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節 奉天命幕府建鈔局 析孝道華使識倭人

“作爲天朝的臣屬,日本十分樂意將自己的一切奉獻給天朝。”酒井宗勝與在場的一干倭臣恭恭敬敬地向龔紫軒等人叩首道。沒有猶豫,沒有遲疑,甚至沒有一絲獻媚的感覺。酒井等人的表現就像是一個兒子將賺來的錢財悉數交給自己的父親那樣天經地義。

面對倭人如此恭順的態度,在場的中華使臣反倒是有些不自在起來。畢竟就算是宗主國,跑到它國要求它國將國庫裡的銀子金子一股腦兒地都交給自己,從道德與義理的角度上也都是說不過去的。可倭人就是這麼爽快而又恭順地答應了中華朝的這一“無理”要求,連半點推搪的意思都沒有。若非中華使臣們早已熟悉了倭人的這種謙卑態度,搞不好還會誤以爲對方是在故意譏諷自己呢。於是,龔紫軒當即一臉正色地擺手道:“諸位大人,天朝並沒有吞沒貴國國庫的意思。而是希望能替貴國‘保管’貴國國庫中的金、銀。”

“欽差大人說得是。子女將錢財交給父母‘保管’本就是天經地義的事。”酒井宗勝伏首迴應道。與龔紫軒一樣他也特意加重了“保管”一詞。

然而酒井宗勝與龔紫軒對“保管”的理解顯然有着明顯的差距。見此情形,一旁的副使鄭琨不由上前爲倭人解釋道:“關白大人可能是誤會了欽差大人的意識。天朝的本意是希望貴國能將國庫中的金、銀交給天朝的銀行保管,然後再由天朝的銀行來幫助貴國進行金銀的兌換及貨幣的發行。”

給鄭琨這麼一說,酒井宗勝等人當即就楞在了原地。顯然鄭琨所解釋的這種“保管”已然超出了在場倭臣們的認識。此刻的酒井宗勝不禁有些懊悔沒把德川光國給帶來。畢竟對這種事情,德川光國要比自己在行得多。但此刻的情形已容不得酒井宗勝再去把德川光國從熊本給叫來商議。更何況在他在內心深處對那位年輕的御家還是十分忌憚的。於是在稍稍整理了一下思緒後,酒井宗勝便小心翼翼地向龔紫軒探問道:“這麼說,上國朝廷的意思是想讓小國也實行與天朝一樣的貨幣制度?”

“關白大人,真是個明白人。”龔紫軒微笑着與鄭琨對了一眼,緊跟着侃侃而談道:“衆所周知,貴國乃是一介彈丸小國。雖然盛產白銀,但因貴國金貴銀賤的原因,以及對外界商品的過度依賴,貴國這些年來白銀一直都在大量外流。長此以往貴國勢必會耗盡本國的金銀儲備。屆時別說是學天朝的貨幣制度了,恐怕幕府連正常的運做都無法保證吧?”

龔紫軒的這席話語就像是一把利刃一般直插在場倭臣的心窩。一些城府不深之輩,甚至就此冒起冷汗、嘴脣發白起來。酒井宗勝雖然表面上還是一副波瀾不驚的模樣,但他心裡卻清楚龔紫軒說的每一個詞都切中了德川幕府的要害。事實上,造成倭國現今這種危機的罪魁禍首正是眼前這羣道貌岸然的華人。然而此時的酒井宗勝並沒有多去考慮什麼,而是十分乾脆地向龔紫軒匍匐叩首道:“懇請天朝解救小國於水火。”

“關白大人不必如此。天朝此次要求爲貴國保管國庫正是爲了幫助貴國擺脫此危機的。”龔紫軒以一種救世主的口吻說道:“只要貴國放心將金銀交給我天朝的銀行保管,不僅能有效遏止目前貴國金銀外流的情況,還能徹底保證貴國經濟的穩定。畢竟在這方面我天朝要比貴國有經驗得多。”

