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節 走末路島津擔責任 赴長崎紫軒當欽差

弘武十一年六月初四,中華朝大理寺的判決書被準時送抵了九州島。不出衆人意料,中華軍在接到來自祖國的判決書後當然是士氣大漲。而以“倒幕攘華”爲宗旨的倒幕軍團自然也不會去在意中華朝的判決。相反,島津父子此舉還被倒幕派上下一致視作了大快人心的義舉。然而與陷入狂熱狀態的倒幕武士不同。然而作爲事件的始作俑者,島津父子心裡卻十分清楚,事到如今他們已經徹底輸了這場賭局。

“父親,對不起。這次的失敗都是我的錯!”搖曳的燭光下,島津恆忠望着來自中原的判決書悔恨交加地叩首道。

“恆忠,這事不怪你。誰都知道我們與華人相比實力懸殊。這樣的結果也並不算意外。只不過中華朝是一個做事無章法的國家。她在許多方面都有異於中原之前的朝代。所以我們纔沒有按常理取得應有的效果。”雖然現實的結果與島津父子之前的預計有着很大的差距,可島津義久卻依舊以鎮定地口吻如此說道。因爲在倭人看來,這個世界上的好多東西都是事先安排好的。就算事態的發展真的偏離了他們的預計,他們也會千方百計地尋找理由讓自己相信一切都還在自己的預計之中。因爲對於倭人來說,最讓他們深感威脅的事莫過於脫離他們意料的事。

“是啊,少主。雖然我們在物質上無法與華人相對抗。但我們的精神遠勝於對方。至少我們現在已經向世人證明了日本男兒的忠義與果敢!”一旁身爲島津家臣的有島右衛門連忙附和道。

“可是,正因爲我之前沒能觀察到中華朝的這些特點。這才使得整盤計劃出現如此偏差,以至於我軍陷入而今的困境。所以父親,這件事我必須負責!”島津恆忠再次猛然叩首道。

“好了。這件事的責任,你我都需承擔。但現在更重要的是如何應對逐漸逼近的強敵。”島津義久長嘆了一聲如此說道。他所指的“強敵”當然就是已然對熊本形成合圍之勢的聯軍。雖然倒幕軍一直以來都叫囂着“武士道精神能戰勝一切強敵”。但在經過接二連三的慘敗後,島津等人也不得不在心中承認光有精神是不夠的。用竹槍也不能抵擋住中華軍的堅船利炮。

“主公,請恕老納直言。就目前的情勢看來,九州陷落恐怕只是時間的問題。”端坐在島津義久身旁的一個和尚雙手合十地說道。此人便是薩摩藩的國師慧能法師。而此次前往中原充當刺客的海慧正是他的師弟。

“這我知道。而且我們現在也已失去了求和的可能不是嗎?”島津義久瞥了一眼面前的判決書反問道。

“是的,主公。”慧能和尚意味深長地點了點頭道:“但老納不認爲幕府能就此得到九州。”

“國師的意思是華人會趁機佔領九州?”島津義久回頭問道。

“確切的說是讓幕府將九州割讓給中華。”慧能和尚直言不諱地點穿道。

“國師說得沒錯。有消息稱酒井已在下關與華人簽署了秘約,答應在消滅我們後將九州割讓給中華朝。甚至還承認了‘秦津’這一稱呼。”島津恆忠頷首證實道。

“混蛋!真是太無恥了!”耳聽慧能與島津恆忠這麼一說,在場的倒幕武士頓時一片譁然。

“但事實卻就是如此。無論德川幕府同意與否,無論我等如何抵抗,都不可能阻止中華朝將九州改爲秦津。”慧能語氣沉重地說道。

“如果九州無可避免地將會被華人所佔有,吾等惟有一死盡義!”有島右衛門聽罷當即拔出配刀叫囂道。在場的其他的武士見狀也跟着擺出了一副殉島的架勢。

然而島津義久卻並沒有就此褒揚鼓勵自己麾下的武士。相反卻神情肅然地向衆人宣佈道:“戰敗的責任會由島津家來承擔。無論腳下的這片土地是被稱做九州,還是秦津,都請諸君秉承武士的精神維護大和民族的名譽。不要忘了全世界都在注視着諸君的舉動。”

