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一些“小”問題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銀元使用起來比原先碎散銀兩肯定方便不少。尤其是瓊州府裡幾戶大商家都被提前打過招呼——將來使用銀元繳稅可以免除火耗錢的,這使得商家們都樂意收銀元。

不過期間也冒出過一些“小”問題,當然很快就被解決。

首先是碰上了若干死腦筋的衛道士,比如上次那個莫名其妙送塊匾去招惹短毛的吳秀才,這回又來找事了——以他爲首,一大批秀才生員之類酸丁文人集體捧着刻有朱元璋頭像的銀元,竟然跑到府衙大門前去擊鼓告狀,說把太祖爺頭像刻在這錢幣上不合祖宗成法,乃是大不敬之舉,要求官府追究。

瓊州現在沒有知府,也沒有學政。當初大軍圍剿失敗後,稍大一點的官兒全都跑光了。目前本地民政府學等事務全部是由王璞來管理——所有官吏中,就數他的進士牌子最硬,哪怕做出一些不合常規的裁決論斷,旁人也無話可說。要是換了普通的吏員,可鎮不住本地那幫大戶文人。

不過當王介山收到這狀子的時候,卻也委實感到頭痛——那天領錢的時候早就有不止一個官員發現了這事,但卻沒有一個人提出來的,包括他自己在內,所有人都默默接受了這種貨幣。

但這決不是說他們還不如這幫酸秀才聰明,而恰恰是因爲他們的見識要比這羣鄉下土包子廣得多——南方地區與西洋夷人素有交易,作爲官員,夷人所用的金銀貨幣他們又不是沒見過,知道在那上面篆刻頭像乃是常事。若非帝王之尊,還享受不到這待遇呢。

所以就算是王璞這個東林黨人,對於堂下吳秀才們口口聲聲喊的什麼“大不敬”罪名也是很不以爲然。更何況這是短毛弄出來的玩意兒,他們攻城略地連朝廷大軍都給滅了,對大明朝本就沒有絲毫敬意,肯保留原來官府已是異數了,那吳秀才讀書讀壞了腦子,難道真以爲這官府能約束短毛?

只是看着堂下人數衆多,王璞也不願成爲衆矢之的,於是讓衙役去請一位短毛頭領過來分說分說——你們惹出的麻煩,你們自己解決。我王介山現在雖然不再和短毛作對,卻也不想平白無故的替短毛背這黑鍋。

過了片刻,文德嗣笑眯眯過來了,問清楚原委之後哈哈一笑,只衝着堂下說了一句話:

“這就是大明洪武通寶,當年洪武朱皇帝欽定的樣式,不過隨着靖難之變流落海外罷了。孤陋寡聞不是你們的錯,可非要跳出來獻醜,那可別怨人笑話。”

此言一出,堂上堂下,不但吳秀才等人傻了眼,就連王璞的臉色都變了。

人人都知道這批銀錢肯定是短毛私鑄,可他們卻偏偏在上面打上了洪武皇帝的印記,朱元璋什麼人?那可是連紙都能拿來當錢用的強人!這些短毛若一口咬定錢樣是洪武爺留下的,還真沒人敢反駁說不可能——哪怕就是讓大明朝專門負責鑄幣業務的戶部寶泉局官員過來也是一樣,因爲文德嗣在話語中還提到了四個字:“靖難之變”。

朱元璋自己確立下來的繼承人,轉眼就被他兒子親手推翻。上行下效,明朝官員對於所謂“祖宗成法”能有多尊敬,也就可想而知了。而更重要則是——傳說中那位被推翻的建文皇帝,正是流落在海外。明成祖後來派親信太監幾次三番下西洋,不就是爲了搜索建文帝的下落麼?

這些短毛也是來自海外,如果他們當真能和當年那位建文皇帝扯上關係的話,那大明朝要頭痛的可就遠遠不止區區一個鑄錢問題了……

王璞這種讀書人本就思維複雜,文德嗣一句話立刻激發出他無數聯想,甚至還想到不久前衝撞他的那個高傲小丫頭似乎正是姓朱?解龐等幾位頭領對其都是尊敬有加,莫非……?

