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汝寧

張軒先送羅玉嬌去後院後,再次從崇王府正門走過來。

崇王府數重大門直對承運殿。張軒在門前駐足,遠遠的看向承運殿的金黃的瓦片在陽光之下散發出耀眼的光芒,與硃紅色的大門,牆壁交相輝映。

在後世,張軒見識過不少壯麗的建築,比如比這個規格更大故宮,也不覺得有什麼莊嚴神聖的感覺,但是此刻在張軒感覺分外不一樣,因爲那些都是別人的,而現在這座王府是自己的。

張軒在乎的不是建築,而是建築之中賦予的權力。

他深吸一口氣,說道:“命人將這裡的牌匾撤了,換上‘汝寧節度使府’。”

“是。”立即有人去安排。

張軒大步走進承運殿偏殿之中。

雖然說是偏殿,但是在王府的規格之中,正殿很多時候都是不開的,故而大多數議事都在偏殿之中。當然了李自成從來不講究這個,他在汝寧城之中,就是在正殿辦公的。而張軒卻要避嫌,他畢竟在李自成麾下混,有些規矩還是要講的。李自成住過的地方全部封存起來,張軒絕不動用。

不過,崇王府的偏殿也不小,足夠張軒辦公。

張軒到的時候,張軒營中大大小小的頭目也都到了。

按着左文右武的規矩。

左邊最上首是張質,下面的依次是張樸,張素, 王紫綬。右邊最上首的乃是曹宗瑜,下面羅岱,王進才,鄧和,秦猛,王大炮,張軒得力的部屬都在這裡。

“拜見將軍。”張質見張軒進來,立即起身行禮道。

其他人躬身行禮,說道:“拜見將軍。”

張軒一擺手,說道:“何須如此。”

“禮不可廢。”張質說道:“上下之別,不可混淆。”

張質既然決定輔佐張軒,有一些事情,從一開始,就要立好規矩。這是一個儒臣的基本素質。

張軒雖然不在乎,但是也不好違背張質的一片好意。

張軒落定之後,衆人紛紛落座。張軒身邊也站着兩個人,一個是鄭廉,鄭廉可以說張軒的秘書,另一個是張元海,他算是張軒的護衛統領。不過他們兩個在這樣的會議之上,只能帶着耳朵來聽,沒有發言權。

張軒目光一一掃過所有人。感覺每一個人臉上都有一股昂揚的氣質。朗聲說道:“我受闖王與大帥之命,爲汝寧節度使。希望爾等好生相助,爲曹營在此地立下根基。”

“屬下等,必不負將軍之命。”張質立即說道。

張軒不得不才承認一點,有張質在,他麾下的草臺班子,變得正式起來。

“大兄。”張軒說道:“這汝寧的現狀,你給大家說一說吧。”

“是。”張質起身,走在大廳之中,說道:“汝寧春秋爲沈,蔡之境,戰國爲魏,楚之境,秦屬潁川,漢置汝南。後世因之,至南北朝之時,或有改易,入隋唐之後,爲蔡州。兩宋因之。元升爲汝寧府,本朝,”說到這裡,張質忽然一頓,說道:“明因之。領州二,縣十二。”

