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東方朔

東方朔約生於漢文帝后元三年(前161年), 早年喜歡古代流傳下來的書籍,愛好儒家經術,廣泛地閱覽了諸子百家的書。漢武帝即位初年(建元元年,前140年 ),徵召天下賢良方正和有文學才能的人。各地士人、儒生紛紛上書應聘。東方朔更是寫了三千片竹簡的內容上書,這些竹簡要兩個人才扛得起,而武帝則花了二個月的時間纔讀完。

據《漢書》記載,在自薦書中,東方朔說:“我東方朔少年時就失去了父母,依靠兄嫂的扶養長大成人。我十三歲開始讀書,經過三年的刻苦,讀的書籍已經夠用;在十五歲時學習擊劍;十六歲學《詩》、《書》;閱讀量達到二十二萬字。十九歲又開始學習兵法和做戰常識,懂得各種兵器的用法,以及作戰時士兵進退的鉦鼓。這方面的書也讀了二十二萬字,總共四十四萬字。我欽佩子路的豪言。如今我已二十二歲,身高九尺三寸。雙目炯炯有神,像明亮的珠子,牙齒潔白整齊得像編排的貝殼,勇敢像孟賁,敏捷像慶忌,廉儉像鮑叔,信義像尾生。我這樣的人,應該能夠做天子的大臣吧!” 武帝讀後認爲東方朔氣概不凡,便命令他在公車署中等待召見。

由於公車令奉祿微薄,又始終未得漢武帝召見,東方朔很是不滿。爲了儘快得到漢武帝的召見,東方朔故意嚇唬給漢武帝養馬的幾個侏儒:“皇帝說你們這些人既不能種田,又不能打仗,更沒有治國安邦的才華,對國家毫無益處,因此打算殺掉你們。你們還不趕緊去向皇帝求情!”侏儒們聽後大爲惶恐,哭着向漢武帝求饒。漢武帝問明原委,即召來東方朔責問。東方朔終於有了一個直接面對皇帝的機會。他風趣地說:“我是不得已才這樣做的。侏儒身高三尺,我身高九尺,然而我與侏儒所賺奉祿卻一樣多,總不能撐死他們而餓死小臣吧!聖上如果不願意重用我,就乾脆放我回家,我不願再白白耗費京城的糧食。”漢武帝聽後捧腹大笑,於是命令他在金馬門待詔,至此東方朔稍微得些親近。

漢武帝有一次玩射覆的遊戲時把壁虎藏在盂中,卻沒有人猜中。東方朔向武帝自請說:“臣曾學《易》,請允許我猜猜是什麼。”於是他將蓍草排成各種卦象,回答道:“我認爲說它是龍卻無角,說它是蛇又有足,肢肢而行脈脈而視,善於爬牆,這東西不是壁虎就是蜥蜴。”於是漢武帝賜給東方朔十匹帛。後來武帝又讓東方朔猜其它的東西,而東方朔每猜必中,皆有賞賜。 東方朔也因此被漢武帝寵幸的伶人郭舍人嫉妒。郭舍人對漢武帝說東方朔狂妄自大,其實並沒有真本領,猜中只是偶然。並向漢武帝請求與東方朔一決高下。郭舍人用樹上的寄生出題,不料東方朔竟也猜中。敗後的郭舍人依然不甘心,又向東方朔出謎語,然而東方朔應聲就答,沒有謎語能夠難住他,在場的所有人亦非常驚訝。此後,漢武帝便任命東方朔爲常侍郎,東方朔也終於受到了漢武帝的喜愛和寵幸。

建元三年(前138年),漢武帝常常以平陽侯的身份出遊狩獵,出遊的時間也從一天到五天。後來,這樣的遊玩已經不能爲漢武帝所滿足。加之路途遙遠又被當地的百姓厭煩,於是漢武帝萌生了修建上林苑的想法。在估算完修苑囿所佔農田的價值之後,又派人劃出佔地所屬縣的荒地以抵償農民。做此決策之時東方朔恰好在場,便向武帝諫言上林苑所處之地的物產富饒及地勢險要,若修以林苑則是不恤農時、非富國強民之計。並列出不可修建上林苑的三個原因。又舉殷紂王、楚靈王、秦始皇大興土木導致天下大亂的例子。最後獻上《泰階六符》希望漢武帝能夠觀察天象的變異而自省自己所做的事情。漢武帝因此拜東方朔爲一千石太中大夫之官職,加給事中之銜,並賞賜黃金百斤。

有一年冬天,下了幾天大雪,東方朔就到御花園去給武帝折梅花。剛進園門,就發現有個宮女淚流滿面準備投井。東方朔慌忙上前搭救,並問明她要自殺的原因。原來,這個宮女名叫元宵,家裡還有雙親及一個妹妹。自從她進宮以後,就再也無緣和家人見面。每年到了臘盡春來的時節,就比平常更加思念家人。覺得不能在雙親跟前盡孝,不如一死了之。東方朔聽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證,一定設法讓她和家人團聚。