思來想去,最終王介山卻只能空嘆一口氣——反正自己現在這狀況,肯定給京城官員當作附逆從賊之徒啦,這大明朝廷的事情,也輪不到他來操心了。

結果,堂下吳秀才等人告狀無果,垂頭喪氣離開了。而堂上的王大老爺從這一天起就一直顯得心事重重,而且從此之後對那位朱月月小姐一直非常尊敬,誰也猜不到其中原因。

至於新銀元所遇到的另一個問題,則與上述恰好相反——那幫子酸丁腐儒把朱元璋頭像看的神聖無比,而更多的人羣則對其完全無視。

雖然當初在給官員發工資時,也按照一定比例給了零錢輔幣,但在實際流通中,輔幣的數量根本不夠用。於是很多實用主義者仍然按照原來習慣,毫不猶豫操起了專門用來剪銀子的大剪刀……李老教授原本還指望那個頭像能起到一定保護作用呢,現在看來純屬空想。

銀幣發行短短數天後,市面上就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非標準輔幣:有半圓形的,也有四分之一圓的,都是用壹圓銀幣肢解而成。文德嗣等人甚至還見到過被十分之一等分的壹圓殘骸,分得極其平均,在市面上被當作一角錢在使用,倒也挺受歡迎。

這還是比較“正常”的用法,而某些走歪門邪道的不良人士則又更進一步——很快負責貨幣發行的文德嗣就收到好幾家商戶報告:說他們收到的銀元比標準規格要輕。

文德嗣先是大爲吃驚,這些銀幣都是同一臺機器壓制出來,不可能有大小差異的,結果收上來一批一看,才發現這些銀幣居然都被人削去外面一圈,硬是比原來小了一號。

城管隊的效率相當高,沒過幾天就破了案:果然是有這麼個團伙,他們專門收集銀幣,用銼刀刮小一圈之後再拿出去用掉。同時重鑄刮下來的銀屑,以此來牟取暴利!

每一枚銀幣都被刮掉大概十分之一左右,但在市面上一樣能用得出去。因爲老百姓已經開始承認錢幣的面值,只要他們能把這錢以同樣面值花出去,他們就不介意這錢實際有多重。

那夥犯罪分子理所當然都被送去勞動改造了,但文德嗣和林峰等人對他們的頭腦之敏銳卻頗感欣賞——這麼快就能意識到貨幣面值與其實際價值無關的概念,是聰明人啊!如果大明朝老百姓都有這麼靈活的頭腦,他們發行紙幣的計劃可就能大大提前呢。

當然,眼前這種混亂的局面肯定不能持續下去,爲了穩定金融市場,確保銀元貨幣體系的正常運行,經過委員會衆人商議之後,制定了幾項應對措施:

首先是大大增加輔幣供應量,把原先按照現代標準的輔幣供應比例翻倍,雖然這樣做利潤會減少一些,但他們還可以用降低銀元成色的辦法來彌補損失。

其次是改進銀元樣式,通知臨高那邊,把新鑄銀元的邊緣部位加厚,形成一個外圈,這樣以後就很容易識別這些錢幣是否被刮削過,將來銀幣只要外圈破損,就一概按殘次幣算。

第三條則是通知各大合作商行,並在城裡廣貼布告:所有殘次銀元都不享受免火耗待遇,只能當作碎銀子處理,按本身重量來計價。

與上述政策相對應的,則是把上次在臨高實驗失敗的那家金融機構——瓊海銀行給重新開了起來。只不過暫時不發行紙幣,而僅僅用來兌換銀錢。

老百姓在銀行裡可以用零碎銀子兌換到各種面值的銀元,也可以把銀元兌換成銀兩,不過前者要額外支付一筆火耗費,後者卻是等額兌換——也就是說,將來如果還有人把銀元破開使用,他就要自動損失相應的火耗價值。

通過以上幾項措施,總算把損毀銀幣之風給強行壓制下去,民間開始慢慢習慣只用完整錢幣進行交易,偶爾有需要找零的地方,也只用銅錢和碎銀,而不再直接把銀幣給破開。

不過因此而帶來的一個意外變化則是——穿越衆的平均消費水平比原來大大增加了。短毛衆現在已經成爲最受瓊州各商家及服務業者歡迎的一個消費團體,因爲他們出去消費從來都是拿銀元付賬的,而且在很多情況下,都不要求找零。

——想想看,象茱莉或者王嬌嬌這種氣質高貴的大小姐,出門難免打個車坐個轎什麼,按價應付腳伕六分銀子,摺合一角二,她們是肯定不會帶銅錢的啦,至少也要丟個貳角硬幣,然後還好意思從腳伕手裡拿回幾枚銅錢的找頭麼?