“孩兒願與父親一同承擔此責任。”島津恆忠跟着叩首道。

在場衆人眼見島津父子義無返顧地擔起了身爲宗主的責任,無不爲之動容。在倭國庶民有庶民的責任,武士有武士的責任,君主有君主的責任。無論身處何種階級,擔負起屬於自己的責任都是一種受人崇敬的舉動。反之則會被視做怯懦。此刻島津父子雖已失敗,但在他的家臣及追隨者眼中卻又是成功,一種精神上的成功。因此衆人當下便毫無異議地接受了島津義久的囑託。至於在場的武士選擇何種方式來完成這項囑託則完全由他們的認識與能力來決定了。

弘武十一年六月十一日,島津父子於熊本剖腹自盡。翌日慧能和尚宣讀了島津義久的遺命宣佈薩摩藩向幕府投降,並於當晚自盡於自己的禪房。幾乎是在一夜之間,盤踞在熊本地區的數萬倒幕軍紛紛放下了武器,或投降,或解散。動作之快,秩序之井然,讓德川幕府與李耀鬥反倒是有些難以適從起來。

“德川大人,你說倒幕派的人葫蘆裡究竟賣的是什麼藥?怎麼說投降就投降了呢?”中華軍營中,李耀鬥望着遠處早已解除武備的熊本城納悶地問道。出於謹慎的考慮,李耀鬥在接到降書之後並沒有立即率部進入這座倒幕軍的大本營。同樣的他也沒有允許幕府軍指染此城。因此就目前來說熊本城尚還處於無人統治狀態。

“那是因爲島津父子已經徹底認識到天朝的強大與他們自身的淺薄。所以纔會以死謝罪,以求博得天朝的原諒。”陪同李耀鬥一起合圍熊本的德川光國恭敬地說道。話說自從岡山一役後,德川光國就一直留在水戶“養傷”。但這“傷”再怎麼“養”都總該有個痊癒的時候。因此在酒井與中華朝方面簽定“下關秘約”後,這位水戶藩主便就此適時復出了。

“哦,是這樣嗎?爾等的武士道精神不是不允許投降的嗎?”李耀鬥不置可否地努了努嘴。在他的印象當中那些倒幕派作戰彪悍而又頑固。而且從來沒有投降一說,戰敗幾乎就是等同於死亡。事實上,中華軍與倒幕派交戰至今也確實沒有俘虜過一個倒幕武士。因此面對而今倒幕派,準確的說是薩摩藩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李耀鬥等一干中華軍將領實在是難以適應。

“那是指作戰之時。現在身爲盟主與宗主的島津義久已經宣佈投降,並且與其子島津恆忠一起承擔了戰敗的責任。所以倒幕軍上下也就欣然遵從其命令了。”德川光國恭敬地解釋道。那表情就像是解釋一件像吃飯睡覺一樣尋常的事情。對於倭人來說一旦選定了一條路就全力以赴地去做。如果失敗了,那他們就很自然地再選擇另一條道路,然後再次全力以赴。而今包括德川光國在內的多數倭人都認爲:島津父子派刺客刺殺弘武女皇,是爲了給受辱的天皇陛下報仇;弘武女皇出兵東瀛,是爲了給自己的丈夫報仇。而現在一切都已經結束了。既然事實已經證明用武力無法挽回大和民族的聲譽。那就換一條路換一種方式來尋求他們所期望的復興與尊重。就目前來說倭國上下一致選擇了遵守中華朝所訂立的宗屬關係。因此,這些在李耀鬥等人眼中難以理解的舉動,卻成了倭人順理成章的選擇。

“這麼說來倒幕派的叛賊不會再來找咱的麻煩了?”李耀鬥想了一下問道。

“回將軍,這點在下尚不能保證。以目前的情況除了一些死硬分子,多數秦津人均已接受了天朝大軍的保護。沒有百姓的掩護那些亂賊根本成不了氣候。所以請將軍放心,現在的秦津已然臣服在了將軍您的腳下。”德川光國恭順地說道。再得知下關秘約的內容後,德川光國自知無法改變最終的結果。因此向來務實的他很快就接受了現實,將腳下的這片土地視做了中倭共管之地。

“德川大人說得是。我們軍人是在戰場上明刀明槍地與敵人作戰的。至於那些藏頭露尾的鼠輩就勞煩大人處理了。”李耀鬥哈哈一笑道。

“請將軍放心。幕府屆時一定會將一個安定的秦津交給上國。”德川光國點頭哈腰道:“還忘天朝不計前嫌,日後對吾等下國多加指點。”

雖然還是有點不明白倭人的舉動,不過李耀鬥最終還是接受了德川光國的一番解釋與保證。畢竟他來此的目的就是爲了給賢親王報仇,平定倭國內亂,以及迫使德川幕府接受朝廷所開出了一系列條件。現在前兩條已經完成了,第三條也只是時間問題。因此決定不再多想什麼的李耀鬥當即下令道:“那好吧。既然秦津人如此識時務。我天朝當然也是寬大爲懷。德川將軍,告訴熊本我軍明日午時入城。”

