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月內下一府

扣除地方的民兵,這一次張弘斌出動了四萬人的部隊,兵分四路朝着西安府其他幾個州殺去。

要說行軍最拖累大家的東西,自然是火炮莫屬,還好西北也是難得的馬匹交易場所,故而張弘斌還是想辦法買到了一千匹駑馬,專門用來拉這些拿破崙炮。

有了馬匹的牽引,部隊的速度卻是提升了許多,好歹是恢復到了正常的行軍水平。

此刻,張弘斌帶領的一萬人馬,就在面對着同州南部的華陰縣。至於一路上的那些村莊小鎮,居然都是望風而降,或許對於非常靠近救世軍根據地的他們來說,接受救世軍的統治也不錯。他們可是,受到救世軍的理念和思想影響最深的一批存在,在攻打的過程中最是容易出現投降的情況。

不否認,其中也有怕死的因素在內。

華陰縣距離根據地比較遠,就算聽到了一些閒言閒語也不會太當做一回事。或者說既然有了那麼一個惡鄰,偏偏自己又拿他沒有辦法,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像鴕鳥學習。

“去,按規矩行動!”張弘斌不想平添殺戮,每次攻城前,都會派人去說降。

“城裡面的大明守軍,官吏聽着,我等救世軍前來濟世救民,讓百姓在不斷盤剝他們的舊朝之中解脫出來。各位若是能夠看清楚這必然的趨勢,最好就是乖乖的開城投降,對你們對我們甚至對城裡的百姓都是一件好事。若是拒絕投降,我等的攻擊也不是你們可以猜測得到的,希望你們看在城內百姓的份上,做出明智的抉擇!”使者上前喊道。

回答他的,是一支箭矢,還好準頭太差,落在了他的前面。

“好自爲之吧!”使者搖了搖頭,回到了張弘斌的身邊。

“主上,對方拒絕投降……”使者如實回答道。

“看到了,火炮部隊準備,給我先來上一發!”張弘斌朝着後面大叫一聲。

目前雙方的距離是四里,按照這個距離朝廷的守城火炮那也是沒辦法攻擊到的。或許在他們的眼裡,張弘斌擺出來的火炮,只怕也是做做樣子嚇嚇他們,畢竟他們也不知道拿破崙炮和專用火藥彈藥的威力。

火炮的指揮官自然曉得,此刻卻是早已讓士卒們校對好,開始進行第一輪的試射。實際上這些拿破崙炮都是有膛線的,配合專用的火藥和彈藥,只要習慣使用這玩意,第一輪的試射其實很多士卒都可以命中目標。

結果也很明顯,上百門火炮轟鳴作響,一股腦的把上百發火炮朝着城門那一塊砸了過去。

那個場面,彷彿就是天空突然下起了鉛球雨,看着就是挺嚇人的。

讓守軍和官員終身難忘的,是這一大片的炮彈,居然可以射出四里之遠。這還不算,賊軍的炮兵居然有如此可怕的命中率,這隻能說明要麼就是火炮本身不俗,要麼就是炮兵都是一等一的專業炮兵。

作爲訓練過炮兵,也觀看過火炮射擊的文武官員,華陰縣的守將和縣令自然是知道一個炮兵要訓練出來,到底要花費多麼龐大的資源才行。如今眼前這批反賊,不僅有着射程如此遠的火炮,還有那麼優秀的炮兵,這還算是賊軍嗎?那已經算是一支反軍,而且還是非常強力的那一種。

說真的,意識到這點,他們很多人已經有了投降的想法。畢竟一百門大炮發射炮彈的場面,太震撼了一些。

讓他們覺得震撼的還沒有結束,炮彈擊中目標之後,居然還發生了爆炸,周圍十多米範圍內的士卒都被波及。同時也別忘記了,這可是同時一百發炮彈同時發射!

那場面,當真的天雷滾滾,地動山搖。整個華陰縣的大門,都被直接給轟成了廢墟。而守軍和官吏……幾乎都死於這一波的攻擊之中,而剩下的士卒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見證了世界的末日。