結果肯定就是那一句:“不用找啦。”——如果有男士在旁邊代爲付賬,那肯定給得更多,五角甚至壹圓都有可能丟出來,當然更不會要求找零了,男人的面子可比這幾個小錢貴重!

所以到現在,短毛經常出入的地方,什麼兵營,醫院,府衙等幾處,每天都有大量民間勞動者在那裡聚集,隨時準備向他們提供最爲周到的服務,當然回報也足夠豐厚。

龐雨每次出門,都會有一幫子人圍在四周鴰噪不止:“老爺要不要坐轎子?”“老爺要不要買水果?”“老爺要不要盜版光碟?”

……當然,這最後一句,只可能是他在午夜夢迴時的幻想而已。

第六百八十二章 兒童營(下)第五百三十九章 阿德的策略第四百七十九章 同行來了第四百九十一章 衣食住行(下)第六百一十章 旅順口(上)第七百零六章 解席的復仇之戰(上)第三十三章 終於理解了中宣部啊七八二 小插曲第四百七十二章 兩船果蔬引起的故事(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所謂政權第六百九十三章 女人當家(中)第一百七十四章 王進士的心路歷程第四百七十七章 再度出馬的老解第五百四十四章 分贓?第六百一十章 旅順口(上)第六百九十七章 進擊的畢老頭(下)第二百零五章 看來是太閒了……第四百八十六章 夜談第五百四十七章 錢謙益的反擊第五百七十一章 撤軍(下)第六百八十四章 肖朗的決斷(上)第五百一十六章 並不浪漫的海上戰鬥七五一 大優惠第四百二十八章 暗戰第四百二十八章 暗戰第五十九章 程縣令的哀的美敦書?第四百六十四章 張氏兄妹的決定(上)第三百七十一章 走馬取登州(七)第五百一十九章 尚未結束的戰爭第四十一章 決策與領導?這年頭誰都不傻!第一百三十一章 所謂政權完本感言第六百四十四章 路上第三百五十八章 軍議(四)第七十八章 關於未來的打算第二十七章 男人們的幻想第五百零五章 白燕灘的慌亂(下)第四百八十一章 廣州模式七六二 報應第六百二十七章 在碼頭上第二百八十六章 碰頭會與後援團第三百三十章 回北京(下)七二三 陳濤的婚事(四)第二百一十二章 海上梁山?七三七 房地產業的興起(二)第四百零七章 攻城(下)第三百零九章 比試?第三百四十五章 錢謙益的策略(一)第五十三章 綁架了兩位觀察員第六百二十七章 在碼頭上第四百三十三章 胡大媽的手段第五百五十章 吃虧與佔便宜(中)第三百七十四章 走馬取登州(十)第二百四十七章 來來回回第二百六十五章 關於發帖的報酬第六百三十八章 進貢(中)第三百六十一章 北上途中(上)第五十六章 夜襲與騷擾七六一 居庸關下(四)七八六 張世澤第二百四十七章 來來回回第三十七章 強敵第六百五十五章 難民(中)第四百七十章 兩船果蔬引起的故事(上)完本感言第三百二十七章 兩千名家丁?!第四百八十九章 衣食住行(上)第七百零一章 大開眼界(上)第四百零二章 不服氣的遼軍與可愛的川軍(上)第二百六十七章 良民?第三百五十二章 招安(下)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任總經理第六百七十章 實質性問題(中)七九一 亡命衝鋒第三百四十四章 來自北京城的消息第五百一十三章 夜襲第四十五章 戰爭起因:狗拿耗子的荷蘭人!第三十七章 強敵第四百二十六章 友誼賽第十章 反思第一百七十九章 軍事會議七七七 曹督公的忌諱第二百五十六章 收穫第四百四十四章 妹子來了(中)第三百三十章 回北京(下)第三百八十二章 關於找死和等死的小小差別第三百七十章 走馬取登州(六)第一百八十章 戰與和第一百三十五章 舊例第四百八十九章 衣食住行(上)第三十二章 春晚的效果第四百五十五章 全體大會(六)第二百七十七章 舒中的婚事(中)第一百八十章 戰與和第一百零四章 矛盾的爆發第五十三章 綁架了兩位觀察員第五百三十七章 喜訊第七十七章 較量!明朝千戶官VS退伍偵察兵第一百七十七章 別了,大明天使(下)第六百三十五章 京城四方(中)
