子彷彿事先知道規矩,倒也沒有反抗。只是這種小大人的感覺,讓張弘斌多多少少有點失望。和歷朝歷代的君王不同,他們希望的兒子穩重懂事,最好聰慧守禮。張弘斌卻是希望孩子就應該有孩子的天性,若是連這天性都抹殺了,那麼這輩子還有什麼換了可言?

沒有孩童般的歡樂,就會把心思都投入到如何奪取皇位上面去,一個不好就是兄弟相殘。故唐太宗不能倖免,所謂的聖祖康熙也不能夠倖免。兒子一個兩個鬥得歡快,老父親年老了,看着兒子爲了奪嫡無所不用其極,甚至有可能威脅到自己的皇位,私下想想何嘗不是讓人傷心流淚?

“父皇,你怎麼了?”或許是感覺到張弘斌有點傷心的關係,張恬很奇怪的問了句。

這小妮子,或許不可能成爲繼承人的關係,所以受到‘教育’的程度比其他兩個兒子要小得多。更多時候,她也會去和張弘斌一起玩,或者說是在他那裡搗亂,所以相對兩個兒子,她和張弘斌的關係更親密一些。

“父皇在想,明天是不是帶你們上街去玩。若是有空啊,什麼時候我們去打獵,去遊山玩水,去爬山,去釣魚,反正什麼好玩就去玩什麼。”張弘斌笑了笑,對三人說道。

三人果然是小孩子,聽說可以去玩,雙眼立刻閃亮了起來。只是很快,張靖和張才二人立刻恢復了原本的眼神,或許是大人們的教育起了作用。

“你我是父子,不需要那麼拘謹。若當我是皇帝,那好,我以皇帝的身份命令你們,以後你們在我面前要成爲我的兒子,而不是我的兒臣!”張弘斌非常鄭重對兩人說道。

兩人互相看了看對方,或許他們也沒有想到,張弘斌會下達這樣的命令。

不過,作爲一個小孩子,尤其是一個需要大人寵愛的小孩子來說,這個命令他們的確是非常喜歡的。

於是,兩人自然是點頭應承了下來。

接下來,整個皇宮就鬧翻了,張弘斌帶着三個小孩直接就上了街,完全沒有經過宮廷管事處的報備。還好內衛的人表示,他們的人已經跟蹤保護,不會有任何問題。否則,整個皇宮只怕要鬧得個雞飛狗跳不可。

另外一方面,父子四人在街上,可謂是三個孩子喜歡什麼,張弘斌就掏錢買什麼。這些商品嚴格來說還比不上超市的東西,但超市又不能夠帶他們進去。再說就算買了一山的東西,沒有出皇宮就沒什麼遊玩的意義了。這次出行主要是讓他們接觸一下外面的人和事,順便玩玩。買東西什麼的,那是順便而爲。

“父親,說起來孩兒有一個疑問,若猜得不錯,只怕還是許多人的疑問。”張才本來玩的好好的,卻是不知不覺來到了張弘斌的面前。

“孩子,有什麼問題,回去再問。今天我們需要的高興,好好玩耍纔是正事。”張弘斌慈愛的撫摸着他的腦袋。

“可是父親,你知道孩兒最喜歡的看書,遇到不懂的問題最需要的就是知道它的答案。如今出現了疑問,若是不能夠知道其答案,孩兒如何高興得起來?”張才卻是隻說到。

此刻他的神態和語氣,都完全是一個想要問父親問題的孩子,張弘斌也就讓他把問題說了出來。

“父親宣佈我國爲華夏人民共和國,然則共和制我曾經在圖書館裡面看過,似乎並無君王的存在……若我們使用的是帝制,爲何不採用帝國的名號,而是用共和國這個稱謂?”張才直言無忌的說道。

聽了這個問題,張弘斌稍微被噎了一下。

他取名華夏人民共和國,只要還是他並不清楚所謂共和制,所謂共和的意義。只是後來宣佈了,也沒人糾正,索性就繼續用了下去。其實後來他也才知道,大家很多人也搞不清楚共和是什麼制度,畢竟這個制度在封建時代根本沒出現過。

