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一大盆冷水

地盤擴大了,而且還是白賺了三個州。

不否認,如今的廣西和安南宣撫使司兩個地方,在之前被李自成禍害了之後,經濟也好還是人口也罷,都被打入低谷,就算這兩年張獻忠也有治理,但沒有出色的執政人才的大西國,兩地的回覆情況說是行政回覆,還不如說是最基本的自愈恢復。

地廣人稀是一大缺點,最大的問題還是安南宣撫使司的安南原住民對漢人有了敵意。

原本,這裡就不屬於華夏,只是大明打了下來。這裡的人在大明的治理下生活了一段時間,本來已經接受了自己的新身份。但是李自成的屠戮和毀滅,讓他們又重拾舊恨,再加上最近平添的新仇,已經隱隱有自.立的趨勢。

更別說,那些個藩鎮,說是已經向共和國發出了效忠命令,但張弘斌非常肯定,一旦自己要收回他們的兵權進行整編,他們會第一時間跳出來反抗。畢竟若是按照年紀、軍事素養等條件進行判定的話,他們之中至少有九成不合格,不能繼續留用,最多轉爲地方武警或者警察什麼的。

誰也不希望自己的權柄被人奪去,最重要的是,他們能夠具備話事權,最關鍵的就是他們手中的這些士卒。所以,只要是聰明一些的人,就不會輕易放棄兵權,任由別人揉捏。

在共和國的國會上,張弘文細數了新站三區的弊端,雖然沒有明說,但意思很明確——佔下這三個地方,在現在情況下,只會是得不償失,所以不建議共和國出兵佔領。

對於領土的擴張,尤其是在華夏本土的擴張,很多人都保持着支持,甚至狂熱的態度。在這個態度的作用下,很多人就會變得非常的不理智,總覺得治理什麼的,以後慢慢來就是了,但土地就是土地,既然有能力擴張,爲什麼不要?再說了,歷代皇帝,哪個不是先把地盤打下來,然後再考慮慢慢建設的?

很多人把疑問提了出來,然後包括張弘斌在內,所有人都看向了張弘文,看看他有什麼要說的。

“各位,我首先要說明的一點,那就是我們的行政模式,以及我們的治政理念,和過去的封建時代完全不同。在這點上面,不知道各位是否認同?”張弘文沒有解釋,先是提出了一個問題。

所有人互相討論了一下,卻是不得不承認,華夏人民共和國的行政模式,以及治政理念,的確和過去任何一個封建時代都不同。按照太祖張弘斌的說法,這是一個資本主義政權,一個更加先進,更加文明,也更加相對公正的政治模式。

好吧,實際上很多人還不太懂得資本主義這個概念。

但能夠允許官員組成議會,參與制定政令,以及監督政令的執行。甚至百姓可以在一旁旁聽,還具備一定的建議權和否定權的政權,卻是顯得非常特殊。至少,任何一個封建勢力,其執政雖然也需要依靠地方士紳,但卻是一種至上而下的治國理念,他們只需要非常少的特權階級加入到國家建設之中,自然是沒有百姓什麼事請的。

“更深入的,我就姑且先不說了。我只想告訴各位,若是我們現在就派人去佔領,這三個地方,我們需要派出多少人?若是在佔領的過程中,當地駐軍不認同我們的治國理念,進而反叛,我們又要調動多少士卒,去平息一次次的叛亂?”張弘文繼續詢問道。

這個真的很難回答,畢竟大西國也好,還是大魏、大順或者大吳國也罷,採用的都是封建統治制度。要讓他們放棄原有的制度,投入到一個新制度之中,因此損失的特權和地位也是巨大的。不是所有人都有很高的政治覺悟,很多人認爲,自己手中的權柄和地位,就是他們最大的底線。就算是統治者,也只能提高,而不能夠允許有一絲的降低。

否則,輕則忠誠降低,重則立刻反叛。

那麼,若是反叛,平息起來又如何?要徹底平息沒什麼問題,但過程又會造成當地多大的損傷,更別說如今共和國出於一個兵力衰弱期,無論是駐軍也好,還是動兵也罷,都是非常艱難的。其實也正是因爲這個狀態,如今的共和國處於一種想要對外擴張領土,都沒辦法的境地。

否則堂堂南洋,豈會任由幾個蠻夷國家繼續興風作浪?