“是,承蒙上國關照,那一切就拜託上國了。”在大致明白中華朝的用意之後,酒井宗勝再一次恭敬地叩首道。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以倭國目前的情況與地位,也只能不斷地說“承蒙關照”而已。

眼見幕府毫無反抗地將本國的經濟命脈交給了中華帝國,現場的中華使臣不約而同地都在心中發出了會心一笑。而鄭琨則趁此機會向幕府引出了此次會談的第二項重要條款:“既然幕府同意將國庫交由我中華的銀行來保管。那麼就有必要建立一個專門的‘鈔局’來負責此事。天朝的意思是在江戶與長崎各設一個鈔局。江戶的分局負責印鈔由幕府管轄,長崎的分局負責兌換由天朝駐秦津的總督府決定。關白大人,您看這樣如何?”

乍一聽起來,中華朝的這項建議還算是公平。畢竟以倭國目前的情況,就算中華朝方面要求將鈔票的發行與兌換全都納入囊中,幕府也難說個“不”字。但鄭琨所提到的“總督府”卻讓酒井宗勝多少有些爲難。雖說在上次的下關秘會中已與中華朝方面就九州的問題達成了協議。但要立刻就將九州割讓給中華朝並設立總督府,幕府到底是難以向倭國啓齒。於是酒井宗勝趕緊拖延道:“天朝的計劃我等小國自然是馬首是瞻。只不過在長崎設立總督府一事還需稟明萬治殿下,由殿下定奪後再昭告天下。”

面對酒井的這番推搪,先前負責下關秘會的鄭琨不由皺起了眉頭。可還爲等他開口質問,一旁的龔紫軒卻先他一步頷首道:“那是當然。無論是建立總督府,還是設立鈔局,都不是件小事。關白大人請示貴國國主是理所當然的。不過關白大人您也應該聽說了,天朝目前正在舉行國會。鑑於貴國上次在下關的承諾,女皇陛下及國會上下都期待着長崎會議的成果早日傳回中原。女皇陛下當然是不會介意拖延一、二日的。可國會卻是有時間限制的,如果在國會快要結束之時,尚還沒有得到貴國的回覆。本官恐怕一些心急的議員會要求施將軍前往京都向貴國國主徵詢意見。”

“請欽差大人放心。幕府一定會盡快給予天朝一個滿意答覆的。”酒井宗勝偷偷擦着額頭上的冷汗,唯諾地迴應道。

“如此甚好。”龔紫軒聽罷與身旁的同僚狡詰地一笑道。

由於中倭雙方在關鍵問題上達成了共識,因此接下來的會議幾乎成了中華朝對德川幕府的發號施令。僅花了三刻鐘的時間,這場會晤就在倭人的唯諾聲中告一了斷落。會議結束後,龔紫軒特地與鄭琨單獨會面,向他詢問起了先前會議的一些事宜來。

“鄭大人,你如何看待剛纔倭人的表現?”在中華駐長崎的使館之中,龔紫軒開門見山地向自己的下屬問道。

“回大人,十分符合倭人的一貫處事態度。”鄭琨想了一想回答道。

“你說倭人是不是傻瓜?”龔紫軒皺了皺眉頭問道。

“不是。”鄭琨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那我們現在是不是要吞他們的國庫?”龔紫軒認真的問道。

“是的。無論用什麼樣的託詞都不能掩蓋這一事實。”鄭琨的回答同樣真正。

“既不是傻瓜,也知道利害。甚至是在我等還沒有說出用意之前,就爽快地答應把國庫交給我們。鄭大人你不覺得這事很詭異嗎?亦或是說倭人懦弱得連半點反抗的意識都沒有了?”龔紫軒忍不住說出了自己的疑問。事實上,相同的問題也在困擾着使團的其他人。

