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章 無奈的放棄

禮親王代善、睿親王多爾袞、肅親王豪格、豫親王代善以及鄭親王濟爾哈朗,悉數來到了偏殿,這些人,都是滿八旗的旗主,也是大清國頂尖的存在了。

前段時間,皇太極身體不適,這些滿八旗旗主的一舉一動,受到了太多的關注,其中關注點最多的,就是多爾袞與豪格,甚至有滿人權貴傳言,若是皇太極駕崩,有可能繼承皇位的就是多爾袞與豪格兩人。

大清國尚未有皇位傳於嫡長子的規矩,畢竟皇太極纔剛剛創建了大清國,所以在諸多的滿人權貴看來,多爾袞也是有資格繼承皇位的。

衆目睽睽之下,諸位旗主都表現的很安靜。

數年沒有徵伐,加之滿八旗能夠從互市購買到足夠的糧食,所以說,各旗的實力還是有一定的恢復,他們在皇太極組建蒙八旗和漢八旗的時候,從本旗的蒙古人或者漢人奴隸之中抽調最爲精銳的軍士,進入到滿八旗之中,這樣不僅讓這些蒙古人和漢人死心塌地,也迅速的壯大了軍隊的實力。

不管是從作戰能力,還是從各旗人數上面的比較,除開正黃旗,接下來就是正白旗和鑲白旗的實力最爲強悍,有過前車之鑑的多爾袞和多鐸,在本旗實力壯大的同時,特別的謹慎,絕不去做惹惱皇太極的事情,免得本旗再次的遭遇到算計和肢解。

身體康復之後,皇太極準備讓八旗軍出征的消息,諸位滿八旗旗主是知曉的,只不過他們沒有看到聖旨,所以不會有其他的動作,暗地裡,他們都在做準備,各旗都是兵強馬壯,如果能夠前往中原征伐,一定能夠劫掠到大量的錢財。

因爲大明的登萊新軍,滿八旗的出征,存在了危險,不過滿八旗每次的出征,有着巨大危險的同時,意味着巨大的收穫,憑着這些巨大的收穫,本旗的力量纔有可能壯大起來,所以說,只要有出征的機會,滿八旗的旗主是不會錯過的。

再說了,互市的糧食交易發生了重大變化,以往大規模購買糧食的情形不存在了,除非是用戰馬等物資才能夠交易到一部分的糧食,各旗幾乎都沒有重視糧食生產,坐吃山空的情形都凸顯出來了,如果不能夠出徵劫掠,各旗都有可能出現糧食短缺的情形。

諸位親王、滿八旗旗主進入偏殿的時候,皇太極早就在偏殿等候了。

皇太極的臉色有些白,黑眼圈更加的明顯了,不過精神看上去還是不錯的。

“二哥,你年歲大了,坐下說話吧,多爾袞、多鐸、濟爾哈朗,你們也坐下說話,豪格,你是晚輩,站着說話。。。”

皇太極的語氣較爲和藹,雖然還帶着不容置疑的氣勢。

這讓代善等人頗爲吃驚,以往皇太極說話可不是這樣的。

侍衛早就搬來了椅子。

代善對着皇太極抱拳稽首開口了。

“謝謝皇上的恩賜,臣就坐下說話了。”

代善開口之後,多爾袞、多鐸和濟爾哈朗等人相繼開口謝恩,唯有豪格,臉上帶着不服氣的神情,論年紀他比多爾袞與多鐸都要大,可惜他不管多大的年級都是晚輩。

皇太極看了看豪格,微微的皺眉。

身體不好的時候,皇太極偶爾想過繼承人的問題,按照目前的情況來說,皇太極一旦駕鶴西去,繼承皇位的最佳人選就是豪格了。

不過讓豪格來繼承皇位,皇太極是絕不放心的,豪格的性格缺陷太過於明顯,作戰勇猛,悍不畏死,但腦子太過於簡單,應對朝廷裡面的事情根本不行,就算是身邊有范文程這等智囊輔佐,一方面豪格根本聽不進去,另外一方面豪格也不會信任和籠絡漢人,皇太極擔心,如果豪格登上了皇位,大清國恐怕沒有安寧的時候了。