“李將軍,您請放心。屆時您和您的將士一定會在熊本城受到英雄般的歡迎。”德川光國信誓旦旦地保證道。

李耀鬥當然不會懷疑德川光國的保證。事實上,自打進入這個島國起,他就不止一次享受過這樣的待遇。有時候李耀鬥也會沉浸在這種“解放者”的喜悅與自豪之中。但更多的時候,他卻是疑惑大於喜悅,警惕大於自豪。因爲在此之前的十年,中原的半壁江山剛剛經歷過相似的經歷。在這個時代任何一箇中國人都不會相信有人會真心實意地歡迎入侵者。

李耀鬥不相信的事,龔紫軒當然也不會相信。但這並不影響他與德川幕府之間的一系列談判。就在李耀鬥等人合圍熊本的同時,龔紫軒也與酒井宗勝一起坐在了長崎的談判桌前。長崎港是在中原國會召開前四天被中華軍收復的,更準確點說是平安過渡的。在此之前這裡經歷了一系列瘋狂的殺戮與洗劫,但這一切均沒有減弱長崎親華的態度。因此在倒幕軍爲救援熊本而陸續撤軍之後,長崎上下便迫不及待地向中華軍揮起了小白旗。

正午的陽光毫不吝嗇地撒在庭院茂密的樹叢之中,惹得滿院的知了不知疲倦地反覆唱着同樣的歌謠。與之相對應的房舍之中卻是一片陰涼,兩排身着正裝官服的男子正面對面地正襟危坐着。卻見左邊爲首的酒井宗勝恭敬地向右邊爲首的龔紫軒行禮道:“尊敬的欽差大人,在此鄙人代表萬治殿下恭祝天朝弘武女皇陛下龍體聖安。”

“關白大人請平身。本座在此代表女皇陛下感謝貴國國主的問候,亦祝賀貴國順利平定內亂。”龔紫軒微笑着頷首道。由於倭國上下始終不肯更改對倭王“天皇”的稱呼,而在另一方面德川幕府亦明白稱倭主爲“天皇”會被視做對中華帝國的冒犯。因此爲了折中起見,德川幕府在正式場合對本國國主均以年號相稱。這即避開了冒犯天朝的嫌疑,又不必用那令他們覺得尷尬的“倭王”封號。而中華朝方面也明白在這種問題上過多地刺激倭人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於是也就默認了這種稱呼方式。

“承蒙關照、愧不敢當。如果沒有天朝的幫助,這次真不知該如何收場纔好。”酒井宗勝再一次叩首道。相比之前幾次與龔紫軒的會面,酒井宗勝明顯又恭敬了不少。甚至還可以用虔誠來形容。但在場的任何一個倭人都不覺得酒井宗勝這是在阿諛奉承,或是丟了倭國的臉。相反卻認爲他這麼做十分得體,符合禮數。

龔紫軒可不在乎酒井宗勝這麼做是否是出於真心。卻見他依舊掛着那柔和了官僚與生意人似的微笑,不緊不慢道:“關白大人客氣了。維護爾等藩屬國的和平是天朝的分內之事。再說這也本是爲了報我朝的君父之仇。當然我天朝向來以仁治天下,以德服人。如果爾等各安其分,天朝也是不會虧待爾等的。”

“欽差大人有什麼呈命請儘管吩咐。小國必定爲上國赴湯蹈火再所不辭。”還未等龔紫軒談條件,酒井宗勝便頗不及待地送上門道。

見此架勢,龔紫軒當然也不會客氣到哪兒去。只見他擡起頭環視一干倭臣後,以一種狐狸似的口吻輕鬆說道:“其實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天朝希望貴國能將國庫內的金銀悉數交託給我天朝的銀行保管。”

【……255走末路島津擔責任 赴長崎紫軒當欽差 文字更新最快……】@!!

