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章 大散關之戰(1)

楊嗣昌出任兵馬大都督,統領剿滅流寇的事宜,以及總督和總兵官成爲軍事戰鬥決策者的塘報很快抵達薊遼督師府。

其實在這之前,吳宗睿已經通過情報司,獲取了相關的消息,熊文燦被押解到京城受審,以及楊嗣昌出任兵馬大都督這件事情,吳宗睿沒有感覺到奇怪,但是對於總督和總兵官成爲軍事決策者的聖旨,感覺到好奇。

穿越的吳宗睿很清楚,原來的歷史上,洪承疇的確提及這樣的奏摺,皇上也准奏了,不過那是洪承疇出任薊遼督師的時候,針對寧遠和錦州城內巡撫、鎮守、監軍以及兵備悉數都存在同一個城池中,後金韃子進攻遼東,遼東各重鎮岌岌可危的情況之下提出來的,洪承疇的本意是集中遼東的權力在自己的手上。

現在情況不一樣了,薊遼督師是吳宗睿,洪承疇是三邊總督,皇上和朝廷已經難以真正的掌控登萊之地和遼東,且湖廣和南直隸等地的總兵,有擁兵自重的跡象,皇上在如此的情況之下,依舊讓總督和總兵官成爲軍事上面的最終決策者,難道沒有考慮過後果嗎。

大明自開國以來,就嚴格限制了武官的權力,推行文官治國,武官的地位永遠在文官之下,而且皇帝也不會完全相信文官,在軍中配備了監軍,由太監出任,到了明朝中葉,這種趨勢愈演愈烈,武將在文官面前壓根擡不起頭來,天啓年間和崇禎年間,甚至出現了巡按御史鞭打總兵和副總兵的情況,最爲惡劣的就是薊遼督師袁崇煥,領兵部尚書銜,正二品的品階,居然手持尚方寶劍寶劍,未經請旨,斬殺了正一品的右都督、皮島總兵毛文龍,讓諸多的武將人人自危。

這種限制武將權力的做法,明朝初葉效果還不錯,畢竟開國皇帝朱元璋,以及朱棣等人,都是身經百戰的皇帝,能夠很好的掌控軍隊,而且和平時期,軍隊的重要作用難以凸顯出來,所以很多的矛盾都掩蓋了,不過到了明朝末期,農民起義此起彼伏,邊關不穩定,後金不斷蠶食領土,這種限制武將的權力、讓文官和監軍領兵作戰的模式,弊端完全展現出來。

薩爾滸之戰的慘敗,大淩河之戰的慘敗,都有監軍和文官瞎指揮的原因存在。

眼看着大廈將傾,朱由檢居然賦予武將權力,也不知道大明王朝是不是能夠承受。

廖文儒進入廂房的時候,吳宗睿正在仔細看着桌案上面的地圖。

這是一張中原各省的地圖,上面有諸多的標記,都是吳宗睿劃出來的。

廖文儒已經習慣吳宗睿這樣的做法,這是吳宗睿在分析中原的局勢。

“文儒,楊嗣昌出任兵馬大都督,統領剿滅流寇的戰鬥,你認爲戰局會如何進展,楊嗣昌會從什麼地方着手。”

吳宗睿的問題很直接,廖文儒略微的思索,看着地圖開口了。

“大人,李自成佔據了漢中,攻陷了鳳翔府城,其實力在所有流寇之中是最爲強悍的,楊嗣昌出任兵馬大都督,第一個對付的應該是李自成,只要楊嗣昌領兵打敗了李自成,其餘各路流寇就不可能那麼囂張了。”

吳宗睿微微點頭,多年的磨礪,廖文儒的眼光已經大爲開闊。

“說的不錯,這些日子我整理了有關流寇的情報,李自成、張獻忠、羅汝才以及高應登,在衆多流寇之中,實力最強,其中又以李自成和張獻忠二人爲首,他們麾下的兵力都超過了二十萬,其餘還有改世王許可變,左金王賀錦,混十萬馬進忠,滿天星張大受,楔子塊拓養坤,興世王王國寧,整齊王張潘子等等,至於那些不知名的流寇,或者說是土匪,比比皆是。”

