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九章 雪上加霜

重慶府衙,廂房。

楊嗣昌手中拿着朝廷的塘報發呆。

原山東巡撫宋學朱,調整到兵部出任兵部右侍郎,原工部右侍郎程識益,出任山東巡撫。

一次看似平常的調整,打亂了楊嗣昌的心神。

表面上看,宋學朱得到了提拔,能夠以山東巡撫的身份,出任兵部右侍郎,換做誰都是滿意的,至於說程識益,能夠從清水衙門的工部到山東出任巡撫,也是皆大歡喜。

但楊嗣昌從中察覺到了危機。

雖然離開了京城,出任兵馬大都督,負責剿滅流寇,但是京城大大小小的事宜,楊嗣昌還是清楚的,且楊嗣昌所有的奏摺,都是直接給皇上的,朝中有什麼消息,皇上也會想辦法以各種方式告知他楊嗣昌,但這一次調整山東巡撫宋學朱,楊嗣昌沒有得到任何消息。

宋學朱的身份有些特殊。

原任的山東巡撫朱大典,在山東有威望,穩定了地方的局勢,特別是後金韃子入關作戰,橫掃北直隸,打算進入山東的時候,朱大典聯合薊遼督師吳宗睿,硬是打敗了後金韃子,逼迫後金韃子撤離了關內,回到瀋陽去了,這是巨大的功勞。

可惜皇上擔憂登萊新軍的力量不斷的壯大,調整了親近吳宗睿和登萊新軍的朱大典,讓山東巡按御史宋學朱出任山東巡撫。

楊嗣昌很清楚,皇上重用宋學朱,目的就是限制登萊新軍的不斷壯大,宋學朱是皇上的一枚棋子,專門用來對付吳宗睿。

楊嗣昌離開京城之前,主政兵部的時候,就看到了諸多彈劾宋學朱的奏摺,不過內閣、兵部和吏部,都壓下了這些奏摺,內閣諸多的大人,包括吏部尚書,都清楚皇上的態度,也知道宋學朱的作用,沒有誰會將這些奏摺翻出來。

那個時候,楊嗣昌完全支持皇上的決定,暗地裡也對宋學朱表示了支持。

楊嗣昌與吳宗睿之間沒有什麼恩怨,也不熟悉吳宗睿,但是他很清楚,吳宗睿的實力不斷的壯大,而且不大聽從皇上和朝廷的調遣,這裡面暗藏危機,時間長了,吳宗睿必定成爲難以控制的藩鎮,這是皇上最爲擔憂的事宜,也是大明朝廷難以穩定的根源。

有了這樣的想法,楊嗣昌數次的支持宋學朱,在宋學朱遭遇諸多彈劾的時候,也旗幟鮮明的支持宋學朱,直接幫助宋學朱控制山東的局勢,插手登州和萊州的諸多事宜。

離開京城之後,楊嗣昌同樣關心山東的局勢,關注山東巡撫宋學朱是不是真正能夠干涉登州和萊州的事宜,是不是真的能夠爲皇上和朝廷辦好這件重大的事情。

內心裡面,楊嗣昌無所謂山東巡撫的人選,只是理解皇上的心思,對宋學朱表示了支持,這樣做,楊嗣昌能夠穩定自身的地位,能夠長久的掌控權力。

宋學朱突然離開了山東,進入兵部,出任兵部右侍郎,觸動了楊嗣昌敏感的神經。

通過一些手段,楊嗣昌知道了宋學朱爲什麼被調整,因爲兵部尚書傅宗龍公開了宋學朱被彈劾的諸多奏摺,吏部對此表示了支持,內閣根據兵部和吏部的建議,向皇上提出了調整山東巡撫的建議,皇上採納了內閣的意見。

嚴格說起來,宋學朱雖然遭遇到了彈劾,但調整到京城出任兵部右侍郎,還是被提拔和重用了,皇上在這方面還是堅持了自身的決定,沒有虧待宋學朱。

兵部尚書傅宗龍是楊嗣昌直接推薦的,在這麼重大的事情上面,沒有任何的書信,也沒有告知宋學朱被調整的事宜,讓楊嗣昌感覺到了危機。

楊嗣昌依舊是內閣大臣,以內閣大臣的身份兼任兵馬大都督,但畢竟遠離京城,不知道京城的事宜,不知道內閣以及兵部的諸多事宜,儘管皇上有敕書和書信,但不能夠完全展現出來內閣的態勢。