一天,東方朔出宮在長安街上擺了一個占卜攤。不少人都爭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個人所佔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籤語。一時之間,長安裡起了很大恐慌。人們紛紛求問解災的辦法。東方朔就說:“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會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訪,她就是奉旨燒長安的使者,我把抄錄的偈語給你們,可讓當今天子想想辦法。”說完,便扔下一張紅帖,揚長而去。老百姓拿起紅帖,趕緊送到皇宮去稟報皇上。漢武帝接過來一看,只見上面寫着:“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五天火,焰紅宵夜”,他心中大驚,連忙請來了足智多謀的東方朔。東方朔假意想了一想,就說:“聽說火神君最愛吃湯圓,宮中的元宵不是經常給你做湯圓嗎?十五晚上可讓元宵做好湯圓。萬歲焚香上供,傳令京都家家都做湯圓,一齊敬奉火神君。再傳諭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掛燈,滿城點鞭炮、放煙火,好像滿城大火,這樣就可以瞞過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進城觀燈,雜在人羣中消災解難”。武帝聽後,十分高興,就傳旨照東方朔的辦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長安城裡張燈結綵,遊人熙來攘往,熱鬧非常。宮女元宵的父母也帶着妹妹進城觀燈。當他們看到寫有“元宵”字樣的大宮燈時,驚喜地高喊:“元宵!元宵!”,元宵聽到喊聲,終於和家裡的親人團聚了。

如此熱鬧了一夜,長安城果然平安無事。漢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後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湯圓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樣全城掛燈放煙火。因爲元宵做的湯圓最好,人們就把湯圓叫元宵,這天叫做元宵節。

東方朔有一次喝醉了酒,進入殿中後在殿上小便,而此舉被其他官員彈劾。因犯下大不敬之罪,漢武帝下詔免其官職,將東方朔貶爲庶人。讓東方朔在宦者署待詔。後來,漢武帝的姐姐隆慮公主之子昭平君因殺人被捕入獄,漢武帝在隆慮公主死前曾答應其姐用黃金千斤、錢一千萬預先贖昭平君一死。然而當昭平君真的犯下殺人死罪之時,漢武帝又不想違逆法律的準則,讓查處此案的法官依法判決。因違背了對姐姐的諾言而難受。東方朔這時卻舉杯向武帝祝壽,漢武帝認爲東方朔的話說的不是時候就現行離開了。傍晚的時候才詔見東方朔問其原因。東方朔便用陰陽五行的理論來講述悲傷的情緒對身體壽命的影響,酒是最好的消愁之物,故以酒祝壽顯明陛下的剛正不阿,又可以爲陛下解哀愁。於是漢武帝又任命東方朔爲中郎之職,並賞賜布帛百匹。

東方朔又舉薦他的兒子做郎官,其子後升爲謁者,經常奉漢武帝之命持節出使。及東方朔老,臨終前規勸武帝說:“《詩經》上說‘飛來飛去的蒼蠅,落在籬笆上面。慈祥善良的君子,不要聽信讒言。’‘讒言沒有止境,四方鄰國不得安寧。’希望陛下遠離巧言諂媚的人,斥退他們的讒言。”武帝說:“如今東方朔說話竟如此正經。”並對此感到驚奇。過了不久,東方朔便生病去世了。古書上說:“鳥到臨死時,它的叫聲特別悲哀;人到臨終時,它的言語非常善良。”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吧。