“如此情況之下,楊嗣昌想要遏制囂張的流寇,難度巨大。”

“擒賊擒王,楊嗣昌最好的辦法,是集中力量,首先對付李自成,闖王李自成是流寇名義上的首領,一旦打敗了李自成,對於其他的流寇,會形成巨大的震懾,而且從實戰的角度來說,楊嗣昌選擇進攻李自成,也是最爲現實的。”

吳宗睿說到這裡,用手指了指桌案上面的地圖。

“張獻忠、羅汝才和高應登等流寇,都號稱佔據了多少的地盤,但他們的本質還是流動的,李自成不一樣了,其據點就在漢中,而且還在漢中收取賦稅,李自成攻陷了鳳翔府城之後,調集了部分的兵力固守鳳翔府城,且牢牢的控制了扶風和武功等地,明顯就是準備拒敵於千里之外。”

“如此情況下,楊嗣昌領兵進攻李自成,可以直接對準目標。”

廖文儒感覺到奇怪,看着吳宗睿開口了。

“大人,屬下聽您說過,李自成選擇在漢中立足,這樣的選擇是很不錯的,若是各路流寇都這樣做,那中原就真的危險了。”

吳宗睿再次的點頭。

“不錯,我是說過,但也要看形勢如何的變化。”

“李自成選擇在漢中立足,其勢力逐漸的朝着鳳翔府城的方向滲透,一步一步的擴大地盤,這樣的做法的確很不錯,也是完全正確的,如果他一直選擇流動作戰,就沒有根基,十年二十年過去,依舊是浮萍,成不了大器。”

“但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李自成需要審時度勢。”

“從根本上來說,李自成還不具備和朝廷抗衡的實力,一旦朝廷下定決心,集中兵力圍剿,李自成根本無法抵禦,所以當朝廷集中重兵圍剿的時候,李自成最佳的選擇就是撤離,保存自身的實力,同時聯絡其他各路的同仁,大家一同發力,將中原徹底攪亂。”

“如果李自成這樣做,那麼楊嗣昌必將陷入到抓狂的境地。”

“楊嗣昌的手中沒有那麼多的兵力,按下葫蘆浮起瓢,他領兵進攻任何一路的流寇,都會有其他各路的流寇接應,一旦中原重要的城池遭遇到進攻,楊嗣昌不得不領兵馳援,如此情況之下,不要說剿滅流寇,其麾下的軍士都要累死。”

廖文儒明白了一些,但沒有完全清楚。

“大人,若是楊嗣昌採取攻其一路、不計其餘的做法,也不錯啊,就是說不管李自成往哪個方向撤離,都緊追不捨,也不管其他各路流寇有什麼動作,都不予理睬,而且楊嗣昌想要做到這一點並不難,就是命令各鎮的大軍,固守城池,不管流寇如何的挑釁,都不要主動發起進攻。。。”

廖文儒的分析變得精闢,吳宗睿的臉上禁不住露出笑容。

“文儒,說的很好,楊嗣昌若是採用這等的戰術,短時間之內,的確能夠取得不錯的戰績,但楊嗣昌無法真正的剿滅流寇,不僅僅是楊嗣昌,就算是朱由檢御駕親征,也不可能徹底剿滅流寇。”

“這裡面的原因你清楚,我不多說,就說大明各鎮軍隊的戰鬥力,令人不敢恭維,且朝廷拿不出來足夠的錢糧,誰願意去賣命啊。”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存在,就說楊嗣昌拼死的追擊李自成的時候,張獻忠和羅汝纔等人從後面馳援,聯合起來圍攻楊嗣昌及其麾下的大軍,這樣的情況之下,不僅僅是中原的局勢更加的混亂,楊嗣昌也危險了。”

說到這裡,吳宗睿站起身來,走到了廖文儒的面前,伸手重重的拍拍廖文儒的肩膀。

“文儒,剛剛我們分析的情況,不大可能出現,李自成絕不會想着撤離,吳襄率領兩萬遼東邊軍馳援,被李自成打敗,這個時候,李自成正是信心高漲,他恨不得再次打敗朝廷大軍,遇見這等的機會,豈會輕易撤離啊。”

