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 海陸使起程歸故土黃太沖赴任抵京師

對於任何一個民族來說,總有一些事情是必須要做的。它可能不會帶來什麼利潤,可能對一部分人來說將會是一場災難,可能最終會不了了之。但是隻要有那麼一個機會,有那麼一個時機,甚至只是一點點看似渺茫的希望,卻還是會有人義無返顧的去做那些事情。正如卓特巴巴圖爾明知自己的實力不濟中華帝國,卻依舊會以統一草原爲己任。同樣的,一勞永逸地解決來自北方草原的威脅,則是中原漢民族千年以來的宿願。因爲這涉及着一個民族的榮譽、尊嚴、驕傲。而在孫露的心目中所除了那延續千年的綠色宿願外,還有那來自百年之後的藍色夢想。

弘武六年六月,隨着國會的閉幕,分別由**五世率領的返藏使團和由達得利男爵率領的返歐使團,懷揣着各自的企圖以及中華朝豐厚的賞賜,一前一後地離開了帝都南京。有人離開,自然就會有人到來。當**五世和達得利男爵向着兩個迥然不同的方向進發之時,新一任的內務尚書也在復興黨上下的一致翹首期盼中抵京赴任了。

雖說黃宗羲早在國會召開之前對自己進駐新內閣就已有了心理準備。但他在北方的職務交接仍是花費了不少時間。以至於在國會結束一個多月後,他才得以交代完北方的政務南下京師赴任。這一方面說明黃宗羲在北方公務繁忙,另一方面也體現了他在北方無可比擬的權限。而後者,這些年來可爲他在朝野引來了不少的非議。

事實上,黃宗羲本人也十分清楚身兼燕京府尹、河北省政使兩職的自己,所得到的實際權限更類似於前朝的魯、冀、晉、遼四省巡撫。說他將黃河以北的政務執掌一手一點都不爲過。熟讀史籍的黃宗羲當然知道自己所處的地位既代表着無與倫比的權利,同時也意味着不可避免的猜忌與威脅。因此一直以來,黃宗羲都小心翼翼地避免與北方的軍務有所接觸。他知道這是一個君王一個國家的最低底線,同時也是一個臣子應盡的本分。

不過,無論其他人怎麼說。孫露還是對黃宗羲一如既往地充滿了信任。而今她的這種信任已然不僅僅是出於一個後人對前輩名人的景仰,更多的是一種並肩做戰者的信任。因此,當看見黃宗羲出現在御書房中時,女皇的臉上當即就流露出了久違的誠摯笑容道:“黃卿家歡迎你回南京。卿家一路辛苦了。”

然而黃宗羲卻絲毫不敢怠慢地上前行禮道:“臣黃宗羲叩見女皇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黃卿家不必如此多禮。還是先坐下說話吧。”孫露一邊示意一旁女官爲黃宗羲搬來椅子,一邊則關切的說道:“聽說親家臨卸任之時,公務還異常的繁忙,幾乎難以脫身。咳,卿家這些年真是辛苦了。”

“謝陛下擡愛,此乃臣應盡之責。臣在卸任之時,已將相關政務與新任河北省政使羅同天大人以及燕京府尹曹天琦大人交接完畢了。陛下您大可放心,北方政務的脈絡早已理清。相信羅大人和曹大人在日後一定能比臣做得更好。”黃宗羲恭敬地拱手道。此時的他十分清楚,不僅是這一次,可能往後也不再會有官員能像自己這般同時身兼河北省政使燕京府尹兩職。隨着自己的卸任,巡撫一職算是真正退出了中原的舞臺。

“恩,卿家做事向來就不會讓朕操心。說實話,若非卿家這幾年嘔心瀝血,帝國的北部也不會如此迅速的恢復元氣。”孫露說道這兒不由起身向黃宗羲拱手作揖道:“朕在此替北方的百姓謝過黃卿家了。”