“回大人,一個可以無視死亡的民族,不因被稱做懦弱。倭人現在的舉動應該說是‘務實’。”鄭琨一個抱拳回答道。

“務實?”龔紫軒回頭努了努嘴。

“是的,大人。正如酒井宗勝所言,子女將錢財交給父母‘保管’是天經地義的事。現在的倭人正是基於將我朝視做其‘父母’纔會做出那些看似讓人難以理解的舉動。而倭人之所以會認我朝爲父,則是出於對我朝實力的嚮往與畏懼。因爲在倭人看來弱者服從強者,就像兒子服從父親,弟弟服從兄長一樣,是天經地義的事。”鄭琨點頭剖析道。

由於鄭琨長年都在與倭人打交道,因此他比使團中的任何一個人都要了解倭人的風俗與思維方式。這一點甚至連龔紫軒都不得不承認要比他略遜一籌。不過,龔紫軒並不會就此覺得所有什麼忌諱,相反他卻十分滿意地點頭讚賞道:“原來如此。聽鄭大人這麼一解釋,本官算是放心了。若是倭人真能稟承這種態度一直與我天朝合作下去,那對天朝來說也是一樁美事啊。”

然而此時的鄭琨卻並沒有附和自己的上司,或是說一些奉承的話語。相反他卻語重心長地向上司提醒道:“大人請恕屬下直言。恐怕大人的這種想法過於一相情願了些。”

不過,龔紫軒也沒有覺得有任何的不快。相反他卻十分欣賞鄭琨在工作上的這種直率態度。卻聽他關切的問道:“哦?鄭大人的意思是說倭人心懷不軌?並不是誠心臣服我朝?”

“回大人,就目前來說倭人對我天朝的臣服是真心實意的。他們也確實將天朝視做了自己的父母,否則島津父子不會投降,酒井也難以如此爽快地應下天朝的要求。”鄭琨說到這裡,停頓了一下,突然向上司提起了一個沒頭沒腦的話題道:“大人,您可知倭人的‘孝道’與我中原的‘孝道’有何差別?”

“孝道的差別?”對於受華夏文明影響的國家來說“孝”都是人最爲基本、最爲重要的品行。這一點毋庸質疑。鄭琨的問題乍一聽起來似乎與今天所談的事並沒什麼關係。但龔紫軒還是向其欣然囑咐道:“你說說。”

“回大人。倭人與我中原人一樣出於對父母養育之恩的感激,會對父母惟命是從。但是倭人在盡孝時,既不會追溯數輩之前的先祖,也不會涉及到同一先祖衍生的宗族。倭人只向當前的祖輩先人盡孝。因此倭人每年都會對祖墳墓碑上的文字更新一遍,以便確認死者的身份。當後人無法記得先人的具體情況時,他也就不再是後輩盡孝的對象了,家裡佛龕上也不會有他們的靈位。”鄭琨仔細地解釋道。

“鄭大人你的意思是不是說,倭人只對與他們有關係的先輩盡孝。推而廣之,倭人現在視天朝爲父,對天朝盡忠盡孝,是因爲天朝的實力讓他們感到敬畏。而一但有一天,天朝的實力不足以影響到倭國,倭人也就不再會向天朝這個‘父親’盡孝。就像對待那些記不起情況的先祖那樣,直接就把天朝的名字從他們的供壇上抹去。對吧?”龔紫軒想了一下反問道。

“回大人,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鄭琨苦笑了一下點頭道。

在得到下屬的證實之後,龔紫軒忍不住倒抽了一口冷氣。對於倭人“務實”作風他是早有領教。但此刻聽鄭琨如此一介紹,龔紫軒對倭人的評價一下子就從“務實”晉升到了“現實”。好在龔紫軒本身也是一個“現實”的人。因此他並沒有像一些士大夫那樣,痛心疾首地批評倭人忘恩負義。而是不羈地一笑道:“既然如此,那我等就入鄉隨俗。在倭人還記得咱這‘阿爹’時,讓他們多盡點‘孝’。”

