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山東總督劉宇烈

明軍拿下淄川之後,山東總督劉宇烈,巡按御史謝三賓,監軍太監高起潛,山海關代總兵吳襄,昌平總兵陳洪範,新任薊門總兵牟文綬,山海關副總兵金國奇,副總兵靳國臣,密雲總兵方登元,參將劉邦域等一行人,依次入城。

作爲此次戰事的統帥,劉宇烈此刻感覺壓力非常的大,不單單是敵人有多麼難對付,而是內部的矛盾,讓他感覺越來越吃力,甚至有了一些不好的預感。

名義上他的官職是總督山東平叛剿賊軍務,也就是俗稱的山東總督,這十幾萬大軍也都聽從他的命令調遣,但實際上這十幾萬大軍並不是一條心,而且對他的命令也不是不折不扣的執行。

單說那四鎮邊軍,以前都是自由散漫慣了,而且跟他劉宇烈沒什麼交集,對他也只是明面上的恭敬服從,背地裡還不知道怎麼編排他呢,對於他的安排拖沓應付,甚至直接提出反對意見。

反倒是關寧軍稍微好一些,主要是他在崇禎元年,接替畢自肅當了大半年的關寧巡撫,和關寧軍比較熟悉,多少有些認識的人,這些將領還算買他的賬。

這一路車馬勞頓,劉宇烈也憔悴了許多,進入淄川縣衙這個臨時行轅後,直接閉門謝客,誰來都不見。

身體上的勞累還在其次,主要說心理上的,雖然短時間內拿下了淄川,消滅白蓮教近萬人,但他一點也沒有感到高興,反倒是憂心忡忡。

劉宇烈抿了一口茶,感嘆道“這平定叛亂的事情,遠比預想的要困難啊,原以爲大軍所到之處,必定勢如破竹,叛軍望風而降,沒想到區區四五千叛軍騎兵,就能消滅祖寬所部!現在青州城又被白蓮教反賊攻破,衡王生死不知,接下來可如何是好啊!”

一想到祖寬所部被殲滅,祖寬被人被活捉,百總以上軍官,只有吳三桂帶着幾十人得以逃脫,劉宇烈就感覺一陣不寒而慄,關寧軍的強悍他是知道的,結果居然被數量不到兩倍的叛軍消滅,這簡直是聞所未聞。

而且根據吳三桂的彙報,叛軍在消滅他率領的千餘騎兵之時,損傷非常少,而且極爲擅長火銃,能夠在遠距離射殺他的部下。

對此,劉宇烈也深有體會,隨着大軍的到來,天策軍的騎兵雖然撤退了,但仍舊有小股兵馬,不斷地在沿途襲擾派出去的斥候,結果大部分的情況是天策軍騎兵獲勝。

也就是此次平叛大軍騎兵較多,他們不敢肆無忌憚的偷襲,纔不至於讓大軍的行軍受阻,但即使如此,這些天來倒在天策軍那犀利火銃之下的士兵,仍然超過了四百人。

算上陽信一戰,神機營被打死打傷的四百多人,以及祖寬所部,還未與天策軍正面交鋒,他們就已經損失五千多人了,這讓他對能否剿滅天策軍,越來越持懷疑態度。

“督師,切不可灰心喪氣啊!那叛軍能夠擊潰祖寬,不過是關寧軍驕兵悍將,囂張慣了,大意輕敵所知!現在朝廷大軍雲集,可以說集中了全大明的精兵強將,剿滅叛軍只是時間問題!

至於青州,也不過多費些時日,相信白蓮教叛賊定然不敢加害於衡王!”

謝三賓沒有劉宇烈這麼悲觀,倒不是他有什麼錦囊妙計,主要是他對兵事瞭解不深,完全是無知者無畏的態度。

他是天啓五年的進士,到現在不過區區七年,先是擔任嘉定知縣,後提拔爲陝西道御史,這次又擔任山東巡按御史,兼任平叛的副統帥,負責管理糧草事宜,根本就沒有管理軍隊的經驗。

在他看來,白蓮教雖然有十萬衆,但不堪一擊,祖寬所部消滅的白蓮教叛賊就有萬餘人,這次大軍所至,消滅他們也就是三五日的功夫,稍微難對付一些的孔有德部叛軍,也不是什麼難事。

就算他們和朝廷大軍一樣的實力,但他們總共就四五萬人,朝廷可是來了十二萬大軍,就算一命換一命,朝廷也還得起,最後也能將其消滅。

對於謝三賓的看法,劉宇烈還是有些不贊同“儘管如此,但本督仍舊覺得打下去不是好事,是否可以大軍壓境,逼迫孔賊接受招撫,相信在十餘萬大軍面前,他們也沒有膽量繼續對抗!

