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效率

三月初,吳宗睿離開登州府城,前往登萊之地巡查,他此番巡查的主要任務,就是查看春耕生產的情況,從最西面萊州府轄下的濰縣開始,一路往東,一直到最東面登州府轄下的威海和文登等地,全部都看了一遍。

登萊之地恢復的情況,吳宗睿大致是滿意的,他知道,任何事情都要慢慢來,想想登萊之地,天啓年間人口接近兩百萬,如今只有五十萬出頭,減少了七成左右的人口,想要恢復以前那種繁華富庶的情形,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絕大部分的土地都耕種了,只是遷移到登萊之地的農戶和百姓,所住的房子不是很好,有些是利用以前留下的斷壁殘垣,稍微整修一下就入住了,有些甚至還是搭建的窩棚,好在遷移到登萊之地的農戶和百姓,都是能夠吃苦的,他們耕種了土地,情緒普遍不錯,相信糧食豐收之後,生活會越來越好。

這讓吳宗睿很是感慨,大明時期的農戶和百姓,文化水平的確不行,文盲佔據了絕大部分,可是思想還是淳樸的,對於官府的敬畏之心是存於內心的。

四月初,吳宗睿回到了登州,前往已經修建完畢的貨物碼頭和貨運倉庫巡查。

已經有十餘艘東印度公司的商船來到了登州貨物碼頭停靠,每隔一段時間,都有海運的貨物源源不斷的卸載碼頭上,轉運到貨運倉庫之中,越來越多的商賈來到了登州,租下了商鋪,而登州府城內的房屋,價格也在逐漸的上升。

貨運碼頭和貨運倉庫的繁華景象,讓吳宗睿打內心高興,每一艘的商船來到登州貨物碼頭,都意味着一筆不菲的商貿賦稅進入巡撫衙門,市舶司收取的賦稅,可不僅僅是商船船主繳納的賦稅,還有從北方和南方送來的諸多貨物的賦稅,這些貨物在市舶司繳納了賦稅之後,被裝運到商船上面,運送到海外去。

隨着商船進駐登州貨運碼頭,信義押司的押運任務也空前多起來,不管是從登州押運到北方與南方去的貨物,還是從北方和南方運送到登州貨物碼頭的貨物,幾乎都是信義押司負責押運,每一艘商船停泊貨物碼頭之後,船主會迅速找到信義押司,一方面委託信義押司將他們帶來的貨物押運到南方和北方,一方面也請信義押司將他們需要帶走的貨物押運到登州貨物碼頭。

隨着信義押司業務的不斷壯大,人員也逐漸增加,當然,這一切都是信義押司的掌櫃劉友鬆直接負責,那些從淮安府城而來的、原信義幫的幫衆,幾乎全部進入了信義押司。

登州知府史可法,與蓬萊知縣崔雲輝,對吳宗睿佩服之至,不過半年多時間過去,登州府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繁華的景象迅速出現,商貿交易比比皆是,府州縣衙門的收入也大幅度的增加,這樣的情形,就算是在南直隸,也不大可能出現。

各級的官吏都清楚,府州縣衙門的費用是非常緊張的,官吏的俸祿低的可憐,如果僅僅依靠俸祿來生活,能夠吃飽飯就不錯了,而大明絕大部分地方的府州縣衙門,壓根沒有經費這一說,官府不會給官吏發放俸祿意外的錢財,府州縣主官聘請的幕僚,則是主官自掏腰包。

當然知府、知州和知縣,有其他方面的收入,藉以維持幕僚的開銷,同時維持府州縣衙門必須要的開銷。

登萊之地的情形不一樣,巡撫衙門明確了府州縣衙門的開銷費用,且明確了官吏俸祿意外的錢糧收入,這份收入甚至高於俸祿。

其實各級官府開銷需要的錢財不多,因爲府州縣衙門的官吏人數不多,叛軍作亂之後,巡撫衙門對於府州縣官吏的數量,進行了嚴格的控制,不允許隨便增加吏員。

當然府州縣衙門的主官,手中還單獨握有一部分的錢財,用於自身的開支。

這種在大明王朝不可能出現的情況,在大亂之後的登萊之地出現了。

www ▪тт kдn ▪co

究其根源,就是吳宗睿大力發展商貿的結果。

所以在登州和萊州,幾乎所有的官吏,都是支持發展商貿的,他們從中獲取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剛剛回到巡撫衙門,廖文儒就來了。

