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黃太沖怒駁僞科學北諸府籌備開棧道

實事上,現今中華帝國中致力於糅合新舊學說的學者並不僅有王夫之一人。中原儒林的中西之爭亦早在明末起便已鳴鑼開鼓了。這種爭論最初起始於天文學。雖然之前中國也曾兩度接觸過古希臘天文學,一次是唐瞿曇悉達譯《九執歷》;另一次是元明之際傳入回曆。但這兩次接觸時中國天文學仍很先進,根本不存在外來者取代之虞。即使明代在欽天監特設回回科,回曆與《大統歷》參照使用,也未曾出現過什麼“漢回之爭”。直到明末耶穌會士來華,這一優勢才被逐漸打破。經過文藝復興時代的努力,此時的西方天文學已發展到很高的階段,相比之下,中國的傳統天文學則明顯的落後了。崇禎年間明廷決定開局修撰《崇禎曆書》,這意味着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曆法將被西洋之法所代替。而曆法在封建社會是王朝統治權的象徵物,這樣神聖的事竟要採用外來的“西夷”之法,對一向以“天朝上國”自居的中國士大夫來說實在難以容忍。因此《崇禎曆書》雖在徐光啓等人的努力下於1634年修編完成,在保守派的一再攻擊阻撓下直至崇禎朝滅亡都沒有頒行天下。與之對應的事實卻是,在此期間中西法多次較量中,通過實測檢驗,中法沒有一次能免於敗北。

可如今的中華朝不但通盤全收了以西曆編撰的《崇禎曆書》,還在制度,乃至教學方面大肆引用西法。若說引進西方工藝學來製造天文儀器和大炮火槍已被中華帝國上下視作理所當然之事。議會、憲法之類的制度,也能被士大夫們視作一種清議手段,勉強接受。那以西學爲本的新式學校的出現,則讓士大夫們頭一次感到了恐慌。在他們眼中從西方傳來的技術與制度不過是“表”。而那些所謂的新學校,卻在用“夷學”教化帝國的年輕一輩。

對此固然會有王夫之之類的學者在繼承傳統學說的基礎上,嘗試將中西兩種文化進行銜接。可更多的儒林人士,卻是在打着擬古、溯根的名義,肆意曲解科學定理,將其牽強附會地與中國傳統學術相聯繫。一時間,有關西方自然科學起源中原的說法便在中華帝國的學術界沸沸揚揚地流傳開來了。而這種“西學中源”不僅讓在華的傳教士覺得難以理解,更讓不少兼通中西兩學的中國學者看得目瞪口呆。

“荒謬!真是太荒謬了!這樣的書竟能刊印!這樣的謬論竟也有人追捧!”

一聲聲憤怒的咆哮,打破了燕京府衙門向來肅靜的氛圍。兩旁正在站崗的哨兵,以及時而路過的官員均忍不住向着咆哮聲的發源地——衙門後廳,張望起來。他們很難想象有什麼事會惹得向來溫文儒雅的黃大人發如此大的火。

此刻端坐在會客廳的冒闢疆望着面前怒不可遏的省長大人,不由清咳了一聲勸慰道:“大人息怒。這不過是寫無知之徒胡亂的揣測,大人何必爲這等小事動肝火呢。”

“既是無知之輩的胡言亂語,那又怎能刊印成冊在市面上發行呢!什麼‘元且思張平子有地動儀,其器不傳,舊說以爲能知地震,非也。元竊以爲此地動天不動之儀也。’什麼‘然則蔣友仁之謂地動,或本於此,或爲暗合,未可知也。’冒大人,你瞧瞧,這是多麼荒謬的理論啊。竟然將張衡的候風地動儀說成是‘地動天不動之儀’,用來論證‘日心說’。簡直太荒謬了!如此僞書發行與市,豈不是在誤人子弟嘛!”滿臉怒容的黃宗羲說罷,猛地將手中的書冊狠狠地砸在了桌子上。

