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九章 必要的包容

喬明俊離開廂房的時候,看見了匆匆而來的吳三桂。

看着吳三桂笑了笑,喬明俊匆匆離開,他還有不少的事情需要去佈置,只不過他感覺到奇怪,大人所見之人,幾乎都是登萊新軍之中的核心將領,也就是一直都跟隨大人身邊的將領,數量很少,譬如說在遼東的羅典勇等人,吳三桂的身份應該是不夠格的,再說了,大人就算是要見遼東邊軍原來的將領,首先要見的也是祖大壽,而不應該是吳三桂。

當然,吳三桂負責駐守山海關,大人見一見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包括喬明俊在內,不少登萊新軍的將領,都覺得大人對吳三桂有些另眼相看的意思,至於說這裡面是不是有什麼緣由,不會有人去過問和關心,大家都習慣吳宗睿的絕對權威了。

吳三桂恭恭敬敬的站在一邊,等着喬明俊離開之後,才快步的朝着廂房而去。

其實吳宗睿來到山海關之後,吳三桂一直都在關心,關心吳宗睿見了哪些人,準備做一些什麼事情,他很清楚,自己並非是吳宗睿的嫡系人馬,如果想要出人頭地,想要獲得榮華富貴,必須得到吳宗睿的賞識,這一次奉命守衛山海關,吳三桂盡了最大的努力,幾乎每天都要在軍營轉悠,都要巡查山海關防禦的情形。

登萊新軍的強悍,讓吳三桂震驚,他本就是關寧鐵騎之中的一員,當年的關寧鐵騎,震驚大明,甚至後金韃子都覺得頭疼,可謂是大明軍隊之中最爲強悍的,不過關寧鐵騎和登萊新軍比較起來,差距真的有些大,不客氣的說,如果是在戰場上相遇,關寧鐵騎絕不是登萊新軍的對手。

廂房裡面就是吳宗睿。

進入廂房,看見了站立的吳宗睿,吳三桂連忙屈膝行軍禮。

“屬下拜見大人。”

“吳將軍,起來吧,我聽說你在山海關負責防禦的事宜,一直都很盡心盡力。”

“不敢,屬下只是做了份內的事宜,若是做不好,就辜負了大人的重託。”

吳宗睿笑着點點頭,看樣子吳三桂的確會說話,也很會揣摩他人的心思。

吳宗睿不反感這樣的人,只要你真的有本事,再說了,一個人會說話,也算是不錯的本事了,就算是其他方面的能力不強,也可以人盡其才,用到需要的地方去。

“長伯,你的父親吳襄將軍尚被扣押在京城,眼看着大順軍就要開始進攻京城了,你是不是想着去救你的父親啊。”

吳三桂的身體微微顫抖了一下。

“大人,屬下沒有這樣的想法,屬下一切都聽從大人的安排。”

吳宗睿微微的皺眉,看着吳三桂開口了。

“長伯,這樣說可不行啊,孝敬父母乃是我等做子女的本分,這些日子,我還在想着吳襄將軍被扣押京城的事情,時刻都有些擔心,你現如今負責鎮守山海關,一旦李自成攻陷了京城,必定會想到駐守山海關的登萊新軍,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說不定李自成會扣押吳襄將軍,逼你就範啊。”

吳三桂也擡起頭,看向了吳宗睿。

“大人,屬下說的是實話,忠孝不能兩全,屬下是登萊新軍之中的一員,更是接受大人的重託鎮守山海關,李自成如果想着用父親來威脅,屬下絕不會答應的。”

吳三桂的話語,說的滴水不漏,讓吳宗睿都不知道怎麼說好了。

略微的沉吟了一下,吳宗睿轉移了話題。

“長伯,今日請你來,我想問問你,你說登萊新軍是否要馳援京城,你不要有什麼顧慮,想到什麼就說什麼。”

