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之餘

此刻火銃齊射發揮出自己最大的威力,只是沒有想到,他們並不是打在義軍身上,而是打在自己人身上。

這個時候,最後一點反撲也扭轉不了局面。

章欽臣剛剛阻擋住大隊潰兵,就聽後面人說道:“不好了,章大人不好了,孫大人自己走了,將我們扔在這裡了。”

章欽臣先是一驚,隨即苦笑一聲,他知道,其實這樣的局面,也在章欽臣的預料之內。無他,浦陽江之中船隻不會太少,但是不管再多,也不可能有容納千餘士卒轉移的船隻,即便有,這個時候上船也來不及了。孫嘉績將他拋下自己逃命,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說道:“諸位兄弟,跟我遊過河去。纔有一條生路。”

戰場之上的細節,張軒並沒有關注太多。

不過,這一場摧枯拉朽的大勝,卻是無疑的。

官軍大崩潰之中,各部分都分成小隊逃亡,但是大部分士卒都棄械投降了。

不過一會功夫,最後結果來到了張軒的手中。

“孫嘉績跑了,章欽臣也跑了。”張軒沒有說什麼惡語,但是僅僅是微微皺眉,就足有讓楊繩祖感到壓力,楊繩祖立即說道:“不過,章欽臣所部用的火銃卻是留下來不少。”

隨着楊繩祖一聲招呼,就有人送上一根火銃。

張軒用眼一打量,就知道這個標準的鳥銃。

鳥銃是戚繼光仿造日本火銃打造的,不過,破甲力並不是太高的,只是如今的戰場之上,也很少有全幅甲冑,如同金屬罐頭一般的部隊,這鳥銃雖然有一些威力薄弱,但是作爲替代品,一時間也是夠用了。

當然是前提是打造的非常精良才行。

就比如張軒手中這一支,就稱得上精良兩字。

長長的槍管打磨的光滑無比,色澤純正,不帶一點毛刺,槍托之上硬木也是光滑無比。好像是藝術品一樣。在張軒手中輕輕一掂,很是壓手,看上去並不是粗製爛造。

不過,很多東西,不能僅僅看外表。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東西從來不少。

“走。去試試銃。”張軒說道。

在營寨之外,張軒從軍中挑選出兩三名火銃手,在營外試銃,一連開了幾十銃,打得銃管發熱,不敢再打,也沒有出現過炸膛的情況。

張軒長出一口氣,心中暗道:“總算是有一個合格的火器來源了。”

張軒對火銃的要求已經非常低了,只有三個字而已,就是不炸膛。

只有給士卒安全感的武器,才能大量裝備,只有大量裝備的火銃,合格的火銃戰術才能成爲可能。

“有多少支?”張軒問道。

“大概有三百多支。”楊繩祖說道。

章欽臣等人跳水逃跑了,很多東西自然都不帶了,只有少數幾個,纔將火銃帶走了,大部分士卒都是將火銃丟在岸邊,水裡了。

“好。”張軒說道:“將所有的火銃都交給中軍。”

楊繩祖說道:“是。”

張軒說道:“孫嘉績一破,紹興城就沒有敵軍,我許先行入城。”

楊繩祖大喜說道:“多謝大人。”

縱然義軍的軍紀很嚴苛,但是很多潛規則,連張軒也無法避免,就比如先入城的軍隊,總是能在城中多撈一些好處的,別的不說了,城中的士紳但凡識趣,就會給上一筆錢勞軍。

誰先進城,這錢總是要過一趟手的。更不要說其他明裡暗裡的好處了。

這就是對楊繩祖今日之戰的獎勵。

正如張軒所料,大戰之後,再也沒有一點點的阻礙了,幾乎如同風捲殘雲一般,所過之處紛紛投降。

畢竟,張軒所部與清廷還是不一樣的。

清軍下江南之時殺戮非常之重,其實是因爲剃髮令,而如今曹營的措施,可以算得上寬仁了,故而百姓並沒有附從這些士紳的意思,對真正的平民百姓來說,誰當官家,根本沒有什麼區別。