“萬曆年間有人論之,曰;‘府北望汴、洛,南通淮、沔,倚荊楚之雄,走陳、許之道,山川險塞,田野平舒,戰守有資,耕屯足恃,介荊、豫之間,自昔襟要處也。春秋時,楚文王縣申、息,朝陳、蔡,封畛於汝,與晉爭鄭,夾潁水而軍。是時楚之強,中國諸侯皆惴惴焉,其能與楚競者,惟有晉耳。秦漢以降,汝南皆爲雄郡。及晉室多故,南北瓜分,懸瓠之地,恃以屏蔽淮、泗,控帶潁、洛。宋大明中,懸瓠喪敗,而淮北之地,遂成荒外,中原聲聞,日以隔遠。歷齊、樑、陳之際,南國之勢往往折而入於北者,懸瓠不復之故也。唐之中葉,淮西抗命,李希烈縱橫搏噬,河、洛、淮、漢之交,諸州悉被其患。其後吳元濟以申、光、蔡三州,拒天下之兵,四面攻圍,四年乃克。說者謂:自希烈據蔡,以迄於元濟,蔡州不被王化者,幾四十年,其風俗獷戾,雖居中土,過於奚貊。此亦山川險?厄,有以致之矣。秦宗權以狼戾之資,竊有蔡州,肆其兇虐,毒螫所及,幾半天下。朱溫平之,遂成篡奪之勢。宋人南渡以後,嶽武穆自安、隨北出,克復蔡州,大河以南,次第響應。陳亮亦嘗欲以荊、襄之師,進規潁、蔡,爲復取京、洛之計。及女真之衰,乃寄息蔡州。宋人會蒙古之兵,犄角益進,而後克之。然則蔡州之險固,爭衡於南北門者,所必有事也。乃悵望三京,卒不復振。宋之覆轍,可深慨哉!’可見汝寧自古是中原爭雄之地。”

張質充分表現出一個進士的功底。張軒聽得井井有味,很多事情與他腦海之中的印象結合,比如雪夜下蔡州的故事。已經嶽武穆北方路線,甚至想起在三國之中,劉備也在這裡落過腳。

但是並不是任何一個人都如張軒一般聽得有味道。

“張學究,你就不要講古了。說些有用的。”羅岱說道。

羅岱早就聽不下去了。

張質立即明白,他現在並不是與讀書人論汝寧,故而也收斂了幾分,說道:“只是汝寧府現在一府二州,一十二縣,爲我汝寧節度使所用的,大概之有汝陽縣,也就是汝寧城附郭縣。”

“不過,單單汝寧城,也非尋常小縣可比,國初編戶三十三裡,以一里一百一十戶來算。再加上一些畸零戶,大概在四千戶上下。而這只是國初的黃冊,後世人口繁衍,黃冊早就不準。河南即便大亂,人口有所消減,但是汝寧府一直作爲楊文嶽的駐地,也沒有受到多少傷害,我估計整個汝寧城中,而今數萬人丁還是有的。”

張質也明白,縱然河南大旱,也是有輕重的,一般來說,都是北重南輕,畢竟真要說起來,汝寧已經在秦嶺淮河線附近,氣候與北方有所不同了。要不是如此,楊文嶽也不會一直帶領數萬大軍駐紮汝寧府。

說明人汝寧府的力量足以支撐起數萬大軍來。

“所以首要之事,就是編戶齊民。”張質說道。

編戶齊民這四個字,說起來簡單,卻是中原王朝戰勝遊牧民族的不二法門。凡是能夠直接掌管編戶的,中央就有力,國力強盛,無法掌控編戶的,中央就無力,比如現在大明朝廷。

故而張質認爲立足之基,就在編戶齊民這四個字。

“如何實行?” 張軒說道:“人手夠嗎?”

很多政策都知道是對的,但是問題大多都出現在執行之中。

張質說道:“可以將軍中文書都調出來,再從汝寧當地徵召一些讀書人,如今這年頭,吃不上飯的讀書人大有人。而且編戶齊民的人手雖然多,但卻沒有什麼難度。”

張軒點點頭,說道:“我就以汝寧節度使的名義,任命大兄爲汝寧知府。將所有的政事就託付給大兄了。而今距離年底還有兩月,這兩月之間,編戶齊民之士,能不能做好?”

張質說道:“只能做好汝陽一縣,其餘的地方,鞭長莫及。”

張軒說道:“暫且不要理會他們。等時機到了,我會一一掃平他們。”

打仗多了,張軒對自己麾下的人馬,也多了幾分自信。不覺得那些他在後世連聽都沒有聽過的劉洪超,沈萬登,有什麼難辦的地方。比起他們張軒更看重另一件事情,說道:“大兄,我欲在汝寧授田。不知可否?”