“大人您有所不知,而今江南各府正流行‘西學中源’一說。書商見此有利可圖,便將其中膾炙人口的幾番言論彙集成冊,編成了這本《格物彙編》。您瞧,這其中還收錄您在《授時曆法假如》中發表的一些言論呢。可能是那些書商都是庸碌之徒不通西學,又不精國學,斷章取義,結果就鬧出瞭如此笑話。”冒闢疆連忙解釋道。這次他受工部指派,前往燕京公幹。想到身爲河北省長兼燕京府伊的黃宗羲對天文格物之學頗有研究,便從江南攜帶了幾本有關書籍想來討教。卻不想黃宗羲在看了其中幾本書後會有如此強烈的反應。於是他當下便想將書中的紕漏歸結到出版商身上。

“冒大人,你有所不知。我早年確實曾說過西人竊中原之術之類的話。但那指的是‘勾股之術’這類的數學定理。況且我那時年紀尚輕學,對數學、天文涉及尚淺,纔會將歷、算混爲一談。這些紕漏我已在之後的《西洋曆法假如》中都做了修正。但這幾本書中的言論根本就是外行的臆說,毫無學術價值可言。”黃宗羲望着桌子上的幾本所謂的科學讀物連連搖頭道。

聽黃宗羲說得如此肯定,冒闢疆不禁在心中苦笑了起來。據他所知,這幾本書以及書中的不少言論都出自南方儒林的知名人士之手。就國學方面來說他們確實是飽學之士,可從西學的角度上來說,黃宗羲似乎也並沒冤枉他們。這些數讀典經數十載,研究夷學僅數年數月的名士,比起紅夷傳教士或是黃宗羲、方以智之類博通中西的學者,確實只能算是庸碌的外行。可就是這些外行的言論,卻在江南等府的儒林之中受到了廣泛的歡迎。甚至冒闢疆亦被西學中源的說法給深深打動了。

想到這些,冒闢疆沉吟了一聲嘆息道:“中原士人歷來都以中原學術聲教遠播引以爲傲。可現今卻突然發現中原在曆法、教學、工藝等處技不如人,又在頒正朔、授人時這樣的神聖之事上全盤引用‘西夷’之法。故而有識之士纔會想出西學中源之說,證明西法雖優,但源出中國,不過青出於藍而已。以求一掃現今儒林頹廢之氣,重拾中學的尊嚴。”

“不想讓朝廷使用西夷之法頒佈皇曆。那就應該虛心請教,踏實治學。力爭在天文學上超越西人,編撰出比西曆更爲準確更爲嚴謹的歷法。到時候別說是朝廷會用漢歷,就連西人亦會採納我中華之法。而不是像這般用神話、傳聞和僞書,將別人的東西改頭換面歸在自己祖宗名下,佔點口頭上的便宜。”黃宗羲一臉肅然的正色道。

黃宗羲本想對所謂的西學中源豔論再作深一步的駁斥。可當他看見冒闢疆低垂的眼眸中所閃過的尷尬、不甘與失望之時,他忽然明白了,西學中源並不是單純的學術問題。其間還夾雜着中華士人心中難以撫平的心結。這即是出於漢民族的自尊心,又是對傳統的盲目自信抱殘守缺。一方面中華帝國迫切需要引進西方天文學來制定曆法,需要與世界接觸,需要新式的工藝學來製造天文儀器和大炮,等等;另一方面,朝廷又要繼承中國幾千年來的文化傳統,以“夏”自居,以“天朝上國”自居,以維護其統治。在這種情況下,提倡“西學中源”說,不失爲一個巧妙的解脫辦法。如此想來,冒闢疆等人會熱衷於求證西學中源,文教部會對此事睜一眼閉一眼,也就不難理解了。