眼見女皇突然向自己的行禮,受寵若驚的黃宗羲連忙起身連連擺手道:“陛下這可萬萬使不得!使不得。臣這些年來不過是盡一個臣子應盡的本分。更何況臣在北方爲官之時常常剛愎自用,給陛下您帶來過不少困擾。臣實在是受之有愧啊。”

“哎囈,黃卿傢什麼時候也變得婆媽起來了。卿家這五年來的政績朝野上下有目共睹。朕這一拜,卿家受之無愧。難道說卿家對自己的這五年來的作風也覺得不滿意嗎?”孫露眨了眨眼睛反問道。

女皇的這聲反問算是直說到黃宗羲的心坎裡去了。是的,對於自己這五年來在北方所實施的舉措,黃宗羲從來都沒有後悔過。相反,他始終認爲越是在而今這個商業協會橫行的時代,越是需要朝廷採取雷厲風行的手段。只有這樣才能使國家不至於因某些人的一己私慾而陷入混亂。故而這五年來,黃宗羲在北方一直都密切控制着商業協會在北方諸省的發展。一方面他依照朝廷的政策,爲商業協會在民間的投資提供各種政策扶植。另一方面對於關乎地方民生社稷的重要項目,他則堅持由官府出面“官辦”。就算是公開招標的棧道工程,他亦着令當地官府嚴格監視中標者的表現。這麼做的結果,自然是引來了商業協會方面的諸多不滿。不過在北方諸省那驚人的發展速度之下,這些不滿之聲也就顯得微不足道了。當然在女皇的面前,黃宗羲還不敢有所造次的。卻見他強忍着心中的得意,向女皇一拱手低調的謙虛道:“陛下謬讚了。”

眼見黃宗羲有些眉飛色舞又有些謙恭的模樣,孫露何嘗不知他此刻心中所想。卻見她沉吟了一聲,正色道:“我中華在立朝之初,北方諸省可謂是集貧、亂、散於一身。正是由於卿家能審時度勢,以快刀斬亂麻的手段重典治亂勢,這纔有了現今北方諸省的蒸蒸日上。不過此一時彼一時,卿家現在已是內閣重臣,不再是治理一方的地方大員。朕希望卿家能繼續發揮在北方時不守成規、以實應變的優勢。”

女皇這番話語,在黃宗羲的眼中既像是語重心長的告戒,又像是殷切的期盼。在心中回味了一番之後,他當即就自信滿滿地回道:“陛下放心,臣定當不負陛下厚望!“

“愛卿話可不能說得太滿哦。此次國會上發生的事,卿家應該也聽說了吧。國會可不比地方議會,這內閣大臣也不是那麼好當的啊。”孫露頗有感觸微笑道。

其實對於這次國會否決內閣議案的舉動,孫露的內心可遠沒有她表面所表現的那麼神定氣閒。一直以來後世有關國人喜好“內訌”的描述,總讓人覺得以國人缺少應付分歧的素質。作爲帝國統治者的弘武女皇更是由衷地害怕這事會演變成一場難以收拾的黨爭。爲此她甚至都已經做好了親自出面,以皇權排解爭端的打算。不過之後國會內部自行消解矛盾的舉動又再一次讓她見識了古人的應變能力。更爲自己沒有動用手中權利影響國會而感到慶幸。

然而面對女皇的這番忠告,黃宗羲卻有着自己的另一番想法。卻見他當即就直言不諱地進言道:“陛下,恕臣直言。臣以爲朝廷在這件事情上太過遷就國會了。如果放任這種情況一直持續下去,勢必會影響到朝廷日後的決策。”

“哦?卿家何出此言?”孫露饒有興趣的問道。在諸多大臣之中黃宗羲是少數幾個與女皇對話從不揣摩聖意的大臣。他總是根據自己心中所想直言上書。而這一點也正是他最受女皇欣賞的地方。