第六百八十二章 兒童營(下)第五百三十九章 阿德的策略第四百七十九章 同行來了第四百九十一章 衣食住行(下)第六百一十章 旅順口(上)第七百零六章 解席的復仇之戰(上)第三十三章 終於理解了中宣部啊七八二 小插曲第四百七十二章 兩船果蔬引起的故事(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所謂政權第六百九十三章 女人當家(中)第一百七十四章 王進士的心路歷程第四百七十七章 再度出馬的老解第五百四十四章 分贓?第六百一十章 旅順口(上)第六百九十七章 進擊的畢老頭(下)第二百零五章 看來是太閒了……第四百八十六章 夜談第五百四十七章 錢謙益的反擊第五百七十一章 撤軍(下)第六百八十四章 肖朗的決斷(上)第五百一十六章 並不浪漫的海上戰鬥七五一 大優惠第四百二十八章 暗戰第四百二十八章 暗戰第五十九章 程縣令的哀的美敦書?第四百六十四章 張氏兄妹的決定(上)第三百七十一章 走馬取登州(七)第五百一十九章 尚未結束的戰爭第四十一章 決策與領導?這年頭誰都不傻!第一百三十一章 所謂政權完本感言第六百四十四章 路上第三百五十八章 軍議(四)第七十八章 關於未來的打算第二十七章 男人們的幻想第五百零五章 白燕灘的慌亂(下)第四百八十一章 廣州模式七六二 報應第六百二十七章 在碼頭上第二百八十六章 碰頭會與後援團第三百三十章 回北京(下)七二三 陳濤的婚事(四)第二百一十二章 海上梁山?七三七 房地產業的興起(二)第四百零七章 攻城(下)第三百零九章 比試?第三百四十五章 錢謙益的策略(一)第五十三章 綁架了兩位觀察員第六百二十七章 在碼頭上第四百三十三章 胡大媽的手段第五百五十章 吃虧與佔便宜(中)第三百七十四章 走馬取登州(十)第二百四十七章 來來回回第二百六十五章 關於發帖的報酬第六百三十八章 進貢(中)第三百六十一章 北上途中(上)第五十六章 夜襲與騷擾七六一 居庸關下(四)七八六 張世澤第二百四十七章 來來回回第三十七章 強敵第六百五十五章 難民(中)第四百七十章 兩船果蔬引起的故事(上)完本感言第三百二十七章 兩千名家丁?!第四百八十九章 衣食住行(上)第七百零一章 大開眼界(上)第四百零二章 不服氣的遼軍與可愛的川軍(上)第二百六十七章 良民?第三百五十二章 招安(下)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任總經理第六百七十章 實質性問題(中)七九一 亡命衝鋒第三百四十四章 來自北京城的消息第五百一十三章 夜襲第四十五章 戰爭起因:狗拿耗子的荷蘭人!第三十七章 強敵第四百二十六章 友誼賽第十章 反思第一百七十九章 軍事會議七七七 曹督公的忌諱第二百五十六章 收穫第四百四十四章 妹子來了(中)第三百三十章 回北京(下)第三百八十二章 關於找死和等死的小小差別第三百七十章 走馬取登州(六)第一百八十章 戰與和第一百三十五章 舊例第四百八十九章 衣食住行(上)第三十二章 春晚的效果第四百五十五章 全體大會(六)第二百七十七章 舒中的婚事(中)第一百八十章 戰與和第一百零四章 矛盾的爆發第五十三章 綁架了兩位觀察員第五百三十七章 喜訊第七十七章 較量!明朝千戶官VS退伍偵察兵第一百七十七章 別了,大明天使(下)第六百三十五章 京城四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