“李自成派遣重兵佔據扶風和武功等地,就表明了態度。”

“楊嗣昌不可能看不到這一點,所以他會不遺餘力的發起對李自成的進攻,依照我的分析,這一場激烈的對撞,很有可能發生在大散關或者是鳳縣。”

廖文儒瞬間瞪大了眼睛,不由自主的看向了桌案上面的地圖。

“大人,屬下不明白,李自成爲什麼不死守扶風或者武功等地,抵禦明軍的進攻。”

吳宗睿臉上帶着微笑的神情,再次開口。

“很簡單,李自成的實力不夠,他的麾下雖然號稱三十萬大軍,可真正能夠派上用場的不多,他麾下大部分所謂的軍士,就是流民,沒有廝殺的能力,沒有作戰的技巧,更沒有一往無前的氣勢,依靠這些人來死守扶風和武功等地,那是天大的笑話。”

“至於說鳳翔府城,我認爲李自成也不會固守,他佔領鳳翔府城的時間不長,尚未融入其中,如果其麾下的大軍在鳳翔府城,遭遇朝廷大軍進攻的時候,不管是出擊,還是固守,都困難重重。”

“漢中的情況不一樣,李自成熟悉漢中的一切,內心已經將漢中視作自己的領地,他一定會做出拒敵於千里之外的決定,或者在大散關,或者在鳳縣,死死的抵禦朝廷大軍。”

“我覺得,李自成的選擇不錯,就是實力偏弱,打不過朝廷派遣的大軍。”