可是皇太極的諸多子嗣之中,目前最爲合適的就是豪格了,其餘的要麼年級太小,要麼缺點比豪格還要突出,一直都傾力於打造大清國、吞併中原的皇太極,根本不可能有多少的時間來教育子嗣。

多爾袞可能繼承皇位的傳聞,皇太極當然聽見了。

對於這樣的傳聞,皇太極不屑一顧,可也是高度警惕的,他怎麼可能讓多爾袞繼承皇位,就算是傳位給豪格,也不可能讓多爾袞繼承皇位,不過滿人權貴中間出現這樣的傳聞,說明多爾袞的影響力不一般,如果皇太極在有生之年不予以強力的打壓,他日多爾袞必定成爲最爲重大的威脅,輕者威脅到皇位繼承人,重者威脅到大清國的安寧。

皇太極畢竟不是一般人,他不會因爲這樣那樣的傳聞,就自毀基腳,出手算計多爾袞,這樣做只會是親者痛仇者快,多爾袞作戰勇猛,能力的確很強,在大清國的影響力不小,現如今大清國還要依靠多爾袞這樣的強者。

皇太極選擇的辦法,就是加強對子嗣的教導,同時爲他們集聚足夠的實力,待到某天他們登上皇位之後,能夠毫無阻礙的掌控大清國。

皇太極不可能將豪格拋棄到一邊,今日他說出來的話語,就是對豪格的考校。

遺憾的是,豪格不合格,這種微不足道的委屈都不能夠忍受,將來成爲大清國的皇帝了,豈不是將大清國攪得天翻地覆。

豪格自然不知道皇太極的想法,臉上的神情依舊不是很好看。

皇太極已經不理睬豪格了。

“今日朕請你們來,就是想着和你們商議一件大事情,朕本來想着讓八旗軍出擊,我大清國滿八旗、蒙八旗和漢八旗,總兵力超過了五十萬,派遣十萬大軍前往中原征伐,不會影響到瀋陽和遼陽等地的防禦。”

“此事你們想必都聽說了,只是朕還沒有完全下定決心。”

“這幾日,朕知道了一件事情,也說出來吧,請你們幫忙想想辦法。”

“西平堡、義州和廣寧的互市,一直由大明登萊新軍掌控,諸位一定從互市購買了大量的糧食,所以這些年以來,滿八旗都是穩定的,沒有出現讓你們和朕頭疼的事情。”

“不管從互市購買糧食還是商品,都需要錢財,你們說是不是。”

代善看了看衆人,首先點頭了。

等到所有人都點頭之後,皇太極嘆了一口氣,繼續開口。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互市的糧食交易突然被限制了,你們從互市獲取糧食的可能性越來越小,朕知道,有時候只能夠以戰馬來換取糧食,否則就要餓死人了,這戰馬是軍士的又一條性命,能夠拿出去交易,可將糧食的確是短缺了。”

“如此情況之下,朕準備讓八旗軍出征,八旗軍可以繞開遼河以西,從草原進入北直隸,若是駐紮遼河以西與山東等地的登萊新軍出擊,則朕要親率大軍征伐,進擊遼河以西。”

說到這裡,皇太極站起身來,臉色變得陰沉了。

“兵貴神速,朕若是秘密下達命令,令八旗軍快速出擊,必定能夠打大明朝廷一個措手不及,不過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朕要求八旗軍出擊,必定要保證他們的糧草充足。”

“二哥,各位,你們都說說吧,你們旗下大軍出擊,能夠籌集足夠的錢糧嗎。”

皇太極說完,眼光掃過了衆人。

大清國絕大部分商賈的背後,就是皇太極眼前這些人,在大清國做生意,如果沒有堅強的後盾,是不可能賺錢的,甚至都不可能生存下去。

代善站起身來,對着皇太極抱拳開口了。

“皇上,臣能夠籌集到錢糧,保證旗下軍士的開銷。。。”