地方上的士紳固然能裹挾民意,但是當百姓知道,抵抗是要死人的時候,這種抵抗,也就兵融雪消了。

楊繩祖入紹興城,幾乎根本沒有遇見什麼抵抗,直接開門投降。

不僅僅是紹興城,附近城池之中也是如此,張軒只需派百人騎兵,就能奪下一城。

其實不僅僅是紹興是這樣,連江南其他地方也是如此。

羅玉龍所派遣的軍隊,所過之處,只需打上兩三個勝仗,地方之上,就再也沒有抵抗力量了。

或許因爲沈廷揚關係,一時間江南的士紳都向松江府跑過去,松江府也成爲了官軍抵抗的大本營。

而這消息,也傳到了錢肅樂的耳中。

錢肅樂本準備轉兵西進,來支援孫嘉績,但是走到半路,就遇見了孫嘉績,聽得敗訊,大吃一驚,與衆人商議,一時間議論紛紛。

“大人,還請速回寧波,我們大軍都是水上,賊人截斷運河,恐怕回不到寧波了。”王之仁說道:“而軍中多寧波子弟,一旦寧波有失,恐怕士卒們,就不堪爲戰了。”

錢肅樂之所以能在杭州附近逗留,讓羅玉龍放不開手腳,不就是因爲錢肅樂大軍在水上,而杭州與寧波之間的水道相通,如果不想出海繞過去,就一定要通過運河,到寧波。

至於王之仁所言,軍中多寧波人,那是一點沒錯,甚至兩者之間的分兵,未必沒有地域歧視的影子。

孫嘉績軍中多紹興士紳,錢肅樂軍中有些正規軍之外,多寧波士紳。這些人的家小都在寧波,如果寧波投降了,恐怕這數萬大軍一夕散盡。

一想到這個可能,錢肅樂也顧不得其他了,立即說道:“立即撤軍。”

“是。”大軍數百艘船,從運河到寧波,掉頭而去。

這樣大的動靜,自然驚動了羅玉龍。

羅玉龍一見這種情況,立即派人去詢問,南邊是不是有什麼戰報。

果然不出羅玉龍所料,片刻之後浦陽江的戰報,就已經到了,羅玉龍看過之後,大笑一聲,說道:“有此一戰,我算是騰出手腳來對付松江那邊的局面了。”

阮大鋮說道:“大人,錢肅樂敗退之餘,寧波信手可摘,何不先下寧波,再轉攻松江不遲?”

羅玉龍一笑道:“總要給張軒一點甜頭?蘇杭已經在我之手,何不在乎區區寧波府。畢竟是我妹夫。”羅玉龍一邊說,一邊似笑非笑的看着阮大鋮。

阮大鋮說道:“世子英明,是小人思量不周。”

阮大鋮心中暗道:“果然張軒在羅玉龍心中還是有些分量的。不能輕易動他。”

“小人就是如此,常年懷鬼蜮心腸。”錢謙益淡然一笑說道。

阮大鋮對錢謙益的反感又多了一層,兩人本來就不是太對付的,一個東林黨,一個東林叛徒。而現在錢謙益被張軒用刀劍相逼,不得已爲羅玉龍所用。心中對張軒羅玉龍自然有不平之意。

但是人在屋檐之下,不敢多說,對引他們兩人來拜訪自己的,阮大鋮,那是新仇舊恨加在一起。錢謙益加入曹營以來,那是一言不發,唯獨在一件事情之上,非常有積極性,那就是與阮大鋮做對。

