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道濟和尚

濟公,俗名李修緣,出生於,紹興十八年卒於嘉定二年,浙江台州人,出生於天台山永寧村。 他的祖上李遵勖是宋太宗駙馬、鎮國軍節度使。李家世代信佛,他的父親李茂春和母親王氏住在天台北門外永寧村。李茂春年近四旬,膝下無嗣,虔誠拜佛,終得此子。濟公出生後,國清寺住持爲他取俗名修緣,從此與佛門結下深緣 。 他雖是臨海都尉李文和的遠孫,卻沒有染上紈絝子弟的劣習。少年時就讀於村北赤城山瑞霞洞,受到釋道二教的薰染。父母雙亡以後,他先是進國清寺拜法空一本爲師,在當過國清寺住持的高僧瞎堂慧遠的門下,受具足戒,取名道濟,嗣其法衣,接着又參訪祗園寺道清、觀音寺道淨,最後投奔杭州靈隱寺。

少年濟公成長在赭溪畔,讀書於赤城山。由於受天台山“佛宗道源”和李府世代積善信佛家族文化的薰陶,潛移默化,萌生了方外之念。弱冠之年,皈依佛門,法號道濟,先入國清寺,後至臨安投奔靈隱寺瞎堂慧遠,這位“佛海禪師”爲濟公授具足戒。 濟公出家後,一反常態。言行叵測,難耐坐禪,不喜唸經,嗜好酒肉,衣衫襤褸,浮沉市井,常行救死扶弱之事;狀類瘋狂,人們稱他爲“濟顛僧”。在一般僧俗眼裡,道濟的言行出格,被認爲不是正常的人。所以有的僧人向方丈告狀,說道濟違犯禪門戒規,應責打併逐出山門。誰知,方丈慧遠一邊口宣:“法律之設原爲常人,豈可一概而施!”並在首座呈上的單紙上批了:“佛門廣大,豈不容一癲僧!”此後無人再敢詬逐。

瞎堂圓寂後,南宋嘉泰元年,濟公到淨慈寺,拜該寺第二十代住持德輝禪師爲師,升座爲書記,僧俗四衆稱之爲“濟書記”。  淨慈寺裡香火很旺。這一年的六月二十三日,天空驕陽似火,是個大熱天。來這裡進香的人羣中,有一個穿紅衣的姑娘,特別顯眼,照得人們眼前一片紅。姑娘正要進門,忽然從門內閃出一個瘋和尚來。只見他頭戴一頂破僧帽,身穿一件補釘摞補釘的破僧袍,腳上趿着破草鞋,手裡拎着一把破蒲扇,搖搖擺擺,恰好攔住了姑娘的去路。 姑娘見是一個瘋和尚,急了,衝着和尚嚷起來:“真是好沒道理!我要進廟燒香,你個癩和尚爲何三番五次攔住我,不讓我進廟?”“今兒個誰進廟都行,就是你進不得!”香客們都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這和尚真的瘋了!攔着人家大姑娘,成何體統?”

大家正在指責瘋和尚,這時有人跑到廟裡報告了本寺的住持。住持一聽,便三步並作兩步跑了出來。一看是濟癲在那裡與衆人爭論。這個住持平時就看不慣濟癲。於是上前大喝一聲:“濟癲!你不在廚房燒火做飯,跑到這裡來幹什麼?還不快請姑娘進來!”濟公看見住持出來了,忙上前深施一禮,笑着問道:“住持,請你鄭重考慮:你是想有寺,還是想沒寺?”老住持越聽越氣,不由分說,把濟公推到一邊,躬身請紅衣姑娘進了廟。姑娘一邁進山門,就飛也似地向大雄寶殿的方向跑去,她一紮進人羣中,便沒了影兒。

這時,已是正晌午時。突然颳起一陣大風。風颳幡動,掛在大殿裡的幡,輕輕一擺,恰好覆到正在燃燒的蠟燭上,一下子着起火來。火勢順着幡布,直竄上大梁,大殿裡頓時濃煙滾滾,烈焰騰騰,好一場大火。全寺和尚提桶端盆,潑水救火,怎奈火勢太猛,怎麼搶救也來不及了,不一會兒,大殿便燒光了,只剩下了一個空架。衆僧垂頭喪氣坐在那裡。濟公卻搖着扇子邊唱邊踱了過來,住持見濟公的樣子,便大聲呵斥道:“你還有點良心沒有?大殿燒成這樣了,你還有心唱歌?” “住持,這可怨不得我。我攔的那個姑娘正是火神,她想在正午時分,火燒本寺。我左攔右攔,就是想拖她誤過午時,午時一過,她就放不得火,但是住持你偏偏要放她進來!”