()

187 喬承雷立志做記者顧炎武不滿辭教案第四十一節第225節 本州島叛軍大撤退 流水宴馮貴指明路43 三大洋米字旗飄揚太平洋金龍旗獨秀第312節 爲好奇韓半瓶伸手 受鼓動奧斯曼出兵第29節 促膝談心第212節 懲藩屬中華改方針 印度洋華商遇封港第17節 前夜(下)209 晉陝商參與競標會中華軍登陸名古屋69 羅剎鬼草原尋盟友蒙古王會聚那達慕第27節 山東鏖戰第237節 莫臥爾種植場蓄奴 奧斯曼棉花商受挫第6節 兵臨城下136 爲社稷孫露挽能臣經商會家明論殖民第38節 洛陽之戰(三)第29節 隆武皇帝(上)146 商會使利誘謀合作駐藏臣爲國納馬幫第二節第1節 百萬民舉家闖關東 夏存古初踏遼東土第十四節第5節 帝都風雲(五)第26節 虎狼之師第352節 兩重臣當廷起爭執 弘武帝獻股組央行89 蛟龍出水驚煞四鄰半島生亂烽火驟起第10節 馬祥麟大理剿流寇 木羅桑茶市識銀票第339節 嘗新鮮君臣遊青天 揣聖意陳家明告罪84 賞明月粵黨聚瞻園爲案情兩臣起爭執第26節 山西烽火(二)第29節 蜀中攻略(六)68 受贊助埃及圖復辟暗投資中華謀運河第37節 揚帆177 弘武女皇宴請番王蘇赫巴魯難擋誘惑153 證身份完淳細盤問投朝廷汗王獻糧倉第一節第十六節第341節 赴晚宴皇女展英姿 回軍校皇子遇煩惱103 輸官司縣衙門道歉鳴不平懵書生抗議第354節 黃首相盤算國有化 陳會長聞訊阻危局第334節 英國王欲抵殖民地 詹姆斯暗算當土王54 受盤查細作險被捕不甘心賭徒另闢徑120 弘武帝外交改陋習衆大臣陸海做選擇106 奇伉儷促膝聊祭祖衆狂生擋駕遞請願第12節 首相第245節 桑稻爭小民受牽連 爲生存家家備火器84 賞明月粵黨聚瞻園爲案情兩臣起爭執第12節 北方使者179 中華民西海岸定居托馬斯跨海尋同胞181 北美大陸羣雄逐鹿大西洋上艦隊遭襲第42節 王神甫第271節 求變革德川廣納才 議戰和朝鮮起紛爭第12節 湄公河畔天朝揚威新月城下諸侯臣服第14節 農村公社第24節 蜀中攻略(一)41 拒千金青年赴萊頓邀才峻親王開講壇第21節 陪審團(上)第355節 探聖意東林攀裙帶 審局勢復興隨女皇第351節 候聖駕兩臣懷心事 建央行政商起爭執第212節 懲藩屬中華改方針 印度洋華商遇封港第十六節第30節 歐洲之行第三十六節第16節 八旗眷屬第八節59 齊會師使團盤收穫意偏科親王籌大學43 三大洋米字旗飄揚太平洋金龍旗獨秀第252節 更血液內閣迎新主 軒轅元議會起爭執86 刁民小報逼煞官爺法治人治女皇明志171 慶親政法王開舞會不解世俄使惹笑話56 賢親王贊慕牛津圈玻意耳執意赴中華第8節 盛京之戰(二)第7節 銅錢第22節 荷蘭人第310節 憂股市兩士起爭執 見女皇將軍求幫助第27節 山西烽火(三)第271節 求變革德川廣納才 議戰和朝鮮起紛爭181 北美大陸羣雄逐鹿大西洋上艦隊遭襲第十節第24節 君與臣(下)第6節 楊家大少爺第六節97 金鑾殿寧人拒聖恩御花園皇夫議民權第二十節第四十一節第26節 蜀中攻略(三)第250節 詮憲政子壯引黃老 結本土新學終脫胎第356節 進書房黃首相坐鎮 訪相府陳會長求援第346節 賞才華紫軒攏誠志 爲和談特使抵海港68 受贊助埃及圖復辟暗投資中華謀運河119 藩屬國四方來朝賀男爵爺驚羨中華制第220節 王夫之歸京遇故友 冒闢疆升職待入閣第21節 楊祖潤淺探共和制顧寧人深思倡廉政第375節 定青藏張煌言回京 安軍心張家玉出面第371節 遊南北喬三少挑刺 爲民權顧議員上書第11節 殿前論戰第339節 嘗新鮮君臣遊青天 揣聖意陳家明告罪第256節 奉天命幕府建鈔局 析孝道華使識倭人第二十六節第45節 受降第229節 更內閣中華起風雲 會重臣跛書生明志第1節 姻親之盟