不過,錢謙益的身份在,即便一言不發,當一個招牌放着,也給羅玉龍帶來很大的幫助。以錢謙益爲首一幫人已經漸漸形成了。錢謙益懟阮大鋮,他手下的人,自然不會不懟。

讓阮大鋮也是非常之惱火,覺得自己羅玉龍身邊的影響力,也大大減弱了。但也拿錢謙益沒有什麼辦法。

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十八章 謀徐州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六十一章 離間計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六十三章 情義第三十三章 劉氏跌倒,張軒吃飽第八十章 高一功第一百一十章 出師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二十六章 孟家莊第九十四章 黑虎頭旗第四十六章 天亮了第一百三十八章 福建震動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十二章 作坊第一百零四章第七十七章 兵亂第三十六章 王進才第二十五章 拖刀計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四十二章 峴山爭奪戰二第八十八章 送別羅玉龍第五章 取士第二十八章 黃朝宣第二十一章 朱仙鎮第八十五章 五里鋪第九十三章 下揚州第七十二章 何英再至第六十五章 牛車第十五章 鐵模?第二十七章 政爭第二章 吳王六部二第七十一章 戰長沙之列陣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六十一章 劉國能第六十三章 二攻開封第二章 樊城二第九十一章 火馬陣第八十章 高一功第八十三章 誰的心思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八十七章 夜談二第五十六章 病第一百一十五章聖旨頻下第四十二章 渡河二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德城破第七十章 決戰之前二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四十六章 天亮了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無弘光第六十三章 二攻開封第八十六章 餘煙嫋嫋第八章 局面第七章 下蕭縣第五十章 兵壓鳳陽第六十二章 順清之間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十七章 過河請兵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十章 凌濛初第五十一章 侯恂的困境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八十二章 明失其鹿,岳父其有意乎?第二十六章 拖刀計二第三十章 陰-門陣與陽門陣第八十九章 老對手第二十九章 軍心第七章 死中求活二第十一章 張獻忠與羅汝才第七十八章 收尾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下馬威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憂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戰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槍手第十七章 失敗的臘八宴第二章 徐州之敗第十七章 廢奴策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九十四章 困獸二第七十七章 兵亂第一百零四章第二十九章 挺着死第七十一章 鳳陽地動三第二十一章 朱仙鎮
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十八章 謀徐州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六十一章 離間計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六十三章 情義第三十三章 劉氏跌倒,張軒吃飽第八十章 高一功第一百一十章 出師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二十六章 孟家莊第九十四章 黑虎頭旗第四十六章 天亮了第一百三十八章 福建震動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十二章 作坊第一百零四章第七十七章 兵亂第三十六章 王進才第二十五章 拖刀計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四十二章 峴山爭奪戰二第八十八章 送別羅玉龍第五章 取士第二十八章 黃朝宣第二十一章 朱仙鎮第八十五章 五里鋪第九十三章 下揚州第七十二章 何英再至第六十五章 牛車第十五章 鐵模?第二十七章 政爭第二章 吳王六部二第七十一章 戰長沙之列陣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六十一章 劉國能第六十三章 二攻開封第二章 樊城二第九十一章 火馬陣第八十章 高一功第八十三章 誰的心思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八十七章 夜談二第五十六章 病第一百一十五章聖旨頻下第四十二章 渡河二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德城破第七十章 決戰之前二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四十六章 天亮了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無弘光第六十三章 二攻開封第八十六章 餘煙嫋嫋第八章 局面第七章 下蕭縣第五十章 兵壓鳳陽第六十二章 順清之間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十七章 過河請兵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十章 凌濛初第五十一章 侯恂的困境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八十二章 明失其鹿,岳父其有意乎?第二十六章 拖刀計二第三十章 陰-門陣與陽門陣第八十九章 老對手第二十九章 軍心第七章 死中求活二第十一章 張獻忠與羅汝才第七十八章 收尾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下馬威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憂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戰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槍手第十七章 失敗的臘八宴第二章 徐州之敗第十七章 廢奴策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九十四章 困獸二第七十七章 兵亂第一百零四章第二十九章 挺着死第七十一章 鳳陽地動三第二十一章 朱仙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