到時不但可使山東百姓免受兵災,亦能讓朝廷獲得五萬可戰之軍,用他們去對付東虜,必定能爲朝廷節省不少開支啊!”

謝三賓和王道純,王萬象這些巡按御史一樣,都是嫉惡如仇,剛正不阿,認爲朝廷對叛亂這等大逆不道之事決不能姑息,所以聽到劉宇烈又在說招撫,內心相當不滿。

不過人家是總督,他也不能跟他直接唱反調,駁了他的面子,只得委婉的說道“督師可曾忘記餘集生(餘大成的字)?”

聽聽他這麼一說,劉宇烈也是一驚,不由得打起了個寒戰。

餘大成因爲招撫一事,直接被罷官倒地,流放廣東電白戍邊,從堂堂封疆大吏,變爲世代戍邊的軍戶,其悽慘結局令人生畏。

可以想見,此次平叛如果不好好解決,甚至僅僅只是拖延的時日長一些,按照當今皇帝那急躁的性子,他劉宇烈雖說不至於落得餘大成那個下場,但也少不得邂逅聽勘,萬一出了什麼差錯,他甚至可能人頭不保。

要知道,孫承宗收復遵化,永平四城,收拾袁崇煥留下的爛攤子,重修大淩河城,僅僅因爲大淩河一戰失利,就被罷官還鄉,要知道他可是四朝老臣,還是帝師,都是這個下場,他劉宇烈還能比帝師牛?

仔細算起來,因爲這次叛亂而丟官,甚至丟掉性命,或者被罷官的大臣,還真是不少,朝堂之上先不說,兩個尚書,三個侍郎少卿,還有其他各級中央官員更是多達十幾人,地方上,連續三任山東巡撫,兩任登萊巡撫,一個戶部右侍郎,八個總兵,還有其他各級文臣武將,全都栽在了這次叛亂上面。

如果不全力以赴,好好的完成此次平叛的事情,萬一平叛的事情搞砸了,估計他也免不了落得同樣的下場。

說實話,如果不是有這十多萬大軍,他無論如何都要推掉這個差事。

其實,早在今年二月底,定下平叛的事情就是由他劉宇烈負責,當時他滿心歡喜的做着準備,可以爲朝廷好好的立下大功,仕途必定更加順利,入閣也不是不可能,沒想到同爲兵部侍郎的範景文橫插一腳,把這個差事搶去了。

原本他對此相當不滿,但考慮到範景文跟他共事兩年,而且老父也死在叛軍手中,也就沒有多說什麼。

但隨着徐從治的死,範景文被圍萊州,一個接着一個的總兵被擊敗,陸陸續續近十萬軍隊折損在叛軍手中,他也就沒再想要擔任這個差事。

這兒不是什麼好事,一個不慎就是粉身碎骨,甚至後來朝堂上議論山東戰事的時候,他都是能不開口就不開口,假裝自己不存在,免得被皇帝注意到。

本來在首輔周延儒,兵部尚書熊明遇,以及文淵閣大學士,禮部尚書徐光啓的努力下,朝堂上關於招撫的事情漸漸趨向一致,都覺得可以對叛軍實施招撫,儘快平息此事。

但七月二日,內閣次輔溫體仁卻突然發難,上書陳奏叛軍三十五條大罪,並且其中就五條直指孔有德妄圖稱帝,在登萊私自任命官員,甚至與山西流寇勾結,妄圖聯合起來,圖謀攻擊京城。

奏疏一上,滿朝皆驚。

隨後便有大批的科道言官紛紛上書,痛陳孔有德的罪狀,並且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孔有德有不臣之心已久,威脅甚至在東虜之上,如果不將叛軍剿滅,將叛將誅滅九族,必定有無數頭生反骨之人效仿,立時就天下大亂了。

也有人根據招遠一戰,分析叛軍的實力,已經證實叛軍當初不到萬人,就能擊潰朝廷四萬兵馬,倘若不迅速剿滅,時間一長,就更加難以剿滅了。

緊接着,又傳來揚州被倭寇攻陷,數千進攻至南京城,甚至攻破外郭城的消息,若不是南京方面竭力抵抗,估計南京城已經陷落。

更有消息指出,此次事件乃是孔有德所部叛軍,假扮倭寇所爲,雖然沒有完全確認,但是諸多跡象表明,孔有德假扮倭寇襲擊南京的可能性最大。

這個消息一出,更是坐實了孔有德妄圖攻陷南京,以南京爲根基稱帝造反,推翻朝廷的野心,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處於中立態度的官員,也紛紛上書請求派遣大軍平叛,以免叛軍坐大,後患無窮。

