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蔡倫造紙

蔡倫出身於東漢初年大湊山下從事冶鑄的一個鐵匠世家,他的祖上是打鐵的。衛颯上任桂陽郡太守後,在桂陽設置鐵官,蔡家因此與朝廷官員有了緊密的聯繫。

小時候,他在大湊山麓一處被稱作石林的鄉學啓蒙讀書,習《周禮》,讀《論語》,尤其對周邊的生產、生活環境很感興趣,比如冶煉、鑄造,種麻、養蠶。少年蔡倫,已經是滿腹經綸,很有才學。

根據蔡倫後人的傳說,蔡倫是在18歲以後,由京城到桂陽管理調運採冶鑄鐵的官員推薦,才進皇宮做了宦官。這一年,是漢明帝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從史料分析,蔡倫是中國華南地區甚至江南地區第一位走進朝廷,進入皇宮爲官的人。

他被選入宮後,開始是在皇宮旁舍嬪妃所居的掖庭當差,幾年後提升爲出入皇宮、傳遞詔令的小黃門宦官。蔡倫的才華越來越顯露出來。系奉竇皇后之命監管宋貴人之事,建初七年,竇後設計誣陷宋貴人,蔡倫“驗實”。到漢和帝即位時(公元89年),升遷爲出入朝廷、侍從天子的中常侍,豫參帷幄之中,成了傳達詔令、掌理文書、參預朝政的高等宦官。

漢和帝剛登上皇帝寶座時,年齡尚幼,蔡倫曾服侍過的竇皇后成爲皇太后,把持朝政,皇權旁落外戚竇氏家族。竇太后的同胞竇憲等四個兄弟都爲顯貴,擅威權,謀不軌,炎勢傾朝野。心性秉直的蔡倫看不慣這些,便與大宦官鉤盾令鄭衆首謀,扶助和帝,乘竇憲出征班師回朝之機,收竇憲大將軍印,清除了竇氏專權的弊端,鞏固了和帝的皇權統治。永元九年(公元97年),“監作秘劍及諸器械”;此前,由中常侍“加位尚方令”。

蔡倫兼任尚方令時,掌管尚方,這是一個主管皇宮製造業的機構,“尚方寶劍”就是尚方製作的寶劍,後來成爲最高權力的象徵。因史書記載闕如,如今已無從考證這個任命是怎麼發生的,但這無疑是中國歷史上最正確的任命之一。當時的皇宮作坊,集中了天下的能工巧匠,代表那個時代製造業最高水準,爲蔡倫提供了一個極好的平臺,他的個性、愛好以及他在工程技術方面的過人天資,在這個工作崗位上得到井噴式的展現。

永元九年(公元97年)尚方製作的刀劍等器物,“莫不精工堅密,爲後世法”。也就是說,他大幅度改進了製作工藝,達到極高水準,並長期居於技術的頂峰。晚蔡倫三四十年的崔寔在《政論》中寫道:“有蔡太僕之弩,及龍亭九年之劍,至今擅名天下。”“蔡太僕”、“龍亭”,指的都是蔡倫,他已成爲兵器“品牌”。

改進造紙術時的蔡倫主管監督製造宮中用的各種器物。他挑選出樹皮、破麻布、舊漁網等,讓工匠們把它們切碎剪斷,放在一個大水池中浸泡。過了一段時間後,其中的雜物爛掉了,而纖維不易腐爛,就保留了下來。他再讓工匠們把浸泡過的原料撈起,放入石臼中,不停攪拌,直到它們成爲漿狀物,然後再用竹篾把這粘乎乎的東西挑起來,等乾燥後揭下來就變成了紙。蔡倫帶着工匠們反覆試驗,試製出既輕薄柔韌,又取材容易、來源廣泛、價格低廉的紙。

元興元年(公元105年)蔡倫向漢和帝獻紙,蔡倫將造紙的方法寫成奏摺,連同紙張呈獻皇帝,得到皇帝的讚賞,便詔令天下朝廷內外使用並推廣,朝廷各官署、全國各地都視作奇蹟。九年後,蔡倫被封爲“龍亭侯”,食邑300戶。由於在全國各地逐步推行的新造紙方法是蔡倫發明的,人們便把這種紙都稱爲“蔡侯紙”。