遠離中樞,不知道朝中的事宜,時間長了,必定被排擠出去,無法參與朝中任何事宜。

這是楊嗣昌最爲擔心的事宜,而且他親自舉薦的兵部尚書傅宗龍,也改變了態度,如此重大的事情,都沒有通報。

更加關鍵的是皇上,這麼重大的事情,身爲內閣大臣、兵馬大都督的楊嗣昌,什麼都不知道,這說明了什麼。

這讓楊嗣昌不得不反思,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局面。

或許中原局勢的不穩定,是最大的原因。

楊嗣昌不願意去做過多的分析,甚至不願意猜想內閣是不是有人想着算計他,皇上的態度如此的曖昧,是不是對中原局勢的混亂表示了強烈的不滿。

流寇李自成攻打洛陽府城有一段時間了,楊嗣昌得到的文書顯示,李自成減緩了對洛陽府城的進攻,這應該是李自成的實力不夠,無法攻陷洛陽府城。

洛陽的情形讓楊嗣昌略微的放心。

四川的局勢讓楊嗣昌抓狂,重慶以及夔州府一帶的地形太過於複雜,山峰林立,地勢險峻,不利於大軍展開作戰,張獻忠雖然有了進攻重慶府城的舉措,但遲遲沒有對重慶府城發起進攻,這讓守衛在重慶府城的楊嗣昌乾着急。

唯有徹底打敗和剿滅了張獻忠,楊嗣昌才能夠移師前往河南,剿滅李自成和羅汝才。

進退不能的局面,讓楊嗣昌惱火,卻無處發泄。

秦良玉麾下的白桿兵,早就進駐重慶府城,秦良玉還拿出了不少的糧草,保證楊嗣昌麾下大軍的開銷,但秦良玉不同意出兵追擊和圍剿張獻忠,畢竟重慶和夔州府一帶的地形過於的複雜,如果大軍前去圍剿,不一定有很好的效果。

秦良玉長期在石柱縣,白桿兵的軍士也大都是本地人,熟悉山林作戰,知曉在山林之中作戰的艱辛,秦良玉認爲大軍出擊前去剿滅張獻忠及其麾下的流寇,不一定能夠取得勝利,在這些地方作戰,糧草供給的難度很大,消耗也很大,還不如守在重慶府城,等待張獻忠進攻,抓住機會徹底打敗和剿滅張獻忠。

秦良玉的建議完全正確,楊嗣昌無法推翻與反駁,只能苦等機會。

。。。

兩天之後,一道緊急的文書再次抵達重慶府城。

秦良玉進入廂房的時候,看見了臉色發白的楊嗣昌。

“秦將軍,這是本官剛剛收到的文書,張獻忠及其麾下的流寇,準備離開四川,朝着湖廣的方向而去了。。。”

秦良玉楞了一下,看着楊嗣昌,臉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下官要恭喜大人了,張獻忠一定是攝於大人的威嚴,不敢進攻重慶府城,沒有辦法的情況之下,逃往湖廣去了。”

楊嗣昌可沒有心情聽這樣的恭維話語,他看着秦良玉直接開口了。

“秦將軍,張獻忠麾下有十多萬的流寇,隊伍龐大,既然其逃往湖廣,本官是一定要追上去的,本官希望秦將軍能夠予以支持,根本本官一道前往湖廣,圍剿張獻忠。。。”

秦良玉沒有猶豫,對着楊嗣昌抱拳開口了。

“大人的鈞令,下官一定服從,下官有一個建議,重慶府城需要有軍士駐守,四川各鎮的兵力不夠,下官留下一部分的軍士,暫時駐守重慶府城,以護衛重慶府城。”

楊嗣昌臉色平靜,他認爲重慶府城已經不需要駐守多少的兵力,如果朝廷大軍離開重慶府城,張獻忠聽到了風聲,趁機圍攻重慶府城,他完全可以率領大軍迅速馳援,這樣反而能夠圍住張獻忠的主力,徹底予以剿滅。