可能是皇帝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脅,本來由於很久的情況下,毅然決然的做出了出兵平叛的決定,同時獲知建奴也剛剛進攻林丹汗,暫時無法集結兵力再來一次大規模進攻,於是就下令抽調邊軍,關寧軍,和部分京營出兵平叛。

這個過程也不是那麼順利,內閣首輔周延儒,兵部尚書熊明玉,禮部尚書徐光啓等還是主張招撫,但次輔溫體仁,戶部尚書畢自嚴,大理寺少卿王與胤等堅決反對,認爲如不徹底剿滅,必將招致大,甚至不亞於己巳之變。

當然,似然雙方的矛盾巨大,但大家都是文明人,可不會親自下場參與,都由他們的下手負責。

兵部郎中李繼貞,兵科給事中李夢辰,吏科給事中宋枚,戶科給事中呂黃鐘,禮科給事中孫三傑,山東道試御史金蘭等等數十位科道言官,外加太僕寺,大理寺,光祿寺,國子監,翰林院,通政司的幾十號低品級小官,都紛紛上書,闡明自己的主張,並且互相彈劾,一時間朝堂之上烏煙瘴氣,混亂不堪。

經過幾日的爭吵,雙方仍舊是勢均力敵,而且此事有愈演愈烈之勢,好在最後由崇禎皇帝拍板,定下了徹底剿滅的方針,這場爭鬥在漸漸的平息下去。

爲此,熊明遇上書乞求告老還鄉,崇禎皇帝責備他疏庸僨事,命解任候勘,由張鳳翼接任兵部尚書一職,戶部尚書畢自嚴也被罷免,由侯詢接任,其他兩派大臣也紛紛被問責,罰俸,降職等不同級別的處罰。

朝堂經過一輪洗牌,徹底剿滅的事情定下來了,之後就是這個統帥的人選。

原本是打算讓福建巡撫熊文燦擔任的,熊文燦在萬曆天啓年間,分別擔任過山東左參政、山西按察使、山東右布政使等職位,對山東的情況比較瞭解。

作爲福建巡撫,也乾的相當出色,不但招撫了鄭芝龍,還消滅了大量的海寇,使得福建和兩廣海面漸漸平靜下來,想來擔任山東總督不是什麼問題。

原本事情就快定下來了,但後來一次朝會上,廣西道御史王萬象,卻突然提到劉宇烈,他是年初最初議定的人選,又有領兵的經驗,是‘知兵之人’,此次擔任統帥再合適不過。

如果不是在開朝會,劉宇烈估計會忍不住上去把王萬象揍一頓,自己這段時間一是都是低調行事,能不說話就不說話,儘量不引起皇帝的注意,就是爲了避免這個差事,結果你王萬象倒好,非要把老子給擡出來。

後面的事情就顯而易見了,崇禎也想起來劉宇烈這麼個兵部侍郎,聯想到關寧軍桀驁不馴,劉宇烈又擔任過關寧巡撫,統合大軍應該不成問題,再有就是熊文燦距離京師較遠,回京覆命又要耽擱不少時日,於是平叛的人選又落到他劉宇烈頭上。

現在劉宇烈也是頭大,甚至有些慌神,忙不迭的問道“那以象三之見,接下來該當如何行事?”

謝三賓撫須道“督師,下官認爲,應當齊頭並進,集中主力進攻青州,督師坐鎮指揮,奪回青州,救出衡王殿下,與此同時,分出一支偏師,開往昌樂壽光一線,防備孔賊趁機偷襲!

雖然下官認爲孔賊並非我大軍之敵,但孔賊能擊敗範夢章,也不是易於之輩,孔賊能用偷襲消滅祖參所部,必定擅長偷襲,不得不防啊!”

