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楊嗣昌

?

第二十九章 楊嗣昌

就在張軒在襄陽府之中,“殘忍殺害”名醫李正方與兩個弟子,甘草,杜仲兩個小學徒的時候。

夷陵城中,猛如虎正在拜會萬元吉。

猛如虎等待很久,萬元吉才姍姍來遲,猛如虎一見萬元吉出來,猛地跪倒在地,說道:“大人---”下面就已經說不出來話了,“嗚嗚”的哭了起來。

“好了。”萬元吉臉色透出疲憊之色,說道:“起來吧。我已經與督師大人說過了,不會追究你的兵敗之罪,許你戴罪立功。”

萬元吉是楊嗣昌得用的謀士,猛如虎也是走了萬元吉的門路,才能獨領一軍,追擊張獻忠與羅汝才的。楊嗣昌一直追在張獻忠與羅汝才的後面,不過,張獻忠入山之中,楊嗣昌就失去了張獻忠的蹤跡,不過等張獻忠一在遠安露了行藏之後,楊嗣昌就直撲過來,這不連夜趕路,剛剛到了夷陵州。

夷陵州與當陽縣,也不過幾十里的光景。

萬元吉作爲楊嗣昌的心腹謀士,一路上跟着楊嗣昌,在張獻忠後面,也算是轉戰千里的,早已疲憊不堪了。他本不願意來見猛如虎,但是比起其他兵頭來說,猛如虎至少還聽話,還赤心殺賊。連自己兒子都陷入戰陣之中。萬元吉還是覺得要安撫一下比較好。

“大人,末將喪師辱國,其罪當誅。末將願意認罪伏法,只是此戰全是左青不聽調遣,坐觀成敗,擅自撤退,才令功敗垂成。臣寧可一死,也請大人治左青之罪。”猛如虎早已年過半百了,最器重的兒子,猛先鋒死於戰陣,對他的打擊之大,不是常人能夠感受的,故而猛如虎寧可一命換一命,不需要戴罪立功,寧可拉着左青一起死。

比起張獻忠,羅汝才,猛如虎更恨左良玉。

不過,他也知道,他是動不了左良玉的。所以他一口咬死了左青,要左青死。

“砰。”萬元吉重重的將茶杯砸在桌面之上,說道:“猛將軍,你怎麼這麼不識大局?現在獻賊雖然得了一勝,還在督師的控制之下,當務之急,是勠力王事,誅殺獻賊,以解君父之焦慮,而不是計較你個人的恩怨情仇。督師先前惡了左良玉,此刻正在用他的時候,又怎麼能隨隨便便殺他的人,不過,左青與左良玉將來都有伏法的時候,猛將軍拭目以待吧。”

猛如虎說道:“軍中最重法度,左青敢抗令不遵,如果不繩之以法,軍中何以言戰?有比這個更大的大局嗎?如果大人不處置左青,將來決戰之時,不知道督師之命,又有誰聽啊。”

“大膽。”萬元吉有一些惱羞成怒。。

不是猛如虎說的不對,而是猛如虎說的太對了,對到萬元吉不知道該怎麼說來了。

不用將來了,現在楊嗣昌就已經號令不了左良玉了。

楊嗣昌已經傳了二十一道命令,讓左良玉把守出川要道,但是左良玉不聽,否則張獻忠與羅汝纔想要出來,非要一場惡戰不可。不單單是左良玉,還有賀人龍。

楊嗣昌本想挑起賀人龍與左良玉之間的矛盾,他從中調解,以牽制兩人,卻不想賀人龍卻不吃這一套,居然譁然而去,根本不將楊嗣昌這個督師放在眼裡。

“你走吧。”萬元吉語氣也冷了下來,說道:“我已經說通督師,降你爲參將,駐守南陽,你好自爲之吧。”

萬元吉隨即端茶送客。不再去看猛如虎。

猛如虎臉色蒼白,好像是丟了魂魄一樣,晃晃悠悠的走出大門。

楊嗣昌臨時駐紮的地方,就是夷陵州府所在

“老爺。”十幾名騎兵簇擁過來,問猛如虎道:“督師大人,答應懲處左青了嗎?”