想到這裡,原本對新地盤擴大的火熱,頓時如同被潑了一盆冷水一般,徹底降溫了下來。

“各位似乎已經意識到了,是的,我們沒有更多的兵力去佔領這些地方。甚至連維持地方的警察、武警都沒辦法配備齊全。再則,此刻佔領這三個區域,行政成本也是非常的巨大,而受益卻需要漫長的等待。甚至在我們治理這三個地方的過程中,大吳和大順說不定也會對我們發動攻擊。到時候,我們的防禦能力會被進一步削弱。

我很難保證,在那個情況下,已經宣佈臣服我們的大魏國,以及和我們妥協的大明帝國,會不會再次對我們出兵。我們是巨人不假,這兩個勢力如同螻蟻也不假,但當巨人老邁虛弱到了極限的時候,兩隻螻蟻也還是會給這個巨人帶來傷害。我不希望這樣的情況出現,所以我們需要一個穩妥的辦法,來處理這三個新增加的地盤。”張弘文非常嚴肅,也非常認真的對所有人說到。

很多人都在交頭接耳,啓蒙和開化那麼久,大家多少也是有點文化的。就看如今旁聽席那裡,這一屆的百姓代表裡面,已經少了一些士紳,多了一批真正的百姓,就是最好的文明進步標誌。

經過討論,大家已經達成了共識:

新佔領的三個區域,在佔領以前,一直維持着封建統治,百姓非常愚昧。但與此同時,士紳的特權在不斷提高。故而就算佔領了這三個地方,也沒辦法擺脫士紳和軍閥對當地百姓的控制,輿論的控制非常麻煩。甚至於,新的土地方案、新的法律和新的制度的推廣,都會受到前所未有的阻礙。

若是用正常的形勢,來轉化這三個地區,非常有可能會遭到這三個地區的軍閥和士紳的一致抵抗。畢竟這是一口吃成一個大胖子,新地區的原有勢力太過於強大。不像共和國原本的佔領模式,一點點的佔領的情況下,就算有人要抵抗,也會因爲缺乏相應而不得不妥協。

然而共和國領土擴張的速度太快也不是沒有後遺症,一則對地盤的防禦能力會越來越薄弱,主要表現在新式軍隊培養的不足方面。第二,地方頑固勢力進行妥協,比較靠前的佔領地區,士紳依然有很高的話事權,地方百姓依然處於半愚昧狀態,還不懂得利用法律和自己的權力來保護自己。

以至於,若是新佔領的地區的士紳和舊有勢力提出反抗,很有可能激活本土頑固勢力的抵抗情緒。到時候當抵抗勢力提升到一定程度,就會對新政策的推廣帶來很大的阻礙,甚至倒退。若是武力征服,各種後遺症會無限的擴大。首先,帶給百姓們的那種民.主自由的治國理念,會煙消雲散,很多人都會認爲,則依然是一個集權制國度,自己依然是被壓迫的對象,看似有言論自由,實際上對於掌權者來說,不過是一個個小丑。

這也會導致爲了獲得真正的言論自由,獲得更高的社會地位,百姓之中的有識之士會掀起一股又一股的革命熱潮。

好吧,這個談起來還有些遙遠,但現在的共和國存在這樣的隱患,那也是不容忽視的。

再則,如同張弘文所言,若是派兵佔領這些地方,並且對當地的軍隊進行整編,誰也不知道被整編的軍人會做出什麼過激,甚至衝動冒失的事情來。到時候萬一貴州、廣西和安南宣撫使司三個地方又把共和國帶入戰爭的泥潭,進而吸引其他勢力圍而攻之,那很難保證,共和國的防禦會不會真正的被破防,進而被敵人長驅直入。

故而,無論從近況或者長遠的角度來看,立刻派人佔領這三個州,並不符合共和國的實際利益。

“難道,要放棄?”有人提出了疑問。

“是的,至少暫時要放棄,不過也不是說白白放棄。我們把這三個地盤,交給羅汝才負責統御,同時進行一次好大的人口遷徙。至於後續會出現什麼問題,就由羅汝才頭痛便是了。他如今的身份,已經決定了他在未來,會一步步被我們同化,最後被我們徹底吸收進來。所以,短期內給予一點甜頭,甚至一些許諾,是可以允許的。”張弘文點頭,提出了一個建議。