爲了重建寺院,急需向各方募化籌資。長老深知濟公文思敏捷,便請他起草一道募資的榜文。濟公道:“長老有命,豈敢推辭。只是酒不醉,文思不佳,求長老賞酒一壺,以助文筆。”長老即叫人買酒,濟公喝得快活,興致一上來,提筆一揮而就,榜文中有這樣的妙句:“下求衆姓,蓋思感動人心;上叩九天,直欲叫通天耳。”

這道榜文張帖出去以後,轟動了全杭州城,傳抄傳閱,連南宋皇帝也讀到了。皇上又見文中有“上叩九天”,“叫通天耳”等妙語,便派人押送三萬貫錢布施給淨慈寺重建成寺院。 妙嵩長老謝過皇恩,又找濟公商量如何去四川措辦建寺急用的大木材料。於是,濟公足足睡了三天,等到醒來時,突然大叫大喊:“木頭到了!木頭到了!”長老聽見,問:“木頭在哪裡?”'濟公說:“木頭已從錢塘江上運到寺裡的醒心井,叫人到井品口搭起木架,裝上轆轤,一根一根拉上來就是了。”一會兒,果然井中有一根大木頭露出水面。衆僧人用轆轤將木頭拉了上來,拉了一根,井中又冒出一根,一直拉到第七十根,在旁邊估算木料的木匠師傅隨口說了聲:“夠了!”話音剛落,井裡還有一根木頭再也不上來了。從此後,醒心井被稱爲“神運井”,又叫“運木古井”,井上還建起亭子,那最後一根木頭就留在井底,讓人點了蠟燭系在長繩上縋入井中觀照,

淨慈寺重建後,雖有僧人住持,但都爲時不長。於是,濟公又撰文《致少林長老書》,稱淨慈寺“欲再成莊嚴聖地,須仰仗本色高人”,“敬致一函,求作禪林之主”。不久,少林妙崧至杭出任該寺第二十九代住持。人稱“住持得人,名藍有光”,皆出濟公之功德。

道濟訓曰: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從前生來葛藤,撈月叫得水冷。

而今抱個機關,飛入蓬萊山門。

一生都是修來的——求什麼,他家富貴前生定——妒什麼;

今日不知明日事——愁什麼,前世不修今受苦——怨什麼;

不禮爹孃禮世尊——敬什麼,賭博之人無下梢——耍什麼;

兄弟姐妹皆同氣——爭什麼,治家勤儉勝求人——奢什麼;

兒孫自有兒孫福——憂什麼,冤冤相報幾時休——結什麼;

豈可人無得運時——急什麼,世事如同棋一局——算什麼;

人世難逢開口笑——苦什麼,聰明反被聰明誤——巧什麼;

補破遮寒暖即休——擺什麼,虛言折盡平生福——謊什麼;

食過三寸成何物——饞什麼,是非到底見分明——辯什麼;

死後一文帶不去——慳什麼,誰能保得常無事——誚什麼;

前人田地後人收——佔什麼,穴在人心不在山——謀什麼;

得便宜處失便宜——貪什麼,欺人是禍饒人福——卜什麼;

舉頭三尺有神明——欺什麼,壽自護生愛物增——殺什麼;

榮華富貴眼前花——傲什麼,一旦無常萬事休——忙什麼。

道濟於宋嘉定二年五月十六日圓寂,得年六十,臨終前曾作一偈雲:

六十年來狼籍,東壁打到西壁。

如今收拾歸來,依舊水連天碧。

第二百零二章陳橋兵變第一百四十章周瑜第七十四章孔子第二百二十一章湯若望第一百七十三章寶象國第一百四十九章李靖(二)第二百一十七章劉伯溫第八十章陳氏代齊第四十九章大會萬仙陣(三)第一百二十六章使徒傳道(三)第一百六十章禪院失袈裟第八十七章合縱連橫第七十七章太白金星招安第一百二十章榮入聖城第一百七十一章三打白骨精第六十四章所羅門第一百五十七章猴王隨西第一百四十章周瑜第七十三章老子(二)第一百七十二章波月洞遇難第六十八章猴王拜師第一百零九章大聖戰小聖第四十七章大會萬仙陣第八十九章齊宣王第二百二十三章蓋恩夫人第二十章劈山救母第一百八十一章猴王戰紅孩兒第七十一章猴王得神兵第一百四十九章李靖(二)第二百一十四章尹志平第三十二章伯邑考進貢(二)第四十一章孔宣兵阻金雞嶺第第一百三十九章關羽第九十章楚懷王第八十七章合縱連橫第二百章會昌滅佛第八十九章齊宣王第八十二章鬼谷子(二)第一百三十七中隆中對第二百零九章李元昊(二)第一百一十章王莽第一百四十八章李靖第一百四十六章周武帝宇文邕第九十四章秦王掃六合第二百一十六章張三丰第一百零七章耶穌傳道第九十八章二世胡亥(二)第一百八十二章紅孩兒皈依第一百四十二章菩提達摩第一百八十四章真假美猴王第八十三章孫臏與龐涓第一百零七章東方朔第七章盤古兒女(二)第八十五章商鞅變法第四十一章孔宣兵阻金雞嶺第一百四十八章李靖第五十八章周公第九十六章始皇帝第一百八十一章猴王戰紅孩兒第四十五章齊聚誅仙陣第二百一十九章王陽明第八十四章孫臏與龐涓(二)第七十九章看管蟠桃園第一百五十二章太宗遊地府第二百零九章李元昊(二)第一百八十七章騙取芭蕉扇第一百九十六章袁天罡第十一章烈山神農第三十六章子牙爲相第一百零二章西漢第二百二十五章宗教改革(二)第七十二章老子第一百二十三章耶穌昇天第二百零三章王安石變法第一百三十七中隆中對第一百四十一章司馬懿第一百八十八章扇滅火焰山第一百九十二章李靖父子降妖第六十八章猴王拜師第一百九十八章呂洞賓第五十三章兵臨朝歌(二)第一百一十一章道成肉身第二百零九章李元昊(二)第七十一章猴王得神兵第一百七十六章寶林寺第四十章魔家四將(三)第二十三章哪吒鬧東海第一百二十章榮入聖城第九十一章長平之戰第一百八十九章西行遇前緣第一百零二章西漢第一百五十三章劉全進瓜第六章盤古兒女第十九章婦好第五十五章三藏奉旨西行第二百一十三章道濟和尚第二百二十章利瑪竇第一百六十九章五莊觀(二)第一百六十二章高老莊第二十三章哪吒鬧東海
第二百零二章陳橋兵變第一百四十章周瑜第七十四章孔子第二百二十一章湯若望第一百七十三章寶象國第一百四十九章李靖(二)第二百一十七章劉伯溫第八十章陳氏代齊第四十九章大會萬仙陣(三)第一百二十六章使徒傳道(三)第一百六十章禪院失袈裟第八十七章合縱連橫第七十七章太白金星招安第一百二十章榮入聖城第一百七十一章三打白骨精第六十四章所羅門第一百五十七章猴王隨西第一百四十章周瑜第七十三章老子(二)第一百七十二章波月洞遇難第六十八章猴王拜師第一百零九章大聖戰小聖第四十七章大會萬仙陣第八十九章齊宣王第二百二十三章蓋恩夫人第二十章劈山救母第一百八十一章猴王戰紅孩兒第七十一章猴王得神兵第一百四十九章李靖(二)第二百一十四章尹志平第三十二章伯邑考進貢(二)第四十一章孔宣兵阻金雞嶺第第一百三十九章關羽第九十章楚懷王第八十七章合縱連橫第二百章會昌滅佛第八十九章齊宣王第八十二章鬼谷子(二)第一百三十七中隆中對第二百零九章李元昊(二)第一百一十章王莽第一百四十八章李靖第一百四十六章周武帝宇文邕第九十四章秦王掃六合第二百一十六章張三丰第一百零七章耶穌傳道第九十八章二世胡亥(二)第一百八十二章紅孩兒皈依第一百四十二章菩提達摩第一百八十四章真假美猴王第八十三章孫臏與龐涓第一百零七章東方朔第七章盤古兒女(二)第八十五章商鞅變法第四十一章孔宣兵阻金雞嶺第一百四十八章李靖第五十八章周公第九十六章始皇帝第一百八十一章猴王戰紅孩兒第四十五章齊聚誅仙陣第二百一十九章王陽明第八十四章孫臏與龐涓(二)第七十九章看管蟠桃園第一百五十二章太宗遊地府第二百零九章李元昊(二)第一百八十七章騙取芭蕉扇第一百九十六章袁天罡第十一章烈山神農第三十六章子牙爲相第一百零二章西漢第二百二十五章宗教改革(二)第七十二章老子第一百二十三章耶穌昇天第二百零三章王安石變法第一百三十七中隆中對第一百四十一章司馬懿第一百八十八章扇滅火焰山第一百九十二章李靖父子降妖第六十八章猴王拜師第一百九十八章呂洞賓第五十三章兵臨朝歌(二)第一百一十一章道成肉身第二百零九章李元昊(二)第七十一章猴王得神兵第一百七十六章寶林寺第四十章魔家四將(三)第二十三章哪吒鬧東海第一百二十章榮入聖城第九十一章長平之戰第一百八十九章西行遇前緣第一百零二章西漢第一百五十三章劉全進瓜第六章盤古兒女第十九章婦好第五十五章三藏奉旨西行第二百一十三章道濟和尚第二百二十章利瑪竇第一百六十九章五莊觀(二)第一百六十二章高老莊第二十三章哪吒鬧東海