實際上真正追溯的話,華夏最初的共和制就是周朝。不過周朝是失敗的朝代,它的經驗被後人引以爲戒,自然不會走分封的老路。所以共和制到底是什麼制度,其實誰也解釋不了。

“孩子,我們張家是這個國家的君主,這沒有錯吧?”張弘斌蹲下,認真的詢問道。

“這個是必須的吧?”張才歪了歪腦袋說到。

“父親一直在探索,一條可以讓君主一家千秋萬代的道路。現在這種執政模式,就是父親在反覆思考之後的出來的一個結果。或許它不完美也有可能存在不少的漏洞,但這些;漏洞就交給你們這第二代,甚至第三代慢慢完善下去。

所謂的共和,宋太祖說過‘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父親的共和制,卻是由完美帝王家,與天下各個階層,各個民族一起,團結在華夏這個旗幟之下,一起創建富強繁華的國家的意思。至少,按照我的理解,應該就是這個意思。

在這個基礎上,國家承認君王的領袖身份,同時國家的重大要事,由君王來裁定。但在這個基礎上,把其他的權力下放給各個階層的人們。國會的存在,君王佔據一席,執政黨和監督黨各佔一席,軍方佔一席,人民代表佔一席。一般的國策和行政決定,都有這五方代表來決定。進而最大限度的確保制度的公平,公正。

當然,真正要做到這點還有點難度,至少開民智這點就是一個長遠的工作任務。民智不開,民權不盛,人民能夠爲自己當家做主的日子,還有得慢慢等待。父親我目前只能讓代表大部分百姓利益的人民黨,和代表着士紳、大商人和大地主階級的共和黨,配合我一起治理這個國家,最大限度的滿足大部分人的利益訴求。”張弘斌想了想回答道。

何謂共和,未來的那些解釋都滾一邊去,共和制的解釋,有創造這項制度的張弘斌來決定。至少身爲這個時空這個制度的創始人,張弘斌有絕對的最終解釋權。

華夏人民共和國,就是來自各個階層的人們,爲了共同的利益,團結在華夏這面旗幟下,互相合作,互相幫助,共同創造美好家園的一個政體模式。

這個解釋,張弘斌很快也會派人在《週刊》裡面刊登出來,自此成爲真正的官方解釋,即最終解釋。

“孩兒明白了!”張才點了點頭,露出了快樂的表情。

“二弟,快走,那邊有人賣糖葫蘆的,我們買來吃!父親你來結賬哦!”不過短短兩個小時的時間,張靖已經開始恢復了孩子的樣子。想來和他率直的性子有關,不過這沒什麼城府,大腦也比較單純的傢伙,當政客只怕會夠嗆,當君王,放在別的地方,只怕也會吃虧。

不過沒關係,自己建立這個共和國,何嘗不是爲了避免這樣的情況出現?