猛如虎一聽此言,忽然想起了猛先鋒,想起猛先鋒剛剛出生的時候,他帶着教猛先鋒騎馬射箭,猛先鋒說,長大了要當大將軍,一時間頭暈目眩,深深後悔,說道:“爲什麼不是我死在黃陵城下?爲什麼不是我死在黃陵城下?”前兩聲還小,他雙臂一震,推開衆人,擡頭大喊道:“蒼天啊,你---”話音未落,一口逆血噴了出來,頓時倒地,幾名騎兵感覺攙扶住猛如虎道:“老爺。”

“快,找郎中。”

一羣人頓時離開了。

卻不見一名騎兵從北而來,身上帶着紅旗,這就是紅翎告急。這一名騎士在夷陵州府門前下馬,大聲喊道:“急報,急報。”

此刻的萬元吉正在與楊嗣昌說話。

楊嗣昌半年來的奔波勞苦,是他這一輩子都沒有過的,硬生生的瘦了一大圈,整個人都瘦脫了人形,問道:“吉人啊,猛如虎如何啊?”吉人是萬元吉的字。

萬元吉說道:“大人,猛如虎恐怕已經不堪用了。”

楊嗣昌嘆息一聲,說道:“也是老來喪子,乃人間之至痛也。只是如此一來又少了一名猛將啊。”

萬元吉說道:“即便是猛先鋒沒有死,猛如虎也不能用,我觀猛如虎家丁已經不足百人了,如何能統領大軍啊。”

楊嗣昌說道:“也是。”

一個將軍的軍事才能如何,要看他的家丁有多少,這種荒謬的狀態,他們兩人都不覺得有什麼不對。

“不管怎麼說,如此爲朝廷實心效力的將領不多了,一定要給他安排一個好下場。”楊嗣昌說道。

“下官知道。”萬元吉說道:“我準備讓他領參將銜安置南陽府,南陽是大府,也不算是對不起功臣。”

“此等小事,就交給你安排便是了。”楊嗣昌微微閉上眼睛,說道。“還有什麼事情嗎?”

“猛將軍一心想要處置左青,卻不知道大人----”萬元吉說道。

明廷從來不缺少聰明人,萬元吉就是聰明人,他知道猛如虎說的是對,但也知道,這事情辦不下去,但依然要楊嗣昌來做這個主。

果然,楊嗣昌不等萬元吉說完,就一擺手說道:“如今,左青還殺不得,不過遲早,會與他那個家主一併在刑場走上一遭。”

楊嗣昌早已恨極了左良玉,如果不是拿左良玉沒有辦法,早就下獄論死了。

“報。”外面一個聲音說道:“外面有急報。”

立即有人呈上來一封書信,萬元吉先接過查看火漆印信,知道不是假冒的,然後用裁紙刀將信封裁開,纔將書信遞給了楊嗣昌。

楊嗣昌捏起一角,將書信打開看,他只是匆匆掃了一眼,臉色頓時大變,眼睛一翻,就倒在椅子上了。

萬元吉大驚,立即喊道:“來人,快請郎中。”

一大堆侍女過來伺候,匆匆忙忙之間,萬元吉撿起那一封急報,低頭一看,不由駭然。卻見上面清清楚楚寫着,“獻賊,曹賊,陷襄陽府。襄王下落不明。”

頓時知道怎麼回事了。

好一陣子,楊嗣昌才被救醒了,楊嗣昌一清醒過來,第一句話說道:“爲何救我啊?”