“大人,英明。”鄭琨跟着會心一笑道。

然而龔紫軒雖是一個現實的人,卻並不是一個好大喜功的上司。因此,他當即回頭向鄭琨囑咐道:“鄭大人,你回去後就今天所討論的內容給朝廷寫一道摺子,向陛下及內閣和國會說明倭國的情況。”

鄭琨略帶差異地擡頭望了望自己的上司,隨即心悅誠服地拱手應和道:“是,大人。”

對於龔紫軒等外交大臣來說了解一國民俗風情有助於他們在談判桌上持有更多的籌碼。而對中華朝的內閣與國會來說,這些有關倭國的情況卻有着更爲深遠的意義。長久以來,出於對自身實力的狂妄自大,中原的王朝在與“外夷”的交往之中總是單純而又武斷。認爲其他人想法、價值觀都與自己一樣。認爲“外夷”都是稟性純良或是野蠻粗魯之輩。然而,事實卻一再的證明,自負“聰明狡詰”的漢人,卻總是被“野蠻純良”蠻夷所耍弄。這些蠻夷中既有喜歡來中原騙吃騙喝的高麗人,也有經常把盟約當草紙的韃靼,還有患有間歇性“健忘症”的倭人。面對這些個擁有各種“小毛病”的鄰居,中華朝若是再沉浸在自己編織的夢想之中,其結果也只是一次又一次地被人當凱子而已。更何況對於一個志在“日不落”的國家來說,它首先要做到的一點就是要學會分析自己獵物。

【……256奉天命幕府建鈔局 析孝道華使識倭人 文字更新最快……】@!!

()