第二百一十八章姚廣孝第十二章軒轅黃帝第三十八章魔家四將第一百九十六章袁天罡第一百九十八章呂洞賓第一百零四章漢武帝(二)第八十章陳氏代齊第六章盤古兒女第五十四章兵臨朝歌(三)第一百四十四章孝文帝第一百零六章雜記第一百五十四章江流兒第八十六章西門豹第一百零二章西漢第二十五章姜子牙下山第一百一十一章道成肉身第三十九章魔家四將(二)第九十六章始皇帝第一百九十五章終成正果第一百八十八章扇滅火焰山第一百二十二章耶穌受難第三十二章伯邑考進貢(二)第一百零九章大聖戰小聖第一百零五章猴王被壓五行山第二百二十一章湯若望第一百六十章禪院失袈裟第二十九章火燒琵琶精第一百六十九章五莊觀(二)第五十七章帝辛自焚摘星樓(三)第三十一章伯邑考進貢第二百一十七章劉伯溫第二十五章姜子牙下山第二百一十七章劉伯溫第五章羊與蛇第六十一章大衛第七章盤古兒女(二)第一百四十四章孝文帝第四十一章孔宣兵阻金雞嶺第一百三十五章道教發展第一百九十章三藏被攝欲成婚第一百六十五章靈吉降妖第七十四章孔子第九十七章始皇帝(二)第十二章軒轅黃帝第五十五章帝辛自焚摘星樓第一百六十六章沙悟淨第一百八十五章悟空戰心魔第十九章婦好第一百零八章十二使徒第四十四章準提道人收孔宣第五十六章帝辛自焚摘星樓(二)第四十八章大會萬仙陣(二)第三十張棄朝歌渭水垂釣第一百八十七章騙取芭蕉扇第十五章夏第三章天使叛亂第二百二十七章文藝復興第一百三十四章蔡倫造紙第六十二章大衛(二)第一百四十二章菩提達摩第三十二章伯邑考進貢(二)第一百五十四章江流兒第一百九十章三藏被攝欲成婚第一百三十章使徒傳道(七)第五十九章白龍馬第二十九章火燒琵琶精第一百六十九章五莊觀(二)第十四章五帝(二)第八十二章鬼谷子(二)第一百九十二章李靖父子降妖第二百一十八章姚廣孝第十三章五帝第五十六章帝辛自焚摘星樓(二)第一百八十二章紅孩兒皈依第五十四章兵臨朝歌(三)第七十五章鬼谷子第六十四章所羅門第一百三十八章六出祁山第一百七十章五莊觀(三)第四十二章孔宣兵阻金雞嶺(二)第二百一十六章張三丰第九十章楚懷王第一百五十四章江流兒第第一百三十九章關羽第六十二章大衛(二)第一百四十七章隋文帝楊堅第一百零三章漢武帝第三十六章子牙爲相第四十一章孔宣兵阻金雞嶺第十六章少康復國第一百零四章漢武帝(二)第五十三章兵臨朝歌(二)第二百一十三章道濟和尚第二百零三章王安石變法第一百六十七章四聖試禪心第一百四十八章李靖第九十一章長平之戰第一百二十二章耶穌受難第六章盤古兒女第二百零六章徽宗趙佶
第二百一十八章姚廣孝第十二章軒轅黃帝第三十八章魔家四將第一百九十六章袁天罡第一百九十八章呂洞賓第一百零四章漢武帝(二)第八十章陳氏代齊第六章盤古兒女第五十四章兵臨朝歌(三)第一百四十四章孝文帝第一百零六章雜記第一百五十四章江流兒第八十六章西門豹第一百零二章西漢第二十五章姜子牙下山第一百一十一章道成肉身第三十九章魔家四將(二)第九十六章始皇帝第一百九十五章終成正果第一百八十八章扇滅火焰山第一百二十二章耶穌受難第三十二章伯邑考進貢(二)第一百零九章大聖戰小聖第一百零五章猴王被壓五行山第二百二十一章湯若望第一百六十章禪院失袈裟第二十九章火燒琵琶精第一百六十九章五莊觀(二)第五十七章帝辛自焚摘星樓(三)第三十一章伯邑考進貢第二百一十七章劉伯溫第二十五章姜子牙下山第二百一十七章劉伯溫第五章羊與蛇第六十一章大衛第七章盤古兒女(二)第一百四十四章孝文帝第四十一章孔宣兵阻金雞嶺第一百三十五章道教發展第一百九十章三藏被攝欲成婚第一百六十五章靈吉降妖第七十四章孔子第九十七章始皇帝(二)第十二章軒轅黃帝第五十五章帝辛自焚摘星樓第一百六十六章沙悟淨第一百八十五章悟空戰心魔第十九章婦好第一百零八章十二使徒第四十四章準提道人收孔宣第五十六章帝辛自焚摘星樓(二)第四十八章大會萬仙陣(二)第三十張棄朝歌渭水垂釣第一百八十七章騙取芭蕉扇第十五章夏第三章天使叛亂第二百二十七章文藝復興第一百三十四章蔡倫造紙第六十二章大衛(二)第一百四十二章菩提達摩第三十二章伯邑考進貢(二)第一百五十四章江流兒第一百九十章三藏被攝欲成婚第一百三十章使徒傳道(七)第五十九章白龍馬第二十九章火燒琵琶精第一百六十九章五莊觀(二)第十四章五帝(二)第八十二章鬼谷子(二)第一百九十二章李靖父子降妖第二百一十八章姚廣孝第十三章五帝第五十六章帝辛自焚摘星樓(二)第一百八十二章紅孩兒皈依第五十四章兵臨朝歌(三)第七十五章鬼谷子第六十四章所羅門第一百三十八章六出祁山第一百七十章五莊觀(三)第四十二章孔宣兵阻金雞嶺(二)第二百一十六章張三丰第九十章楚懷王第一百五十四章江流兒第第一百三十九章關羽第六十二章大衛(二)第一百四十七章隋文帝楊堅第一百零三章漢武帝第三十六章子牙爲相第四十一章孔宣兵阻金雞嶺第十六章少康復國第一百零四章漢武帝(二)第五十三章兵臨朝歌(二)第二百一十三章道濟和尚第二百零三章王安石變法第一百六十七章四聖試禪心第一百四十八章李靖第九十一章長平之戰第一百二十二章耶穌受難第六章盤古兒女第二百零六章徽宗趙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