第210章 賣隊友是明軍的傳統第877章 秀肌肉第468章 範景文要談判第814章 出征第810章 給皇太極備一份大禮第479章 知恥而後勇第605章 第一波交鋒第730章 兩戰皆勝第832章 皇太極的決定第702章第491章 威海衛的建設第190章 虛驚一場第333章 投降?第524章 向圓嘟嘟學習第156章 第二個耿仲明第343章 八個總兵第435章 緊急情報第468章 看出身份第五十八章 王道純的平叛計劃第320章 槍戰第188章 釜底抽薪第247章 直搗福山城第610章 活捉祖寬第432章 有眉目了第866章 決戰開始第128章 李九成對張燾第九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485章 關鍵在海戰第131章 白沐霖(第三更)第516章 爲什麼會這樣?第458章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第576章 這個仇一定要報第767章 進攻廣州城第425章 火力至上第792章 大戰將臨第 259章第507章 再次南下第425章 火力至上第239章 出戰前夕第413章 連戰連敗(兩章合一起了)第794章 炮擊第317章 還好不是營嘯第287章 靜靜等待第468章 看出身份第697章 中原戰局第585章 六萬大軍第五十二章 頗有黑叔叔神韻的明軍第511章 進攻險山第461章 雙島第872章 前往瀋陽第148章 兵貴精不貴多第460章 撿了大便宜第275章 一個不留第822章 前鋒炮戰第110章 就怕步楊鶴的後塵第七十七章 火器狂人孫元化第570章 要錢沒有,要命一條第138章 努爾哈赤就是李成樑家的一條狗第六十四章 焦急的餘大成第766章 風水輪流轉第678章 勝利就在眼前第788章 擊潰,遇伏第147章 船呢?第399章 武器第675章 挑釁第111章 抵達登州第577章 造化弄人第463章 歷史的慣性第721章 炮擊萩城第447章 神火飛鴉第775章 結盟與談判第837章 拿回屬於自己的東西第371章 委員長的法子第736章 堵住太田資宗第三十六章 有必要擴軍第622章 夜襲濟南城第七十八章 王爺和豬的區別第535章 解決弄出問題的人第201章 戰船開建第445章 單方面屠殺第403章 倔強的徐爾鬥第217章 對抗訓練第268章 張普成投誠第200章 扯淡的‘百年海軍’第233章 窮山惡水出刁民第604章 侯八求援第322章 小賭局第二十六章 畢自寅的茫然第六章 商河縣第514章 狙殺第297章 衛所兵的首勝第795章 炮戰第495章 戰船纔是最重要的第258章 狙擊兵小隊的設想第211章 死戰第284章 參將劉遠航第十三章 真的是鼠疫第561章 火器專家畢懋康第499章 難道還有埋伏?
第210章 賣隊友是明軍的傳統第877章 秀肌肉第468章 範景文要談判第814章 出征第810章 給皇太極備一份大禮第479章 知恥而後勇第605章 第一波交鋒第730章 兩戰皆勝第832章 皇太極的決定第702章第491章 威海衛的建設第190章 虛驚一場第333章 投降?第524章 向圓嘟嘟學習第156章 第二個耿仲明第343章 八個總兵第435章 緊急情報第468章 看出身份第五十八章 王道純的平叛計劃第320章 槍戰第188章 釜底抽薪第247章 直搗福山城第610章 活捉祖寬第432章 有眉目了第866章 決戰開始第128章 李九成對張燾第九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485章 關鍵在海戰第131章 白沐霖(第三更)第516章 爲什麼會這樣?第458章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第576章 這個仇一定要報第767章 進攻廣州城第425章 火力至上第792章 大戰將臨第 259章第507章 再次南下第425章 火力至上第239章 出戰前夕第413章 連戰連敗(兩章合一起了)第794章 炮擊第317章 還好不是營嘯第287章 靜靜等待第468章 看出身份第697章 中原戰局第585章 六萬大軍第五十二章 頗有黑叔叔神韻的明軍第511章 進攻險山第461章 雙島第872章 前往瀋陽第148章 兵貴精不貴多第460章 撿了大便宜第275章 一個不留第822章 前鋒炮戰第110章 就怕步楊鶴的後塵第七十七章 火器狂人孫元化第570章 要錢沒有,要命一條第138章 努爾哈赤就是李成樑家的一條狗第六十四章 焦急的餘大成第766章 風水輪流轉第678章 勝利就在眼前第788章 擊潰,遇伏第147章 船呢?第399章 武器第675章 挑釁第111章 抵達登州第577章 造化弄人第463章 歷史的慣性第721章 炮擊萩城第447章 神火飛鴉第775章 結盟與談判第837章 拿回屬於自己的東西第371章 委員長的法子第736章 堵住太田資宗第三十六章 有必要擴軍第622章 夜襲濟南城第七十八章 王爺和豬的區別第535章 解決弄出問題的人第201章 戰船開建第445章 單方面屠殺第403章 倔強的徐爾鬥第217章 對抗訓練第268章 張普成投誠第200章 扯淡的‘百年海軍’第233章 窮山惡水出刁民第604章 侯八求援第322章 小賭局第二十六章 畢自寅的茫然第六章 商河縣第514章 狙殺第297章 衛所兵的首勝第795章 炮戰第495章 戰船纔是最重要的第258章 狙擊兵小隊的設想第211章 死戰第284章 參將劉遠航第十三章 真的是鼠疫第561章 火器專家畢懋康第499章 難道還有埋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