第281節 完淳世澤炳燭談心 萬軍兵臨託木斯克第5節 溼牛皮第253節 不相謀夫之婉言拒 道不同書生萌意氣第二十七節第241節 入冬營中華軍休戰 馬關港華倭使會晤155 沙俄司令小窺北疆蒙古大汗草原起誓第246節 謀朝鮮軍部放長線 佔九州中華軍登陸26 浦江畔十六行林立漕鹽弄勞工安身家第17節 再戰松山(上)第307節 定協約華俄定疆域 復皇命世澤勸好友168 弘武帝北訪收番王兩重臣爲國起爭執75 懲舞弊好友起爭執睹惡行女皇怒招臣第41節 洪承躊第269節 施將軍領命徵朝鮮 大維其召見中華使145 懲韃虜宣慰司封市求開市大馬幫奔走第三十四節175 滿州殘部就地出家蒙古王公獻貢歸順第37節 揚帆68 受贊助埃及圖復辟暗投資中華謀運河第24節 第二屆國會200 南洋艦隊北上覆命西北軍團圍追準匪第24節 第二屆國會第40節 多鐸第289節 儒法爭御前互辯論 尊孝道皇長子探病140 表忠心和卓獻歲貢展實力可汗送馬靴第249節 漸成勢陳家掌商界 御花園陳老講心得第9節 蘇州織工117 議西局張尚書解惑窺商機王會長心動173 女皇駕臨蒙古草原小皇女御駕惹是非第218節 尋謬誤寅旭觀天象 爲民權寧人提建議152 吳三桂進駐阿爾泰劉宗亮緊咬準葛爾第6節 五月內閣53 剪羊毛王公開財路窺資源沙俄又探手第362節 陳家明送妻做了結 姚啓聖坐鎮衙門口 黑色柳丁87 受官司訟師開天價接狀紙衙門審衙門第237節 莫臥爾種植場蓄奴 奧斯曼棉花商受挫第九節第9節 蘇州織工第6節 義塾第365節 聞易主衆移民憂心 抵弗州詹姆斯賣乖第358節 衆學究行宮論園林 論教育御前起爭執91 聯合省急尋中間人菲爾德提議驚四座第28節 蜀中攻略(五)第283節 萬軍圍攻託木斯克 舉白旗傳教士送信第5節 奇貨可居第8節 騎鶴遊揚州第260節 借修法儒道首爭鋒 關國事皇子收報紙第32節 諜影重重第四十五節第46節 結束與開始第283節 萬軍圍攻託木斯克 舉白旗傳教士送信第12節 大魚吃小魚第14節 多爾袞的三個心願175 滿州殘部就地出家蒙古王公獻貢歸順192 回京路女皇賞楓葉乘御輦皇夫進納言第三十九節第221節 倒幕武士以下克上 李耀鬥部以逸待勞第297節 欲效華博士進直言 析戰局王室圖雙贏第294節 龔紫軒書房析局勢 弘武皇御園見公爵第300節 襲亞丁海軍惹衆怒 議政廳彈劾遭否決168 弘武帝北訪收番王兩重臣爲國起爭執第18節 國會(二)第十節第1節 姻親之盟40 精心炮製航海條例英吉利海狼煙四起第16節 前夜(上)第二部二百二十七節 王夫之廂房出草案黃宗羲深宮進諍言65 朝鮮自稱小中華莫臥兒吸引衆列強第301節 下賭注英軍傾巢出 擬計劃海盜對海盜152 吳三桂進駐阿爾泰劉宗亮緊咬準葛爾第十四節207 生赤字內閣議徵稅發國債女皇會公爵第45節 火槍與聖水61 齊聯手王罡籌農校釋新政衆儒探淵源第10節 馬祥麟大理剿流寇 木羅桑茶市識銀票第249節 漸成勢陳家掌商界 御花園陳老講心得72 金鑾殿女皇造奇蹟禮賓司朝宗遇刁民第三十四節第20節 訪水城使團受款待設晚宴衆商求財路第220節 王夫之歸京遇故友 冒闢疆升職待入閣第三十三節第12節 驚變(三)第32節 忙碌的四月第335節 聞買賣羅威巧周旋 歷千辛法使回巴第22節 陪審團(下)第37節 揚帆第307節 定協約華俄定疆域 復皇命世澤勸好友第6節 路(一)第296節 遊南京英夷大開眼 聞下落公爵訪博士116 喬議員感嘆新預算王公子探聽新內閣192 回京路女皇賞楓葉乘御輦皇夫進納言158 退冬營三桂造防線碰釘子藩酋籠羅剎210 天守閣李耀鬥定策神山下李定國祈禱第246節 謀朝鮮軍部放長線 佔九州中華軍登陸140 表忠心和卓獻歲貢展實力可汗送馬靴第4節 中華悍龍心繫大漠 北極惡熊指染東土100 追刺客鄭森遇胞弟穩局勢酒井細盤算第10節 遼東戰報第328節 遭遇戰英軍失先機 中華軍卡奇灣再戰122 西北議員聯手謀利南洋總督出馬周旋