進入廂房,廖文儒輕輕掩上門。

“大哥,情報司探查到有關登州新軍的情報。”

“哦,說來聽聽。”

“萊州新軍軍士情緒不穩定,都督同知、萊州總兵楊御蕃可能維持不了很長的時間,萊州新軍有鬧事的跡象存在。”

吳宗睿點點頭,這在他的預料之中。

廖文儒擡頭看了看吳宗睿,繼續開口。

“從二月份開始,巡撫衙門不再給萊州新軍軍士提供軍餉,萊州知府盧發軒大人給萊州新軍劃撥了近兩萬畝耕地,楊御蕃組織軍士進行了耕種,不過從二月份開始,萊州新軍軍士就沒有領取到軍餉。”

“情報司探查到,萊州新軍軍士有一定的承受能力,至少能夠承受半年左右的時間,加之楊御蕃在新軍之中的威望很高,軍士短時間之內拿不到軍餉,不會出現問題,不過楊御蕃沒有估計到,登州新軍軍士全部領取了軍餉,萊州守備衙門的軍士同樣領取了軍餉,這讓萊州新軍軍士很不服氣,認爲這不公平。”

“情報司分析,楊御蕃應該穩不住局面,至少不可能長時間壓制軍士內心的怨氣,所以最多兩個月左右的時間,萊州新軍軍士就很有可能鬧事。”

。。。

吳宗睿的臉上,浮現出來冷笑的神情。

其實他不想算計楊御蕃,哪怕楊御蕃當初來到巡撫衙門,說話很不客氣,畢竟人家包圍了萊州府城,立下了巨大的功勞,可是楊御蕃向朝廷寫去彈劾奏摺,建議朝廷罷免他吳宗睿,這就無法忍受了。

吳宗睿其實想着,通過登萊之地的實際變化,改變楊御蕃的看法。

在水師碼頭的附近修建貨運碼頭,這在數百年之後根本不算什麼事情,但這個時代不一樣,因爲朝廷對於海運是深惡痛絕的,也不會大力支持和發展海運,所以吳宗睿的做法,必定引發朝廷和官吏的關注。

其實朝廷對水師的投入也少得可憐,幾乎就沒有怎麼關注水師。

吳宗睿用心是良苦的,他不願意算計楊御蕃,可惜事態的發展,讓他不得不對楊御蕃動手,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斷絕萊州新軍的餉銀。

楊御蕃想着找到朝廷撥付軍餉,這是不可能的事情,皇上不會答應,戶部更是不會答應,朝廷的府庫本來就捉襟見肘,再說朝中不知道有多人對登萊新軍有意見,當初投入那麼多的銀子,換來的卻是大部分新軍軍士的背叛,現如今叛軍被鎮壓,朝廷怎麼可能繼續給登萊新軍提供餉銀。

可以說,楊御蕃想不到解決餉銀的辦法。

依靠屯田來解決軍餉的問題,那是自欺欺人,衛所採取屯田的方式養活軍士,那是因爲衛所軍士早就習慣了屯田,而且他們算不上是真正的軍人,好多衛所軍士一輩子種田,根本就沒有摸過兵器,沒有絲毫的戰術素養,而衛所的軍官,通過盤剝這些種田的軍士,來養活自身和少的可憐的軍士,這些軍士基本屬於軍官個人,爲軍官及其家人服務。

明末衛所軍隊早就爛成一灘稀泥。

吳宗睿也算準了,楊御蕃無法解決萊州新軍軍士餉銀的問題。

廖文儒稟報完畢之後,吳宗睿開口了,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他需要答案。

“情報司探查到萊州新軍軍士有怨言怨氣,有可能鬧事,他們針對的目標是誰,他們對楊御蕃是不是有意見。”