黃宗羲心裡十分清楚,面對這種問題,中原歷代王朝都是政治高於科學的。但他打從心底裡不想看到朝廷因爲政治原因篡改科學。因爲若是那樣做的話,即是對科學的褻瀆,更是對傳統國學的不尊重。在這一點上,黃宗羲堅信女皇陛下與自己想法是一致的。至於西學中源之說之所以沒有被取締,只不過是出於女皇一貫的主張的言論自由。可他的內心深處卻又隱約透着股不安。如果這真是朝廷的默許怎麼辦?就算朝廷不提倡西學中源,其目前發展的亦是極其迅猛。一味的反對可能事得其反。至少眼前的冒闢疆雖一直對自己唯唯諾諾,但在其心裡應該還是堅持西學中源之說的。

於是在腦中飛快地轉了兩圈後,黃宗羲當下便換了個口氣,拍了拍冒闢疆的肩膀,心平氣和的說道:“冒大人,不必灰心。我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但金無足金,中華文明亦有自己的薄弱之處。而今的西學恰恰能補足我們弱項。正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擺正心境才能取長補短。中華的文明不會因爲一兩處弱項變得一無是處,中華的尊嚴亦不是靠自欺欺人求來的!”

“大人教誨,下官定當銘記於心。”冒闢疆一個抱拳,虛心受教道。

眼見冒闢疆的態度遠較先前誠懇了不少,黃宗羲又跟着點頭道:“其實西學中源亦不是完全沒有道理。這主要看是何種學,又是何種源。古周髀蓋天之學與現在的天文學有着本質的區別。將兩者牽強附會地聯繫在一起顯然是不合時宜的。倒是西洋的政術,多與《管子》一書相合。《管子》有云:‘量民力,則無不成。不強其民以其所惡,則詐僞不生。不欺其民,則下親其上。’這不正合當今朝廷設上下國會之意嗎。”

聽黃宗羲這麼一說,冒闢疆頓時就又來了精神,卻聽他趕忙附和道:“大人所言甚是。下官在江南與一些在野士人交往,便聽人提起過朝廷現行之法,以富國強兵爲宗主,正暗合《管子》之旨。”

“是何人所言?”黃宗羲一聽,有人同自己持相似的觀點,不由也來了興趣。

wωω t t k a n C O

“王夫之。”冒闢疆的話一出口便立即收了口。心想自己怎麼當着黃大人的面提起了東林魁首。

可黃宗羲卻絲毫沒有在意這點。卻聽他以惺惺相惜的口吻讚賞道:“哦,原來是衡陽王而農啊。嗯,如此見識不愧爲東林魁首。”

“東林的王而農在江南儒林名氣雖響。可身爲復興骨幹的大人您,現今在北方儒林亦是名聲鵲起。難怪世人會稱‘北太沖,南而農’。”冒闢疆適時地奉承道。不過他口中的北太沖,南而農倒不是在誇張。身兼河北省長與燕京府伊兩職位的黃宗羲成了北方諸省最高行政長官。他的學說更是在北方造成了巨大的影響。此刻的他儼然成了北方儒林的領軍人物。

“那裡,冒大人言過了。”雖然黃宗羲並不是好大喜功之輩,但給人這麼一奉承多少還是會有點心動的。卻見他咳嗽了一聲,便將話題一轉道:“說來真是慚愧,今日冒大人本是來向我探討學問的。卻不想,聽我發了半天牢騷。冒大人來燕京才三天相比還未好好遊歷過這座古都吧。”

“大人客氣了。能得大人一席教誨實乃下官的榮幸。至於遊歷燕京想來下官是沒這福分了。此次工部派遣下官前往山西主持棧道工程,下官即日就要啓程繼續前行了。”冒闢疆委婉的推辭道。

