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漢武帝(四)

漢武帝是第一位在統一的國家制定、頒佈太初曆的皇帝,以正月爲歲首這一點,一直沿用至今。中國漢初以前,主要採用“古六歷”(黃帝、顓頊、夏、殷、周、魯)中的《顓頊歷》。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太初曆,以正月爲歲首,色尚黃。《太初曆》的制訂是中國歷史上具有重要性的一次曆法大改革,是中國文明在世界天文學上的不朽貢獻。《太初曆》的科學成就,首先在於曆法計算上的精密準確。

漢武帝創建太學、鄉學,設立舉賢制度,形成了中國獨特的文官制度。

樂府一名本指管理音樂的官府。漢武帝在掌管雅樂的太樂官署之外,另創立樂府官署,掌管俗樂,收集民間的歌辭入樂。“采詩夜誦,有趙、代、秦、楚之謳”、“以李延年爲協律都尉,多舉司馬相如等數十人造爲詩賦,略論律呂,以合八音之調,作十九章之歌”。後人把樂府機關配樂演唱的詩歌,也稱樂府。

漢武帝時期出現了秦統一後中國見於史籍記載的《輿地圖》,元狩四年四月丙申,“太僕臣公孫賀行御史大夫事……奏輿地圖,請所立國名。

漢武帝派張騫通西域,打通了絲綢之路,促進了中、西雙方的經濟、文化交流。這在中國史上屬首次。從西域胡(黃)瓜、胡豆、胡麻、石榴、胡蘿蔔、葡萄、汗血馬、核桃、苜蓿種植,從大宛引進了良種馬———天馬,西域的樂曲、魔術傳至中國。中國傳出了冶鐵術、鑿井術、絲綢製造、漆器製造等技術,井渠法作龍首渠,後傳入今中國新疆地區,並進而入波斯等地。中原大量的絲織品和金屬工具向西輸送,鑄鐵技術,井渠法也傳到西域,歷史意義重大。

西域同內地的聯繫開始於遙遠的歷史年代,到公元前2世紀左右,西域分爲三十六國,互不統屬。在天山以北的準噶爾草原有烏孫、且彌等國;在天山以南,崑崙山以北的塔里木盆地地區,又分爲南道諸國和北道諸國。

北道諸國有龜茲(新疆庫車)、疏勒、焉耆(新疆焉耆)、車師(新疆吐魯番)等較大的國家。南道諸國有莎車(新疆莎車)、于闐(新疆和田)、樓蘭(新疆羅布泊西)等國。漢武帝任命張騫爲中郎將,率領三百多隨員,攜帶大批金幣絲帛以及牛羊向西域進發。張騫到達烏孫後,原定目的雖未達到,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國。

元鼎二年(前115年)張騫回來,烏孫派使者幾十人隨同張騫一起到了長安。此後,漢武帝派出的使者還到過安息(波斯)、身毒(印度)、奄蔡(在鹹海與裡海間)、條支(安息屬國)、犁軒(附屬羅馬的埃及亞歷山大城),中國使者還受到安息專門組織的二萬人的盛大歡迎。自此,絲綢之路正式開通。[101]開闢了鏈接東到長安,西到羅馬帝國,最遠至埃及亞歷山大的貿易通道。

元封三年(前108年),漢武帝命趙破奴率軍進攻樓蘭、車師,並在酒泉(甘肅酒泉)至玉門關一帶設立亭障,作爲供應糧草的驛站和防守的哨所。

太初元年(前104年)漢武帝派李廣利出征大宛,擊敗大宛後,西域的交通更加通順。西漢又在樓蘭、渠犁(新疆塔里木河北)、輪臺(新疆庫車縣東)等地設校尉管理屯田,這是漢在西域最早設置的軍事和行政機構,實際上西域已經正式納入中華版圖。

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漢武帝親臨現場督察堵塞黃河瓠子決口。

徵和元年(前92年),漢武帝住在建章宮,看到一個男子帶劍進入中龍華門,懷疑是不尋常的人,便命人捕捉。該男子棄劍逃跑,侍衛們追趕,未能擒獲。漢武帝大怒,將掌管宮門出入的門候處死。冬十一月,漢武帝徵調三輔地區的騎兵對上林苑進行大搜查,並下令關閉長安城門進行搜索,十一天後解除戒嚴。巫蠱事件開始出現。