“大哥,萊州新軍軍士主要是對萊州府衙有意見,他們不會怪罪和埋怨楊御蕃。”

吳宗睿臉上再次浮現出來冷笑的神情。

“難怪楊御蕃一點都不緊張,也沒有找過地方官府,原來他心中有數。”

廖文儒臉上浮現出來陰雲。

“大哥,這件事情,該怎麼應對。”

“嚴密監視,關注萊州新軍的一舉一動,隨時稟報,至於說其他方面,不予理睬,我倒是要看看,楊御蕃到時候怎麼收場,另外,巧妙告誡盧發軒,讓他小心一些,不要搭進去了。”

“是,我馬上去辦理。”

廖文儒離開之後,吳宗睿臉上浮現出來笑容。

情報司成立剛剛一個月的時間,就蒐集到大量的情報,效率很高,更加關鍵的是,情報司已經能夠針對琳琅滿目的情報做出分析,不管分析是不是準確,至少邁出了這一步,相信隨着情報司的逐漸成熟,對於情報的分析,也會越來越精闢。

這一次蒐集到楊御蕃和萊州新軍的情報,非常重要,也非常關鍵。

走進廂房的裡面,吳宗睿坐下,一邊思考一邊研磨。

必須要提前做好準備,防止意外事件的發生,最好是年內,請走楊御蕃這尊大神,包括駐紮萊州的新軍軍士,楊御蕃也可以一同帶走,遼東兵力不足,那裡倒是楊御蕃施展抱負的好地方。