“嗯,修築晉察冀棧道是朝廷二五計劃的一項重點。不過晉、察等地山峻地險,冒大人此次可謂是任重道遠啊。”黃宗羲頷首囑咐道。

“大人放心,下官定當全力以赴,不負陛下、朝廷託付的重任。”冒闢疆連忙起身一個拱手道。

“好!就讓我們一起努力打通天險罷。要知道一旦打通此三地的交通,沿海地區的物資便能源源不斷地運往內地。如此一來不僅北方百姓的生活將得到極大改善,更能增強朝廷對塞北的控制。”黃宗羲一提起晉察冀棧道計劃,臉上頓時就流露出了得意之情。要知道,如此龐大的計劃,正是由他親手製定的。

“其實冀、魯、遼、黑諸省這些年所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即是託陛下洪福,亦是大人您治理有方。而今的渤海灣更是在大人您的經營儼然成了一個小江南。不過這次的晉察冀棧道工程,耗費巨大。但依照大人的上書,朝廷在此項工程上僅出二成的費用,另有近八成的費用有地方出資。如此龐大的工程費以河北一省之力擔負,是否太過苛刻了啊?”冒闢疆略帶擔憂的問道。身爲工程主管的他可不希望工程款方面出問題。

“冒大人似乎搞錯了。工程八成的費用確實是由地方出,但不是完全由河北府承擔。”黃宗羲故作神秘的笑道。

“不全部由河北府承擔。難道說要北方的豪強捐款修路嗎?”冒闢疆想了一下問道。

“冒大人說的不錯。這筆錢確實將來自民間,但不是要豪強縉紳捐款。而是向各商業協會商賈公開招標。”黃宗羲微笑着糾正道。

【……62 黃太沖怒駁僞科學 北諸府籌備開棧道 文字更新最快……】@!!

()