“華陰縣的守軍,我家主公最後給你們一個機會。若是投降者,可既往不咎,若是繼續頑抗者,考慮一下代價吧!”使者又被放了出來,實際上如今中門大開的華陰縣,已經完全沒有守備的意義了。

wωw★ттκan★¢〇

“我等投降!”聲音非常的整齊,看得出來,很多人都被第一波的炮彈給嚇尿了。

兵不血刃,只是浪費百枚炮彈,一切都是那麼的簡單輕鬆。張弘斌甚至懷疑,按照自己這個進度,把整個陝西都打下來應該都不會是什麼大問題了。

只是考慮到官員和改革方面的問題,他就不得不暗暗告誡自己,千萬不要貪功冒進。

同一時間,李定國部、絕情部、馬文丞部也分別打下了一座縣城,華洲幾乎已經淪陷,而大部隊繼續開進。

補給線被拉長,但後方的接手工作做得非常的到位,經過半年簡單培育的預備官員也迅速來到了各自的崗位,開始了他們的政治生涯。這些或許都是曾經目不識丁的粗人,但經過半年的緊急培訓之後,好歹可以看得懂三千個常用字。或許文章還不會寫,但他們會有秘書幫助他們寫。最重要的是,他們腦袋裡裝滿了各個部門的知識,上位之後可以迅速投入到工作之中,比那些考科考上來的公務員效率還高得多。

後勤得到了補給,治安被迅速安定,並且在別的地方已經調來了一批民兵,同時在本地也徵召了一批民兵,調去缺少民兵守衛的州縣。這些民兵用的都是冷兵器,但哪怕是救世軍淘汰下來的舊兵器,在這個時代也是非常有殺傷力的存在。哪怕民兵更多時間是在耕種,但發動起來緊急操練一番,絕對是一等一的精兵悍卒。

後方得到安定之後,物資的運送也得到了保障,沿路沒有任何盜匪會來截取輜重,誰也沒有膽量截取救世軍的輜重,而那些膽子大的,已經成爲路邊草地的肥料了。

因此剿滅了三十多夥大大小小的賊軍,收編五百人左右作爲後勤工兵使用。收穫一些金銀財寶,但沒多少糧食,最重要的是武器都是一些破銅爛鐵,就算是回爐,張弘斌都覺得是一種浪費。

唉,大家都難啊,若非迫不得已,誰會當賊?說是一羣賊寇,還不如說是一羣餓得不行,不得不走向邪路的流民,看看他們的武器,木身的鏟子配上一點點鐵質的鏟頭,標準的莊稼漢裝備。

救世軍在一點點的推進,哪怕已經故意維持了一定的速度,但還是避免不了高歌猛進的結局。

所有的敵人,在一輪炮擊之後,大部分都選擇投降,少數不投降的,第二輪炮擊之後也就投降了,或者說能夠主事的都已經被轟死了。剩下的士卒都膽小,二話不說就投降了。

只是這樣又有點可惜,那些誓死不降的人物裡面,或許有些是明末難得的文臣大將,奈何卻在此刻紛紛殞命。

還好,救世軍有着自己獨特的人才選拔制度,故而倒也不會覺得太浪費。實際上按照張弘斌的意思,自己培養出來的,有先進知識和思想武裝起來的士卒,那纔是最精銳最強悍的士卒。至於土著的那些所謂的名將,識時務者爲俊傑那自然也不會虧待了他們,但思想的衝突卻讓人很煩,再說投降過來的,有真才實幹的畢竟還是少數。

四支部隊轉眼已經打下了西安府的各個州,最終是匯軍於西安城下,看着這座前朝古都,張弘斌百感交集。

西安在以前的名字叫做長安,它似乎有一個特殊屬性,但凡強大的國家,都會把這裡作爲首都。而離開這座城池,也就意味着一個勢力的衰亡。

比如漢朝,比如隋朝,比如唐朝,最初定都長安,最後遷都洛陽。那裡或許四面環山更爲安全,實際上自遷都到那裡之後,這些朝代都免不了一步步衰弱,最終滅亡。

這是一種詛咒,還是一種宿命?

不管如何,救世軍目前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把這座城池給打下來!