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五十五章 羅汝才西進之心第二十八章 炮戰第十九章 洞庭湖水戰三第五十七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殺第一百零六章 後湖黃冊二第四十一章 袁時中的困境第五章 高鬥樞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一百零八章 宋獻策之毒第二十六章 論東虜二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九十五章 力排衆意第二十五章 追擊第二章 樊城二第二十九章 楊嗣昌第四十章 瑣事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第十二張 汝寧大俠沈萬登第四十一章 奪門二第八十七章 袁時中的嗅覺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三章 曹營內幕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之餘第三章 奪麥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十三章 擦肩而過第六十一章 臨淮爭奪第三十一章 高傑之心第九十二章 張獻忠方略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一百零一章 大崩潰第一百零二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二第一百零九章 女人第三十七章 威遠城下三第三章 岳陽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八十八章 向北第一章 家事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戰二第三十二章 南陽第十七章 烽火崎山路第六十四章 有孕第七十章 決戰之前二第六十一章 襄陽餘波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一百零一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十二章 小命保住了第四章 岳陽二第七十三章 張可望失言第九十一章 湖口攻防戰三第三十三章 湘陰之戰第五十三章 伯父張質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八十六章 投明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戰第四十三章 心病難醫第二十二章 何去?第八十一章 鄖陽之戰第二十九章 挺着死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二十七章 西平營第九十六章 三侯並封第一百二十二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二第三章 岳陽第二十二章 醫療營二第八章 夾河對峙第五十七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三章 奪麥第三十章 破孟家莊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一百三十六章 結義第六十一章 河南之屠三第七章 攻城第一百章 賜名推心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第二十三章 朱仙鎮三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三十九章 故人內訌第五十八章 孫vs李二第九十四章 黑虎頭旗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一百一十八章 顧君恩說羅汝才第五十一章 賊營孤忠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三十一章 請纓第四章 岳陽二
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五十五章 羅汝才西進之心第二十八章 炮戰第十九章 洞庭湖水戰三第五十七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殺第一百零六章 後湖黃冊二第四十一章 袁時中的困境第五章 高鬥樞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一百零八章 宋獻策之毒第二十六章 論東虜二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九十五章 力排衆意第二十五章 追擊第二章 樊城二第二十九章 楊嗣昌第四十章 瑣事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第十二張 汝寧大俠沈萬登第四十一章 奪門二第八十七章 袁時中的嗅覺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三章 曹營內幕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之餘第三章 奪麥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十三章 擦肩而過第六十一章 臨淮爭奪第三十一章 高傑之心第九十二章 張獻忠方略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一百零一章 大崩潰第一百零二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二第一百零九章 女人第三十七章 威遠城下三第三章 岳陽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八十八章 向北第一章 家事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戰二第三十二章 南陽第十七章 烽火崎山路第六十四章 有孕第七十章 決戰之前二第六十一章 襄陽餘波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一百零一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十二章 小命保住了第四章 岳陽二第七十三章 張可望失言第九十一章 湖口攻防戰三第三十三章 湘陰之戰第五十三章 伯父張質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八十六章 投明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戰第四十三章 心病難醫第二十二章 何去?第八十一章 鄖陽之戰第二十九章 挺着死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二十七章 西平營第九十六章 三侯並封第一百二十二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二第三章 岳陽第二十二章 醫療營二第八章 夾河對峙第五十七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三章 奪麥第三十章 破孟家莊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一百三十六章 結義第六十一章 河南之屠三第七章 攻城第一百章 賜名推心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第二十三章 朱仙鎮三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三十九章 故人內訌第五十八章 孫vs李二第九十四章 黑虎頭旗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一百一十八章 顧君恩說羅汝才第五十一章 賊營孤忠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三十一章 請纓第四章 岳陽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