第277節 接命令哥薩克出動 克城池蒙古兵燒殺133 忙告辭滿人躲亂局籠勇士可汗當說客109 御花園女皇撫學士科技宮陳王欲進言187 喬承雷立志做記者顧炎武不滿辭教案第254節 董訟師大理寺陳詞 刺皇案依律法宣判第32節 朝鮮使節第254節 董訟師大理寺陳詞 刺皇案依律法宣判134 海陸使起程歸故土黃太沖赴任抵京師68 受贊助埃及圖復辟暗投資中華謀運河30 看大選諸使議優劣駁衆人教授論公職第20節 血腥的鬧劇(下)35 湯神甫承接育嬰堂弘武帝修編教材書94 防隱患蕭尚書柬言爲愛婿楊國公面聖114 爭議席復興黨執政報財政陳首相憂心第4節 橘子與枳子第23節 賜名第219節 析局勢衆儒論國會 生歧異好友兩分道第336節 會奧帥法使得答覆 奉皇命欽差下江南203 爲解壓中華忙移民承夫志女皇設基金第四十節第335節 聞買賣羅威巧周旋 歷千辛法使回巴第四十六節第20節 關中雙雄第264節 鎮海公書房圖運河 楊夫人府邸宴貴客第314節 中奧軍卡奇灣決戰 牽敵軍施琅下伏筆78 劉富春名動直隸府督御史愁眉公社案第26節 虎狼之師第264節 鎮海公書房圖運河 楊夫人府邸宴貴客51 歷艱辛澳洲露面容面聖上船長獻寶物第231節 受遊說黃宗羲萌計 留遺言護國公長辭135 展抱負宗羲直仗言冷處理女皇顧大局第24節 第二屆國會第29節 南夷與胡虜第363節 達和約中奧擬簽字 揚國威君臣議閱兵第378節 會恩師孫露吐心聲 初長成皇子欲受封第三十五節第308節 阿曼灣中奧軍對峙 拉克沙中英軍遭遇第312節 爲好奇韓半瓶伸手 受鼓動奧斯曼出兵191 朝王宮島津說君臣燕京城田川聽佛經第302節 犧名譽老相謀未來 抵侵略東歐組聯盟第299節 豔陽日奧軍港遇襲 嗅異味英國艦脫逃第349節 欽差邸所互論案情 馮貴夜見粵國夫人第333節 遊印度公爵探虛實 爲債務英使見邦德第三十六節第340節 泡溫泉孫女皇沉思 攜女兒李鳳兒面聖183 爲貿易英奧達協議蘇伊士商務齊聚首195 接聖諭衆臣忙佈置發訃告噩耗傳千里第304節 整吏治法王提新人 憂財政總監進忠言144 爲立足帶言人逢圓鑑差距護國主隱忍第三十四節第2節 我們不會死的!26 浦江畔十六行林立漕鹽弄勞工安身家第十四節第269節 施將軍領命徵朝鮮 大維其召見中華使第十三節70 俄使獻寶弄巧成拙王子求情居心叵測第26節 東林鉅子第22節 陪審團(下)第31節 百家爭鳴第48節 開封之戰(二)26 浦江畔十六行林立漕鹽弄勞工安身家第3節 風口浪尖(三)第39節 楊府夜談(一)126 攏議員東林大翻身口難調議案惹非議105 歐洲博士開壇講課中原書生針鋒相對第322節 聽介紹羣臣議沙俄 兩閣臣殿外互探底第7節 銅錢75 懲舞弊好友起爭執睹惡行女皇怒招臣第47節 開封之戰(一)90 睹龍艦倭朝懷鬼胎入絕境荷蘭議投降第35節 仲夏之夜第338節 聞騙局馮貴訪陳府第256節 奉天命幕府建鈔局 析孝道華使識倭人第47節 開封之戰(一)26 浦江畔十六行林立漕鹽弄勞工安身家第34節 密使50 赴晚宴楊紹清周旋起豪言太陽王立志第10節 驚變(一)第7節 盛宴(二)198 弘武帝京城送夫君顧寧人草廬祭好友第16節 八旗眷屬第302節 犧名譽老相謀未來 抵侵略東歐組聯盟第295節 爲求援英使表忠心 牽歐洲女皇扶島國第301節 下賭注英軍傾巢出 擬計劃海盜對海盜第216節 司法院新制愁百官 道法之說重現中原第333節 遊印度公爵探虛實 爲債務英使見邦德38 頻漏氣寶機難投產鬧棉荒夷布入中原第13節 同氣聯枝(上)69 羅剎鬼草原尋盟友蒙古王會聚那達慕第34節 百舸爭流132 吃一箭紅毛長一智憂出路九酋嘆現狀第33節 交易第14節 農村公社第284節 議投降哥薩克出策 入軍營俄總督獻劍第8節 盛宴(三)第9節 盛京之戰(三)92 歷艱辛訪歐使回國迎親人總督擺盛宴120 弘武帝外交改陋習衆大臣陸海做選擇第三十七節第370節 四大銀行御前受封 中華首相雷厲風行