“東翁。”萬元吉也知道事態緊急,說道:“如今正是東翁振作的時候,東翁身受天子信任,只要東翁先行將這一件事情稟告天子,其中筆法如何,自然由我等來說,如果等別人搶先一步,先入爲主,就大事不妙了。”

“對。”楊嗣昌的精神一震,說道:“正是如此,來人筆墨伺候,我要上書朝廷。”

萬元吉連忙將楊嗣昌好幾個筆桿子給叫過來,又派出偵騎去看襄陽現在怎麼樣了,然又與楊嗣昌一起,連夜想辦法寫出一封,既在情理之中,又能爲楊嗣昌脫罪的好文章出來。

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第二十二章 許都之膽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七十七章 兵亂第四十七章 李信解憂二第八十四章 斷小商橋第八十五章 革左五營第四十三章 賞賜第四十章 奪門第四十二章 張軒的思量第十七章 失敗的臘八宴第二十七章 夜襲南津第四十二章 渡河二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八十二章 常國安四第五十三章 火器大觀第一百一十二章 別臨潁第六十八章 鳳陽民情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一章 我爲魚肉第六章 王度第九章 攻城三第一百二十三章 劉宗敏之死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九十一章 火馬陣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六十六章 議政第一百三十九章 寧波城二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四十九章 張獻忠預謀湖廣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十六章 而今天下誰之過也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一百一十三章弘光元年無弘光二第五十七章 野菜第三十二章 大戰帷幕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一百一十三章 下馬威第六十二章 河南節度使李信第三十五章 崇禎十六年的元宵第九十五章 困獸三第五十章 雜務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六十三章 羅氏父子第八十九章 臨潁城南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一百三十章 大夏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十六章 金聲桓的困境第一百零九章 滾滾狼煙第十八章 血濺臘八宴第三十六章 煙花易冷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四十四章 英雄所見不同第五十九章 裂痕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一章 成軍第八十一章 常國安三第六十九章 鳳陽地動第四十六章 破劉良佐二第五十九章 武昌之難第六十三章 勸進第四十七章 破劉良佐三第七十一章 前哨戰第三十二章 南陽第八十四章 斷小商橋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三十五章 誘殺第八十二章 馬士英的應手第二十六章 響應第七十四章 戰長沙之交鋒二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二十九章 千帆入洞庭第六十二章 順清之間第一百三十八章 福建震動第四十五章 覆軍殺將二第九十二章 送別第九十二章 政治根基第七十二章 何英再至第一百三十三章 世祖遺訓第六十章 闖營的崩潰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五十三章 火器大觀第六十三章 羅氏父子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一百零八章 戰鬥間隙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八十一章 慶功宴第二十六章 響應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
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第二十二章 許都之膽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七十七章 兵亂第四十七章 李信解憂二第八十四章 斷小商橋第八十五章 革左五營第四十三章 賞賜第四十章 奪門第四十二章 張軒的思量第十七章 失敗的臘八宴第二十七章 夜襲南津第四十二章 渡河二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八十二章 常國安四第五十三章 火器大觀第一百一十二章 別臨潁第六十八章 鳳陽民情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一章 我爲魚肉第六章 王度第九章 攻城三第一百二十三章 劉宗敏之死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九十一章 火馬陣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六十六章 議政第一百三十九章 寧波城二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四十九章 張獻忠預謀湖廣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十六章 而今天下誰之過也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一百一十三章弘光元年無弘光二第五十七章 野菜第三十二章 大戰帷幕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一百一十三章 下馬威第六十二章 河南節度使李信第三十五章 崇禎十六年的元宵第九十五章 困獸三第五十章 雜務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六十三章 羅氏父子第八十九章 臨潁城南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一百三十章 大夏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十六章 金聲桓的困境第一百零九章 滾滾狼煙第十八章 血濺臘八宴第三十六章 煙花易冷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四十四章 英雄所見不同第五十九章 裂痕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一章 成軍第八十一章 常國安三第六十九章 鳳陽地動第四十六章 破劉良佐二第五十九章 武昌之難第六十三章 勸進第四十七章 破劉良佐三第七十一章 前哨戰第三十二章 南陽第八十四章 斷小商橋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三十五章 誘殺第八十二章 馬士英的應手第二十六章 響應第七十四章 戰長沙之交鋒二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二十九章 千帆入洞庭第六十二章 順清之間第一百三十八章 福建震動第四十五章 覆軍殺將二第九十二章 送別第九十二章 政治根基第七十二章 何英再至第一百三十三章 世祖遺訓第六十章 闖營的崩潰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五十三章 火器大觀第六十三章 羅氏父子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一百零八章 戰鬥間隙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八十一章 慶功宴第二十六章 響應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