蔡倫的造紙術沿着絲綢之路經過中亞、西歐向整個世界傳播,爲世界文明的傳承和發展起着不可磨滅的貢獻

有個叫尤文一的秀才,寒窗苦讀十幾年,卻沒能考中舉人。他便棄筆從商,投在大發明家蔡倫的門下學習紙。尤秀才聰明過人,很受蔡倫的器重。蔡倫就把自己的技術全部傳給了尤秀才。

過了幾年,蔡倫死了,尤秀才就繼承了蔡倫的事業,造起紙來。他造的紙又多又好,可當時用紙的人很少,造出的紙賣不出去,庫房裡堆積如山。爲此,尤秀才十分犯愁,漸漸地茶飯不進,臥牀不起,三天沒過,竟然閉上眼睛死去了。家裡人頓時哭得死去活來。左鄰右舍知道了這個消息,也都過來幫助料理喪事尤秀才的妻子哭著對大夥說:“咱們家境不好,沒有甚麼可以陪葬,就把這些紙燒了給他做陪葬吧!”

於是,專門派一個人在尤秀才的靈前燒紙。到了第三天,尤秀才突然坐起來,嘴裡還不停地叫著:“快燒紙,快燒紙。”人們以爲尤秀才起屍,都害怕起來。尤秀才卻說:“不要害怕,我是真的活了,是閻王老爺把我放回來。”人們都感到十分奇怪,

紛紛尋問根由尤秀才說:“是你們燒的這些紙救了我。這些紙燒化之後,到了陰曹地府就變成了錢。我用這些錢買通了閻王爺,閻王老爺就把我放回來了。”家裡人聽了,無不歡天喜地,就又燒了不少紙。

這件事傳出之後,也有人不相信。一個有錢有勢的老員外把尤秀才找去,對他說:“我家用金錢陪葬,不是比紙值錢的多嗎?尤秀才說:“員外不知,這金銀是人間所用的,決帶不到地獄去,不信,員外可掘開祖墳,那些陪葬的金銀保證分毫沒動。”員外聽了點頭稱是。於是,買紙的人一下子多起來,尤秀才造出的紙還供不上賣哩。