第277節 接命令哥薩克出動 克城池蒙古兵燒殺133 忙告辭滿人躲亂局籠勇士可汗當說客109 御花園女皇撫學士科技宮陳王欲進言187 喬承雷立志做記者顧炎武不滿辭教案第254節 董訟師大理寺陳詞 刺皇案依律法宣判第32節 朝鮮使節第254節 董訟師大理寺陳詞 刺皇案依律法宣判134 海陸使起程歸故土黃太沖赴任抵京師68 受贊助埃及圖復辟暗投資中華謀運河30 看大選諸使議優劣駁衆人教授論公職第20節 血腥的鬧劇(下)35 湯神甫承接育嬰堂弘武帝修編教材書94 防隱患蕭尚書柬言爲愛婿楊國公面聖114 爭議席復興黨執政報財政陳首相憂心第4節 橘子與枳子第23節 賜名第219節 析局勢衆儒論國會 生歧異好友兩分道第336節 會奧帥法使得答覆 奉皇命欽差下江南203 爲解壓中華忙移民承夫志女皇設基金第四十節第335節 聞買賣羅威巧周旋 歷千辛法使回巴第四十六節第20節 關中雙雄第264節 鎮海公書房圖運河 楊夫人府邸宴貴客第314節 中奧軍卡奇灣決戰 牽敵軍施琅下伏筆78 劉富春名動直隸府督御史愁眉公社案第26節 虎狼之師第264節 鎮海公書房圖運河 楊夫人府邸宴貴客51 歷艱辛澳洲露面容面聖上船長獻寶物第231節 受遊說黃宗羲萌計 留遺言護國公長辭135 展抱負宗羲直仗言冷處理女皇顧大局第24節 第二屆國會第29節 南夷與胡虜第363節 達和約中奧擬簽字 揚國威君臣議閱兵第378節 會恩師孫露吐心聲 初長成皇子欲受封第三十五節第308節 阿曼灣中奧軍對峙 拉克沙中英軍遭遇第312節 爲好奇韓半瓶伸手 受鼓動奧斯曼出兵191 朝王宮島津說君臣燕京城田川聽佛經第302節 犧名譽老相謀未來 抵侵略東歐組聯盟第299節 豔陽日奧軍港遇襲 嗅異味英國艦脫逃第349節 欽差邸所互論案情 馮貴夜見粵國夫人第333節 遊印度公爵探虛實 爲債務英使見邦德第三十六節第340節 泡溫泉孫女皇沉思 攜女兒李鳳兒面聖183 爲貿易英奧達協議蘇伊士商務齊聚首195 接聖諭衆臣忙佈置發訃告噩耗傳千里第304節 整吏治法王提新人 憂財政總監進忠言144 爲立足帶言人逢圓鑑差距護國主隱忍第三十四節第2節 我們不會死的!26 浦江畔十六行林立漕鹽弄勞工安身家第十四節第269節 施將軍領命徵朝鮮 大維其召見中華使第十三節70 俄使獻寶弄巧成拙王子求情居心叵測第26節 東林鉅子第22節 陪審團(下)第31節 百家爭鳴第48節 開封之戰(二)26 浦江畔十六行林立漕鹽弄勞工安身家第3節 風口浪尖(三)第39節 楊府夜談(一)126 攏議員東林大翻身口難調議案惹非議105 歐洲博士開壇講課中原書生針鋒相對第322節 聽介紹羣臣議沙俄 兩閣臣殿外互探底第7節 銅錢75 懲舞弊好友起爭執睹惡行女皇怒招臣第47節 開封之戰(一)90 睹龍艦倭朝懷鬼胎入絕境荷蘭議投降第35節 仲夏之夜第338節 聞騙局馮貴訪陳府第256節 奉天命幕府建鈔局 析孝道華使識倭人第47節 開封之戰(一)26 浦江畔十六行林立漕鹽弄勞工安身家第34節 密使50 赴晚宴楊紹清周旋起豪言太陽王立志第10節 驚變(一)第7節 盛宴(二)198 弘武帝京城送夫君顧寧人草廬祭好友第16節 八旗眷屬第302節 犧名譽老相謀未來 抵侵略東歐組聯盟第295節 爲求援英使表忠心 牽歐洲女皇扶島國第301節 下賭注英軍傾巢出 擬計劃海盜對海盜第216節 司法院新制愁百官 道法之說重現中原第333節 遊印度公爵探虛實 爲債務英使見邦德38 頻漏氣寶機難投產鬧棉荒夷布入中原第13節 同氣聯枝(上)69 羅剎鬼草原尋盟友蒙古王會聚那達慕第34節 百舸爭流132 吃一箭紅毛長一智憂出路九酋嘆現狀第33節 交易第14節 農村公社第284節 議投降哥薩克出策 入軍營俄總督獻劍第8節 盛宴(三)第9節 盛京之戰(三)92 歷艱辛訪歐使回國迎親人總督擺盛宴120 弘武帝外交改陋習衆大臣陸海做選擇第三十七節第370節 四大銀行御前受封 中華首相雷厲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