“秦將軍,本官以爲,重慶府城不需要留下太多的軍士駐守,這麼長時間過去,本官其實希望張獻忠能夠攻打重慶府城,那樣朝廷大軍就能夠與張獻忠面對面作戰,能夠圍住流寇,本官和秦將軍率領大軍離開重慶府城,還要大肆的宣揚,最好是讓張獻忠知道這個消息,那樣本官說不定能夠抓住機會,徹底剿滅張獻忠及其麾下的流寇。”

秦良玉很快明白了楊嗣昌的用意。

“大人的這個建議很好,下官一直都沒有想到,大人率領大軍在重慶府城駐紮的這段時間,張獻忠遲遲不發起進攻,現在又打算流竄到湖廣,大人索性撤離重慶府城,將消息泄露出去,引誘張獻忠進攻重慶府城,那樣大人率領大軍回援,一定能夠圍住張獻忠。。。”

楊嗣昌點點頭,在秦良玉的面前,他的這個計謀沒有什麼值得隱瞞的。

“秦將軍,本官正是這個意思,我們領兵追擊張獻忠,看看其是不是真的想着離開四川進入湖廣,若是張獻忠和我們兜圈子,那麼我們就從中找尋機會,徹底剿滅張獻忠及其麾下的流寇。”

。。。

僅僅一天的時間,大軍全部集結完畢。

離開重慶府城的時候,楊嗣昌回頭看了看高大的城牆,當初率領大軍馳援重慶府城,其實是皇上和朝廷的意思,現在看來,皇上和朝廷的決定是錯誤的,若是今後的作戰,皇上和朝廷都要插手其中,那還真的是大麻煩。