丞相公孫賀之子公孫敬聲擅自動用軍費1900萬錢,事敗後被捕下獄。時值漢武帝下詔通緝陽陵大俠朱安世,公孫賀爲贖兒子之罪,將朱安世捕獲移送朝廷。孰料朱安世在獄中上書,聲稱公孫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在馳道上埋藏木人以詛咒皇帝。漢武帝大怒,公孫賀父子死獄中,滿門抄斬。陽石公主、諸邑公主,衛青之子長平侯衛伉相繼被牽連入內,被殺。

這時,方士和各類神巫多聚集在京師長安,大都是以左道旁門的奇幻邪術迷惑衆人,無所不爲。一些女巫來於宮中,教宮中美人躲避災難的辦法,在每間屋裡都埋上木頭人,進行祭祀。因相互妒忌爭吵時,就輪番告發對方詛咒皇帝、大逆不道。漢武帝大怒,將被告發的人處死,後宮妃嬪、宮女以及受牽連的大臣共殺了數百人。

漢武帝產生疑心以後,有一次,在白天小睡,夢見有好幾千木頭人手持棍棒想要襲擊他,霍然驚醒,從此感到身體不舒服,精神恍惚,記憶力大減。江充自以爲與太子劉據、衛皇后有嫌隙,見漢武帝年紀已老,害怕漢武帝去世後被劉據誅殺,便定下奸謀,說漢武帝的病是因爲有巫術蠱作祟造成的。立即派江充去追查。

江充率領胡人巫師到各處掘地尋找木頭人,並逮捕了那些用巫術害人。江充一直搜查到衛皇后和太子劉據的住室,把事先準備好的木頭人拿出來陷害太子。此時漢武帝在甘泉宮養病,不在長安。

徵和二年(前91年)七月壬午,劉據派人假冒使者收捕江充等人,把江充殺了。蘇文逃到漢武帝處,向漢武帝控訴劉據,漢武帝開始並不相信此說,派使者召劉據,但使者不敢到劉據那裡,回報漢武帝說“太子反已成,欲斬臣,臣逃歸。”漢武帝大怒,下令丞相劉屈氂率兵平亂。劉據帶人離去,將長安四市的市民約數萬人強行武裝起來,到長樂宮西門外,正遇到劉屈髦率領的軍隊,與丞相軍激戰五日,死者數萬人。長安城有流言說太子謀反,所以人們不敢依附劉據,而劉屈髦一邊的兵力卻不斷加強,最終,劉據勢孤力弱而兵敗,唯有逃離長安。漢武帝憤怒異常,唯有壺關三老令孤茂敢上書漢武帝爲劉據申冤。

劉據向東逃到湖縣(今河南靈寶西),隱藏在泉鳩裡。主人家境貧寒,經常織賣草鞋來奉養劉據。劉據有一位以前相識的人住在湖縣,聽說很富有,太子派人去叫他,於是消息泄露;八月辛亥(初八),地方官圍捕劉據;劉據知道自己難以逃脫,便回到屋中自縊而死;主人與搜捕太子的人格鬥而死,二位皇孫也一同遇害。

劉據有三子一女,全部因巫蠱之亂而遇害,劉據之子、史皇孫劉進有一子劉病已倖存,尚在襁褓中,後改名劉詢,爲漢宣帝。久而久之,巫蠱事多不信。官吏和百姓以巫蠱害人罪相互告發的,經過調查發現多爲有不實。漢武帝頗知當時劉據只是惶恐不安並無謀反的意圖,高寢郎田千秋訟劉據冤曰:“子弄父兵,罪當笞;天子之子過誤殺人,當何罷哉!臣嘗夢見一白頭翁教臣言。”於是漢武帝霍然醒悟,立即就任命田千秋爲大鴻臚,並下令將江充滿門抄斬,將蘇文燒死在橫橋之上。曾對劉據兵刃相加的人也陸續被殺。漢武帝憐劉據無辜,就派人在湖縣修建了一座宮殿,叫作“思**”,又造了一座高臺,叫作“歸來望思之臺”,藉以寄託他對劉據和那兩個孫子的思念,天下聞而悲之。