“回陛下,朝廷的每一項決策都是經過大臣根據國家情況細心推敲所得。而國會的議員不過是一些在野的布衣而已。雖說這其中也不乏一些有識之士,但終究是鳳毛麟角。大多數國會議員的經驗與目光都不能與朝廷官員相提並論。況且某些商業協會出身的國會議員往往關注的只是自己的蠅頭小利,難以做到以全局爲重。朝廷適當地接受國會的意見,確實是件好事。但要說以國會的意志作爲朝廷執政的方向,則就有些本末倒置了。”黃宗羲語氣堅定的進言道。

雖然內閣乃至復興黨在經過這次的否決事件後都對國會心存不滿。但肯當着女皇的面如此直言的,黃宗羲算是中華朝的第一人。不過孫露並沒有駁斥對方或是向對方講一大堆來自後世的道理,而是微笑着示意黃宗羲繼續講下去道:“恩,看來卿家對國會的看法還真不少呢。那依愛卿內閣大臣的身份來看,朝廷應該如何調整國會與內閣的關係呢?”

“回陛下,臣在此非議國會的安排,並不是因爲臣現在身處內閣大臣之位。而是出於帝國目前所要面對的嚴峻情勢。”黃宗羲一個抱拳義正嚴詞地說道:“陛下,臣這一次雖未能親臨國會現場。卻也深知國會此次就帝國陸權優先,還是海權優先的問題產生了諸多分歧。直至國會結束都沒有分出一個伯仲來。雖說國會與內閣最終以‘陸海並進’暫時平息了國會的分歧。可實際上卻爲帝國選擇了一條最爲艱難的道路。正所謂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帝國在開疆拓土之時,總會有先後之分。設想若是當朝廷忙於備戰西北戰事之時,沿海的勢力卻擡出此次國會所定的‘陸海並進’方針,要求朝廷以海權爲重。而當朝廷轉向經略海洋之時,內陸的勢力卻又以同樣的理由要求朝廷出兵西北。如此往復之下,怕是到最後帝國不是‘陸海並進’,而是‘海陸俱失’!”

雖說黃宗羲舉的這個例子可以說是最極端,最糟糕的結果。但是身位一個執政者,孫露卻深知有些時候一個政策如果達不到最佳效果,那它的最終結果往往就是最糟糕的那種。孫露雖不是一個守成的執政者,但聽到這樣的危險之時,臉色亦不由變得沉重起來。

眼見女皇神色開始凝重,一旁的黃宗羲跟着便趁熱打鐵道:“陛下,您曾在甲申之亂時說過只有鐵與血才能拯救中原。臣則認爲現在的帝國依舊需要陛下您的‘鐵血之說’。空談與扯皮不可能爲帝國開拓疆土。只有用強而有力的手腕,才能力排衆意,將帝國的各方勢力凝聚在帝國的戰旗之下!所以臣在此懇請陛下三思而行。”

“那依卿家的意思,朝廷該如何避免上述弊端?”孫露若有所思地詢問道。

“回陛下,臣建議朝廷應酌情簡化上國會審覈內閣議案的程序。至於五年計劃之類的大型議案,臣以爲最好是由復興、東林兩黨在國會召開之前分別提出各自的提案。這一來既可使兩黨有關國會席位、內閣首相的爭奪與社稷民生關係更密切,避免毫無意義的清談黨爭。同樣也可使各地的議員有更多的時間深入瞭解朝廷所要面對的大局。此外,既然席位佔多數的黨派便可組閣,那有關‘五年計劃’需得三分之二票數才能通過國會的規定,是否太過嚴格了一些。臣以爲新內閣的‘五年計劃’僅須票數過半就足以通過國會了。”黃宗羲滔滔不絕將自己這些年來的心得以及這幾天的考慮一股腦兒地都抖落了出來。