其實,尤秀才並不是真的死而復生,袛不過是爲了多賣紙,和妻子商量好設下的一個計策。然而,給死人燒紙的風俗卻一直流傳下來了。

第三十張棄朝歌渭水垂釣第六十八章猴王拜師第十七章牛郎織女第一百五十二章太宗遊地府第一百九十三章終到靈山第一百零五章漢武帝(三)第一百零三章漢武帝第一百八十六章路阻火焰山第十章巴別塔第一百一十三章道成肉身(二)第五十九章掃羅王第四章盤古第三十三章文王吐子第九十四章秦王掃六合第十五章夏第一百九十三章終到靈山第九十章楚懷王第二百二十一章湯若望第一百零四章漢武帝(二)第四十九章大會萬仙陣(三)第一百三十二章異端滋生第一百五十三章劉全進瓜第四十八章大會萬仙陣(二)第十一章烈山神農第一百零五章漢武帝(三)第九十三章少年宰相第三十一章伯邑考進貢第三十二章伯邑考進貢(二)第一百六十六章沙悟淨第一百九十七章一代女帝第一百七十二章波月洞遇難第二百二十七章文藝復興第一百五十七章猴王隨西第二百一十四章尹志平第一百零六章雜記第二十六章姜子牙下山(二)第一百零六章雜記第九十六章始皇帝第十三章五帝第六十八章猴王拜師第一百七十章五莊觀(三)第一百二十九章使徒傳道(六)第一百五十七章猴王隨西第一百零一章看管蟠桃園第八十章陳氏代齊第六章盤古兒女第一百三十五章道教發展第二百章會昌滅佛第五十四章兵臨朝歌(三)第二百二十章利瑪竇第九十七章始皇帝(二)第一百二十一章被捕第二十四章哪吒鬧東海(二)第十九章婦好第一百零五章漢武帝(三)第九十三章少年宰相第一百三十四章蔡倫造紙第一百零五章漢武帝(三)第九十五章秦王掃六合(二)第一百九十章三藏被攝欲成婚第一百四十五章蘭陵王第一百六十章禪院失袈裟第八十三章孫臏與龐涓第一百四十二章司馬懿(二)第七十四章孔子第五十六章王伯欽第一百四十三章司馬懿(三)第十二章軒轅黃帝第八十九章齊宣王第一百八十七章騙取芭蕉扇第三十一章伯邑考進貢第三十八章魔家四將第一百五十二章太宗遊地府第一百六十三章悟空收八戒第一百章項羽(二)第一百二十三章耶穌昇天第二百一十二章丘處機第八十八章合縱連橫(二)第二十三章哪吒鬧東海第一百章項羽(二)第一百三十三章佛入東土第二百零七章狄青第一百三十章使徒傳道(七)第一百十二十七章使徒傳道(四)第二百二十三章蓋恩夫人第二百一十二章丘處機第九十一章長平之戰第一百六十七章四聖試禪心第一百六十七章四聖試禪心第八十四章孫臏與龐涓(二)第六十一章大衛第十六章少康復國第二百一十六章張三丰第二百二十五章宗教改革(二)第五十九章白龍馬第一百四十一章司馬懿第一百九十二章李靖父子降妖第二十三章哪吒鬧東海第一百二十二章耶穌受難第四十一章孔宣兵阻金雞嶺
第三十張棄朝歌渭水垂釣第六十八章猴王拜師第十七章牛郎織女第一百五十二章太宗遊地府第一百九十三章終到靈山第一百零五章漢武帝(三)第一百零三章漢武帝第一百八十六章路阻火焰山第十章巴別塔第一百一十三章道成肉身(二)第五十九章掃羅王第四章盤古第三十三章文王吐子第九十四章秦王掃六合第十五章夏第一百九十三章終到靈山第九十章楚懷王第二百二十一章湯若望第一百零四章漢武帝(二)第四十九章大會萬仙陣(三)第一百三十二章異端滋生第一百五十三章劉全進瓜第四十八章大會萬仙陣(二)第十一章烈山神農第一百零五章漢武帝(三)第九十三章少年宰相第三十一章伯邑考進貢第三十二章伯邑考進貢(二)第一百六十六章沙悟淨第一百九十七章一代女帝第一百七十二章波月洞遇難第二百二十七章文藝復興第一百五十七章猴王隨西第二百一十四章尹志平第一百零六章雜記第二十六章姜子牙下山(二)第一百零六章雜記第九十六章始皇帝第十三章五帝第六十八章猴王拜師第一百七十章五莊觀(三)第一百二十九章使徒傳道(六)第一百五十七章猴王隨西第一百零一章看管蟠桃園第八十章陳氏代齊第六章盤古兒女第一百三十五章道教發展第二百章會昌滅佛第五十四章兵臨朝歌(三)第二百二十章利瑪竇第九十七章始皇帝(二)第一百二十一章被捕第二十四章哪吒鬧東海(二)第十九章婦好第一百零五章漢武帝(三)第九十三章少年宰相第一百三十四章蔡倫造紙第一百零五章漢武帝(三)第九十五章秦王掃六合(二)第一百九十章三藏被攝欲成婚第一百四十五章蘭陵王第一百六十章禪院失袈裟第八十三章孫臏與龐涓第一百四十二章司馬懿(二)第七十四章孔子第五十六章王伯欽第一百四十三章司馬懿(三)第十二章軒轅黃帝第八十九章齊宣王第一百八十七章騙取芭蕉扇第三十一章伯邑考進貢第三十八章魔家四將第一百五十二章太宗遊地府第一百六十三章悟空收八戒第一百章項羽(二)第一百二十三章耶穌昇天第二百一十二章丘處機第八十八章合縱連橫(二)第二十三章哪吒鬧東海第一百章項羽(二)第一百三十三章佛入東土第二百零七章狄青第一百三十章使徒傳道(七)第一百十二十七章使徒傳道(四)第二百二十三章蓋恩夫人第二百一十二章丘處機第九十一章長平之戰第一百六十七章四聖試禪心第一百六十七章四聖試禪心第八十四章孫臏與龐涓(二)第六十一章大衛第十六章少康復國第二百一十六章張三丰第二百二十五章宗教改革(二)第五十九章白龍馬第一百四十一章司馬懿第一百九十二章李靖父子降妖第二十三章哪吒鬧東海第一百二十二章耶穌受難第四十一章孔宣兵阻金雞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