漢武帝晚年求神仙又不成,又因巫蠱之禍造成父子相殘、太子劉據自殺,種種打擊使武帝心灰意冷,對自己過去的所作所爲頗有悔意。在登泰山、祀明堂之後,武帝下《輪臺罪己詔》說“朕即位以來,所爲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以表示承認自己的錯誤。天下也因此又逐漸歸於和諧,爲昭宣中興的盛世奠定了基礎。

後元元年(前88年),漢武帝叫畫工畫了一張“周公背成王朝諸侯圖”送給霍光,意思是讓霍光輔佐他的小兒子劉弗陵作皇帝。在這段時間裡,劉弗陵的母親鉤弋夫人“因過”受到斥責,憂死於雲陽宮。一般認爲是子幼母壯,爲了防止鉤弋夫人重演呂后稱制的局面,漢武帝找藉口處死了她。

後元二年(前87年)二月,漢武帝於彌留之際立劉弗陵爲太子,四天後的丁卯日,漢武帝駕崩於五柞宮,享年七十歲。三月甲申葬於茂陵(今陝西興平縣東北)。霍光正式接受漢武帝遺詔,成爲漢昭帝劉弗陵的輔命大臣,與車騎將軍金日磾、左將軍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人共同輔佐朝政。

劉徹去世後,諡號孝武皇帝,廟號世宗(魏晉南北朝之前,去世的皇帝能否追尊廟號有非常嚴格的規定,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準,開國君主一般是祖,繼嗣君主有治國才能者爲宗。西漢十四帝,歷經211年,僅有四位皇帝擁有廟號,即太祖高皇帝劉邦、太宗孝文帝劉恆、世宗孝武帝劉徹、中宗孝宣帝劉詢)。其後繼者昭帝(實爲霍光掌政)和宣帝堅持執行武帝晚年制定的與民休息的政策,因而在西漢中期出現了被後世稱頌的昭宣中興局面。

漢武帝是中國封建王朝中最傑出的君主之一,奠定了漢王朝強盛的局面,成爲中國封建王朝第一個發展高峰,還開闢了遼闊的疆域,奠定了漢地的基本範圍。武帝開始華夏族亦稱漢族。