聽完黃宗羲如此一番進言,孫露臉上綻開了欣喜的笑容。顯然在某些方面君臣二人都想到一塊兒去了。說起來,孫露其實並不介意臣下對帝國目前的制度提出建議甚至批評。但一直以來周圍臣子的相關上書,往往都是道理講了一大堆,卻拿不出一個象樣的解決方案來。或是異常乾脆直接地要求廢黜相關規定。因而此刻面對黃宗羲有理、有根、有解決方案的進言,女皇當即就激動的誇讚道:“黃卿家說得好!朕一直以來也覺得帝國的國會制度尚須改進。但今日聽卿家一言纔算是真的有了頭緒。”

“陛下過獎了。其實,距離下一屆國會召開尚有五年的時間,兩黨提案之事不可操之過急。此事還需朝廷與兩黨從長計議才行。不過臣以爲有一件事情卻是朝廷現在不得不考慮的。”黃宗羲說到這裡不由停頓了一下。剛纔還一副指點江山書生意氣的他,眼神中不自覺地就流露出了一絲猶豫之色。

“卿家有什麼話旦說無妨。”瞧出端疑的孫露寬聲道。

眼見女皇的態度如此誠懇,黃宗羲也不再多有顧慮,當即就起身進言道:“陛下,那臣就直言了。臣以爲這次無論朝廷是經略內陸,還是經略海洋,都要注意商業協會的動向。切不可再像從前拿般隨意讓商業協會代言朝廷!”

【……134海陸使起程歸故土 黃太沖赴任抵京師 文字更新最快……】@!!

()