楊嗣昌再一次感覺到困惑與不自信,他不知道下一步究竟該怎麼做,是迅速的追擊張獻忠,還是率領大軍前往河南,圍剿李自成以及羅汝才。

第一百零五章 愛屋及烏第四百五十三章 搖擺第七十五章 提前告誡第三百五十四章 戰果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另一面第七百六十三章 滅頂之災(7)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鄭成功的驚喜第二十章 應對第七百零九章 掌控山東(14)第六百二十章 同時發難第四百四十八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1)第一百八十九章 用人不疑第二百三十四章 周密第六百九十五章 這樣才痛快第二百四十四章 立竿見影第二百三十六章 還治其人之身第五百九十八章 彼此彼此第八百五十九章 離心第五百二十三章 三方籌謀(3)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開門紅(3)第七百五十七章 滅頂之災(1)第二百二十三章 漂亮的伏擊(2)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北進北進第五百七十八章 不請自來第八百三十九章 功虧一簣(2)第八百一十章 敗着第一百六十八章 兩難選擇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遭遇危險(2)第一百七十七章 動手了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梟雄末路(8)第一百七十三章 塘報的刺激第一百八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富之家第六百零二章 算準了第一百零二章 火花第三百九十五章 痛快(3)第六十一章 史可法第七百二十四章 淮安還是鳳陽第六百六十三章 莫須有第六十三章 殿試之後第二百二十八章 於心何忍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將計就計(2)第五百九十九章 虛報與誤判第一百三十四章 拐彎抹角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直插鎮北關第九百七十三章 科舉風波(1)第七百一十二章 殘存的希望第四百二十四章 豬隊友第一百七十七章 動手了第五百三十七章 長亭之盟(1)第七百五十一章 被迫出擊第六百九十三章 暗度陳倉(3)第八百二十七章 一聲嘆息(4)第九百二十八章 定鼎之戰(12)第三百零一章 膽量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摧枯拉朽(8)第四百四十六章 委婉拒絕第八百三十二章 殘陽如血(3)第六百五十三章 朝中暗流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大局意識第八百九十一章 太爽了(2)第一百五十六章 豪宅第七百二十五章 態度決定一切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機會難得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不一樣的態度(1)第一百七十二章 我所需要的第四百三十三章 唯一的機會第七百二十三章 各自爲政第四百八十一章 真實的打壓第八百零三章 忍不住發飆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穩定南方(5)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無毒不丈夫(1)第一百三十七章 遭遇彈劾第九百三十一章 定鼎之戰(15)第七百四十五章 逼到了絕境第一百零二章 火花第三百零八章 聲東擊西(7)第一百六十九章 宰相肚第七百一十四章 悲歌(1)第一百二十章 關心和鼓勵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赴山東第五十一章 忍不住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多爾袞的霸道第九十六章 太巧了第四百七十二章 朝野震驚(3)第五百六十九章 獨立指揮第八百三十五章 殘陽如血(6)第四百二十七章 不同的心思第一百零六章 道不同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遭遇危險(1)第六百四十一章 洪承疇的堅持第九百四十章 登基稱帝第三百七十二章 末路(1)第五百四十一章 長亭之盟(5)第六百六十二章 註定如此第三百三十五章 輪迴第九百三十六章 不可小視第九十章 真相不重要第四百八十七章 遼東構架第九百五十九章 義無反顧
第一百零五章 愛屋及烏第四百五十三章 搖擺第七十五章 提前告誡第三百五十四章 戰果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另一面第七百六十三章 滅頂之災(7)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鄭成功的驚喜第二十章 應對第七百零九章 掌控山東(14)第六百二十章 同時發難第四百四十八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1)第一百八十九章 用人不疑第二百三十四章 周密第六百九十五章 這樣才痛快第二百四十四章 立竿見影第二百三十六章 還治其人之身第五百九十八章 彼此彼此第八百五十九章 離心第五百二十三章 三方籌謀(3)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開門紅(3)第七百五十七章 滅頂之災(1)第二百二十三章 漂亮的伏擊(2)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北進北進第五百七十八章 不請自來第八百三十九章 功虧一簣(2)第八百一十章 敗着第一百六十八章 兩難選擇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遭遇危險(2)第一百七十七章 動手了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梟雄末路(8)第一百七十三章 塘報的刺激第一百八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富之家第六百零二章 算準了第一百零二章 火花第三百九十五章 痛快(3)第六十一章 史可法第七百二十四章 淮安還是鳳陽第六百六十三章 莫須有第六十三章 殿試之後第二百二十八章 於心何忍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將計就計(2)第五百九十九章 虛報與誤判第一百三十四章 拐彎抹角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直插鎮北關第九百七十三章 科舉風波(1)第七百一十二章 殘存的希望第四百二十四章 豬隊友第一百七十七章 動手了第五百三十七章 長亭之盟(1)第七百五十一章 被迫出擊第六百九十三章 暗度陳倉(3)第八百二十七章 一聲嘆息(4)第九百二十八章 定鼎之戰(12)第三百零一章 膽量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摧枯拉朽(8)第四百四十六章 委婉拒絕第八百三十二章 殘陽如血(3)第六百五十三章 朝中暗流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大局意識第八百九十一章 太爽了(2)第一百五十六章 豪宅第七百二十五章 態度決定一切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機會難得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不一樣的態度(1)第一百七十二章 我所需要的第四百三十三章 唯一的機會第七百二十三章 各自爲政第四百八十一章 真實的打壓第八百零三章 忍不住發飆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穩定南方(5)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無毒不丈夫(1)第一百三十七章 遭遇彈劾第九百三十一章 定鼎之戰(15)第七百四十五章 逼到了絕境第一百零二章 火花第三百零八章 聲東擊西(7)第一百六十九章 宰相肚第七百一十四章 悲歌(1)第一百二十章 關心和鼓勵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赴山東第五十一章 忍不住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多爾袞的霸道第九十六章 太巧了第四百七十二章 朝野震驚(3)第五百六十九章 獨立指揮第八百三十五章 殘陽如血(6)第四百二十七章 不同的心思第一百零六章 道不同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遭遇危險(1)第六百四十一章 洪承疇的堅持第九百四十章 登基稱帝第三百七十二章 末路(1)第五百四十一章 長亭之盟(5)第六百六十二章 註定如此第三百三十五章 輪迴第九百三十六章 不可小視第九十章 真相不重要第四百八十七章 遼東構架第九百五十九章 義無反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