代善的回答,讓皇太極楞了一下,他想不到代善從容不迫,沒有絲毫的驚慌,接下來,多爾袞、多鐸和豪格都明確表態了,表示沒有任何的問題。

唯有濟爾哈朗沒有開口表態。

難道範文程提供的情報不是很準確的,這個念頭僅僅閃了一下,瞬間消失。

皇太極的臉色有些不好看了。

“那好,朕決定了,抽調十萬滿八旗的大軍,由正紅旗、正白旗、鑲白旗與鑲藍旗組建,其中正紅旗、正白旗和鑲白旗各自出兵三萬人,鑲藍旗出兵一萬人,三日之後出征,三日之內,籌集足夠的錢糧,保證大軍能夠順利出征。。。”

偏殿瞬間變得安靜,代善、多爾袞和多鐸的臉色都變化了。

略微的沉默了一下,代善對着皇太極抱拳了。

“皇上,如此之快出徵,是不是急促了一些,可否緩一些時間,臣建議,半月之後出征是最爲合適的。。。”

代善的話還沒有說完,皇太極的脾氣爆發了。

“好了,你們都不要說了,以爲朕什麼都不知道嗎,那些商賈的背後,就是你們支撐,這一點倒是沒有什麼,朕不會怪罪,可你們支持的這些商賈,將大量的錢財存入到西平堡等地的錢莊,這麼大的事情,你們敢說什麼都不知道嗎。”

“互市是大明登萊新軍掌控的,錢莊是大明登萊新軍掌控的,甚至可以說是大明薊遼督師吳宗睿直接掌控的,你們將錢財存入到錢莊之中,以爲吳宗睿不知道嗎。”

“一旦你到錢莊支取大量的錢財,吳宗睿會怎麼想,不要說吳宗睿此人特別睿智,朕都是非常佩服的,就算是常人,也能夠判斷出來我大清國準備做什麼了。”

“如此情況之下,八旗軍還怎麼出征,等着鑽進人家佈置好的圈套裡面去嗎。。。”