第四十一節191 朝王宮島津說君臣燕京城田川聽佛經29 威尼斯謀略蘇伊士中華朝指染愛琴海第13節 同氣聯枝(上)第17節 國會(一)第247節 中華軍月夜克福岡 陪審團心繫刺皇案第2節 藩王104 女皇重薦殖民司長紫軒暢談東瀛經略第2節 奉皇命黃得功赴京 接家書吳克善朝聖第238節 趙教頭會館受歡迎 鄭提督書房詢情況97 金鑾殿寧人拒聖恩御花園皇夫議民權第244節 爲霸業內閣擬計劃 尋金礦百姓闖關東第329節 弄玄虛摩根得先機 爲殲敵施琅縱英艦第18節 再戰松山(中)第222節 排外運動殺戮四起 伊藤仁齋巧柬藩主第364節 訪英國宗羲薦鄭森 清欠款英主達心願第294節 龔紫軒書房析局勢 弘武皇御園見公爵第1節 姻親之盟第316節 接書信英軍議北上 奧國臣圖謀除國賊第二部二百二十七節 王夫之廂房出草案黃宗羲深宮進諍言第5節 風口浪尖(五)139 世澤憂嘆商人戰爭存古堅持軍人職責164 當先鋒羅剎鬼擺譜充誘餌中華軍死戰第376節 玻意爾書信聊中華 聽介紹洛克談看法 黑色柳丁第26節 虎狼之師54 受盤查細作險被捕不甘心賭徒另闢徑第13節 同氣聯枝(上)第46節 結束與開始60 興女學女皇辦女校啓民智商會辦新學第332節 追友軍鄭森赴戰場 卡奇灣旗艦對旗艦第335節 聞買賣羅威巧周旋 歷千辛法使回巴45 東印度公司自謀生路女皇特使漫天要價第12節 大同義軍(下)第3節 金鑾殿藩王投新主 御書房衆臣議北疆第260節 借修法儒道首爭鋒 關國事皇子收報紙第212節 懲藩屬中華改方針 印度洋華商遇封港第11節 海盜188 崑山廬雙儒達共識玄武湖太沖審明史200 南洋艦隊北上覆命西北軍團圍追準匪147 心不甘黑山開聖戰抵武威定國做準備86 刁民小報逼煞官爺法治人治女皇明志第323節 定對策宗羲勸好友 通法案朝廷整股市第5節 風口浪尖(五)第7節 茶與茶杯59 齊會師使團盤收穫意偏科親王籌大學第257節 遊說客國會忙內外 西夷使帝都謀利益第1節 帝都風雲(一)135 展抱負宗羲直仗言冷處理女皇顧大局152 吳三桂進駐阿爾泰劉宗亮緊咬準葛爾第323節 定對策宗羲勸好友 通法案朝廷整股市第1節 姻親之盟第二十三節第十五節第266節 論私掠君臣談局勢 變結構中華求動力第42節 王神甫58 南安普敦龍困淺灘市長衙門親王赴會第225節 本州島叛軍大撤退 流水宴馮貴指明路第5節 科舉第15節 潛在規則第266節 論私掠君臣談局勢 變結構中華求動力第244節 爲霸業內閣擬計劃 尋金礦百姓闖關東第279節 哥薩克奇襲中華營 夏完淳暗自愁補給第19節 國會(三)147 心不甘黑山開聖戰抵武威定國做準備第21節 支援第二部二百二十七節 王夫之廂房出草案黃宗羲深宮進諍言79 金鑾殿閣老齊獻策駁農林陳子龍進言第224節 仗利器中華軍破敵 仰武道倭武士盡忠189 遵憲誥陳邦彥卸任接新職黃宗羲受教第28節 返航第7節 路(二)第3節 風口浪尖(三)第324節 上年報內閣備對帳 聞報告女皇議流民第6節 義塾第328節 遭遇戰英軍失先機 中華軍卡奇灣再戰75 懲舞弊好友起爭執睹惡行女皇怒招臣159 獲水源輜重營德救巧碰面雙俊傑初識45 東印度公司自謀生路女皇特使漫天要價185 蘇伊士公爵會公爵歐羅巴君主助君主182 鄭提督設計巧脫身大維齊款待英國使163 遇強敵衆將領攜手覓獵物蒙古汗親征162 準軍大營父子脫逃翁金河畔滿漢再遇第240節 中華使會場巧周旋 詹姆斯跨海送情報207 生赤字內閣議徵稅發國債女皇會公爵第14節 歷史的界線第276節 中華軍終抵鄂畢河 羅剎督軍府聞求援第284節 議投降哥薩克出策 入軍營俄總督獻劍第35節 受禪大典第373節 增實力各方攏海軍 妒下屬施琅存不滿第四節第19節 攝政王的選擇第271節 求變革德川廣納才 議戰和朝鮮起紛爭149 奪三城奇正相呼應無音訊敵酋失蹤影第16節 暗戰(二)65 朝鮮自稱小中華莫臥兒吸引衆列強第25節 大投資158 退冬營三桂造防線碰釘子藩酋籠羅剎第32節 忙碌的四月84 賞明月粵黨聚瞻園爲案情兩臣起爭執