吳三桂楞了一下,沒有馬上開口,沉思了大約一分多鐘。

“大人,屬下覺得,登萊新軍是不是馳援京城,一切都要從自身的利益出發,駐守山海關的登萊新軍將士僅有五萬人,整個遼東駐紮的登萊新軍,也不過十五萬人,以十五萬人的規模,去迎戰李自成的百萬大軍,存在重大的危險,再說了,如果登萊新軍前去馳援京城,遼東的防禦必定出現問題,後金的八旗軍有機可乘,到時候,遼東很有可能出現巨大的危險,屬下覺得,登萊新軍雖然強悍,也不必冒如此之大的風險,所以,屬下覺得,登萊新軍不應該去馳援京城。。。”

吳三桂的觀點,與廖文儒等人的觀點差不多。

吳宗睿輕輕嘆了一口氣。

“長伯,你曾經是遼東邊軍的軍官,我一直都認爲,你的想法,與廖文儒等人的想法,肯定有不一樣的地方,所以我讓你說實話,不必想到廖文儒他們是什麼意見。”

吳宗睿剛剛說完,吳三桂抱拳開口了。

“大人,屬下真的是這樣的想法。”

吳三桂說話倒是很乾脆。

吳宗睿笑着點點頭。

“很好,你有這樣的想法,我很欣慰,接下來,山海關將要成爲各方關注的焦點,你要協助喬明俊,好好的鎮守山海關,同時要做好一切的準備,一旦作戰的命令下達,要以最快的速度,率領諸多的將士投入到戰鬥廝殺之中去。”

吳三桂用力的點頭。

“屬下遵命。”

。。。

曾永忠走出來了,臉上的神情不是很好。

“大人,屬下覺得,這個吳三桂,有些做作了,這樣的人,不可重用。”

吳宗睿笑了笑。

“先生爲什麼會有這等的想法,說來聽聽。”

曾永忠搖了搖頭。

“父親在京城,處於巨大的危險之中,吳三桂居然放棄營救父親,這樣做的原因,無非是討好大人,這等的心思太過於深沉了。”

“登萊新軍是不是出擊這件事情,吳三桂的想法,與廖都督等人肯定不一樣,廖都督做一切的事情,都是從大人的角度來考慮的,吳三桂沒有一直跟隨在大人的身邊,以前是遼東邊軍的軍官,不管怎麼說,對於皇上和朝廷還是有一些眷戀之情的,可爲了能夠迎合大人,或者說爲了迎合廖都督,居然隱藏了自身的想法,這又是罪過。”

“不能坦誠的面對大人,不願意說出真實的想法,一切都是爲了迎合大人,屬下擔心,這個吳三桂,如果遇到更好的機會,很有可能背叛大人。。。”

曾永忠說的毫不客氣,等同於全面的否定了吳三桂。

吳宗睿頗爲吃驚,想不到從短短的交談之中,曾永忠就能夠窺見其中的問題。

不過吳宗睿的想法不一樣,他着眼的是天下,用人方面,不可能求全責備。

“先生,我的看法,與您的有所區別,我覺得這個吳三桂,還是可用之才。”

“先生說到吳三桂見風使舵,我還是那個觀點,這世上絕大部分的人,本性就是趨利避害,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若是我沒有任何的能力,憑什麼要求所有人都服從我,若是吳不能夠給予他人利益,人家憑什麼給我賣命,先前我就說過皇上,現在說到我自己,也是一樣,我也好比是大家族的家長,要求他人做到的,我首先做到。”

“其次,吳三桂迎合我,想想也正常,他本就不是我的心腹,以前是遼東邊軍的軍官,現在他想着迎合我,想着出人頭地,這樣的心思可以理解,只要他作戰勇猛,能夠率領將士打敗對手,那我就可以信任和重用他。”

“先生,在用人方面,我們要學會包容,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我們看一個人,不能夠太過於苛刻,不能夠要求每個人做到完美,將每個人用到可用的地方,這纔是我們的能力。”

“譬如說劉寧,忠心方面不用多說,作戰勇猛,指揮軍士作戰方面的進步也很大,但我不能夠要求劉寧有着豐富的管理地方的經驗,更不能夠要求劉寧有着豐富的學識,所以,將來就算是天下都平定了,劉寧依舊會留在軍中,不會到地方上爲官。”