第二百二十六章 城破第五百二十五章 幺蛾子第七百三十章 摧枯拉朽(1)第五百八十章 互市第三十二章 彩頭第五百二十六章 不要說話第六百八十章 真心的建議第四百一十四章 家族的事宜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孤膽英雄(1)第四百七十一章 朝野震驚(2)第九百三十六章 不可小視第一百九十四章 妥善的安排第八百八十三章 紛至沓來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機會難得第八百八十章 大動盪第五百九十一章 大散關之戰(2)第二百七十五章 發展的速度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末路(8)第六百八十一章 煞費苦心第一百七十八章 下定決心第五百四十三章 有意思的信函第六百七十五章 水到渠成第二十一章 焦灼和忐忑第九百三十九章 集思廣益第九百七十四章 科舉風波(2)第四百五十九章 共存亡第一百二十七章 故人來第五百五十六章 教育理念第二百六十四章 皮島變故第七十九章 赴任第九百二十八章 定鼎之戰(12)第一百六十六章 女兒好第一百三十八章 精準分析第九百一十四章 盤剝第一百六十八章 兩難選擇第五章 族規之爭第九十五章 人市第七百五十九章 滅頂之災(3)第一百九十二章 強硬第七百四十三章 感覺很不好第二百六十一章 毫不畏懼第九百八十六章 撐腰的背後第二百六十五章 死裡逃生(1)第六百三十六章 楊嗣昌的掙扎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末路(1)第四百一十五章 西洋學堂第九百零三章 大明悲歌(6)第九百四十四章 頭等大事第六百七十六章 惶恐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拼死一戰(4)第五百七十二章 老瓶新酒(2)第六百三十四章 關鍵時刻的堅持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末路(4)第五十四章 京城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摧枯拉朽(7)第四百章 都有改變第一百九十八章 青州府衙第九百八十四章 出征目的第七百七十章 盲目的自大(2)第六百五十九章 爲時已晚第一千零二十章 孤膽英雄(3)第九百五十八章 張東濤的建議第二百七十四章 該來的終究要來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末路(17)第九百零一章 大明悲歌(4)第一百五十四章 職權範圍第九百五十一章 頗爲艱難第三十四章 大勢所趨第一百八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六百九十章 局勢走向第四百九十九章 風波起第八百九十八章 大明悲歌(1)第七百六十章 滅頂之災(4)第一百二十四章 調整第六百二十九章 閃電戰(3)第九百四十一章 議事第二百九十九章 還是有擔憂第三百三十四章 震撼第四百六十章 合圍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末路(15)第一百二十六章 苦口婆心第二百三十一章 好好把握第六百二十九章 閃電戰(3)第九百七十八章 科舉風波(6)第三百三十二章 滎陽大會第九百六十一章 及時的佈局第五百九十七章 大散關之戰(8)第四百三十章 被動與主動第八百六十章 真正的信服(1)第五百零三章 艱難抉擇第一百六十一章 漕運碼頭第三百五十二章 殘陽如血(4)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禍不單行(1)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末路(14)第一百五十三章 淮安府城第六百二十一章 算計不錯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散關之戰(4)第四百六十一章 拖字訣第八百三十一章 殘陽如血(2)第五百二十二章 三方籌謀(2)
第二百二十六章 城破第五百二十五章 幺蛾子第七百三十章 摧枯拉朽(1)第五百八十章 互市第三十二章 彩頭第五百二十六章 不要說話第六百八十章 真心的建議第四百一十四章 家族的事宜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孤膽英雄(1)第四百七十一章 朝野震驚(2)第九百三十六章 不可小視第一百九十四章 妥善的安排第八百八十三章 紛至沓來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機會難得第八百八十章 大動盪第五百九十一章 大散關之戰(2)第二百七十五章 發展的速度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末路(8)第六百八十一章 煞費苦心第一百七十八章 下定決心第五百四十三章 有意思的信函第六百七十五章 水到渠成第二十一章 焦灼和忐忑第九百三十九章 集思廣益第九百七十四章 科舉風波(2)第四百五十九章 共存亡第一百二十七章 故人來第五百五十六章 教育理念第二百六十四章 皮島變故第七十九章 赴任第九百二十八章 定鼎之戰(12)第一百六十六章 女兒好第一百三十八章 精準分析第九百一十四章 盤剝第一百六十八章 兩難選擇第五章 族規之爭第九十五章 人市第七百五十九章 滅頂之災(3)第一百九十二章 強硬第七百四十三章 感覺很不好第二百六十一章 毫不畏懼第九百八十六章 撐腰的背後第二百六十五章 死裡逃生(1)第六百三十六章 楊嗣昌的掙扎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末路(1)第四百一十五章 西洋學堂第九百零三章 大明悲歌(6)第九百四十四章 頭等大事第六百七十六章 惶恐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拼死一戰(4)第五百七十二章 老瓶新酒(2)第六百三十四章 關鍵時刻的堅持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末路(4)第五十四章 京城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摧枯拉朽(7)第四百章 都有改變第一百九十八章 青州府衙第九百八十四章 出征目的第七百七十章 盲目的自大(2)第六百五十九章 爲時已晚第一千零二十章 孤膽英雄(3)第九百五十八章 張東濤的建議第二百七十四章 該來的終究要來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末路(17)第九百零一章 大明悲歌(4)第一百五十四章 職權範圍第九百五十一章 頗爲艱難第三十四章 大勢所趨第一百八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六百九十章 局勢走向第四百九十九章 風波起第八百九十八章 大明悲歌(1)第七百六十章 滅頂之災(4)第一百二十四章 調整第六百二十九章 閃電戰(3)第九百四十一章 議事第二百九十九章 還是有擔憂第三百三十四章 震撼第四百六十章 合圍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末路(15)第一百二十六章 苦口婆心第二百三十一章 好好把握第六百二十九章 閃電戰(3)第九百七十八章 科舉風波(6)第三百三十二章 滎陽大會第九百六十一章 及時的佈局第五百九十七章 大散關之戰(8)第四百三十章 被動與主動第八百六十章 真正的信服(1)第五百零三章 艱難抉擇第一百六十一章 漕運碼頭第三百五十二章 殘陽如血(4)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禍不單行(1)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末路(14)第一百五十三章 淮安府城第六百二十一章 算計不錯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散關之戰(4)第四百六十一章 拖字訣第八百三十一章 殘陽如血(2)第五百二十二章 三方籌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