第四十一節191 朝王宮島津說君臣燕京城田川聽佛經29 威尼斯謀略蘇伊士中華朝指染愛琴海第13節 同氣聯枝(上)第17節 國會(一)第247節 中華軍月夜克福岡 陪審團心繫刺皇案第2節 藩王104 女皇重薦殖民司長紫軒暢談東瀛經略第2節 奉皇命黃得功赴京 接家書吳克善朝聖第238節 趙教頭會館受歡迎 鄭提督書房詢情況97 金鑾殿寧人拒聖恩御花園皇夫議民權第244節 爲霸業內閣擬計劃 尋金礦百姓闖關東第329節 弄玄虛摩根得先機 爲殲敵施琅縱英艦第18節 再戰松山(中)第222節 排外運動殺戮四起 伊藤仁齋巧柬藩主第364節 訪英國宗羲薦鄭森 清欠款英主達心願第294節 龔紫軒書房析局勢 弘武皇御園見公爵第1節 姻親之盟第316節 接書信英軍議北上 奧國臣圖謀除國賊第二部二百二十七節 王夫之廂房出草案黃宗羲深宮進諍言第5節 風口浪尖(五)139 世澤憂嘆商人戰爭存古堅持軍人職責164 當先鋒羅剎鬼擺譜充誘餌中華軍死戰第376節 玻意爾書信聊中華 聽介紹洛克談看法 黑色柳丁第26節 虎狼之師54 受盤查細作險被捕不甘心賭徒另闢徑第13節 同氣聯枝(上)第46節 結束與開始60 興女學女皇辦女校啓民智商會辦新學第332節 追友軍鄭森赴戰場 卡奇灣旗艦對旗艦第335節 聞買賣羅威巧周旋 歷千辛法使回巴45 東印度公司自謀生路女皇特使漫天要價第12節 大同義軍(下)第3節 金鑾殿藩王投新主 御書房衆臣議北疆第260節 借修法儒道首爭鋒 關國事皇子收報紙第212節 懲藩屬中華改方針 印度洋華商遇封港第11節 海盜188 崑山廬雙儒達共識玄武湖太沖審明史200 南洋艦隊北上覆命西北軍團圍追準匪147 心不甘黑山開聖戰抵武威定國做準備86 刁民小報逼煞官爺法治人治女皇明志第323節 定對策宗羲勸好友 通法案朝廷整股市第5節 風口浪尖(五)第7節 茶與茶杯59 齊會師使團盤收穫意偏科親王籌大學第257節 遊說客國會忙內外 西夷使帝都謀利益第1節 帝都風雲(一)135 展抱負宗羲直仗言冷處理女皇顧大局152 吳三桂進駐阿爾泰劉宗亮緊咬準葛爾第323節 定對策宗羲勸好友 通法案朝廷整股市第1節 姻親之盟第二十三節第十五節第266節 論私掠君臣談局勢 變結構中華求動力第42節 王神甫58 南安普敦龍困淺灘市長衙門親王赴會第225節 本州島叛軍大撤退 流水宴馮貴指明路第5節 科舉第15節 潛在規則第266節 論私掠君臣談局勢 變結構中華求動力第244節 爲霸業內閣擬計劃 尋金礦百姓闖關東第279節 哥薩克奇襲中華營 夏完淳暗自愁補給第19節 國會(三)147 心不甘黑山開聖戰抵武威定國做準備第21節 支援第二部二百二十七節 王夫之廂房出草案黃宗羲深宮進諍言79 金鑾殿閣老齊獻策駁農林陳子龍進言第224節 仗利器中華軍破敵 仰武道倭武士盡忠189 遵憲誥陳邦彥卸任接新職黃宗羲受教第28節 返航第7節 路(二)第3節 風口浪尖(三)第324節 上年報內閣備對帳 聞報告女皇議流民第6節 義塾第328節 遭遇戰英軍失先機 中華軍卡奇灣再戰75 懲舞弊好友起爭執睹惡行女皇怒招臣159 獲水源輜重營德救巧碰面雙俊傑初識45 東印度公司自謀生路女皇特使漫天要價185 蘇伊士公爵會公爵歐羅巴君主助君主182 鄭提督設計巧脫身大維齊款待英國使163 遇強敵衆將領攜手覓獵物蒙古汗親征162 準軍大營父子脫逃翁金河畔滿漢再遇第240節 中華使會場巧周旋 詹姆斯跨海送情報207 生赤字內閣議徵稅發國債女皇會公爵第14節 歷史的界線第276節 中華軍終抵鄂畢河 羅剎督軍府聞求援第284節 議投降哥薩克出策 入軍營俄總督獻劍第35節 受禪大典第373節 增實力各方攏海軍 妒下屬施琅存不滿第四節第19節 攝政王的選擇第271節 求變革德川廣納才 議戰和朝鮮起紛爭149 奪三城奇正相呼應無音訊敵酋失蹤影第16節 暗戰(二)65 朝鮮自稱小中華莫臥兒吸引衆列強第25節 大投資158 退冬營三桂造防線碰釘子藩酋籠羅剎第32節 忙碌的四月84 賞明月粵黨聚瞻園爲案情兩臣起爭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