想到這裡,張弘斌笑了笑,過去掏錢結賬去了。

看着三個吃着糖葫蘆,發自內心在嬉笑着的小屁孩,他覺得這就是屬於他的幸福。

第55章 提議建歐盟第25章 到前線觀戰第91章 黃臺吉怒吼第12章 超市的升級第57章 吐蕃軍出動第103章 後金的短板第81章 臺灣我來了第97章 變強的明軍第50章 明年下長安第17章 向士紳收稅第49章 人口瘋漲年第6章 王二初接觸第123章 印度洋海戰第65章 溫情與備戰第124章 機牀的圖紙第131章 順國吞吳國第76章 爲成功再敗第39章 緬甸的亡國第41章 反賊的科考第56章 御駕親征去第156章 華夏國戰詔第3章 好貨人人想第65章 暗流在涌動第117章 崇禎要滅清第64章 系統新武器第10章 崇禎要變法第94章 《救世軍週刊》第124章 強勢的碾壓第124章 機牀的圖紙第4章 大秦文化節(上)第76章 爲成功再敗第142章 漢奸要嚴懲第152章 軍制大改革第109章 成就陝西王第100章 急襲大淩河第141章 對晉商下手第134章 坑了洪承疇第42章 巨大吞金獸第113章 魏國近代化第69章 艦隊初出海第52章 反賊必須死第64章 幣制的改革第28章 父子的對話(下)第15章 驚現地雷陣第38章 解決的方法第52章 反賊必須死第23章 國家博物館第45章 華夏的形勢第7章 顧炎武見聞(下)第59章 我要回家啊第87章 總攻進行時第161章 後金消滅戰(4)第116章 新產品兇猛第1章 1643年大事記(上)第30章 明末足球賽(上)第56章 南非滿洲國第53章 這裡我做主第122章 六連珠火銃第110章 一大盆冷水第53章 爹惑兒來解第8章 買下李定國第141章 對晉商下手第25章 到前線觀戰第38章 解決的方法第39章 楊愛的勸降第110章 一大盆冷水第94章 發現了澳洲第115章 久違的升級第29章 大批海貨到第161章 後金消滅戰(4)第68章 銀行那些事第85章 沒法淡定了第34章 仗還得要打第149章 茶種的戰爭(3)第146章 二王新狀況第71章 張弘武出名(上)第133章 流寇式手段第35章 收稅的流寇第22章 李自成反擊第45章 公務員考試(四)第135章 收編其部屬第60章 有人要投誠第69章 歐盟的國書第146章 二王新狀況第69章 歐盟的國書第18章 對土司政策(下)第12章 超市的升級第33章 孔氏的謀算第29章 落入埋伏圈第98章 羅汝才設計第128章 居然是慘勝第80章 海軍要出航第29章 落入埋伏圈第38章 解決的方法第50章 出仕火器局第119章 陸海大作戰第123章 印度洋海戰第62章 死掉的最好第24章 建黨那些事
第55章 提議建歐盟第25章 到前線觀戰第91章 黃臺吉怒吼第12章 超市的升級第57章 吐蕃軍出動第103章 後金的短板第81章 臺灣我來了第97章 變強的明軍第50章 明年下長安第17章 向士紳收稅第49章 人口瘋漲年第6章 王二初接觸第123章 印度洋海戰第65章 溫情與備戰第124章 機牀的圖紙第131章 順國吞吳國第76章 爲成功再敗第39章 緬甸的亡國第41章 反賊的科考第56章 御駕親征去第156章 華夏國戰詔第3章 好貨人人想第65章 暗流在涌動第117章 崇禎要滅清第64章 系統新武器第10章 崇禎要變法第94章 《救世軍週刊》第124章 強勢的碾壓第124章 機牀的圖紙第4章 大秦文化節(上)第76章 爲成功再敗第142章 漢奸要嚴懲第152章 軍制大改革第109章 成就陝西王第100章 急襲大淩河第141章 對晉商下手第134章 坑了洪承疇第42章 巨大吞金獸第113章 魏國近代化第69章 艦隊初出海第52章 反賊必須死第64章 幣制的改革第28章 父子的對話(下)第15章 驚現地雷陣第38章 解決的方法第52章 反賊必須死第23章 國家博物館第45章 華夏的形勢第7章 顧炎武見聞(下)第59章 我要回家啊第87章 總攻進行時第161章 後金消滅戰(4)第116章 新產品兇猛第1章 1643年大事記(上)第30章 明末足球賽(上)第56章 南非滿洲國第53章 這裡我做主第122章 六連珠火銃第110章 一大盆冷水第53章 爹惑兒來解第8章 買下李定國第141章 對晉商下手第25章 到前線觀戰第38章 解決的方法第39章 楊愛的勸降第110章 一大盆冷水第94章 發現了澳洲第115章 久違的升級第29章 大批海貨到第161章 後金消滅戰(4)第68章 銀行那些事第85章 沒法淡定了第34章 仗還得要打第149章 茶種的戰爭(3)第146章 二王新狀況第71章 張弘武出名(上)第133章 流寇式手段第35章 收稅的流寇第22章 李自成反擊第45章 公務員考試(四)第135章 收編其部屬第60章 有人要投誠第69章 歐盟的國書第146章 二王新狀況第69章 歐盟的國書第18章 對土司政策(下)第12章 超市的升級第33章 孔氏的謀算第29章 落入埋伏圈第98章 羅汝才設計第128章 居然是慘勝第80章 海軍要出航第29章 落入埋伏圈第38章 解決的方法第50章 出仕火器局第119章 陸海大作戰第123章 印度洋海戰第62章 死掉的最好第24章 建黨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