“用人也是這個道理。”

“對於那些見風駛舵、趨炎附勢之人,我們也要區別對待,若是真有本事之人,期盼着能夠出人頭地,那我們就給他機會,只要他能夠真正的做事情,做好事情,那我們就滿足他的心願,對於那些沒有絲毫的能力、就會耍小聰明、見風使舵之人,我們就要毫不留情的予以排斥,讓他們偷雞不成蝕把米,讓他們成爲衆矢之的。”

“先生,我覺得用人方面最爲重要的一點,在於引導,人無完人,我們需要有必要的包容,這樣才能夠海納百川,纔可能吸納天下的俊才。”

“大明一朝,在用人方面,整體來說是失敗的,這裡面最大的責任,就是大明的諸多皇帝,他們爲了鞏固皇權,採用了某些所謂的帝王之術,從而形成了畸形的用人觀念。”

“我們需要從大明的用人觀念之中,吸取足夠的教訓。”

“不管是治理天下,還是強悍軍隊,我們都需要人才。”

“這方面,先生需要略微的改變想法,以更大的氣度,更大的包容心,去看待歸順和投靠我們的文臣武將,我想,我們肯定做的比皇太極要好。”

曾永忠連連點頭。

“大人的意思,屬下明白了,屬下還是要學習大人的氣度和包容。”