想清楚之後,吳宗睿提筆開始寫信了。。。

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摧枯拉朽(4)第七百八十五章 漕運大整頓(1)第五百零七章 以退爲進第三章 管中窺豹第三百五十一章 殘陽如血(3)第五百四十七章 首輔易人(3)第三百二十二章 再次赴京第四百三十三章 唯一的機會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攻佔臺灣(3)第三十八章 真的過分了第五百一十一章 高興地太早第七百四十八章 雪上加霜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塵埃落定(6)第六百零三章 忍不住的怒火第六百三十九章 洪承疇的拜訪(1)第三百四十六章 南京與淮安第五百八十二章 皇太極的想法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大局意識第三百五十一章 殘陽如血(3)第八百六十四章 強硬與柔軟(2)第一百六十一章 漕運碼頭第八百八十一章 朝會的變故第六百一十三章 震動四方(2)第四百九十四章 如此也行第一百八十一章 先下手第二百九十六章 必須出擊第六百零二章 算準了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較量(1)第二百四十一章 信仰第四百二十一章 機會?第四百三十三章 唯一的機會第五百二十四章 未雨綢繆第八百一十三章 雪中送炭(2)第四百四十七章 糧道第二百四十八章 農業爲本第二百五十八章 深層思考第六十二章 殿試第六百四十四章 兵部的干涉第一百四十七章 瑣碎的家務事第七百七十六章 迅雷不及掩耳(2)第九百二十一章 定鼎之戰(5)第九百五十七章 自知之明第二百八十七章 想不到的危機(2)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末路(7)第三百三十一章 局勢驟變第三百六十九章 準確的部署第三百九十章 奇女子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塵埃落定(5)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遭遇危險(2)第三百八十八章 出其不意第五十六章 會試第七十七章 吏部敕書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撞鐵板(1)第四百六十五章 殘陽如血(2)第一百八十一章 先下手第四百四十八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1)第二百五十九章 千鈞一髮第九百六十二章 徒勞無功第八百四十七章 最後的掙扎(6)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祖大壽的建議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遭遇危險(2)第四百二十一章 機會?第二十一章 焦灼和忐忑第五百零八章 衆人的決定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拼死一戰(5)第六十八章 想不到第一百零一章 不期而遇第一百三十一章 雙管齊下第五百八十七章 見微知著第九百八十章 科舉風波(8)第二百六十七章 背鍋之人第九百七十章 主動建議第三百三十一章 局勢驟變第六十七章 陳氏家族第二百一十一章 亨利其人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攻心第六百七十一章 掙扎第八百一十八章 沒有閒着第八百四十六章 最後的掙扎(5)第七百四十四章 抓住了關鍵第五百七十九章 天災還是人禍第四十六章 家族護衛第二百三十二章 接受任務第一百一十七章 投靠第七百三十八章 終於動手(2)第六百五十四章 一頭豬的威力(1)第七百三十二章 摧枯拉朽(3)第三百九十九章 伏筆第七百零四章 掌控山東(9)第八百八十五章 下定了決心第八百六十二章 真正的信服(3)第一千零六十章 見風使舵(1)第九百三十九章 集思廣益第二百零四章 豁出去了第五百四十六章 首輔易人(2)第三百四十章 請戰第一千零四章 各自安好(1)第七百一十章 竭力阻止
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摧枯拉朽(4)第七百八十五章 漕運大整頓(1)第五百零七章 以退爲進第三章 管中窺豹第三百五十一章 殘陽如血(3)第五百四十七章 首輔易人(3)第三百二十二章 再次赴京第四百三十三章 唯一的機會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攻佔臺灣(3)第三十八章 真的過分了第五百一十一章 高興地太早第七百四十八章 雪上加霜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塵埃落定(6)第六百零三章 忍不住的怒火第六百三十九章 洪承疇的拜訪(1)第三百四十六章 南京與淮安第五百八十二章 皇太極的想法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大局意識第三百五十一章 殘陽如血(3)第八百六十四章 強硬與柔軟(2)第一百六十一章 漕運碼頭第八百八十一章 朝會的變故第六百一十三章 震動四方(2)第四百九十四章 如此也行第一百八十一章 先下手第二百九十六章 必須出擊第六百零二章 算準了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較量(1)第二百四十一章 信仰第四百二十一章 機會?第四百三十三章 唯一的機會第五百二十四章 未雨綢繆第八百一十三章 雪中送炭(2)第四百四十七章 糧道第二百四十八章 農業爲本第二百五十八章 深層思考第六十二章 殿試第六百四十四章 兵部的干涉第一百四十七章 瑣碎的家務事第七百七十六章 迅雷不及掩耳(2)第九百二十一章 定鼎之戰(5)第九百五十七章 自知之明第二百八十七章 想不到的危機(2)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末路(7)第三百三十一章 局勢驟變第三百六十九章 準確的部署第三百九十章 奇女子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塵埃落定(5)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遭遇危險(2)第三百八十八章 出其不意第五十六章 會試第七十七章 吏部敕書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撞鐵板(1)第四百六十五章 殘陽如血(2)第一百八十一章 先下手第四百四十八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1)第二百五十九章 千鈞一髮第九百六十二章 徒勞無功第八百四十七章 最後的掙扎(6)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祖大壽的建議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遭遇危險(2)第四百二十一章 機會?第二十一章 焦灼和忐忑第五百零八章 衆人的決定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拼死一戰(5)第六十八章 想不到第一百零一章 不期而遇第一百三十一章 雙管齊下第五百八十七章 見微知著第九百八十章 科舉風波(8)第二百六十七章 背鍋之人第九百七十章 主動建議第三百三十一章 局勢驟變第六十七章 陳氏家族第二百一十一章 亨利其人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攻心第六百七十一章 掙扎第八百一十八章 沒有閒着第八百四十六章 最後的掙扎(5)第七百四十四章 抓住了關鍵第五百七十九章 天災還是人禍第四十六章 家族護衛第二百三十二章 接受任務第一百一十七章 投靠第七百三十八章 終於動手(2)第六百五十四章 一頭豬的威力(1)第七百三十二章 摧枯拉朽(3)第三百九十九章 伏筆第七百零四章 掌控山東(9)第八百八十五章 下定了決心第八百六十二章 真正的信服(3)第一千零六十章 見風使舵(1)第九百三十九章 集思廣益第二百零四章 豁出去了第五百四十六章 首輔易人(2)第三百四十章 請戰第一千零四章 各自安好(1)第七百一十章 竭力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