這是行政部門經過了仔細探討之後得出的結論,而張弘武提出之後,國會也開始進入了深入的討論。

第164章 後金消滅戰(完)第41章 新商品區域第56章 御駕親征去第81章 靈臺縣會盟第38章 小婢女楊愛第101章 突襲團出戰第113章 魏國近代化第70章 故障率問題第151章 茶種的戰爭(完)第152章 軍制大改革第9章 文化節開幕第17章 對土司政策(上)第62章 知識是力量第115 血債要血償第68章 共和國反擊第58章 派邊軍剿匪第120章 領地的教育第46章 公務員考試(完)第110章 一大盆冷水第85章 沒法淡定了第135章 流寇遇流氓第135章 收編其部屬第87章 準媳婦徐慧第149章 崇禎要學習(下)第44章 大明要立憲第84章 各人的去路第140章 坑俘與會議(下)第29章 最終的決戰(4)第36章 天外帝王石第72章 張弘武出名(下)第92章 皇家軍校立第119章 仙境在人間第76章 徵前那些事第66章 無畏戰列艦第35章 黎落的規勸第78章 曹文詔降了第68章 共和國反擊第98章 且虛與委蛇第94章 發現了澳洲第90章 且忍辱負重第47章 後續的處理第81章 靈臺縣會盟第116章 新產品兇猛第42章 公務員考試(一)第36章 超市又晉級第114章 反賊新形勢第84章 血債血償時第29章 最終的決戰(4)第80章 有惡客西來第127章 碼頭送兄長第132章 該瞎還得瞎第140章 坑俘與會議(下)第89章 張府的家宴第158章 後金消滅戰(1)第22章 稱帝與立憲(上)第5章 大秦文化節(下)第73章 繼承的條件第83章 呼喚起血性第13章 十日取半壁第126章 進擊的商品第140章 讓愛遍天下(上)第139章 坑俘與會議(上)第162章 後金消滅戰(5)第58章 賞你吃地雷第94章 發現了澳洲第37章 家人短相聚第92章 皇家軍校立第99章 張獻忠中計第151章 最新型火器第47章 後金的抉擇(下)第90章 且忍辱負重第36章 超市又晉級第14章 這下別想跑第5章 商品大好評第31章 救世軍整合第12章 泄憤變宣戰第40章 加速電研究第8章 開幕式前夕第110章 一大盆冷水第105章 大明的弱點第101章 朝廷的應對第73章 別小看大海第129章 救世軍入關第10章 崇禎要變法第39章 緬甸的亡國第34章 張靖的心聲第123章 曆法的改革第104章 張獻忠吐血第10章 天啓七年初第38章 小婢女楊愛第110章 對蒙古用兵第130章 人心不易得第57章 吐蕃軍出動第134章 坑了洪承疇第73章 繼承的條件第43章 第一條鐵路第11章 獲救與怒火第136章 六豔的安置第37章 家人短相聚第65章 溫情與備戰
第164章 後金消滅戰(完)第41章 新商品區域第56章 御駕親征去第81章 靈臺縣會盟第38章 小婢女楊愛第101章 突襲團出戰第113章 魏國近代化第70章 故障率問題第151章 茶種的戰爭(完)第152章 軍制大改革第9章 文化節開幕第17章 對土司政策(上)第62章 知識是力量第115 血債要血償第68章 共和國反擊第58章 派邊軍剿匪第120章 領地的教育第46章 公務員考試(完)第110章 一大盆冷水第85章 沒法淡定了第135章 流寇遇流氓第135章 收編其部屬第87章 準媳婦徐慧第149章 崇禎要學習(下)第44章 大明要立憲第84章 各人的去路第140章 坑俘與會議(下)第29章 最終的決戰(4)第36章 天外帝王石第72章 張弘武出名(下)第92章 皇家軍校立第119章 仙境在人間第76章 徵前那些事第66章 無畏戰列艦第35章 黎落的規勸第78章 曹文詔降了第68章 共和國反擊第98章 且虛與委蛇第94章 發現了澳洲第90章 且忍辱負重第47章 後續的處理第81章 靈臺縣會盟第116章 新產品兇猛第42章 公務員考試(一)第36章 超市又晉級第114章 反賊新形勢第84章 血債血償時第29章 最終的決戰(4)第80章 有惡客西來第127章 碼頭送兄長第132章 該瞎還得瞎第140章 坑俘與會議(下)第89章 張府的家宴第158章 後金消滅戰(1)第22章 稱帝與立憲(上)第5章 大秦文化節(下)第73章 繼承的條件第83章 呼喚起血性第13章 十日取半壁第126章 進擊的商品第140章 讓愛遍天下(上)第139章 坑俘與會議(上)第162章 後金消滅戰(5)第58章 賞你吃地雷第94章 發現了澳洲第37章 家人短相聚第92章 皇家軍校立第99章 張獻忠中計第151章 最新型火器第47章 後金的抉擇(下)第90章 且忍辱負重第36章 超市又晉級第14章 這下別想跑第5章 商品大好評第31章 救世軍整合第12章 泄憤變宣戰第40章 加速電研究第8章 開幕式前夕第110章 一大盆冷水第105章 大明的弱點第101章 朝廷的應對第73章 別小看大海第129章 救世軍入關第10章 崇禎要變法第39章 緬甸的亡國第34章 張靖的心聲第123章 曆法的改革第104章 張獻忠吐血第10章 天啓七年初第38章 小婢女楊愛第110章 對蒙古用兵第130章 人心不易得第57章 吐蕃軍出動第134章 坑了洪承疇第73章 繼承的條件第43章 第一條鐵路第11章 獲救與怒火第136章 六豔的安置第37章 家人短相聚第65章 溫情與備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