187 喬承雷立志做記者顧炎武不滿辭教案第四十一節第225節 本州島叛軍大撤退 流水宴馮貴指明路43 三大洋米字旗飄揚太平洋金龍旗獨秀第312節 爲好奇韓半瓶伸手 受鼓動奧斯曼出兵第29節 促膝談心第212節 懲藩屬中華改方針 印度洋華商遇封港第17節 前夜(下)209 晉陝商參與競標會中華軍登陸名古屋69 羅剎鬼草原尋盟友蒙古王會聚那達慕第27節 山東鏖戰第237節 莫臥爾種植場蓄奴 奧斯曼棉花商受挫第6節 兵臨城下136 爲社稷孫露挽能臣經商會家明論殖民第38節 洛陽之戰(三)第29節 隆武皇帝(上)146 商會使利誘謀合作駐藏臣爲國納馬幫第二節第1節 百萬民舉家闖關東 夏存古初踏遼東土第十四節第5節 帝都風雲(五)第26節 虎狼之師第352節 兩重臣當廷起爭執 弘武帝獻股組央行89 蛟龍出水驚煞四鄰半島生亂烽火驟起第10節 馬祥麟大理剿流寇 木羅桑茶市識銀票第339節 嘗新鮮君臣遊青天 揣聖意陳家明告罪84 賞明月粵黨聚瞻園爲案情兩臣起爭執第26節 山西烽火(二)第29節 蜀中攻略(六)68 受贊助埃及圖復辟暗投資中華謀運河第37節 揚帆177 弘武女皇宴請番王蘇赫巴魯難擋誘惑153 證身份完淳細盤問投朝廷汗王獻糧倉第一節第十六節第341節 赴晚宴皇女展英姿 回軍校皇子遇煩惱103 輸官司縣衙門道歉鳴不平懵書生抗議第354節 黃首相盤算國有化 陳會長聞訊阻危局第334節 英國王欲抵殖民地 詹姆斯暗算當土王54 受盤查細作險被捕不甘心賭徒另闢徑120 弘武帝外交改陋習衆大臣陸海做選擇106 奇伉儷促膝聊祭祖衆狂生擋駕遞請願第12節 首相第245節 桑稻爭小民受牽連 爲生存家家備火器84 賞明月粵黨聚瞻園爲案情兩臣起爭執第12節 北方使者179 中華民西海岸定居托馬斯跨海尋同胞181 北美大陸羣雄逐鹿大西洋上艦隊遭襲第42節 王神甫第271節 求變革德川廣納才 議戰和朝鮮起紛爭第12節 湄公河畔天朝揚威新月城下諸侯臣服第14節 農村公社第24節 蜀中攻略(一)41 拒千金青年赴萊頓邀才峻親王開講壇第21節 陪審團(上)第355節 探聖意東林攀裙帶 審局勢復興隨女皇第351節 候聖駕兩臣懷心事 建央行政商起爭執第212節 懲藩屬中華改方針 印度洋華商遇封港第十六節第30節 歐洲之行第三十六節第16節 八旗眷屬第八節59 齊會師使團盤收穫意偏科親王籌大學43 三大洋米字旗飄揚太平洋金龍旗獨秀第252節 更血液內閣迎新主 軒轅元議會起爭執86 刁民小報逼煞官爺法治人治女皇明志171 慶親政法王開舞會不解世俄使惹笑話56 賢親王贊慕牛津圈玻意耳執意赴中華第8節 盛京之戰(二)第7節 銅錢第22節 荷蘭人第310節 憂股市兩士起爭執 見女皇將軍求幫助第27節 山西烽火(三)第271節 求變革德川廣納才 議戰和朝鮮起紛爭181 北美大陸羣雄逐鹿大西洋上艦隊遭襲第十節第24節 君與臣(下)第6節 楊家大少爺第六節97 金鑾殿寧人拒聖恩御花園皇夫議民權第二十節第四十一節第26節 蜀中攻略(三)第250節 詮憲政子壯引黃老 結本土新學終脫胎第356節 進書房黃首相坐鎮 訪相府陳會長求援第346節 賞才華紫軒攏誠志 爲和談特使抵海港68 受贊助埃及圖復辟暗投資中華謀運河119 藩屬國四方來朝賀男爵爺驚羨中華制第220節 王夫之歸京遇故友 冒闢疆升職待入閣第21節 楊祖潤淺探共和制顧寧人深思倡廉政第375節 定青藏張煌言回京 安軍心張家玉出面第371節 遊南北喬三少挑刺 爲民權顧議員上書第11節 殿前論戰第339節 嘗新鮮君臣遊青天 揣聖意陳家明告罪第256節 奉天命幕府建鈔局 析孝道華使識倭人第二十六節第45節 受降第229節 更內閣中華起風雲 會重臣跛書生明志第1節 姻親之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