第281節 完淳世澤炳燭談心 萬軍兵臨託木斯克第5節 溼牛皮第253節 不相謀夫之婉言拒 道不同書生萌意氣第二十七節第241節 入冬營中華軍休戰 馬關港華倭使會晤155 沙俄司令小窺北疆蒙古大汗草原起誓第246節 謀朝鮮軍部放長線 佔九州中華軍登陸26 浦江畔十六行林立漕鹽弄勞工安身家第17節 再戰松山(上)第307節 定協約華俄定疆域 復皇命世澤勸好友168 弘武帝北訪收番王兩重臣爲國起爭執75 懲舞弊好友起爭執睹惡行女皇怒招臣第41節 洪承躊第269節 施將軍領命徵朝鮮 大維其召見中華使145 懲韃虜宣慰司封市求開市大馬幫奔走第三十四節175 滿州殘部就地出家蒙古王公獻貢歸順第37節 揚帆68 受贊助埃及圖復辟暗投資中華謀運河第24節 第二屆國會200 南洋艦隊北上覆命西北軍團圍追準匪第24節 第二屆國會第40節 多鐸第289節 儒法爭御前互辯論 尊孝道皇長子探病140 表忠心和卓獻歲貢展實力可汗送馬靴第249節 漸成勢陳家掌商界 御花園陳老講心得第9節 蘇州織工117 議西局張尚書解惑窺商機王會長心動173 女皇駕臨蒙古草原小皇女御駕惹是非第218節 尋謬誤寅旭觀天象 爲民權寧人提建議152 吳三桂進駐阿爾泰劉宗亮緊咬準葛爾第6節 五月內閣53 剪羊毛王公開財路窺資源沙俄又探手第362節 陳家明送妻做了結 姚啓聖坐鎮衙門口 黑色柳丁87 受官司訟師開天價接狀紙衙門審衙門第237節 莫臥爾種植場蓄奴 奧斯曼棉花商受挫第九節第9節 蘇州織工第6節 義塾第365節 聞易主衆移民憂心 抵弗州詹姆斯賣乖第358節 衆學究行宮論園林 論教育御前起爭執91 聯合省急尋中間人菲爾德提議驚四座第28節 蜀中攻略(五)第283節 萬軍圍攻託木斯克 舉白旗傳教士送信第5節 奇貨可居第8節 騎鶴遊揚州第260節 借修法儒道首爭鋒 關國事皇子收報紙第32節 諜影重重第四十五節第46節 結束與開始第283節 萬軍圍攻託木斯克 舉白旗傳教士送信第12節 大魚吃小魚第14節 多爾袞的三個心願175 滿州殘部就地出家蒙古王公獻貢歸順192 回京路女皇賞楓葉乘御輦皇夫進納言第三十九節第221節 倒幕武士以下克上 李耀鬥部以逸待勞第297節 欲效華博士進直言 析戰局王室圖雙贏第294節 龔紫軒書房析局勢 弘武皇御園見公爵第300節 襲亞丁海軍惹衆怒 議政廳彈劾遭否決168 弘武帝北訪收番王兩重臣爲國起爭執第18節 國會(二)第十節第1節 姻親之盟40 精心炮製航海條例英吉利海狼煙四起第16節 前夜(上)第二部二百二十七節 王夫之廂房出草案黃宗羲深宮進諍言65 朝鮮自稱小中華莫臥兒吸引衆列強第301節 下賭注英軍傾巢出 擬計劃海盜對海盜152 吳三桂進駐阿爾泰劉宗亮緊咬準葛爾第十四節207 生赤字內閣議徵稅發國債女皇會公爵第45節 火槍與聖水61 齊聯手王罡籌農校釋新政衆儒探淵源第10節 馬祥麟大理剿流寇 木羅桑茶市識銀票第249節 漸成勢陳家掌商界 御花園陳老講心得72 金鑾殿女皇造奇蹟禮賓司朝宗遇刁民第三十四節第20節 訪水城使團受款待設晚宴衆商求財路第220節 王夫之歸京遇故友 冒闢疆升職待入閣第三十三節第12節 驚變(三)第32節 忙碌的四月第335節 聞買賣羅威巧周旋 歷千辛法使回巴第22節 陪審團(下)第37節 揚帆第307節 定協約華俄定疆域 復皇命世澤勸好友第6節 路(一)第296節 遊南京英夷大開眼 聞下落公爵訪博士116 喬議員感嘆新預算王公子探聽新內閣192 回京路女皇賞楓葉乘御輦皇夫進納言158 退冬營三桂造防線碰釘子藩酋籠羅剎210 天守閣李耀鬥定策神山下李定國祈禱第246節 謀朝鮮軍部放長線 佔九州中華軍登陸140 表忠心和卓獻歲貢展實力可汗送馬靴第4節 中華悍龍心繫大漠 北極惡熊指染東土100 追刺客鄭森遇胞弟穩局勢酒井細盤算第10節 遼東戰報第328節 遭遇戰英軍失先機 中華軍卡奇灣再戰122 西北議員聯手謀利南洋總督出馬周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