第五百二十九章 精準判斷第二百四十八章 農業爲本第一百九十一章 巧妙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有些遺憾第九百零四章 大明悲歌(7)第六百九十一章 暗度陳倉(1)第五百四十三章 有意思的信函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鄭芝龍的圓滑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不一樣的態度(1)第三百二十章 憤怒中的領悟第九十九章 詹兆恆第一千章 微服私訪(1)第九十三章 善意第九百四十章 登基稱帝第八百三十八章 功虧一簣(1)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攻佔臺灣(1)第七百三十一章 摧枯拉朽(2)第六百三十六章 楊嗣昌的掙扎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摧枯拉朽(2)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有些遺憾第三百二十五章 一聲嘆息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末路(5)第三百三十四章 震撼第七百三十六章 不同的思緒(2)第四百八十六章 算是放心了第七百七十七章 迅雷不及掩耳(3)第五百一十七章 悔悟太遲(1)第九十六章 太巧了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奇蹟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鄭芝龍的算盤第七百三十六章 不同的思緒(2)第九百三十七章 首要是規矩第六百八十五章 一觸即潰第一百二十三章 統籌規劃第九百一十八章 定鼎之戰(2)第八百三十一章 殘陽如血(2)第八百五十八章 頓悟第三百六十一章 特殊的一課第六百六十七章 攻心計(1)第三百零四章 聲東擊西(3)第二百零二章 押司第一百四十九章 模糊的跡象第七百二十七章 默認第二百一十八章 迂腐昏聵第三百零六章 聲東擊西(5)第八百九十二章 脣槍舌劍(1)第二百九十三章 灌醉你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不一樣的態度(1)第十三章 育苗第一百九十八章 青州府衙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鄭芝龍的算盤第五百三十七章 長亭之盟(1)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摧枯拉朽(2)第一百七十八章 下定決心第八百一十四章 雪中送炭(3)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塵埃落定(5)第二百零四章 豁出去了第二百零六章 不出所料第一百四十九章 模糊的跡象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葉臣的悲哀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內亂(2)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拼死一戰(3)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改變部署第八百一十一章 有意的試探第六百三十五章 天照應第四十四章 改換門庭第六百八十六章 生死抉擇第八百五十章 一曲悲歌第九百零三章 大明悲歌(6)第五十章 趕路第九百六十三章 就是攪局第三百八十八章 出其不意第六百一十章 大勢漸成(1)第八百八十章 大動盪第五百六十四章 整頓軍務(2)第八百四十八章 最後的掙扎(7)第六百七十三章 動手的第一步第三百八十八章 出其不意第一百二十六章 苦口婆心第四百零六章 捅破了一層紙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該出手就出手第六百四十八章 明事理第三百二十三章 算是提醒第八百五十九章 離心第六百零四章 損失慘重第三百三十二章 滎陽大會第三百三十七章 更好的保證第九百三十章 定鼎之戰(14)第一百三十九章 真的想不到第五百八十二章 皇太極的想法第二百一十三章 趙興志的禮物第一千零二十章 孤膽英雄(3)第七章 真正的變化第九百二十八章 定鼎之戰(12)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孤膽英雄(1)第九百九十章 挑起事端(1)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該出手就出手第五十三章 乾淨利落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塵埃落定(3)第三百四十二章 一腔怒火
第五百二十九章 精準判斷第二百四十八章 農業爲本第一百九十一章 巧妙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有些遺憾第九百零四章 大明悲歌(7)第六百九十一章 暗度陳倉(1)第五百四十三章 有意思的信函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鄭芝龍的圓滑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不一樣的態度(1)第三百二十章 憤怒中的領悟第九十九章 詹兆恆第一千章 微服私訪(1)第九十三章 善意第九百四十章 登基稱帝第八百三十八章 功虧一簣(1)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攻佔臺灣(1)第七百三十一章 摧枯拉朽(2)第六百三十六章 楊嗣昌的掙扎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摧枯拉朽(2)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有些遺憾第三百二十五章 一聲嘆息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末路(5)第三百三十四章 震撼第七百三十六章 不同的思緒(2)第四百八十六章 算是放心了第七百七十七章 迅雷不及掩耳(3)第五百一十七章 悔悟太遲(1)第九十六章 太巧了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奇蹟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鄭芝龍的算盤第七百三十六章 不同的思緒(2)第九百三十七章 首要是規矩第六百八十五章 一觸即潰第一百二十三章 統籌規劃第九百一十八章 定鼎之戰(2)第八百三十一章 殘陽如血(2)第八百五十八章 頓悟第三百六十一章 特殊的一課第六百六十七章 攻心計(1)第三百零四章 聲東擊西(3)第二百零二章 押司第一百四十九章 模糊的跡象第七百二十七章 默認第二百一十八章 迂腐昏聵第三百零六章 聲東擊西(5)第八百九十二章 脣槍舌劍(1)第二百九十三章 灌醉你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不一樣的態度(1)第十三章 育苗第一百九十八章 青州府衙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鄭芝龍的算盤第五百三十七章 長亭之盟(1)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摧枯拉朽(2)第一百七十八章 下定決心第八百一十四章 雪中送炭(3)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塵埃落定(5)第二百零四章 豁出去了第二百零六章 不出所料第一百四十九章 模糊的跡象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葉臣的悲哀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內亂(2)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拼死一戰(3)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改變部署第八百一十一章 有意的試探第六百三十五章 天照應第四十四章 改換門庭第六百八十六章 生死抉擇第八百五十章 一曲悲歌第九百零三章 大明悲歌(6)第五十章 趕路第九百六十三章 就是攪局第三百八十八章 出其不意第六百一十章 大勢漸成(1)第八百八十章 大動盪第五百六十四章 整頓軍務(2)第八百四十八章 最後的掙扎(7)第六百七十三章 動手的第一步第三百八十八章 出其不意第一百二十六章 苦口婆心第四百零六章 捅破了一層紙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該出手就出手第六百四十八章 明事理第三百二十三章 算是提醒第八百五十九章 離心第六百零四章 損失慘重第三百三十二章 滎陽大會第三百三十七章 更好的保證第九百三十章 定鼎之戰(14)第一百三十九章 真的想不到第五百八十二章 皇太極的想法第二百一十三章 趙興志的禮物第一千零二十章 孤膽英雄(3)第七章 真正的變化第九百二十八章 定鼎之戰(12)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孤膽英雄(1)第九百九十章 挑起事端(1)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該出手就出手第五十三章 乾淨利落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塵埃落定(3)第三百四十二章 一腔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