吳宗睿笑了笑,他知道,曾永忠消化這些觀點,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第一百五十八章 初見趙世奇第三百八十四章 狂的資本第四十二章 佈置第二百零四章 豁出去了第九百八十八章 要有耐心第四百三十九章 背後的高低(1)第三百零三章 聲東擊西(2)第六百章 精準應對第九百五十九章 義無反顧第八百一十六章 重大打擊(2)第七百四十九章 壓頭第六百三十九章 洪承疇的拜訪(1)第九百七十二章 兩邊兼顧第五百九十六章 大散關之戰(7)第六百七十五章 水到渠成第三百五十四章 戰果第一百二十九章 滁州不太平第二百二十四章 沉重打擊下的機會第七百八十三章 恢復漕運第一千零五章 各自安好(2)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摧枯拉朽(8)第二百五十一章 最後的安排第二百八十九章 意外的收穫第三百零七章 聲東擊西(6)第四章 圍屋第二百七十八章 成爲了對手(1)第四百二十章 吳三桂來拜訪第四百一十八章 覺華島第九百六十五章 大張旗鼓第三十三章 報備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穩定南方(3)第五十六章 會試第一百二十四章 調整第九十五章 人市第九百六十一章 及時的佈局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末路(3)第一百六十五章 心照不宣第七百八十九章 盧發軒的手段第五百五十一章 智囊的作用第四百零七章 衣錦還鄉第七百八十五章 漕運大整頓(1)第二百八十九章 意外的收穫第五百九十六章 大散關之戰(7)第一千零七十章 將計就計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沒有餘地第七百一十四章 悲歌(1)第二百九十一章 還是要表功第一百章 事來了第五百九十九章 虛報與誤判第七百二十章 野心顯露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塵埃落定(5)第四百九十四章 如此也行第五十五章 分析第五百一十八章 悔悟太遲(2)第六百五十一章 無心插柳第一百三十七章 遭遇彈劾第九百六十一章 及時的佈局第十二章 緣起緣落第四百五十七章 徹底瘋狂第九百五十三章 意想不到第三百二十八章 家人第二百三十五章 何爲精準第九百八十九章 餘音繞樑第四百七十四章 果斷的決定第三百二十二章 再次赴京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孤膽英雄(1)第六百一十八章 暫時的聯合第一百八十八章 寧死不屈第七百九十一章 鐵腕手段(2)第八百三十九章 功虧一簣(2)第六百一十九章 雪上加霜第六百六十九章 無奈何第八百五十八章 頓悟第七百三十四章 自然入套第五百一十五章 犯忌第三百五十二章 殘陽如血(4)第五百六十三章 整頓軍務(1)第一百四十七章 瑣碎的家務事第三十四章 大勢所趨第三百九十章 奇女子第五百九十四章 大散關之戰(5)第七百九十九章 力排衆議第四百四十章 背後的高低(2)第八十七章 疑點第四百二十五章 別有用心第二百五十章 憤怒無用第七十六章 大婚第九百五十一章 頗爲艱難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穩定南方(5)第四百八十二章 隱性的危機第三百二十三章 算是提醒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大局意識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梟雄末路(6)第一百零五章 愛屋及烏第三百六十三章 朝廷的態度第八百八十四章 明智的選擇第三百六十章 炮兵的正式誕生第八百零八章 忍無可忍第三百零八章 聲東擊西(7)
第一百五十八章 初見趙世奇第三百八十四章 狂的資本第四十二章 佈置第二百零四章 豁出去了第九百八十八章 要有耐心第四百三十九章 背後的高低(1)第三百零三章 聲東擊西(2)第六百章 精準應對第九百五十九章 義無反顧第八百一十六章 重大打擊(2)第七百四十九章 壓頭第六百三十九章 洪承疇的拜訪(1)第九百七十二章 兩邊兼顧第五百九十六章 大散關之戰(7)第六百七十五章 水到渠成第三百五十四章 戰果第一百二十九章 滁州不太平第二百二十四章 沉重打擊下的機會第七百八十三章 恢復漕運第一千零五章 各自安好(2)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摧枯拉朽(8)第二百五十一章 最後的安排第二百八十九章 意外的收穫第三百零七章 聲東擊西(6)第四章 圍屋第二百七十八章 成爲了對手(1)第四百二十章 吳三桂來拜訪第四百一十八章 覺華島第九百六十五章 大張旗鼓第三十三章 報備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穩定南方(3)第五十六章 會試第一百二十四章 調整第九十五章 人市第九百六十一章 及時的佈局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末路(3)第一百六十五章 心照不宣第七百八十九章 盧發軒的手段第五百五十一章 智囊的作用第四百零七章 衣錦還鄉第七百八十五章 漕運大整頓(1)第二百八十九章 意外的收穫第五百九十六章 大散關之戰(7)第一千零七十章 將計就計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沒有餘地第七百一十四章 悲歌(1)第二百九十一章 還是要表功第一百章 事來了第五百九十九章 虛報與誤判第七百二十章 野心顯露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塵埃落定(5)第四百九十四章 如此也行第五十五章 分析第五百一十八章 悔悟太遲(2)第六百五十一章 無心插柳第一百三十七章 遭遇彈劾第九百六十一章 及時的佈局第十二章 緣起緣落第四百五十七章 徹底瘋狂第九百五十三章 意想不到第三百二十八章 家人第二百三十五章 何爲精準第九百八十九章 餘音繞樑第四百七十四章 果斷的決定第三百二十二章 再次赴京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孤膽英雄(1)第六百一十八章 暫時的聯合第一百八十八章 寧死不屈第七百九十一章 鐵腕手段(2)第八百三十九章 功虧一簣(2)第六百一十九章 雪上加霜第六百六十九章 無奈何第八百五十八章 頓悟第七百三十四章 自然入套第五百一十五章 犯忌第三百五十二章 殘陽如血(4)第五百六十三章 整頓軍務(1)第一百四十七章 瑣碎的家務事第三十四章 大勢所趨第三百九十章 奇女子第五百九十四章 大散關之戰(5)第七百九十九章 力排衆議第四百四十章 背後的高低(2)第八十七章 疑點第四百二十五章 別有用心第二百五十章 憤怒無用第七十六章 大婚第九百五十一章 頗爲艱難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穩定南方(5)第四百八十二章 隱性的危機第三百二十三章 算是提醒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大局意識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梟雄末路(6)第一百零五章 愛屋及烏第三百六十三章 朝廷的態度第八百八十四章 明智的選擇第三百六十章 炮兵的正式誕生第八百零八章 忍無可忍第三百零八章 聲東擊西(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