第158章 後金消滅戰(1)第9章 文化節開幕第25章 第一次換屆第27章 虎頭山攻防(下)第68章 共和國反擊第62章 敵人在海底第21章 各地的響應第36章 土司大叛亂第27章 最終的決戰(2)第115 血債要血償第65章 溫情與備戰第109章 成就陝西王第29章 大批海貨到第105章 算計與被算第108章 沒死補一槍第89章 盛京將淪陷第106章 草草的結束第105章 大明的弱點第21章 正統繼承權第88章 大明有悍將第2章 隨身的系統第47章 後金的抉擇(下)第22章 稱帝與立憲(上)第75章 輕敵遭敗績第74章 崇禎要海貿第159章 後金消滅戰(2)第123章 曆法的改革第43章 公務員考試(二)第134章 坑了洪承疇第77章 人智有窮時第139章 六豔的傾心第30章 最終的決戰(5)第111章 域外遭遇戰第36章 超市又晉級第122章 1640年大事件第34章 稅收的重要第78章 獎品與異常第41章 新商品區域第23章 稱帝與立憲(下)第19章 兩線成一線第124章 機牀的圖紙第130章 初步站穩腳第71章 張弘武出名(上)第75章 輕敵遭敗績第99章 大淩河之戰第150章 茶種的戰爭(4)第16章 秦良玉被俘第74章 反賊的噩夢第50章 出仕火器局第63章 敵蹤的真相第28章 最終的決戰(3)第52章 大移民計劃(下)第96章 張才的起點第62章 敵人在海底第45章 張纔要回家第139章 坑俘與會議(上)第134章 坑了洪承疇第91章 新婚小登科第157章 大變革之戰第105章 大明的弱點第44章 大明要立憲第68章 共和國反擊第79章 曹文詔歸心第39章 緬甸的亡國第153章 盛大授勳式第117章 崇禎要滅清第38章 小婢女楊愛第86章 藩王始解封第44章 公務員考試(三)第46章 公務員考試(完)第29章 大批海貨到第53章 爹惑兒來解第32章 攻打蒲城縣第32章 明末足球賽(下)第24章 三千對三萬第69章 對王族裁定第144章 王二戀愛史第25章 稱帝無底線第46章 孔嶼逃走了第79章 人才的培養第157章 大變革之戰31章 明末足球賽中第115章 久違的升級第53章 儒家新學說第15章 百姓的怒吼(下)第35章 收稅的流寇第23章 1628年半事記第151章 茶種的戰爭(完)第50章 明年下長安第35章 黎落的規勸第24章 異常的火爆第20章 最理想成果第61章 海軍行進時第146章 鬱悶的崇禎第2章 1643年大事記(下)第23章 國家博物館第140章 坑俘與會議(下)第87章 總攻進行時第94章 《救世軍週刊》
第158章 後金消滅戰(1)第9章 文化節開幕第25章 第一次換屆第27章 虎頭山攻防(下)第68章 共和國反擊第62章 敵人在海底第21章 各地的響應第36章 土司大叛亂第27章 最終的決戰(2)第115 血債要血償第65章 溫情與備戰第109章 成就陝西王第29章 大批海貨到第105章 算計與被算第108章 沒死補一槍第89章 盛京將淪陷第106章 草草的結束第105章 大明的弱點第21章 正統繼承權第88章 大明有悍將第2章 隨身的系統第47章 後金的抉擇(下)第22章 稱帝與立憲(上)第75章 輕敵遭敗績第74章 崇禎要海貿第159章 後金消滅戰(2)第123章 曆法的改革第43章 公務員考試(二)第134章 坑了洪承疇第77章 人智有窮時第139章 六豔的傾心第30章 最終的決戰(5)第111章 域外遭遇戰第36章 超市又晉級第122章 1640年大事件第34章 稅收的重要第78章 獎品與異常第41章 新商品區域第23章 稱帝與立憲(下)第19章 兩線成一線第124章 機牀的圖紙第130章 初步站穩腳第71章 張弘武出名(上)第75章 輕敵遭敗績第99章 大淩河之戰第150章 茶種的戰爭(4)第16章 秦良玉被俘第74章 反賊的噩夢第50章 出仕火器局第63章 敵蹤的真相第28章 最終的決戰(3)第52章 大移民計劃(下)第96章 張才的起點第62章 敵人在海底第45章 張纔要回家第139章 坑俘與會議(上)第134章 坑了洪承疇第91章 新婚小登科第157章 大變革之戰第105章 大明的弱點第44章 大明要立憲第68章 共和國反擊第79章 曹文詔歸心第39章 緬甸的亡國第153章 盛大授勳式第117章 崇禎要滅清第38章 小婢女楊愛第86章 藩王始解封第44章 公務員考試(三)第46章 公務員考試(完)第29章 大批海貨到第53章 爹惑兒來解第32章 攻打蒲城縣第32章 明末足球賽(下)第24章 三千對三萬第69章 對王族裁定第144章 王二戀愛史第25章 稱帝無底線第46章 孔嶼逃走了第79章 人才的培養第157章 大變革之戰31章 明末足球賽中第115章 久違的升級第53章 儒家新學說第15章 百姓的怒吼(下)第35章 收稅的流寇第23章 1628年半事記第151章 茶種的戰爭(完)第50章 明年下長安第35章 黎落的規勸第24章 異常的火爆第20章 最理想成果第61章 海軍行進時第146章 鬱悶的崇禎第2章 1643年大事記(下)第23章 國家博物館第140章 坑俘與會議(下)第87章 總攻進行時第94章 《救世軍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