第三十一章伯邑考進貢第九十四章秦王掃六合第二十九章火燒琵琶精第一百五十三章劉全進瓜第十八章成湯亡夏第十章巴別塔第三十八章魔家四將第一百三十三章佛入東土第九章菩提現世(二)第二百零四章太宗執政第一百八十六章路阻火焰山第一百七十七章國王託夢第一百零二章西漢第一百八十五章悟空戰心魔第二百二十三章蓋恩夫人第一百章項羽(二)第一百四十六章周武帝宇文邕第一百四十二章菩提達摩第一百五十中李靖(三)第五十三章兵臨朝歌(二)第一百二十九章使徒傳道(六)第五十章大會萬仙陣(四)第一百零六章雜記第十三章五帝第一百六十八章五莊觀第九十四章秦王掃六合第一百五十七章猴王隨西第七十九章看管蟠桃園第一百四十二章司馬懿(二)第一百十二十七章使徒傳道(四)第一百零七章東方朔第二百零六章楊延昭第七十七章太白金星招安第一百七十四章意馬憶心猿第三十一章伯邑考進貢第六十五章東周第二十四章哪吒鬧東海(二)第一百六十九章五莊觀(二)第三十二章伯邑考進貢(二)第二章身臨地獄第一百九十八章呂洞賓第二百零二章包拯第一百八十章紅孩兒戲唐僧第六十五章東周第三十張棄朝歌渭水垂釣第九十四章秦王掃六合第一百七十三章寶象國第二十九章火燒琵琶精第一百九十三章終到靈山第一百七十九章國王歸位第七十章回花果山第二百一十九章王陽明第二百二十一章湯若望第一百零八章大鬧蟠桃宴第一百八十六章路阻火焰山第六十二章大衛(二)第一百八十四章真假美猴王第一百零九章叛徒猶大第一百七十七章國王託夢第一百四十四章孝文帝第四十三章孔宣兵阻金雞嶺(三)第六十四章所羅門第一百四十三章司馬懿(三)第一百零二章西漢第三十九章魔家四將(二)第二百零九章教會分裂第一百七十五章智激美猴王第五十二章兵臨朝歌第一百二十一章被捕第一百六十五章靈吉降妖第三十七章哪吒助西岐第一百一十一章道成肉身第二百零五章朱熹第二百二十八章文藝復興(二)第四十五章齊聚誅仙陣第四十七章大會萬仙陣第一百八十章紅孩兒戲唐僧第一百六十七章四聖試禪心第一百九十六章袁天罡第七十一章猴王得神兵第一百三十八章六出祁山第一百八十八章扇滅火焰山第一百八十一章猴王戰紅孩兒第一百七十七章國王託夢第十二章軒轅黃帝第十四章五帝(二)第一百一十一章道成肉身第二十四章哪吒鬧東海(二)第一百零二章西漢第二十六章姜子牙下山(二)第一百四十四章孝文帝第七十五章鬼谷子第二十七章姜子牙下山(三)第一百七十章五莊觀(三)第二百二十四章宗教改革第一百八十九章西行遇前緣第一百零九章大聖戰小聖第二百章會昌滅佛第二百一十三章道濟和尚第五章羊與蛇
第三十一章伯邑考進貢第九十四章秦王掃六合第二十九章火燒琵琶精第一百五十三章劉全進瓜第十八章成湯亡夏第十章巴別塔第三十八章魔家四將第一百三十三章佛入東土第九章菩提現世(二)第二百零四章太宗執政第一百八十六章路阻火焰山第一百七十七章國王託夢第一百零二章西漢第一百八十五章悟空戰心魔第二百二十三章蓋恩夫人第一百章項羽(二)第一百四十六章周武帝宇文邕第一百四十二章菩提達摩第一百五十中李靖(三)第五十三章兵臨朝歌(二)第一百二十九章使徒傳道(六)第五十章大會萬仙陣(四)第一百零六章雜記第十三章五帝第一百六十八章五莊觀第九十四章秦王掃六合第一百五十七章猴王隨西第七十九章看管蟠桃園第一百四十二章司馬懿(二)第一百十二十七章使徒傳道(四)第一百零七章東方朔第二百零六章楊延昭第七十七章太白金星招安第一百七十四章意馬憶心猿第三十一章伯邑考進貢第六十五章東周第二十四章哪吒鬧東海(二)第一百六十九章五莊觀(二)第三十二章伯邑考進貢(二)第二章身臨地獄第一百九十八章呂洞賓第二百零二章包拯第一百八十章紅孩兒戲唐僧第六十五章東周第三十張棄朝歌渭水垂釣第九十四章秦王掃六合第一百七十三章寶象國第二十九章火燒琵琶精第一百九十三章終到靈山第一百七十九章國王歸位第七十章回花果山第二百一十九章王陽明第二百二十一章湯若望第一百零八章大鬧蟠桃宴第一百八十六章路阻火焰山第六十二章大衛(二)第一百八十四章真假美猴王第一百零九章叛徒猶大第一百七十七章國王託夢第一百四十四章孝文帝第四十三章孔宣兵阻金雞嶺(三)第六十四章所羅門第一百四十三章司馬懿(三)第一百零二章西漢第三十九章魔家四將(二)第二百零九章教會分裂第一百七十五章智激美猴王第五十二章兵臨朝歌第一百二十一章被捕第一百六十五章靈吉降妖第三十七章哪吒助西岐第一百一十一章道成肉身第二百零五章朱熹第二百二十八章文藝復興(二)第四十五章齊聚誅仙陣第四十七章大會萬仙陣第一百八十章紅孩兒戲唐僧第一百六十七章四聖試禪心第一百九十六章袁天罡第七十一章猴王得神兵第一百三十八章六出祁山第一百八十八章扇滅火焰山第一百八十一章猴王戰紅孩兒第一百七十七章國王託夢第十二章軒轅黃帝第十四章五帝(二)第一百一十一章道成肉身第二十四章哪吒鬧東海(二)第一百零二章西漢第二十六章姜子牙下山(二)第一百四十四章孝文帝第七十五章鬼谷子第二十七章姜子牙下山(三)第一百七十章五莊觀(三)第二百二十四章宗教改革第一百八十九章西行遇前緣第一百零九章大聖戰小聖第二百章會昌滅佛第二百一十三章道濟和尚第五章羊與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